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京威股份造車 掘金還是跳坑?

“因北京致雲以其發起設立的寧波正威基金公司註冊手續尚未完成, 未能如期入資。 ”4月5日晚間, 北京威卡威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京威股份總經理的李璟瑜理當深知造車難, 造高性能電動汽車更加難, 但為何他要把步子邁得這樣大?

據業內人士分析, 京威股份把新能源汽車領域作為新方向是基於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預期, 還有可能是其內外飾件業務遇到了發展瓶頸。

2012年, 京威股份全年營收為16.6億元, 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3.72億元。 到2016年, 京威股份全年營收增長3倍, 至48.1億元, 而淨利潤僅實現翻番,

為6.35億元。 五年來, 京威股份的淨利率已經從24.47%降至去年的13.44%, 資產負債率由7.7%增長至去年的45.96%。 單從這些資料看, 京威股份主營業務的發展並不算好, 同時智慧電子系統的發展也不突出。

棋子多 整合少

在新能源客車領域, 京威股份明顯是佈局棋子多, 業務整合少。

2015年11月, 京威股份認購長春新能源汽車20%股權, 由此與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充電設施企業青島特來電構成合作關係。 一個月後, 京威股份成為深圳五洲龍第二大股東。 2016年6月, 京威股份以10.5億元購買江蘇卡威35%股權, 獲得更多電動汽車技術、經驗及其他資源。

不過, 由於“騙補”事件影響, 京威股份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回報沒有達到預期, 深圳五洲龍還被納入騙補名單, 致使京威股份停牌多日。 據悉, 目前深圳五洲龍已完成整改, 待政府部門驗收。

京威股份對深圳五洲龍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本層面, 而管理、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資源整合並不多。

深圳五洲龍內部人士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 他還表示, 在京威股份今年正式對外發佈與正道集團的相關合作前,

深圳五洲龍已對正道集團鈦酸鋰電池進行了測試, 但未有更實質性的合作。 據正道集團2016年8月22日發佈的公告顯示, 旗下連雲港正道計畫未來與深圳五洲龍聯合開發兩款配備鈦酸鋰電池系統的電動公車, 車身及底盤由後者提供。

事實上, 正道集團2015年初就嘗試在國內市場推廣新能源客車, 以自身擁有的電池、電控技術開發能力, 與丹東黃海合作開發整車平臺產品, 並計畫收購丹東黃海子公司常州黃海股權, 把常州黃海作為整車生產和銷售平臺。 但不巧的是, 2015年12月, 作為丹東黃海的母公司, 曙光股份以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專注發展新能源客車為目的, 把常州黃海全部股權作為“包袱”轉售。

上述深圳五洲龍內部人士認為, 京威股份、正道集團在新能源客車領域並沒有把握住市場發展的最佳時機。

盤子大 短期難盈利

今年3月11日, 京威股份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修訂稿, 計畫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 用於在德國投建年產10萬輛高端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專案一期產能為3萬輛)。 該項目已在國家發改委的備案, 目前正向德國相關主管部門申請境外子公司設立及辦理專案籌建等手續。 根據規劃, 京威股份德國“造車”建設期為三年, 預計2019年9月試生產, 並確定供應商體系, 完善組織結構。

這個專案的產品規劃是什麼?能否按計劃順利投產?

京威股份方面的回答是, 希望依託德國斯圖加特電動車有限公司(EFA-S)(李璟瑜持有75%股權)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進行國際市場擴張。

EFA-S為德國電動車改裝行業領先企業之一, 產品包括賓士改裝微客、UPS物流車等, 與AMK公司(同步電機)、Technik橡膠公司(電池包絕緣材料)等企業建立供應關係。 京威股份更希望用在德國掌握的技術為國內市場開發中高端電動汽車。 另外, EFA-S已著手與深圳五洲龍、江蘇卡威進行技術交流。

京威股份還將觸角伸向了正道集團的渦輪增程發電機和高端電動概念車H600。 雙方計畫出資120億元(或等值資產)設立合資公司, 在中國、美國和歐洲投產H600及其他規劃車型。 這也進一步迎合了正道集團推廣鈦酸鋰電池、增程技術並尋找整車代工廠的意願。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 正道集團鈦酸鋰電池、増程技術仍未脫離實驗室階段,其整車投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前述深圳五洲龍內部人士指出,現在京威股份盤子太大,未來想持續發展需要各個擊破,尋找突破點,加速產業整合,儘快建立可靠的盈利模式,切莫讓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包袱。

京威股份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面臨的挑戰。該公司在2016年報中指出:

首先,汽車內外飾業務不可放鬆,要提高智慧電子新品銷量,2016年京威股份面臨著“緊隨客戶的發展需要,全面降低產品成本”的訴求,2017年要進一步加強進口材料、外購件的國產化,提高自動化水準,提高產品品質。

其次,繼續精簡和優化內部企業組織架構,降低運營成本,完成北京阿爾洛等數家企業的清算註銷。

再次,輔助正道集團加速電動汽車產業鏈國內外市場的垂直整合,尤其上游供應商合作方面。

第四,繼續打造新的融資平臺,推動參股公司深圳五洲龍、江蘇卡威、無錫星億IPO工作,以滿足未來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目前這三家公司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革。

文:劉宏龍 編輯:龐國霞

版權聲明

正道集團鈦酸鋰電池、増程技術仍未脫離實驗室階段,其整車投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前述深圳五洲龍內部人士指出,現在京威股份盤子太大,未來想持續發展需要各個擊破,尋找突破點,加速產業整合,儘快建立可靠的盈利模式,切莫讓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包袱。

京威股份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面臨的挑戰。該公司在2016年報中指出:

首先,汽車內外飾業務不可放鬆,要提高智慧電子新品銷量,2016年京威股份面臨著“緊隨客戶的發展需要,全面降低產品成本”的訴求,2017年要進一步加強進口材料、外購件的國產化,提高自動化水準,提高產品品質。

其次,繼續精簡和優化內部企業組織架構,降低運營成本,完成北京阿爾洛等數家企業的清算註銷。

再次,輔助正道集團加速電動汽車產業鏈國內外市場的垂直整合,尤其上游供應商合作方面。

第四,繼續打造新的融資平臺,推動參股公司深圳五洲龍、江蘇卡威、無錫星億IPO工作,以滿足未來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目前這三家公司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革。

文:劉宏龍 編輯:龐國霞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