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私行客戶招行力壓建行 理財規模2.7萬億工行稱王

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均超過7萬戶, 招商銀行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則超過1.6萬億元

文 | 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

隨著機構、私人財富的不斷積累和增長, 資產管理擁有巨大的需求和廣闊的空間, 成為眾多金融機構覬覦的蛋糕。 作為金融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經歷著息差收窄陣痛的銀行也紛紛將目光瞄準了這一市場。

在這個競爭者眾多的江湖裡, 各銀行戰況如何?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重磅推出《2017中國銀行業全樣本報告》, 對5家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40家城商行、13家農商行、10家外資行共計80家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資料進行了統計梳理, 力圖對銀行各業務進行解構分析。

根據2016年銀行年報, 從已披露的私人銀行業務資料來看, 截至2016年底, 多家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2萬戶, 資產管理規模多超過2500億元, 增速普遍達到10%以上。

其中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均超過7萬戶, 招商銀行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超過1.6萬億元。

理財業務方面, 在披露了相關資料的銀行中, 至2016年底理財產品餘額超過萬億元的銀行有9家, 工商銀行依然領先。 理財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的銀行有3家。 在城商行中, 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表現較為突出。

3家銀行私行管理資產超萬億

自2007年中國銀行推出首家中資私人銀行起, 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已走過了第一個十年。 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已搶先佔據一席之地, 而城商行也逐漸加入爭奪高端客戶的佇列。

目前, 披露私人銀行相關業務資料的銀行只在少數。 客戶數量和資產管理規模是考量私人銀行發展情況的兩項重要指標。 從2016年底的資料來看, 在私人銀行客戶數量上, 中國銀行獨佔鰲頭, 達到9.54萬人, 遠遠拋離其他銀行;工商銀行與農業銀行相當, 分別為7.01萬戶和7.0萬戶;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均在5萬戶級別, 分別為5.96萬戶、5.87萬戶;私行客戶數超過2萬戶的還有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

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則在1.6萬-2萬戶之間。

在管理的資產規模方面, 至2016年底, 居首的是招商銀行, 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為1.66萬億元。 超過萬億元的還有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 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也均在7000億元以上。 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則均在2500億-3500億元之間。

可見, 不管是客戶數量還是資產管理規模, 國有大型銀行普遍具有明顯優勢。 不過, 在增長勢頭上則是股份制銀行更為強勁。 從披露了相關資料的銀行來看, 2016年私人銀行客戶數量和資產管理規模增速普遍均在10%以上。 其中, 中信銀行的增長相當迅猛, 私人銀行客戶數量同比增長31.35%, 管理資產增長31.55%,

均排在行業前列。 招商銀行亦保持著較快增長, 私人銀行客戶數和管理資產規模分別增長21.47%、32.54%。

除了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外, 城商行也逐漸在私人銀行領域發力。 至2016年底, 江蘇銀行高淨值客戶達 1.79 萬戶, 資產規模達 793.9 億元, 當年分別增長 53%和 50%。 南京銀行財富及私行客戶數量突破 1 萬戶, 管理客戶總資產突破 600 億元。 上海銀行私人銀行客戶達 2583 戶, 增長 17.52%, 私人銀行客戶資產增長21.69%至510.51 億元。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 2016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人民幣, 2014-201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1%, 預計到2017年底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將達188萬億人民幣;2016年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58萬人, 2014-201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將達187萬人。可投資資產的增長和高淨值人群的不斷壯大是私人銀行發展的基石,未來中國的私人銀行發展空間十分可觀。

浙商銀行理財規模翻倍

資管業務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財。過去13年間,銀行理財市場持續發展,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銀行理財餘額達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23.63%,較2015年末56.15%的增速明顯放緩,逐步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在17家全國性銀行(包括五大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中,有12家銀行在2016年年報中披露了理財產品餘額資料。規模突破1萬億元的有9家,工商銀行的餘額規模保持同行業第一,達到2.7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長3.3%。其次是招商銀行,資金餘額達2.38萬億元,增長30.49%。建設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同樣在2萬億元以上,以2.13萬億元排名第三,增幅為31.36%。餘額規模超過萬億元的還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以及中信銀行,其中興業銀行餘額規模較2015年末小幅下降3.86%。浙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規模雖然與其他全國性銀行相比較低,為4292.06億元,但增速很快,較期初增長了100.48%。

從理財業務收入上來看,有11家全國性銀行披露了2016年相關資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興業銀行均超過百億元。具體來看,工商銀行僅對公理財收入便達到204.4億元,同比增長11.7%,此外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共計收入376.25億元,增長4.8%。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為205.37億元,同比增幅為42.06%。興業銀行理財業務中間收入123.49 億元,同比增長29.61%。此外,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以及浙商銀行的理財業務收入也均超過50億元。其中,理財規模翻倍的浙商銀行理財服務收入54.1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4.17%。增幅超過100%的還有恆豐銀行,增長151.05%至19.68億元。

在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理財業務較為突出。其中北京銀行2016年共發行理財產品2.77萬億元,同比增長41.87%;期末理財產品餘額4317.71 億元,全年理財業務收入16.85億元,均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一。

上海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僅次於北京銀行,為11.24億元;其2016年末理財產品餘額為3101.05億元,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三。

今年11月份,被稱為資管新規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出爐,對表內資產管理業務、剛性兌付等進行了明令禁止。銀行理財業務將面臨新的局面及挑戰。

2014-201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將達187萬人。可投資資產的增長和高淨值人群的不斷壯大是私人銀行發展的基石,未來中國的私人銀行發展空間十分可觀。

浙商銀行理財規模翻倍

資管業務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財。過去13年間,銀行理財市場持續發展,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銀行理財餘額達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23.63%,較2015年末56.15%的增速明顯放緩,逐步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在17家全國性銀行(包括五大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中,有12家銀行在2016年年報中披露了理財產品餘額資料。規模突破1萬億元的有9家,工商銀行的餘額規模保持同行業第一,達到2.7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長3.3%。其次是招商銀行,資金餘額達2.38萬億元,增長30.49%。建設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同樣在2萬億元以上,以2.13萬億元排名第三,增幅為31.36%。餘額規模超過萬億元的還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以及中信銀行,其中興業銀行餘額規模較2015年末小幅下降3.86%。浙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規模雖然與其他全國性銀行相比較低,為4292.06億元,但增速很快,較期初增長了100.48%。

從理財業務收入上來看,有11家全國性銀行披露了2016年相關資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興業銀行均超過百億元。具體來看,工商銀行僅對公理財收入便達到204.4億元,同比增長11.7%,此外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共計收入376.25億元,增長4.8%。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為205.37億元,同比增幅為42.06%。興業銀行理財業務中間收入123.49 億元,同比增長29.61%。此外,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以及浙商銀行的理財業務收入也均超過50億元。其中,理財規模翻倍的浙商銀行理財服務收入54.1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4.17%。增幅超過100%的還有恆豐銀行,增長151.05%至19.68億元。

在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理財業務較為突出。其中北京銀行2016年共發行理財產品2.77萬億元,同比增長41.87%;期末理財產品餘額4317.71 億元,全年理財業務收入16.85億元,均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一。

上海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僅次於北京銀行,為11.24億元;其2016年末理財產品餘額為3101.05億元,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三。

今年11月份,被稱為資管新規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出爐,對表內資產管理業務、剛性兌付等進行了明令禁止。銀行理財業務將面臨新的局面及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