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別指責,林黛玉只有一個,梁啟超一語點透她的哀愁

作者:走失的麋鹿

提起紅樓夢, 無論她是否讀過, 大多數人腦海裡, 立馬就會浮現出那一個愛柔弱、愛哭, 又有些尖酸的林妹妹。

一時間林黛玉成了多愁善感、病怏怏的代名詞, 為人所不喜。 人們總是為她的個性與哀愁深深地疑惑著, 有時候甚至是指責。

人們會想: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 她的詩歌為什麼充滿哀傷?她出身鼎食詩書之族, 為什麼要深感命運的悲苦?在賈府裡, 因為賈母的寵愛, 她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她的日子為什麼會過得如履薄冰, 內心裡甚至經常生出寄人籬下的孤苦?

只是人們問了這麼多, 卻沒有人反問, 哪有人喜歡孤獨, 哪有人喜歡哀愁?愛作的人, 都是自我張揚, 而林黛玉總只是一個人暗暗地派遣憂傷。

梁啟超在評價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時說:“自憐幽獨, 傷心人別有懷抱。 ”這句話又何嘗不適合評價林黛玉呢?又何嘗不是一語點透徹林黛玉的哀愁。

人們往往只是看到她表面的幸福, 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用心地去體會過她的處境呢?

其實, 林黛玉進入賈府後, 有老祖宗的疼愛, 看似風光, 卻是時時處處被欺負著;特別是當她家的財產被侵佔後, 那麼多年, 榮國府又全無用心地去為她安排好下半生的歸宿——對她與寶玉的情感盡力的漠視,

林黛玉也就逐漸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記得黛玉在剛進賈府不久, 還曾當場發落過王夫人的陪房——勢利眼——周瑞家的, 那時她是多麼有范兒。 可是, 自從賈璉幫她父親料理完喪事回到賈府後, 林黛玉慢慢地就低調了許多。 一方面是失去了雙親的憂傷, 另一方面, 也是她自身因此而感到到的無力感, 因為她的一切, 早已掌控在別人的手中。

雖然, 從家裡帶了那麼多錢財到賈府, 後來她卻是一口燕窩都不敢向賈母等討要, 也就正是她的生活保障——林家的財產, 不止是被掌控, 後來又被無情剝奪後證明, 也是她的孤苦。 而她對於這一切卻有口難言。

有人或許會說,

賈府侵吞林家豐厚的財產只是主觀臆測, 嘩眾取寵。

那麼林家到底有沒有大額的財產, 如果有, 是否又被帶到了賈府呢?我想, 只要我們把關於林家的情況仔細地捋一捋, 大家都會恍然大悟。

首先, 黛玉的母親賈敏, 是賈府史老太君唯一的女兒, 又是嫡女。

這兩點, 也就很重要了, 它們直接決定了史老太君對賈敏的寵愛毫不含糊。

有一回大觀園裡要裁員, 王夫人跟對著王熙鳳歎息道, 現在姑娘們的待遇比一般人家的小姐好不到哪裡, 還要如此;並且追憶說, 當年的賈敏的排場, 才是真正的千金小姐的待遇。 而且, 賈母跟林黛玉剛一見面, 就對林黛玉說, 她的那些子女, 她唯獨寵愛林黛玉的母親。

後來, 賈敏在賈府“盛妝”出嫁, 也就完全是可以想像的了。 從王熙鳳口中得知, 真正沒落時期的賈府, 賈寶玉的婚事, 賈府都打算要花費一萬兩銀子, 更何況在賈府鼎盛時期嫁女兒呢?

而且, 賈母嫁的又是探花出身的林如海, 林家根基又非凡, 如此才子配佳人, 郎才女貌, 這種情況下, 以賈母的性格,若說賈敏,出嫁不是十裡紅妝,嫁資豐厚,打死我我都不信!所以,林家的財產首先是賈敏的一份豐厚的嫁妝。

當然,這還只是毛毛雨。我們接著看林家是什麼情況呢?

林家人口凋零,林黛玉是林如海獨存的孩子,她又是嫡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瞭解古代的一大規矩。在一個古代家庭裡,嫡母早亡,嫡母的嫁妝由母舅家監管,只有嫡子女能繼承,若是只有嫡女,則嫡女出嫁全數帶走。庶出的孩子嫁娶都會有“官塚”的錢,剩下的全看嫡母的喜愛程度來自主添補,這就是為什麼庶出的孩子緊緊依附在嫡母身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賈環娶親為什麼花這麼少的錢。誰給他添?趙姨娘?林黛玉繼承母親的嫁妝,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再看古代一則民謠: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又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巡鹽禦使,其俸祿等所得,也就更是驚人了。

