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時評|經濟高品質需要金融高品質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鈕文新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50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 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中央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必須依據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 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

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

“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個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而中國要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尤其是實現實體經濟、製造業的高品質發展, 必須得到“優質金融”的密切配合。 沒有高品質的金融市場就不可能實現中國經濟的“三個變革”。 正如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的那樣: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

毫無疑問, 失去血脈的實體經濟是無法生存的, 更談不上高品質的發展。 因此, 金融必須堅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天職和宗旨, 而且, 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高效而始終不渝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才是高品質的金融。 為此, 我們必須深刻檢討和糾正當下金融“脫實向虛”的跑偏行為。

如何定義金融“脫實向虛”?以短期套利為主要目的的“貨幣金融”高速膨脹, 相應壓縮了以長期投資、分享實體經濟收益為主要目的的“資本金融”, 這叫金融“脫實向虛”。 正因為很長一段時期, 中國金融出現了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杠杆化的現象, 加上監管的缺失, 導致金融領域亂象叢生。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 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 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這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

其宗旨只有一個:金融必須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源。

而要發展高品質的金融市場, 必須壓縮貨幣金融而強化資本金融。 其實, 之前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強調: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 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這是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完整表述。 李克強總理曾多次解釋: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的意思就是:貨幣既不緊、也不松。

但有一種聲音斷章取義地誤導稱, 中央提出“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意味著2018年貨幣政策偏緊。 這種聲音勢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育構成不良影響, 我們必須警惕。

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離不開貨幣政策的不斷引導和密切配合, 沒有正確而適度的貨幣政策就不可能有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沒有健康發展的股票市場就不可能吸引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 我們應對利率不斷上漲的貨幣環境保持警惕, 應對貨幣金融繼續快速膨脹保持警惕, 因為這會導致中國金融品質變得更差, 更加遠離經濟高品質對金融高品質的訴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