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

來源/中國網財經

原標題/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最受關注

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2日在北京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 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最受銀行家關注。

《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起,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主持並負責實施, 已經是連續第九年公開發佈, 旨在瞭解中國銀行家應對2017年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時的判斷與思考, 以及對市場發展和監管體系等的意見和建議, 以促進海內外金融界與監管當局、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瞭解。

《報告》共分十三個部分, 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互聯網金融與資訊化、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銀行家群體、監管評價、發展前瞻、同行評價和專題篇。

《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一、經濟增速預期趨於一致, 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最受關注

進入2017年, 全球經濟仍處在復蘇階段。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 世界範圍內黑天鵝事件頻發, 美聯儲正式啟動縮表進程, 外部環境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 放眼國內, 經濟去杠杆進一步深化,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 2017年銀行家對於未來經濟增長率的預期仍保持在中高速水準, 基本上穩定在6.0%-7.0%。 在經濟發展關注點由速度轉向品質的轉型時期, “穩”這一理念在銀行家的預期中也得到反映。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中, 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最受銀行家關注, 從過往兩年來看, 銀行家對於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關注度每年都有所提升。

二、繼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推動差異化發展

在經濟增速放緩、金融脫媒加速、監管政策趨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 銀行業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 面對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經營環境的挑戰和障礙, 大多數銀行家將建立特色化、差異化戰略, 形成鮮明的經營特色作為銀行發展方向和目標。 這一方面凸顯了差異化戰略對中國銀行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說明銀行業差異化發展的路還很長, 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改變同質競爭的局面, 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銀監會2017年發佈《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 明確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履行風險防控主體責任。

在此背景下, 銀行業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全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也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核心和戰略重心。

三、小微企業貸款受到廣泛重視, 同業業務回歸傳統

隨著銀行利差水準的總體收窄和市場競爭環境的日趨嚴峻, 將小微企業貸款作為公司金融業務發展重點已成為銀行家們的普遍共識。 同時這也與貫徹新思想新觀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服務國家戰略, 創新小微金融服務模式密不可分。

2017年, 為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銀行理財及同業業務監管趨嚴, 各類監管政策陸續出臺。 同業業務作為銀行實施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發展和監管整頓後,

目前已逐步回歸業務本源。 調查顯示, 傳統的同業存拆放、票據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成為同業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 相反, 受到監管政策影響, 選擇通道類業務作為同業業務發展重點的銀行比例則逐年下降。

四、信貸類業務成為案件風險排查的首要關注點

在過去八年對中國銀行業風險管理工作重點的調查中, 信用風險一直高居榜首。 這顯示出中國銀行業多年以來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始終是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需要警鐘長鳴的話題。 但從 2017 年的調查結果來看銀行家們對於信用風險的關注程度有所降低, 這與今年中國各項經濟指標改善, 企業信用風險得到緩釋, 銀行業穩健發展,銀行資產品質下行壓力減緩有關。

關於2017年案件風險排查的重點,近七成的銀行家認為是信貸類業務。信貸類業務超過去年最受關注的票據類業務,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業務,說明隨著中國實體經濟增速放緩,信貸資產的品質逐年下降,前期蘊含的風險正在逐步釋放,壞賬問題開始顯現。而票據類業務因在 2016 年經過監管部門的整頓,電子票據使用的全面力推以及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開業,風險逐步被控制,關注度略有下降。

五、銀行業積極進行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應對MPA考核

201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以下簡稱 MPA),MPA 考核旨在全面有效地管理金融部門多元複雜的資產端,加強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整作用,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範系統性風險,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銀行家表示MPA考核將通過指標約束對銀行的行為方式,抑制金融杠杆過快增長,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遏制銀行業資金空轉的現象,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從而使得銀行業更注重穩健經營,更有效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為應對 MPA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銀行積極進行資產負債結構和業務調整。表內外資產輕、資本消耗少、中間業務多、資產證券化程度高或將成為銀行發展的模式選擇。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銀行選擇通過壓縮表外資產管理類業務、降低同業負債規模、大力發展輕資產模式業務等方式滿足MPA考核要求。

六、理財業務將成為銀行資管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

2017年11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管局五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銀行家們相信,統一規制有助於促使資管業務回歸本源,降低金融系統風險,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隨著未來《指導意見》的正式發佈,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進一步規範,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的進一步統一。可以預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整體業務模式將發生較大調整,其業務規模也將受到影響。銀行家普遍認為,在資管業務統一規制後,商業銀行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應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質,做強銀行最基礎最核心的資產管理業務——理財業務。此外,將高收入客戶作為核心客群之一,並通過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業務為其分層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資產管理服務,也成為商業銀行開展資管業務的重點。

七、大資料技術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技術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銀行業未來三年資訊科技建設的投入將繼續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為應對金融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銀行家對銀行自身資訊科技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在眾多新興技術中超過七成的銀行家較為關注大資料技術,較2016年調查資料明顯增加。在大資料技術的應用領域,銀行家普遍選擇客戶行銷、風險管理,反映出銀行家對於加大業務拓展、提升經營管理水準的重視程度。

銀行業穩健發展,銀行資產品質下行壓力減緩有關。

關於2017年案件風險排查的重點,近七成的銀行家認為是信貸類業務。信貸類業務超過去年最受關注的票據類業務,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業務,說明隨著中國實體經濟增速放緩,信貸資產的品質逐年下降,前期蘊含的風險正在逐步釋放,壞賬問題開始顯現。而票據類業務因在 2016 年經過監管部門的整頓,電子票據使用的全面力推以及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開業,風險逐步被控制,關注度略有下降。

五、銀行業積極進行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應對MPA考核

201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以下簡稱 MPA),MPA 考核旨在全面有效地管理金融部門多元複雜的資產端,加強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整作用,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範系統性風險,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銀行家表示MPA考核將通過指標約束對銀行的行為方式,抑制金融杠杆過快增長,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遏制銀行業資金空轉的現象,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從而使得銀行業更注重穩健經營,更有效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為應對 MPA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銀行積極進行資產負債結構和業務調整。表內外資產輕、資本消耗少、中間業務多、資產證券化程度高或將成為銀行發展的模式選擇。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銀行選擇通過壓縮表外資產管理類業務、降低同業負債規模、大力發展輕資產模式業務等方式滿足MPA考核要求。

六、理財業務將成為銀行資管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

2017年11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管局五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銀行家們相信,統一規制有助於促使資管業務回歸本源,降低金融系統風險,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隨著未來《指導意見》的正式發佈,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進一步規範,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的進一步統一。可以預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整體業務模式將發生較大調整,其業務規模也將受到影響。銀行家普遍認為,在資管業務統一規制後,商業銀行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應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質,做強銀行最基礎最核心的資產管理業務——理財業務。此外,將高收入客戶作為核心客群之一,並通過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業務為其分層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資產管理服務,也成為商業銀行開展資管業務的重點。

七、大資料技術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技術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銀行業未來三年資訊科技建設的投入將繼續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為應對金融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銀行家對銀行自身資訊科技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在眾多新興技術中超過七成的銀行家較為關注大資料技術,較2016年調查資料明顯增加。在大資料技術的應用領域,銀行家普遍選擇客戶行銷、風險管理,反映出銀行家對於加大業務拓展、提升經營管理水準的重視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