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藝術中心主任、中國西安碑林書法大賽評委王冰

天哲按:中書協臨帖展期間, 天哲用了三天時間泡在展廳, 研究書法家入展的原因!其中一個最大的核心元素逐步被天哲抽離出來, 那就是越走進古人的臨帖越被評委青睞, 不少作品創作的古意絕對像極了原碑, 原碑的章法, 原碑的氣息, 原碑的節奏, 勝出了!相反, 我們的創新絕大部分都是狹隘的, 甚至是江湖的低級的想法!這是書法不變的真理, 臨古入古, 連中國書法界最高的獎項蘭亭獎都是這樣的標準!天哲恍然醒悟, 原來, 西安離書法核心最近, 西安碑林是中國最大的書法書庫, 沒有之二!真的很巧,

西安高新企業界的一位老大哥有一次請客吃飯, 我原本執意拒絕, 他後來有句話打動了我, 他說:有一位書法家!我依然不為所動說:西安江湖書法家多了去了!他說:西安碑林書法中心主任, 中國碑林書法大賽評委。 他話沒有完, 我說:現在出發!就這樣, 天哲和王冰老師認識, 逐步熟悉, 並瞭解到王老師對書法的傳統把握非常深刻, 非常精到!

王冰老師他是一位卓具藝術個性並勇於探索的書法家, 追古與求新是他藝術生命的本質;從部隊到地方, 他不為名所累, 不為利所動, 一步踏進了被譽為書法聖殿的西安碑林, 兢兢業業從藝, 踏踏實實做人;在浮躁與喧囂的當下, 他心懷寧靜, 堅守著一片淨土, 以一種佛家苦修的心境,
一種對書法近似于教徒的態度, 一種對傳統矢志不渝的追求靜靜地“面碑”...... 他, 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藝術中心主任、著名書法家王冰。 近年來, 王冰收穫頗豐, 中國書協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提名獎, 文化部第十三屆群星獎, 全軍首屆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 蘭州軍區第三屆“昆侖文藝獎”一等獎等均收入囊中。 其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協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五屆楹聯書法展、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展、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軍第一、二、三、四屆書法篆刻展。 有多幅作品被軍委辦公廳、中國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正是他的清韻聲名, 贏得了社會的格外青睞, 藏其書作者絡繹不絕。

他是一位卓具藝術個性並勇於探索的書法家, 追古與求新是他藝術生命的本質;從部隊到地方, 他不為名所累, 不為利所動, 一步踏進了被譽為書法聖殿的西安碑林, 兢兢業業從藝, 踏踏實實做人;在浮躁與喧囂的當下, 他心懷寧靜, 堅守著一片淨土,

以一種佛家苦修的心境, 一種對書法近似于教徒的態度, 一種對傳統矢志不渝的追求靜靜地“面碑”......

他, 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藝術中心主任、著名書法家王冰。

“我從草原來”

“我立馬千山外, 聽風唱著天籟, 歲月已經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鳳凰傳奇那高亢激昂的歌聲從廣袤的草原飄來, 響徹天籟。

這歌聲, 讓王冰的情思瞬間跨越了千山萬水!

“魂牽夢繞的科爾沁草原,我生活戰鬥過的地方。 從十八歲到二十八歲, 從站崗放哨到帶兵訓練, 人生最美好的十年, 就這樣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上度過。 ”1984年9月, 時年18歲的王冰參軍到通遼市紮魯特旗, 在政治部做宣傳工作。 自1992年王冰調離草原後, 從小就酷愛書法的他, 這一期間更是對習練書法情有獨鍾,

特別是調到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後, 已小有成就的他, 開始給學員講授書法繪畫藝術賞析課程, 從此使他走上了真正的藝術之路。 他邊教學邊深鑽書法, 二者教學相長, 相得益彰。 在教學上, 他先後編講了《書法藝術賞析》、《繪畫藝術賞析》、《軍隊政工幹部的藝術修養》等課程, 編輯、出版教材多部, 成為西安政治學院藝術賞析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書法上, 他以章草作為登堂入室的階梯, 進而上追魏晉六朝的碑板, 下窺唐宋諸家, 其書法深得古帖精妙, 高古大氣, 俊逸脫俗, 氣暢韻足別有洞天, 其成就尤被同行矚目。