那麼,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孩兒,林家沒有其他人了,林如海死後,林如海的身家財產去哪裡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時,林如海的身後事,是誰去主辦料理的?大家都能夠一口答出是賈璉。

賈璉不辭辛苦地去林家,難道僅僅是去為護送林黛玉,為林如海料理後事嗎?絕對不是。我們要知道賈璉出發時,林如海是沒有過身的,而且之前去接林黛玉來賈府,也沒有去那麼重量級的人物。這次派每日負責操辦榮國府諸多大事的賈璉去,實則是賈府預感林如海將不久于人世,要讓他為為林黛玉爭取利益。

賈璉去了,因為賈府的權勢在,林家的家財自然就不會被林家的族人所瓜分,而是被作為林黛玉的嫁妝,被賈府悉數帶回。這樣誰都無話可說。而且,這也可能是林如海臨終的託付。

所以,看似風光的黛玉,她的父親早已為為她所謂的安逸,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從中,我們也就知道,林黛玉從痛斥周瑞家的,到有苦不敢言,林如海的如意算盤徹底破產。

賈鏈憑藉賈府的實力,將林家的大額財產,作為林黛玉的嫁妝,帶進了榮國府。

看似,林黛玉的生活,從此有了十分大的保障,可是,這卻是林黛玉悲劇命運的真正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是知道,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的時候,王熙鳳就開口說過,賈府早已入不敷出。後來,賈鏈又說,若是再發三二百萬兩銀子的財就好了。

顯然,賈府當初入不敷出,因為那筆銀子,緩解了賈府的經濟危機。只是後來又虧空了。賈府那時哪裡來的那多麼銀子,顯然是發了林黛玉嫁妝的橫財。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不是侵吞,而是挪用。畢竟,王熙鳳早就隨著賈母的意思,認定黛玉必定嫁入榮國府,只是好事多磨,由於王夫人的阻撓,最終沒有好事成型。卻吧林黛玉的嫁妝敗得精光。

既然,林黛玉的嫁妝早已被榮國府裡的人敗光了。榮國府哪裡敢讓她嫁到外面去,而讓人家笑話榮國府的無恥呢?

所以,從那時起,林黛玉除了嫁入賈府,已無路可走。這難道不是她命運中悲劇的真正開始嗎?

以她的聰明,她也肯定知道這件事。只是,雖然知道,卻必須要表現得自己不知道,裝出一副一無所知的樣子。因為她著實不敢也不會去與榮國府裡的人爭,林黛玉向來看淡名利,她也不屑於如此。

而且,林黛玉只有這樣,才能安安靜靜地在賈府這個滿是豺狼的窩裡繼續生存下去。賈探春後來也就為林黛玉道出了拿罪惡的一切:在榮國府裡,人們之間的關係,向來都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探春真是一語點破林黛玉命運中難以逃脫的悲劇。探春還只是將他們比作烏眼雞,其實,他們是豺狼,最弱小的林黛玉,自然就成了第一個受害者。

實際上按那個年代“門當戶對”的嫁娶標準,以林黛玉的家世身份,放眼整個賈府,能配得上黛玉的根基,年齡相當的只有賈寶玉了。而且,大家也完全可以這樣說,黛玉配寶玉,寶玉一點也不委屈。

我相信按照史老太君最初的想法,她是熱衷於促成這門婚事的,也是與林如海有默契的。

這一方面是出於對自己女兒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出於利益考慮。也就是上文說到的,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經濟危機,又讓“重外孫”變成了真正的“親重孫,”一舉兩得,賈母自是樂見其成。

那麼究竟是誰阻撓了這門親事?個人認為是賈府實質性掌權人——王夫人。王夫人對林黛玉的厭惡到後來幾乎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

比如王夫人攆晴雯那一回,她張嘴就是“眉眼有些像林姑娘那個”,“我很看不慣那個狂樣子”直接指向林黛玉的句子。甚至王夫人的陪房、下人也跟著踩低逢高,送宮花,別人挑剩了才輪到黛玉;

為什麼王夫人這樣厭惡黛玉呢?除了黛玉個性上的原因,我以為還有權力的爭奪在中間。

縱觀整個賈府內宅的爭鬥,實際上是一次賈母與王夫人管家權力的更替。襲人、晴雯際遇,慢慢地將這一點拱出了水面。

按老太君相中的妾是晴雯被攆了,襲人是大丫頭,被王夫人提成姨娘。按照襲人的來處,她就是有話,也該跟是老太君告密才是。可襲人找的誰?王夫人。按照過去說法,這叫背主求榮,應該轟出去。

