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柿子情緣「散文」

文 胡連河

【作者簡介】胡連河,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北京市豐台區作家協會理事, 曾在《民間文學》, 《山西民間文學》, 《中外故事》, 《中外傳奇故事》, 《河北民間故事選刊》, 《盧溝月》, 《海澱文藝》, 《天壇》, 《海澱民間文學》等多種書刊, 雜誌及網路平臺發表過數百篇民間故事, 小說, 散文, 報告文學, 詩歌等文學作品。 所寫的民間故事被多次, 多種刊物所轉載, 其報告文學, 散文多此榮獲北京作協及豐台文聯頒發的獲獎證書。

柿子情緣

“柿子——喝了蜜的大柿子——!”兒時的我在清晨之際, 時常被這種叫賣聲所驚醒。 這聲音隨著凜冽的寒風從遠處飄來, 傳進了我的耳膜。 一向喜歡懶床的我聽到這近似於山歌般的吆喝聲頓時困意全無, 於是趕忙起身, 把那套沾滿油漬的家做棉襖棉褲套在身上, 拉起大人就出了家門。 恰好這時, 賣柿子之人也剛好來到了家門口兒。

“掌櫃的, 來幾斤!”我和家人迎了上去, 攔住了買賣人的小推車。

記得兒時所見到的賣柿子之人大體上分為三種:推車的, 挑擔的和㧟籃兒的。 推車的和挑擔的大多數來自於遠處, 也就是屬於自產自銷之人, 㧟籃兒的大體上住家都離這裡不遠, 他們的貨大多都是從別人那裡躉來的, 充其量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二道販子而已!

柿子的成熟期大約在霜降節氣前後, 柿子從樹上摘下後是不能直接入口的, 否則會澀得你伸不出舌頭的。 如果要想馬上吃到嘴裡, 必須要經過熱水浸泡上幾個時辰才可去除澀味兒。 人們把這種方法叫做“攬柿子”。

一個兩個的那還好說, 燒上些熱水把柿子放在裡邊就可以了。 但是在產地, 幾百斤或成千上萬斤柿子哪裡來的那麼多熱水?對!沒錯!人家有祖傳的高招兒。

他們把水倒進一個個大缸裡, 然後在缸裡放進些石灰。 他們利用石灰見水就會分解出的熱能, 把缸裡放進去的涼水變熱, 然後再把柿子放進缸裡蓋上蓋子唔好了, 一兩天后柿子的澀味就祛除了。 用這種方法攬出的柿子特點是又甜又脆, 適合於牙口兒好的年輕人食用。 但這種柿子是不能再保存的。 在那沒有製冷設備的年代, 如果不在極其低溫的環境下保存, 那攬過的柿子幾天以後就會變軟, 以至於慢慢爛掉。

當然了, 誰家的東西不想多賣上幾個錢?產地人自有產地人的高招兒!他們在地上培出一條條大約有一尺來高的土埂兒, 每條土埂的行距大約有二尺來寬。 他們先在土埂兒上鋪上大約有一尺厚的玉米秸, 然後再把柿子一層層的碼上去, 但所碼的柿子層數不能太多, 最多也就是五層左右吧。 因為層碼多了會把下面的柿子壓壞的。 碼好以後在上面再蓋上一層玉米秸就算完事大吉了。

經過這樣處理的柿子就可以保存到數九隆冬, 直接說吧, 到了這個時候柿子就可以賣上個好價錢了。 這就是為什麼天氣越冷, 越是賣柿子的買賣越紅的道理。

買回的柿子凍得比磚頭還硬!生掰是掰不開的。 想要吃到嘴裡一個是用涼水泡上一陣兒, 使柿子裡邊的冰碴子化了, 等柿子變軟了再吃。 拿起一個柿子在柿子邊上咬開一個小口兒, 然後用嘴一吸, 嘿!那涼嗖嗖甜滋滋兒的果汁瞬間被吸到嘴裡, 咽於腹中, 即解饞又敗火。 在這乾燥的冬季能吃上兩個香甜如蜜的大柿子豈不美哉!

還有一種吃法, 就是凍柿子買回來後, 遇上嘴急之人就直接把柿子放在菜墩兒上, 用刀砍、用斧剁, 切開之後直接入口。 不過這樣吃那得是胃口好的年輕人。 雖說柿子是暖胃之物,但這種吃法純粹是在吃大冰疙瘩,如果要是胃口不好的這麼吃,那可是王拐子的膏藥——沒病找病呢!

然而這對於當年的我來說那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兒時的我一但把錢交到賣柿子人手裡,扭頭就往家跑。進屋之後放下柿子就找菜刀。一刀下去那柿子馬上變成兩半兒,拿起一塊兒就吃了起來。可話又說回來了,數九寒冬,吃著帶冰碴子的大柿子,火力再壯,吃完一個也得渾身涼的發抖,得!急忙上炕,又鑽進了熱被窩兒裡!