“作品取法《平復帖》, 上追‘樓蘭殘紙’, 借鑒《十七帖》性情節奏, 以個人帶有古意靈動、率意的書寫, 偶然欲書,急就而成,力求作品達到高古、簡遠、厚重而不失空靈的藝術效果。”2004年,在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上,王冰以章草寫就的《平復帖》獲提名獎。章草的學習與實踐,使他在那個時期的作品獲得了一種淩厲的線質和簡約的表現力,不管大字小字,他都能在其中貫穿著章草特有的氣息,從古人的質樸中透出現代人的高雅。作為軍旅書法家,王冰在藝術上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他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動,兢兢業業從藝,踏踏實實做人。在陝西、西安乃至全國,儘管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有很多人喜歡收藏他的作品,但他從不張揚。他有一個韻味深刻的藝名——雲野牧人,他說,儘管現在離開草原多年了,但對在草原工作的這段時光,他始終忘不了。

靜靜的面碑者

2007年,王冰轉業到西安碑林博物館任書法藝術中心主任。

說老實話,軍隊院校的團職教員,部隊轉業無論如何都會憑藉著部隊院校的扎實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到地方任何一個單位大展才華,實現榮耀與財富的夢想,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然而,因為對書法的狂熱,王冰卻選擇了與千年石碑為伴,與歷代碑刻為伍。“從部隊到地方,王冰面臨又一次的選擇,他眼裡沒有官帽,沒有肥缺,一步踏進了被譽為書法聖殿的西安碑林。於是,西安文昌門裡多了一位靜靜的面碑者。”著名書法家趙熊說,九百多年了,碑林靜靜地安置在那裡,碑石靜靜地佇立在那裡,任由日升日落、人來人往。看似沒有生命的碑林和碑石,唯有能和它默對交心的人,才能感知它的呼吸和脈搏。在靜靜的面碑中,碑林的菁華和精神將融入王冰的呼吸與心跳。

西安碑林,書法藝術之聖殿,悠悠千載,滋養著無數書家;這裡凝聚著先輩書法藝術之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之光芒!眾多名碑,滿篇正楷,筆筆精緻,無有敗筆,令人驚歎,這就是古人的書法功夫。要做到有“功夫”,必須刻苦練習,坐十年冷板凳,苦修苦練,做一個苦修人,煉就書法真功夫。每天清晨,王冰都會早早來碑林,先打會兒太極,然後就開始讀碑,或去看藏閣裡的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周易》那些陳列在第一展廳的都是石質書庫,國寶級的文物,絕對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手資料。“我在碑林工作,置身這樣一個書法藝術的聖殿裡,每一塊林立的碑都是一座書法藝術的高峰,一塊碑或許就可以影響我們一生,那碑上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故事,每一個文字,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豐厚內涵。”踏進碑林這塊寶地,王冰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心懷敬畏,“不敢高聲語,恐驚聖賢人”。 碑林是傳統書法之根,碑林人,在祖先身邊,在傳統之中,不能捨本逐末,耍狂求怪,老老實實,不偏不倚,中中正正地在碑林傳統上下工夫,

把書法植根于傳統之中。雖處浮躁之社會,但要有專業之精神,安貧樂道,把碑林的傳統書法發揚光大。2011年3月,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藝術中心成立,王冰擔任中心主任,挑起重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書法藝術中心發展組建了一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強躍、朱黎明、王其禕、武儒昌、馬志祥、劉強、楊兵、劉東平、羅可成、段志淩、賈梅、陳根遠等書法家聚集在“碑林”,研習交流,傳承推廣碑林書法文化。開展了義寫春聯和碑林雅集等十多項公益活動,並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11年12月,組織舉辦的《面碑-西安碑林書法藝術中心書法彙報展》在碑林博物館成功舉辦,此後,這項全國性的巡展從西安碑林出發,先後走進洛陽、鎮安、漢中、鐘祥、寶雞、渭南、延安、深圳等國內各地,甚至走出國門,到韓國巡展,進行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的交流。

追古觀今翰墨緣

“書法人如樹,根(功底)淺難以成材,根(功底)深但後期營養(學養)不足,難以枝繁葉茂。”王冰慶倖自己能到碑林工作,既是緣分也是福報。每天守候著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碑刻,如面對先賢,聆聽教誨,不知疲倦,如達摩面壁,虔誠面碑。對於書法的學習,王冰有著獨到的見地。他說,每次臨帖,自己都會忘掉固有的技法和定式,如蒙童般握管臨古,不求故見,只求臨像,逼近古人,一任寫去,日久必然有收穫。急功近利,適得其反。面對顏、歐、柳、趙諸體書法名碑,王冰老老實實回爐寫起唐楷來,多年來下了一些苦功夫,獲益匪淺。

