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古代著名的10大數學家:其中有幾位元,您一定認識!

我國是一個文化燦爛的國度, 在古代, 除了有詩詞、文章等出名, 數學也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領先世界的, 現在我們就來聊聊我國著名的:10大數學家。

1、秦九韶

秦九韶(1208年-1261年), 字道古, 漢族。 精研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之學, 1247年完成著作《數書九章》, 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一次同餘方程組問題的解法, 也就是現在所稱的中國剩餘定理)、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演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 表述了一種求解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演算法——正負開方術。 源於他對數學的傑出貢獻,

歷史上稱秦九韶為“偉大的數學家”。

秦九韶

2、祖沖之、祖暅

祖沖之(429-500), 字文遠。 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 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他們在《九章算術》劉徽注的基礎上, 將傳統數學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成為重視數學思維和數學推理的典範。

他們同時在天文學上也有突出的貢獻。 其著作《綴術》已失傳, 根據史料記載, 他們在數學上主要有三項成就:(1)計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 得到3.1415926<π<3.1415927, 並求得π的約率為22/7, 密率為355/113;(2)得到祖日桓定理(冪勢既同, 則積不容異)並得到球體積公式;(3)發展了二次與三次方程的解法。

祖沖之

3、梅文鼎

梅文鼎:清朝精通中外數學的數學家, 他堅信中國傳統數學“必有精理”, 對古代名著做了深入的研究, 同時又能正確對待西方數學, 使之在中國紮根, 對清代中期數學研究的高潮是有積極影響的。

梅文鼎

4、張爽‍‍‍‍, 劉徽

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 其中趙爽和劉徽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 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 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 劉徽注釋《九章算術》, 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 且在論述過程中多有創新, 更撰寫《海島算經》, 應用重差術解決有關測量的問題。 劉徽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創立割圓術, 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演算法。

5、張衡

《後漢書》提到, 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 此書遲到唐代已經失傳, 以至唐代的章懷太子李賢懷疑張衡沒寫過這部書, 而是因為《靈憲》是網路天地而算之,

故稱《靈憲算罔論》。 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 因此, 張衡寫過一部數學著作是應該肯定的。 從劉徽的這篇注文中可以知道, 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 給球體定名為渾。 他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 研究過球的體積, 其中還定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 這個值比較粗略, 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 另外, 如果按照錢寶琮對《靈憲》的校勘:“(日月)其徑當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 地廣二百三十二分之一”, 則當時π值等於730/232=3.1466, 較10的開方有精密了。 但錢寶琮所作的校勘似乎未必都符合張衡的原來數字。

張衡

6、李治

原名李治,字仁卿,自號敬齋,真定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人。金元時期的數學家、詩人。金正大末進士,辟知鈞州。金亡北渡後,流落忻崞間,常與元好問唱和,世稱“元李”。晚家封龍山(今河北省元氏縣)下,隱居講學。元世祖至元初,以翰林學士召,就職期月,以老病辭歸。能詩詞,有《敬齋集》,今有考訂之作《敬齋古今黈》40卷傳世。另著有《測圓海鏡》12卷(1248年)、《益古演段》3卷(1259年)、《泛說》40卷、《壁書叢削》12卷。李冶在數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天元術(設未知數並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和旁切圓的性質。

李治開元術

7、賈憲

北宋人,約於1050年左右完成《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原書佚失,但其主要內容被楊輝(約13世紀中)著作所抄錄,因能傳世。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載有“開方作法本源”圖,注明“賈憲用此術”。這就是著名的“賈憲三角”,或稱“楊輝三角”。《詳解九章演算法》同時錄有賈憲進行高次冪開方的“增乘開方法”。

賈憲三角

8、張邱健

北魏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人,約西元5世紀,著名的大數學家。他從小聰明好學,酷愛算術。一生從事數學研究,造詣很深。“百雞問題”是中古時期,關於不定方程整數的典型問題,邱建對此有精湛和獨到的見解。著有《張邱建算經》3卷。後世學者北周甄鸞、唐李淳風相繼為該書作了注釋。劉孝孫為算經撰了細草。算經的體例為問答式,條理精密,文詞古雅,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世界數學資料庫中的一份遺產。

張衡

6、李治

原名李治,字仁卿,自號敬齋,真定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人。金元時期的數學家、詩人。金正大末進士,辟知鈞州。金亡北渡後,流落忻崞間,常與元好問唱和,世稱“元李”。晚家封龍山(今河北省元氏縣)下,隱居講學。元世祖至元初,以翰林學士召,就職期月,以老病辭歸。能詩詞,有《敬齋集》,今有考訂之作《敬齋古今黈》40卷傳世。另著有《測圓海鏡》12卷(1248年)、《益古演段》3卷(1259年)、《泛說》40卷、《壁書叢削》12卷。李冶在數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天元術(設未知數並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和旁切圓的性質。

李治開元術

7、賈憲

北宋人,約於1050年左右完成《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原書佚失,但其主要內容被楊輝(約13世紀中)著作所抄錄,因能傳世。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1261)載有“開方作法本源”圖,注明“賈憲用此術”。這就是著名的“賈憲三角”,或稱“楊輝三角”。《詳解九章演算法》同時錄有賈憲進行高次冪開方的“增乘開方法”。

賈憲三角

8、張邱健

北魏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人,約西元5世紀,著名的大數學家。他從小聰明好學,酷愛算術。一生從事數學研究,造詣很深。“百雞問題”是中古時期,關於不定方程整數的典型問題,邱建對此有精湛和獨到的見解。著有《張邱建算經》3卷。後世學者北周甄鸞、唐李淳風相繼為該書作了注釋。劉孝孫為算經撰了細草。算經的體例為問答式,條理精密,文詞古雅,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世界數學資料庫中的一份遺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