就北京的柿子在外型上大體分為兩種:即一種高壯兒的,一種低壯兒的。低壯兒的個頭小,但體積高,一般多用來製作柿餅兒之用。而高壯兒的個兒大扁平,這種柿子以北京西南與河北省交界處張坊產的磨盤柿子為最佳之物。它個大皮薄,單個重量足足有七、八兩之重,被人們稱之為柿子中的極品。

就柿子的特點來說分為兩種:一種為清湯兒,一種為混湯兒。

因為北京所產的柿子絕大部分出在西山。雖然在平原各家各戶的庭院裡也有栽種的,但在市場上所占的比重那是微乎其微的。

老北京人習慣把柿子的產地分為南道兒和北道兒。南道兒指的是北京西山的南半部分,北道兒指的是西山的北半部分。南道兒的柿子多為清湯兒,北道兒的柿子多為混湯兒。

清湯兒的柿子和混湯兒的柿子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它不但在外觀上有區別,就連在口感上也區別大了去了。

首先說外觀。清湯兒柿子色澤暗紅,帶著一種透亮。擺在那裡看上去猶如一塊紫紅色的瑪瑙,看著就那麼喜人。混湯兒柿子呈黃色,看上去充其量也就像塊發了黃的石頭,不是那麼惹人待見。

再說口味兒,清湯兒柿子吃到嘴裡口感細膩,而混湯兒柿子吃進口中,口味兒大有粗糙之感!所以喜歡清湯兒柿子的自然是大有人在。

柿子樹不是本身就能長出柿子的,這種樹是兩種不同的樹種嫁接的產物。

柿子樹的母本原來是黑棗樹。當黑棗兒樹長到一定程度後,要把樹的上半身截掉,然後再用柿子樹的枝條做嫁接,這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長出柿子來的。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人問:你也不是果農,你說之言是不是信口開河?實不相瞞,本人確實不是果農,但本人年輕之時曾做過十多年的汽車裝卸工。幹這種工作沒個准地方,每天隨車四處流動,因而稍比旁人見識多一些而已!尤其是所拉之物以磚瓦灰砂石居多,這些東西城裡是不生產的,您說我每天不往山裡跑行嗎?

記得那時我們常去房山的陳家墳煤礦拉煤,那裡產的柿子品質就能算得上為佳品。一天,在當地的公路邊上見有幾位老鄉在賣柿子,剛一下車,我就發現在一個攤位上有一個柿子個頭兒大的出奇。好傢伙!這個柿子看上去足足得有一斤左右。我急步上前一把就抄起了那個柿子,用手掂了掂它的重量。嘿!這麼大個兒的柿子我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如果放在如今開個什麼展示會,這個柿子絕對得拿上個金獎。我不由分說,用袖兒口把那個柿子擦拭了兩下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我說兄弟,你也不問問價,怎麼拿起來就吃呀?”那位賣柿子的老鄉不高興了。

“問什麼價?我天天往這兒跑,這柿子的行市我還不知道嗎?”一副裝卸工豪爽性格的體現,那情景近似於電影《小兵張嘎》中那胖翻譯官吃西瓜的氣派,呵呵!就差說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花錢,甭說吃你個爛西瓜啦!“你說你這柿子賣多少錢吧?”我沖他說道。

“五分錢一斤!”賣者說。

“好,你的柿子我全要了!過稱!”真是乾淨麻利脆!暫態間,這位老鄉的柿子全被我們給包了圓兒了。

付了錢,我剛要上車,賣柿子之人拉著我說道:“小兄弟,你剛才吃的那個大柿子還沒給錢呢!”

“這個你還惦記著呀!我一下買了你這麼多柿子,你還不知足?沒有我,你今天恐怕得在這路邊兒上凍上一天也不見得賣的完。告訴你,我今天吃了你一個柿子,等於救了你!你還好意思要我那個柿子錢?”我反駁道。

“得!就算我饒給你的吧!”那個人鬆開了拉我的手,於是轉身上車揚長而去了。

就在這年的冬天,已快到年根兒之時。年已八十有餘的祖母已臥床不起了。因為工作也不能總守在床邊盡孝。這天又逢進山拉煤,想到老人近幾日已經很少進食了,於是又在途中買了幾個大柿子。傍晚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把買回來的柿子趕緊泡在冷水裡。柿子開化了,我把柿子擠出汁來放在一個小碗裡,然後來到了祖母身邊。我把老人抱在懷裡用小勺一口口地喂著她。

多日不見的笑容出現在祖母的臉上,老人只說了兩個字:“真甜!”

當天夜裡,祖母就駕返瑤池,壽終正寢了。

想當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並且錢掙得也不多,能孝敬老人的機會很少。但在老人臨終時,能奉獻出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這在多少年以後,在我的心裡多少也算是一點兒自我安慰吧!