面對襲人對賈母的叛變,王夫人怎麼做的?王夫人含著淚說:“我的兒!......”哪有作主子這麼稱呼一個丫頭。

不僅如此,她還越級提拔了襲人,她又對眾人說:“以後凡有周趙兩位姨娘的,也有襲人的。”襲人知道後自是喜上眉梢。真是王夫人說出“我的兒”三個字,就挖了賈母的牆角,難怪黛玉不遭殃

其實,這次提拔是完全不合禮制的。按過去的要求,為了保證正妻的利益,確保嫡子為長,繼承家業和勳位,大家公子在正式結婚前,不允許有姨娘。譬如,香菱也就一直沒有姨娘的名分。即使有了同房大丫頭,也只能等主人結婚,妻子生下孩子後,才能懷孕生子,有了孩子,母憑子貴,才能提姨娘。香菱或許也只不過是個通房大丫頭。

所以說,王夫人的手段,也是雷厲風行,令人歎為觀止啊!沒辦法,誰讓人家女兒是貴妃呢?

老太太為賈寶玉安排的丫頭,她尚且插手,何況系她唯一的兒子的終身大事。她相中寶釵,一拍腦袋,金玉良緣就是再順理成章不過了。林黛玉也因此進退維谷。

所以我每次讀紅樓,讀到黛玉的《葬花吟》時,心就一抽一抽的疼。大家總是看到黛玉的眼淚、柔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尖酸,誰能體會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無助於苦楚呢?

對於許多人來說,沒有用心去體會,要想讀懂林黛玉,讀懂曹公筆下這個清靈出塵的女子,也就很難,很難。只是,無論如何,看林黛玉實在不應該只看到她的眼淚,厭惡她純真與哀愁。若她真如寶釵,圓滑世故,時時刻刻蠅營狗苟,這世上就會少了一個乾乾淨淨的女子,多了一個工於心計的深宅婦人。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她是這樣的感歎,是這樣的高潔!千古以來山中高士如寶釵或許有過無數個,而黛玉只有這一個而已!

以賈母的性格,若說賈敏,出嫁不是十裡紅妝,嫁資豐厚,打死我我都不信!所以,林家的財產首先是賈敏的一份豐厚的嫁妝。

當然,這還只是毛毛雨。我們接著看林家是什麼情況呢?

林家人口凋零,林黛玉是林如海獨存的孩子,她又是嫡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瞭解古代的一大規矩。在一個古代家庭裡,嫡母早亡,嫡母的嫁妝由母舅家監管,只有嫡子女能繼承,若是只有嫡女,則嫡女出嫁全數帶走。庶出的孩子嫁娶都會有“官塚”的錢,剩下的全看嫡母的喜愛程度來自主添補,這就是為什麼庶出的孩子緊緊依附在嫡母身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賈環娶親為什麼花這麼少的錢。誰給他添?趙姨娘?林黛玉繼承母親的嫁妝,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再看古代一則民謠: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又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巡鹽禦使,其俸祿等所得,也就更是驚人了。

那麼,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孩兒,林家沒有其他人了,林如海死後,林如海的身家財產去哪裡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時,林如海的身後事,是誰去主辦料理的?大家都能夠一口答出是賈璉。

賈璉不辭辛苦地去林家,難道僅僅是去為護送林黛玉,為林如海料理後事嗎?絕對不是。我們要知道賈璉出發時,林如海是沒有過身的,而且之前去接林黛玉來賈府,也沒有去那麼重量級的人物。這次派每日負責操辦榮國府諸多大事的賈璉去,實則是賈府預感林如海將不久于人世,要讓他為為林黛玉爭取利益。

賈璉去了,因為賈府的權勢在,林家的家財自然就不會被林家的族人所瓜分,而是被作為林黛玉的嫁妝,被賈府悉數帶回。這樣誰都無話可說。而且,這也可能是林如海臨終的託付。

所以,看似風光的黛玉,她的父親早已為為她所謂的安逸,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從中,我們也就知道,林黛玉從痛斥周瑞家的,到有苦不敢言,林如海的如意算盤徹底破產。

賈鏈憑藉賈府的實力,將林家的大額財產,作為林黛玉的嫁妝,帶進了榮國府。

看似,林黛玉的生活,從此有了十分大的保障,可是,這卻是林黛玉悲劇命運的真正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是知道,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的時候,王熙鳳就開口說過,賈府早已入不敷出。後來,賈鏈又說,若是再發三二百萬兩銀子的財就好了。

顯然,賈府當初入不敷出,因為那筆銀子,緩解了賈府的經濟危機。只是後來又虧空了。賈府那時哪裡來的那多麼銀子,顯然是發了林黛玉嫁妝的橫財。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不是侵吞,而是挪用。畢竟,王熙鳳早就隨著賈母的意思,認定黛玉必定嫁入榮國府,只是好事多磨,由於王夫人的阻撓,最終沒有好事成型。卻吧林黛玉的嫁妝敗得精光。

既然,林黛玉的嫁妝早已被榮國府裡的人敗光了。榮國府哪裡敢讓她嫁到外面去,而讓人家笑話榮國府的無恥呢?