“王冰的字,一如其人,也是靜靜的。他寫小楷,由唐而入晉,法的痕跡便漸漸地沉潛下去,升浮起來更為平和的韻致。”趙熊說,王冰的字一如其人,也是靜靜的。他寫小楷,由唐而入晉,法的痕跡便漸漸地沉潛下去,升浮起來更為平和的韻致。法講求的是嚴謹,是尺度,當然有著靜的特徵,但如若和韻相比較,法顯得有些森嚴,這“靜”因此也有了些硬度,不及韻的那種陳年淳酒式的綿長、溫厚。而王冰的小楷就像是正在焙火釀造中的老酒。王冰也寫草書。按說草書總有些疾風驟雨的感覺,可他寫的是稱為章草的那種。卸去外面映著刀光劍影的鎧甲,這草法裡依然有著凝重的溫和,有著緩緩的靜水微瀾的韻致。人非萬能,做啥事都得講究個適性。人嘗言適合、合適,可見這適和合是一對孿生。找到了適合自己性子的路數,行走起來也就更合適些罷。王冰的選擇,應該和他的秉性相關,王冰的成功又和他的選擇相關。

王冰的筆墨既忠於傳統,在藝術形式上融會古今,又使情致韻味符合於當代的審美趣味。王冰常說:“字寫不好人稱老王,字寫好了人稱王老。”為了當上“王老”,除了要增長年齡,更要增長書法的功力。近年來,王冰收穫頗豐,中國書協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提名獎,文化部第十三屆群星獎,全軍首屆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蘭州軍區第三屆“昆侖文藝獎”一等獎等均收入囊中。其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協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五屆楹聯書法展、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展、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軍第一、二、三、四屆書法篆刻展。有多幅作品被軍委辦公廳、中國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正是他的清韻聲名,贏得了社會的格外青睞,藏其書作者絡繹不絕。

如今的王冰,依舊以一種佛家苦修的心境,一種對書法近似于教徒的態度,一種對傳統矢志不渝的追求靜靜地“面碑”。願王冰在書法藝術道路上收穫更多!

文/三秦都市報記者 趙爭耀

偶然欲書,急就而成,力求作品達到高古、簡遠、厚重而不失空靈的藝術效果。”2004年,在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上,王冰以章草寫就的《平復帖》獲提名獎。章草的學習與實踐,使他在那個時期的作品獲得了一種淩厲的線質和簡約的表現力,不管大字小字,他都能在其中貫穿著章草特有的氣息,從古人的質樸中透出現代人的高雅。作為軍旅書法家,王冰在藝術上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他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動,兢兢業業從藝,踏踏實實做人。在陝西、西安乃至全國,儘管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有很多人喜歡收藏他的作品,但他從不張揚。他有一個韻味深刻的藝名——雲野牧人,他說,儘管現在離開草原多年了,但對在草原工作的這段時光,他始終忘不了。

靜靜的面碑者

2007年,王冰轉業到西安碑林博物館任書法藝術中心主任。

說老實話,軍隊院校的團職教員,部隊轉業無論如何都會憑藉著部隊院校的扎實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到地方任何一個單位大展才華,實現榮耀與財富的夢想,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然而,因為對書法的狂熱,王冰卻選擇了與千年石碑為伴,與歷代碑刻為伍。“從部隊到地方,王冰面臨又一次的選擇,他眼裡沒有官帽,沒有肥缺,一步踏進了被譽為書法聖殿的西安碑林。於是,西安文昌門裡多了一位靜靜的面碑者。”著名書法家趙熊說,九百多年了,碑林靜靜地安置在那裡,碑石靜靜地佇立在那裡,任由日升日落、人來人往。看似沒有生命的碑林和碑石,唯有能和它默對交心的人,才能感知它的呼吸和脈搏。在靜靜的面碑中,碑林的菁華和精神將融入王冰的呼吸與心跳。

