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杭州湘湖邊藏著一個千年古村落,可不僅是孫權後裔的聚居地

下孫曾是湘湖北岸的一個孫氏古村落, 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和三國吳王孫權的後裔聚居地, 村落周邊還發現了距今已有八千年歷史的跨湖橋文化遺址。

在湘湖保護與開發過程中, 既保留了該村的4幢傳統民宅, 又修建了一些仿古建築。 目前有古玩一條街、錢幣館、湘湖文化展覽館、湘湖美術館、孫氏宗祠、土轂神祠, 是一個總占地7000畝的充滿地域風情的文化村落。

孫氏宗祠

湘湖孫氏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和三國吳大帝孫權的後裔, 元末兵亂, 孫武的第五十世孫應鸜, 自富春龍門遷居蕭山湘湖, 是湘湖孫氏的第一世祖。 孫氏宗祠是整個下孫文化村的核心,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由孫家第十世孫學思建造, 也就是跨湖橋的建造者), 二建於清康熙年間, 2009年第三次修建, 是湘湖景區弘揚傳統文化、傳播 《孫子兵法》精髓 和“映雪遺風”精神以及儒家思想的地方。

中國傳統的祠堂門前一定要有水塘, 或拱橋、大路, 因為水主管族運財源, 孫氏宗祠前面也有一個四四方方的風水塘。

據民國17年(1928)《蕭山湘湖孫氏宗譜·孫氏宗祠圖》, 孫氏宗祠坐北朝南, 有頭門、二門, 共3進, 頭門正面外觀, 一對漢白玉石鼓, 雙軸木門緊閉門面貼兩位門神。

祠堂對面照壁上的浮雕上書:湘湖風情。

正門之後是背景為湘湖娟繡的古戲臺“梨園風”,古戲臺簷角上仿古木雕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左聯:春色滿明湖,右聯:弦聲歌盛世。

與戲臺相對的是“映雪堂”,冬瓜式橫樑上書“映雪遺風”;中梁書有四字“詩禮傳家”;正堂鎏金匾“兵學聖祖”點明是孫武(西元前551年-前479年)後代;楹聯“湘水長抱 越山高環 介其間築室 棲神以妥先祖;孝子種瓜 忠臣植梓 顧後昆讀書 勵節勿墜家風”。

湘湖文化展覽館

湘湖文化展覽館由大小不一的6幢古建築組成,設“序廳”、“湘湖歷史廳”、“湘湖風光廳”、“湘湖物產廳”、“湘湖文獻廳”、“湘湖民居”、“孫氏宗祠”等展區。

通過圖文、人物塑造、場景類比、視頻演示等多種手段,集中展示了湘湖8000年的歷史面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重現湘湖的風土人情。

耕讀之家

在科舉時代,“耕”是生存之本,“讀”是進身之階,是鄉民攀登社會階梯的惟一途徑。耕讀不僅僅是屬於文化層面的田園牧歌,它是家族的頭等大事,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涵。

步入下孫文化村,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粉牆黛瓦與綠樹相映,一派自然安寧,這是一種別樣的浪漫。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越王路108

【下孫文化村公共交通】

344路環線、405路、701路環線、702路環線、714路、K327路、712路、716路、K707路環線等。

城山廣場→下孫文化村(觀光車)/遊玩時間一小時

祠堂對面照壁上的浮雕上書:湘湖風情。

正門之後是背景為湘湖娟繡的古戲臺“梨園風”,古戲臺簷角上仿古木雕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左聯:春色滿明湖,右聯:弦聲歌盛世。

與戲臺相對的是“映雪堂”,冬瓜式橫樑上書“映雪遺風”;中梁書有四字“詩禮傳家”;正堂鎏金匾“兵學聖祖”點明是孫武(西元前551年-前479年)後代;楹聯“湘水長抱 越山高環 介其間築室 棲神以妥先祖;孝子種瓜 忠臣植梓 顧後昆讀書 勵節勿墜家風”。

湘湖文化展覽館

湘湖文化展覽館由大小不一的6幢古建築組成,設“序廳”、“湘湖歷史廳”、“湘湖風光廳”、“湘湖物產廳”、“湘湖文獻廳”、“湘湖民居”、“孫氏宗祠”等展區。

通過圖文、人物塑造、場景類比、視頻演示等多種手段,集中展示了湘湖8000年的歷史面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重現湘湖的風土人情。

耕讀之家

在科舉時代,“耕”是生存之本,“讀”是進身之階,是鄉民攀登社會階梯的惟一途徑。耕讀不僅僅是屬於文化層面的田園牧歌,它是家族的頭等大事,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涵。

步入下孫文化村,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粉牆黛瓦與綠樹相映,一派自然安寧,這是一種別樣的浪漫。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越王路108

【下孫文化村公共交通】

344路環線、405路、701路環線、702路環線、714路、K327路、712路、716路、K707路環線等。

城山廣場→下孫文化村(觀光車)/遊玩時間一小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