所以,從那時起,林黛玉除了嫁入賈府,已無路可走。這難道不是她命運中悲劇的真正開始嗎?

以她的聰明,她也肯定知道這件事。只是,雖然知道,卻必須要表現得自己不知道,裝出一副一無所知的樣子。因為她著實不敢也不會去與榮國府裡的人爭,林黛玉向來看淡名利,她也不屑於如此。

而且,林黛玉只有這樣,才能安安靜靜地在賈府這個滿是豺狼的窩裡繼續生存下去。賈探春後來也就為林黛玉道出了拿罪惡的一切:在榮國府裡,人們之間的關係,向來都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探春真是一語點破林黛玉命運中難以逃脫的悲劇。探春還只是將他們比作烏眼雞,其實,他們是豺狼,最弱小的林黛玉,自然就成了第一個受害者。

實際上按那個年代“門當戶對”的嫁娶標準,以林黛玉的家世身份,放眼整個賈府,能配得上黛玉的根基,年齡相當的只有賈寶玉了。而且,大家也完全可以這樣說,黛玉配寶玉,寶玉一點也不委屈。

我相信按照史老太君最初的想法,她是熱衷於促成這門婚事的,也是與林如海有默契的。

這一方面是出於對自己女兒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出於利益考慮。也就是上文說到的,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經濟危機,又讓“重外孫”變成了真正的“親重孫,”一舉兩得,賈母自是樂見其成。

那麼究竟是誰阻撓了這門親事?個人認為是賈府實質性掌權人——王夫人。王夫人對林黛玉的厭惡到後來幾乎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

比如王夫人攆晴雯那一回,她張嘴就是“眉眼有些像林姑娘那個”,“我很看不慣那個狂樣子”直接指向林黛玉的句子。甚至王夫人的陪房、下人也跟著踩低逢高,送宮花,別人挑剩了才輪到黛玉;

為什麼王夫人這樣厭惡黛玉呢?除了黛玉個性上的原因,我以為還有權力的爭奪在中間。

縱觀整個賈府內宅的爭鬥,實際上是一次賈母與王夫人管家權力的更替。襲人、晴雯際遇,慢慢地將這一點拱出了水面。

按老太君相中的妾是晴雯被攆了,襲人是大丫頭,被王夫人提成姨娘。按照襲人的來處,她就是有話,也該跟是老太君告密才是。可襲人找的誰?王夫人。按照過去說法,這叫背主求榮,應該轟出去。

面對襲人對賈母的叛變,王夫人怎麼做的?王夫人含著淚說:“我的兒!......”哪有作主子這麼稱呼一個丫頭。

不僅如此,她還越級提拔了襲人,她又對眾人說:“以後凡有周趙兩位姨娘的,也有襲人的。”襲人知道後自是喜上眉梢。真是王夫人說出“我的兒”三個字,就挖了賈母的牆角,難怪黛玉不遭殃

其實,這次提拔是完全不合禮制的。按過去的要求,為了保證正妻的利益,確保嫡子為長,繼承家業和勳位,大家公子在正式結婚前,不允許有姨娘。譬如,香菱也就一直沒有姨娘的名分。即使有了同房大丫頭,也只能等主人結婚,妻子生下孩子後,才能懷孕生子,有了孩子,母憑子貴,才能提姨娘。香菱或許也只不過是個通房大丫頭。

所以說,王夫人的手段,也是雷厲風行,令人歎為觀止啊!沒辦法,誰讓人家女兒是貴妃呢?

老太太為賈寶玉安排的丫頭,她尚且插手,何況系她唯一的兒子的終身大事。她相中寶釵,一拍腦袋,金玉良緣就是再順理成章不過了。林黛玉也因此進退維谷。

所以我每次讀紅樓,讀到黛玉的《葬花吟》時,心就一抽一抽的疼。大家總是看到黛玉的眼淚、柔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尖酸,誰能體會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無助於苦楚呢?

對於許多人來說,沒有用心去體會,要想讀懂林黛玉,讀懂曹公筆下這個清靈出塵的女子,也就很難,很難。只是,無論如何,看林黛玉實在不應該只看到她的眼淚,厭惡她純真與哀愁。若她真如寶釵,圓滑世故,時時刻刻蠅營狗苟,這世上就會少了一個乾乾淨淨的女子,多了一個工於心計的深宅婦人。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她是這樣的感歎,是這樣的高潔!千古以來山中高士如寶釵或許有過無數個,而黛玉只有這一個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