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絲路聽潮|吟誦經典,傳習雅言

葉嘉瑩先生說:“古典詩詞使人心靈不死”..聯想我們生活中讀到的古典詩詞, 不論是《詩經》, 漢樂府, 還是唐詩、宋詞, 一顆詩心, 讓我們的心靈和精神遠離世俗、變得高潔、雅致、變得輕盈而富足。

你瞭解吟誦嗎?吟誦和歌唱、戲劇有怎樣的區別?吟誦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吟誦很高深嗎?如何學習吟誦?

今天, 我們繼續相約星期二、相約

——新疆•朗讀者

【新疆•朗讀者】第30期:吟誦經典, 傳習雅言。

本期嘉賓:

訪談嘉賓:

新疆朗誦藝術協會會長、新疆吟誦研究會會長 長亭外

新疆吟誦研究會會長 長亭外

直播中

電話連線:

烏魯木齊市第120小學校長 張莉

120小學張莉校長

全國書法教育示範學校 120小學

120小學開展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

欣賞2篇吟誦作品

《出塞》(唐)王昌齡 楊芬 吟 自撫古琴

《鄉愁》餘光中 徐健順吟誦

關於吟誦

什麼是吟誦?吟誦和歌唱、戲劇一樣嗎?

吟誦是中華民族漢語詩文的活態,是傳承兩年多年的讀書和詩文創作方法,彰顯出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地去讀書的方法。

漢語古代詩詞文賦的創作、傳承、學習的語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誦、念四大類。念,就是用口語讀。誦,是藝術化的念,強調清晰準確和語氣情感,但沒有音階。吟,有音階,是像唱歌一樣地誦讀。吟誦是吟和誦的合稱。吟誦的概念歷來不甚統一,沒有固定的指稱,有吟唱、吟詠、吟哦等多種說法。

吟誦之誦,不是朗誦之誦。吟誦的誦,遵循傳統的規則。朗誦是從西方傳入的,在中國還不到百年的歷史。百年之前,但識字者皆會吟誦,不會朗誦,與今日之情況恰好相反。

吟誦的語音,與當地方言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沒有全部用方言口語語音吟誦的。吟誦使用的是文讀系統的語音。在北方,更接近官話,在南方,更接近當地方言。文讀與方言口語的差異,在北方可在10%—30%左右,在南方更大,最多者甚至可達到80%。

什麼是傳統吟誦調和新吟誦?為什麼說,一定要學會吟誦才能真的得到詩詞的精華,才能對古詩有更深的體會。?

傳統吟誦與新吟唱的區別主要有三點,一是從性質上看,前者是讀書方法,後者是音樂表演藝術。從語言上看,傳統吟誦與新吟唱的發音不相同。從實用上看,傳統吟誦具有複製功能,可以舉一反三。例如你學會吟誦李白的《贈汪倫》,自然就會吟誦《望廬山瀑布》以及所有的七言仄起絕句了。學會了《贈衛八處士》的吟誦,幾乎所有的五言古詩都可以吟誦了。而唱詩基本上一詩一調,不可能套調或重複。

吟誦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吟誦是中國漢語古詩文的活態。在吟誦中,包含了很多語言本身所沒有的意義,這些意義也是附著詩文一起流傳的。古人的心態、情態、意境,只有吟誦的時候最接近,最能體會。現在的古詩文只剩文字,意義已經和古代有很多的不同,現代人無法體會了。不吟誦的古詩文,已經不是古詩文的原貌。

吟誦是高效的學習方法,用這種方法,不僅記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誦裡,已經包含了句讀、格律、結構、修辭等等一系列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寓教於樂。吟誦尤其對於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

吟誦是傳承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誦裡面,包含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誦的方法,以及經過吟誦以後的詩文內容,都把中國文化的精神本質表現出來,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吟誦只論其神態,中正平和,精氣內斂,可蕩滌乖戾之氣,養成君子之風。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的精神。形式和內容不統一,精神自然難尋到。吟誦是為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葉嘉瑩先生認為吟誦是我國獨有的、珍貴的傳統文化。在《談中國舊詩之美感特質與吟誦之傳統》一文中,她說:“我從理性上越來越覺得吟誦關係到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它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影響是很微妙而且很重要的,不應該讓它從我們這一代斷絕。”“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這種吟誦,只有中國才有。”

在2009年北京中華吟誦周活動中,葉先生就呼籲在中小學開設吟誦課,甚至在幼稚園就教孩子們學習吟誦。這些觀念的提出,顯然是有其自己深刻體會的,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葉先生看到了吟誦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深刻且微妙的重要關係。尤其是她認為吟誦的傳統“只有中國才有”的觀點,極為精闢。老一代的外籍學人,尚能正宗地吟誦,如日本的吉川幸次郎先生就能用正宗的調式吟誦杜甫的《登高》。但許多現代外籍學人的吟誦,已經逐漸本土化了,與我國的傳統吟誦相距甚遠。葉先生的意思十分明確:吟誦的正宗在中國!

