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號外!元旦節後A股或迎大概率上漲!

我們統計了2007年以來, 每年元旦節前後10個交易日, 三大股指價格和成交量的變化, 試圖從歷年來的重要指數走勢中發掘2018年的投資機會。

【成交量變化規律】

發現1:節後成交量漲多跌少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 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 每逢12月25日, 美國及歐洲市場迎來耶誕節假期, 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提前進入假期模式, 導致QFII的持倉股到年底會普遍縮量, 直至元旦節後重新活躍起來。 所以, 一般而言, 元旦節前的成交量小於節後成交量。 歷史資料也表明, 三大指數節後成交量上漲次數居多。

發現2:成交量變化幅度存在明顯差異

三大指數在各年的擴大倍數存在較大的差異, 如2012年, 滬深300指數節後10日日均成交量為節前的1.5倍, 創業板與中小板指數僅1.18倍左右;2015年, 僅創業板成交量有所擴大, 滬深300指數和中小板指數成交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減。

發現3:三大指數漲多跌少

分析歷年來元旦節前後的價格變化, 我們發現, 在絕大多數年份, 節後都會上漲。 其中, 滬深300指數的上漲次數最多, 其次是中小板指數, 創業板指數節後上漲的次數最少。

發現4:三大指數漲跌方向不完全一致

進一步分析發現, 三大指數各年度的方向不一致:僅在2016年出現了整齊的節後下跌——“兩天四熔斷”, 令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一下子跌去近1000點,

中小板指數跌去近2500點。 除此之外, 各年度三大指數在節後至少有一個指數的成交量有所放大。

【回望歷史, 挖掘機會】

無論是從價還是量的變化看, 元旦節後市場回暖的概率較大, 2018年迎來開門紅的可能性也應該不小。 開門紅會花落誰家呢?

對於投資者來說, 能否抓住元旦節前的投資機會, 關鍵在於對趨勢的判斷:如果預期趨勢會延續, 那麼應該重點關注前期滯漲的二線藍籌股和細分領域龍頭, 做安全墊高的標的;如果預期趨勢會反轉, 則可找尋中小創的績優龍頭股, 畢竟中小創已經長期處於低估值區域, 爆發只是早晚的問題。 我們從宏觀上去把握市場目前所處的位置, 對未來趨勢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斷。

願2018年開門紅如期而至,

我們也會陸續為大家整理來自市場的一手資料資訊, 祝各位投資者都能有所收穫, 我們將一直伴您左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