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個小村落,拆掉了這些建築,只為保住他們

“修舊如舊, 返璞歸真”, 西莊鎮在對老建築進行適當修繕和改造後, 讓老建築物恢復了昔日古樸風貌, 有了自己的特色。

西莊鎮位於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 旅遊資源豐富, 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古鎮。

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位於西莊鎮團山村, 至今還保留著清末民初的建築物20多處, 青瓦白牆、飛簷翹角, 裝飾精美華麗, 石雕、木雕栩栩如生, 板壁、樑柱和門窗上繪滿了詩詞繪畫、典故楹聯。

沿著東寨門進入村裡, 一眼望去全是古建築, 與古建築不相符的現代建築已被拆除, 古建築保存完整, 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文化古村。

張家花園占地面積達到了1萬多平方米, 是整個團山村占地面積最大的大院。 是張氏後人張漢庭的私人住宅, 建於光緒31年, 現在已成了當地小學的教室。

張氏宗祠, 張氏家族的家廟, 位於團山中心四方街的對面, 於乾隆48年建成, 宗祠內的對聯、石碑, 記載了600年前張姓家族自江西遷往建水團山的歷史, 據說目前團山村張姓約占整個村的90%以上。

還有一些具有歷史人文價值的建築, 如將軍第、司馬第、皇恩府、秀才府、大乘寺、鎖翠樓等值的你們去探尋。

雙龍橋

雙龍橋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建了十四孔,近年來,西莊鎮旅遊開發建設成效顯著,還開發了雙龍橋濕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

黃龍寺景區

黃龍寺景區山上古木參天、藤林叢生、廟宇隱現、閣樓雄踞;山下形成半畝見方、清澈見底的黃龍潭,其珍泉終年噴湧,水溫在7°C~8°C之間,為天然游泳池,享有“山寺珍泉景最幽”的美譽,是遊人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鄉會橋舊址

鄉會橋位於建水縣西莊鎮新房村委會老易屯村,橫跨瀘江河東西兩岸,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因封建社會科舉鄉試、會試的蔚然興起而得名,為建水古橋中唯一的廊橋。後因中共建水縣委在此發動武裝起義,鄉會橋與鄉會鎮公所成為了中共武裝起義舊址。

小站故事

話說辛亥革命後,西莊鎮人民不忍列強的剝削,號召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民營鐵——個碧石鐵路。當時修建鐵路時,當時的滇越鐵路為米軌,為了避免和法國主持修建的滇越鐵路並軌,才有了現在全國最小的的6寸軌鐵路。

雖然實現生活中古村落大多被破壞殆盡,但是能修復一個是一個,希望那些待修的破舊古村落能守住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雙龍橋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建了十四孔,近年來,西莊鎮旅遊開發建設成效顯著,還開發了雙龍橋濕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

黃龍寺景區

黃龍寺景區山上古木參天、藤林叢生、廟宇隱現、閣樓雄踞;山下形成半畝見方、清澈見底的黃龍潭,其珍泉終年噴湧,水溫在7°C~8°C之間,為天然游泳池,享有“山寺珍泉景最幽”的美譽,是遊人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鄉會橋舊址

鄉會橋位於建水縣西莊鎮新房村委會老易屯村,橫跨瀘江河東西兩岸,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因封建社會科舉鄉試、會試的蔚然興起而得名,為建水古橋中唯一的廊橋。後因中共建水縣委在此發動武裝起義,鄉會橋與鄉會鎮公所成為了中共武裝起義舊址。

小站故事

話說辛亥革命後,西莊鎮人民不忍列強的剝削,號召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民營鐵——個碧石鐵路。當時修建鐵路時,當時的滇越鐵路為米軌,為了避免和法國主持修建的滇越鐵路並軌,才有了現在全國最小的的6寸軌鐵路。

雖然實現生活中古村落大多被破壞殆盡,但是能修復一個是一個,希望那些待修的破舊古村落能守住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