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書聖書法賞析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歷朝歷代每一幅書法名作都經過了千般的磨練。 書聖王羲之從七歲開始練習書法, 每天書寫完畢就在家中的水池裡清先洗筆硯, 日久天長, 整池水竟然染成了墨色, 這就是人們在紹興看到的墨池。 “寫盡八缸水, 硯染洗池黑。 博取百家長, 如得龍鳳飛”。 道出了一代書聖成功的艱難歷程。 王羲之書法以其獨特的書法藝術成功演繹了魏晉風度為特徵的時代精神, 成為歷代書法愛好者的典範, 梁武帝蕭衍評價王羲之的書法, 群鴻戲海, 舞鶴遊天“。 唐太宗李世民為帝王書家第一人。
貞觀初年潛心臨習王羲之真跡, 親撰《晉書王羲之傳論》, 在尊王的審美傾向下, 確立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 直接影響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逐良、歐陽詢和薛禾羅)的書法創作, 如:歐陽詢工于書法學二王, 其書剛勁挺直, 自成一體, 人稱歐體, 碑刻存世之作的《九成宮醴泉銘》為代表, 其臨摹《蘭亭序》很有功力, 盛唐時期的顏真卿、柳公叔、張旭、懷素等人在王羲之書法的影響下, 抓住王羲之書法的本質, 不斷創新, 使唐代書法達到了鼎盛。

王羲之能成為經久不衰的書聖, 同時與他的人生經歷、生活背景和創新意識密不可分。
人生經歷
王羲之, 字逸少, 東晉琅琊(今山東臨沂)人, 出身王氏望族, 書香門第。 王羲之在年幼時受其父失蹤的影響,

不善言語, 沒有顯出過人之處。 至青年時代, 王羲之書法卓然不群, 甚得王敦、王導器重。 王羲之歷任秘書�、甯遠將軍、江州刺史等。 由於王羲之很有才氣, 朝廷多次召他到朝裡做官, 但因其不願介入派系鬥爭而被他推辭, 後來經朋友多次勸勉, 他才外任做了會稽內史, 人稱“王右軍”。
生活背景
東晉王朝是一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社會大動亂之後暫時安定的王朝。 當時從中原南遷的士族階級及其制度極為腐朽沒落, 統治階級主觀上已無心于國家的重新統一, 更沒伐北的客觀實力。 因此, 老莊思想、佛學、以及玄學開始大行於世。 這種玄學思想有別於先秦道家的“無為”思想, 它主張超越有限去追求無限, 強調個性,
追求自然、自由的境界。 這個在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的時代, 造就了瀟灑、伸展、流淌的王羲之書法風格。
創新意識
晉代書法上承漢魏流風遺俗, 而又有重大發展和變革, 尤其自東晉起, 書法開始轉向自覺追求妍美流便的書風, 充分張揚個性。 其中“書聖”王羲之在吸取前人書法精華的基礎上, 一變漢魏樸質書風, 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 創楷書、行書和草書之典範。
(一)楷書
楷書體或稱正書體、真書體, 是在隸書體逐漸演變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書體。 王羲之在楷書方面對鐘繇的楷書“俱變古形”, 為今體楷書的定型做出了積極貢獻。 鐘繇的楷書具有濃厚的隸書筆意, 但是王羲之在鐘繇書法風格的基礎上融匯各家之長並加以創新,
所書楷體筆劃之間的配置關係基本確立, 結體變橫張為縱展, 規整勁健, 雍容爾雅, 儀態大方, 將楷書引入了端莊而生動的“今體”階段。 代表作有《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
(二)行書
王羲之後期的行書作品, 風格大變, 面貌一新。 代表作有《蘭亭序》、《喪亂帖》、《孔侍中帖》等, 這些作品筆劃體態都有生動的欹側之勢。 王羲之的新體行書中鋒、側鋒互用, 每字即見, 運筆速度較為迅疾, 有振迅遒勁的風神。 同時, 王羲之將草書筆法引入行書, 從而使行書體勢具備了欹側遒媚的風格。 如他的《蘭亭序》, 筆法變化豐富, 筆力勁健, 速度勻暢, 形態纖美適度、自然含蓄, 結體沖和安祥, 養眼。
(三)草書
三國兩晉時期的書家, 若習草書, 多以張芝為楷模。
王羲之以索靖的《七月廿六帖》為學習草書的藍本, 同時王羲之的章草在王導、王�的教導下書寫十分精美。 但是王羲之在草書方面的建樹, 並不是章草, 而是今草。 王羲之的今草書, 是在揚棄張芝章草書的過程中生成的;與張芝的章草相比, 王羲之的今草使轉靈動, 點畫放縱, 筆勢流暢遒逸。
參考文獻:
1、劉占召 王羲之傳[m]北京, 東方出版社2009。
2、王汝濤 王羲之研究[m]山東, 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
3、於若溪 淺談王羲之的書法藝術[J]。
原作:河南省鄧州市薛學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