西安碑林,書法藝術之聖殿,悠悠千載,滋養著無數書家;這裡凝聚著先輩書法藝術之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之光芒!眾多名碑,滿篇正楷,筆筆精緻,無有敗筆,令人驚歎,這就是古人的書法功夫。要做到有“功夫”,必須刻苦練習,坐十年冷板凳,苦修苦練,做一個苦修人,煉就書法真功夫。每天清晨,王冰都會早早來碑林,先打會兒太極,然後就開始讀碑,或去看藏閣裡的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周易》那些陳列在第一展廳的都是石質書庫,國寶級的文物,絕對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手資料。“我在碑林工作,置身這樣一個書法藝術的聖殿裡,每一塊林立的碑都是一座書法藝術的高峰,一塊碑或許就可以影響我們一生,那碑上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故事,每一個文字,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豐厚內涵。”踏進碑林這塊寶地,王冰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心懷敬畏,“不敢高聲語,恐驚聖賢人”。 碑林是傳統書法之根,碑林人,在祖先身邊,在傳統之中,不能捨本逐末,耍狂求怪,老老實實,不偏不倚,中中正正地在碑林傳統上下工夫,

把書法植根于傳統之中。雖處浮躁之社會,但要有專業之精神,安貧樂道,把碑林的傳統書法發揚光大。2011年3月,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藝術中心成立,王冰擔任中心主任,挑起重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書法藝術中心發展組建了一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強躍、朱黎明、王其禕、武儒昌、馬志祥、劉強、楊兵、劉東平、羅可成、段志淩、賈梅、陳根遠等書法家聚集在“碑林”,研習交流,傳承推廣碑林書法文化。開展了義寫春聯和碑林雅集等十多項公益活動,並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11年12月,組織舉辦的《面碑-西安碑林書法藝術中心書法彙報展》在碑林博物館成功舉辦,此後,這項全國性的巡展從西安碑林出發,先後走進洛陽、鎮安、漢中、鐘祥、寶雞、渭南、延安、深圳等國內各地,甚至走出國門,到韓國巡展,進行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的交流。

追古觀今翰墨緣

“書法人如樹,根(功底)淺難以成材,根(功底)深但後期營養(學養)不足,難以枝繁葉茂。”王冰慶倖自己能到碑林工作,既是緣分也是福報。每天守候著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碑刻,如面對先賢,聆聽教誨,不知疲倦,如達摩面壁,虔誠面碑。對於書法的學習,王冰有著獨到的見地。他說,每次臨帖,自己都會忘掉固有的技法和定式,如蒙童般握管臨古,不求故見,只求臨像,逼近古人,一任寫去,日久必然有收穫。急功近利,適得其反。面對顏、歐、柳、趙諸體書法名碑,王冰老老實實回爐寫起唐楷來,多年來下了一些苦功夫,獲益匪淺。

“王冰的字,一如其人,也是靜靜的。他寫小楷,由唐而入晉,法的痕跡便漸漸地沉潛下去,升浮起來更為平和的韻致。”趙熊說,王冰的字一如其人,也是靜靜的。他寫小楷,由唐而入晉,法的痕跡便漸漸地沉潛下去,升浮起來更為平和的韻致。法講求的是嚴謹,是尺度,當然有著靜的特徵,但如若和韻相比較,法顯得有些森嚴,這“靜”因此也有了些硬度,不及韻的那種陳年淳酒式的綿長、溫厚。而王冰的小楷就像是正在焙火釀造中的老酒。王冰也寫草書。按說草書總有些疾風驟雨的感覺,可他寫的是稱為章草的那種。卸去外面映著刀光劍影的鎧甲,這草法裡依然有著凝重的溫和,有著緩緩的靜水微瀾的韻致。人非萬能,做啥事都得講究個適性。人嘗言適合、合適,可見這適和合是一對孿生。找到了適合自己性子的路數,行走起來也就更合適些罷。王冰的選擇,應該和他的秉性相關,王冰的成功又和他的選擇相關。

王冰的筆墨既忠於傳統,在藝術形式上融會古今,又使情致韻味符合於當代的審美趣味。王冰常說:“字寫不好人稱老王,字寫好了人稱王老。”為了當上“王老”,除了要增長年齡,更要增長書法的功力。近年來,王冰收穫頗豐,中國書協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提名獎,文化部第十三屆群星獎,全軍首屆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蘭州軍區第三屆“昆侖文藝獎”一等獎等均收入囊中。其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協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五屆楹聯書法展、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展、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軍第一、二、三、四屆書法篆刻展。有多幅作品被軍委辦公廳、中國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正是他的清韻聲名,贏得了社會的格外青睞,藏其書作者絡繹不絕。

如今的王冰,依舊以一種佛家苦修的心境,一種對書法近似于教徒的態度,一種對傳統矢志不渝的追求靜靜地“面碑”。願王冰在書法藝術道路上收穫更多!

文/三秦都市報記者 趙爭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