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恒與井陘煤礦的百年皇冠水塔

56歲的高恒, 住在石家莊市井陘礦區。 2007年他創作根雕成功, 走進了根雕世界, 十幾年來大膽探索, 不僅自己創建了首家根雕廠, 並且無私傳藝, 帶動周邊複製了近30家根企, 成功的把當地根雕打入港, 澳, 台, 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高恒一鳴驚人, 他的傳奇經歷被人們非常誇張的傳頌。 2015年, 高恒建起一座《高恒根雕藝術館》, 他表示:“館藏作品一件不賣, 就為咱們太行山的根雕名揚天下!”

百年皇冠, 煤礦標誌性建築

皇冠水塔, 是井陘煤礦著名的標誌性建築。 位於井陘礦務局機關院內, 因造型呈皇冠狀得名。 該塔由德國人設計, 始建於1915年(民國四年), 高36米, 占地38平方米, 磚石結構, 塔身外形為八面體, 內部結構又分為內外兩層, 內層走煙, 外層有螺旋式臺階, 八面開有20個窗口。 基礎及底層由青石砌成, 設有石拱券門窗。 塔頂上部突出部分為水塔, 主要為老井工業鍋爐排煙和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塔頂底沿由16塊上大下小的石鼓組成, 呈力士狀將其托起, 形成16孔小拱券, 拱券上方為水塔可容水50立方米。 該塔設計精巧, 結構奇特, 是井陘煤礦近代歷史上的外國建築。 1903年11月開鑿老井, 次年6月出煤, 至1980年10月關閉, 使用了77年。

廢木變寶, 化腐朽為神奇

2013年3月, 高恒開車路過某村, 看到雜亂不堪塵土飛揚, 路人粉粉躲避饒行, 原來是村民拆除老房子。 他若有所思, 把車停在一邊, 走近工地察看, 發現有一段被砸斷的柏木房梁, 躺在灰土裡, 有一米多長。 他立即找房主協商, 房主看被砸的不成材, 蓋新房用不上, 就痛快的賣給他, 被高恒拉回家了。

井陘煤礦有百年歷史, 著名的標誌性建築是皇冠水塔, 外形八角形狀,

紅磚砌成, 頂部造型酷似一頂德國皇冠, 故稱皇冠水塔, 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高恒用相機把皇冠水塔拍攝下來, 安照圖片縮小比例, 苦幹7天, 雕刻成為高1,2米的作品。 高恒說, “用百年老木梁, 製成百年煤礦的標誌性建築, 真是對號入座。 ”栩栩如生的作品立在院裡, 無人想到是用廢棄木料製成的。 高恒把毫無價值的廢木, 化腐朽為神奇, 變成了無價之寶。

作品走了, 高恒徹夜難眠

作品立在小展廳, 來者踏進展廳, 就映入眼簾, 無不為之驚奇震撼。 成為百年老木和百年老礦的凝聚, 又是根雕與歷史的絕配。 後來, 一位南方根友來訪, 進展廳後一聲不響, 圍著作品轉了三圈, 霸王硬上弓, 扔下錢, 強制性的把作品抱走了。

作品走了, 高恒丟了魂一樣,

晚上徹夜難眠。 高恒立誓:再製作一尊標誌性建築皇冠水塔, 外觀要高大雄偉, 做工要仔細推敲。 圖紙, 工藝都現成, 原料老木成為難題, 高恒幾次尋找無果, 成為心病。 一天早飯後, 高恒在院子裡, 坐在木櫈子上, 腦海出現是微型根雕, 作品旭旭如生。 他口裡說著:“做不成大的, 就做小的!”他走進操作間, 取來木料, 打開電鋸, 鑽床, 開始鼓搗起來。 好幾天忙的沒有停下來, 他愛人問, “幹啥呢?”他頭也不抬的答覆:“你就別管啦!”

根雕藝術, 是咱太行山特產

昨天, 高恒與朋友圍坐一起聊根雕, 聊歷史。 高恒突然抱來一尊皇冠水塔作品, 近看, 是高20釐米, 稍帶香味的微型作品, 高恒介紹:“這是崖柏的。 ”幾個朋友用雙手托起來, 左瞧右看, 開始評論。 有的說:“好漂亮, 實屬鬼斧神工啊。 ”有的說:“這是井陘煤礦的歷史, 著名的標誌性建築皇冠水塔。 ”有的說:“真是根雕與歷史的絕配啊, 還留有歷史的香味呢。 ”還有的說:“應該做成批量, 配個精製木盒, 是參觀井陘煤礦, 旅遊礦區的紀念品啊。 ”高恒聽著幾位朋友的評論, 沒有作聲,但若有所思。

高恒說:根雕是太行山民間特產,能與井陘煤礦的百年歷史結合,實現創新才是傳承非遺的動力。我們需要工匠精神,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一流產品。

文/侯福順 圖/王會良

沒有作聲,但若有所思。

高恒說:根雕是太行山民間特產,能與井陘煤礦的百年歷史結合,實現創新才是傳承非遺的動力。我們需要工匠精神,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一流產品。

文/侯福順 圖/王會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