葉先生認為:“吟得對不對、好不好,首先在於聲音的節奏,在於節拍的快慢高低。而對這些要素的掌握,其實也並不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只要多聽,自然就會對音調節奏熟悉起來。”

欣賞2篇吟誦作品

《出塞》(唐)王昌齡 楊芬 吟 自撫古琴

《鄉愁》餘光中 徐健順吟誦

關於吟誦

什麼是吟誦?吟誦和歌唱、戲劇一樣嗎?

吟誦是中華民族漢語詩文的活態,是傳承兩年多年的讀書和詩文創作方法,彰顯出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地去讀書的方法。

漢語古代詩詞文賦的創作、傳承、學習的語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誦、念四大類。念,就是用口語讀。誦,是藝術化的念,強調清晰準確和語氣情感,但沒有音階。吟,有音階,是像唱歌一樣地誦讀。吟誦是吟和誦的合稱。吟誦的概念歷來不甚統一,沒有固定的指稱,有吟唱、吟詠、吟哦等多種說法。

吟誦之誦,不是朗誦之誦。吟誦的誦,遵循傳統的規則。朗誦是從西方傳入的,在中國還不到百年的歷史。百年之前,但識字者皆會吟誦,不會朗誦,與今日之情況恰好相反。

吟誦的語音,與當地方言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沒有全部用方言口語語音吟誦的。吟誦使用的是文讀系統的語音。在北方,更接近官話,在南方,更接近當地方言。文讀與方言口語的差異,在北方可在10%—30%左右,在南方更大,最多者甚至可達到80%。

什麼是傳統吟誦調和新吟誦?為什麼說,一定要學會吟誦才能真的得到詩詞的精華,才能對古詩有更深的體會。?

傳統吟誦與新吟唱的區別主要有三點,一是從性質上看,前者是讀書方法,後者是音樂表演藝術。從語言上看,傳統吟誦與新吟唱的發音不相同。從實用上看,傳統吟誦具有複製功能,可以舉一反三。例如你學會吟誦李白的《贈汪倫》,自然就會吟誦《望廬山瀑布》以及所有的七言仄起絕句了。學會了《贈衛八處士》的吟誦,幾乎所有的五言古詩都可以吟誦了。而唱詩基本上一詩一調,不可能套調或重複。

吟誦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吟誦是中國漢語古詩文的活態。在吟誦中,包含了很多語言本身所沒有的意義,這些意義也是附著詩文一起流傳的。古人的心態、情態、意境,只有吟誦的時候最接近,最能體會。現在的古詩文只剩文字,意義已經和古代有很多的不同,現代人無法體會了。不吟誦的古詩文,已經不是古詩文的原貌。

吟誦是高效的學習方法,用這種方法,不僅記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誦裡,已經包含了句讀、格律、結構、修辭等等一系列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寓教於樂。吟誦尤其對於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

吟誦是傳承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誦裡面,包含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誦的方法,以及經過吟誦以後的詩文內容,都把中國文化的精神本質表現出來,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吟誦只論其神態,中正平和,精氣內斂,可蕩滌乖戾之氣,養成君子之風。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的精神。形式和內容不統一,精神自然難尋到。吟誦是為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葉嘉瑩先生認為吟誦是我國獨有的、珍貴的傳統文化。在《談中國舊詩之美感特質與吟誦之傳統》一文中,她說:“我從理性上越來越覺得吟誦關係到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它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影響是很微妙而且很重要的,不應該讓它從我們這一代斷絕。”“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這種吟誦,只有中國才有。”

在2009年北京中華吟誦周活動中,葉先生就呼籲在中小學開設吟誦課,甚至在幼稚園就教孩子們學習吟誦。這些觀念的提出,顯然是有其自己深刻體會的,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葉先生看到了吟誦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深刻且微妙的重要關係。尤其是她認為吟誦的傳統“只有中國才有”的觀點,極為精闢。老一代的外籍學人,尚能正宗地吟誦,如日本的吉川幸次郎先生就能用正宗的調式吟誦杜甫的《登高》。但許多現代外籍學人的吟誦,已經逐漸本土化了,與我國的傳統吟誦相距甚遠。葉先生的意思十分明確:吟誦的正宗在中國!

葉先生認為:“吟得對不對、好不好,首先在於聲音的節奏,在於節拍的快慢高低。而對這些要素的掌握,其實也並不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只要多聽,自然就會對音調節奏熟悉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