雖說柿子是暖胃之物,但這種吃法純粹是在吃大冰疙瘩,如果要是胃口不好的這麼吃,那可是王拐子的膏藥——沒病找病呢!

然而這對於當年的我來說那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兒時的我一但把錢交到賣柿子人手裡,扭頭就往家跑。進屋之後放下柿子就找菜刀。一刀下去那柿子馬上變成兩半兒,拿起一塊兒就吃了起來。可話又說回來了,數九寒冬,吃著帶冰碴子的大柿子,火力再壯,吃完一個也得渾身涼的發抖,得!急忙上炕,又鑽進了熱被窩兒裡!

就北京的柿子在外型上大體分為兩種:即一種高壯兒的,一種低壯兒的。低壯兒的個頭小,但體積高,一般多用來製作柿餅兒之用。而高壯兒的個兒大扁平,這種柿子以北京西南與河北省交界處張坊產的磨盤柿子為最佳之物。它個大皮薄,單個重量足足有七、八兩之重,被人們稱之為柿子中的極品。

就柿子的特點來說分為兩種:一種為清湯兒,一種為混湯兒。

因為北京所產的柿子絕大部分出在西山。雖然在平原各家各戶的庭院裡也有栽種的,但在市場上所占的比重那是微乎其微的。

老北京人習慣把柿子的產地分為南道兒和北道兒。南道兒指的是北京西山的南半部分,北道兒指的是西山的北半部分。南道兒的柿子多為清湯兒,北道兒的柿子多為混湯兒。

清湯兒的柿子和混湯兒的柿子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它不但在外觀上有區別,就連在口感上也區別大了去了。

首先說外觀。清湯兒柿子色澤暗紅,帶著一種透亮。擺在那裡看上去猶如一塊紫紅色的瑪瑙,看著就那麼喜人。混湯兒柿子呈黃色,看上去充其量也就像塊發了黃的石頭,不是那麼惹人待見。

再說口味兒,清湯兒柿子吃到嘴裡口感細膩,而混湯兒柿子吃進口中,口味兒大有粗糙之感!所以喜歡清湯兒柿子的自然是大有人在。

柿子樹不是本身就能長出柿子的,這種樹是兩種不同的樹種嫁接的產物。

柿子樹的母本原來是黑棗樹。當黑棗兒樹長到一定程度後,要把樹的上半身截掉,然後再用柿子樹的枝條做嫁接,這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長出柿子來的。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人問:你也不是果農,你說之言是不是信口開河?實不相瞞,本人確實不是果農,但本人年輕之時曾做過十多年的汽車裝卸工。幹這種工作沒個准地方,每天隨車四處流動,因而稍比旁人見識多一些而已!尤其是所拉之物以磚瓦灰砂石居多,這些東西城裡是不生產的,您說我每天不往山裡跑行嗎?

記得那時我們常去房山的陳家墳煤礦拉煤,那裡產的柿子品質就能算得上為佳品。一天,在當地的公路邊上見有幾位老鄉在賣柿子,剛一下車,我就發現在一個攤位上有一個柿子個頭兒大的出奇。好傢伙!這個柿子看上去足足得有一斤左右。我急步上前一把就抄起了那個柿子,用手掂了掂它的重量。嘿!這麼大個兒的柿子我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如果放在如今開個什麼展示會,這個柿子絕對得拿上個金獎。我不由分說,用袖兒口把那個柿子擦拭了兩下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我說兄弟,你也不問問價,怎麼拿起來就吃呀?”那位賣柿子的老鄉不高興了。

“問什麼價?我天天往這兒跑,這柿子的行市我還不知道嗎?”一副裝卸工豪爽性格的體現,那情景近似於電影《小兵張嘎》中那胖翻譯官吃西瓜的氣派,呵呵!就差說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花錢,甭說吃你個爛西瓜啦!“你說你這柿子賣多少錢吧?”我沖他說道。

“五分錢一斤!”賣者說。

“好,你的柿子我全要了!過稱!”真是乾淨麻利脆!暫態間,這位老鄉的柿子全被我們給包了圓兒了。

付了錢,我剛要上車,賣柿子之人拉著我說道:“小兄弟,你剛才吃的那個大柿子還沒給錢呢!”

“這個你還惦記著呀!我一下買了你這麼多柿子,你還不知足?沒有我,你今天恐怕得在這路邊兒上凍上一天也不見得賣的完。告訴你,我今天吃了你一個柿子,等於救了你!你還好意思要我那個柿子錢?”我反駁道。

“得!就算我饒給你的吧!”那個人鬆開了拉我的手,於是轉身上車揚長而去了。

就在這年的冬天,已快到年根兒之時。年已八十有餘的祖母已臥床不起了。因為工作也不能總守在床邊盡孝。這天又逢進山拉煤,想到老人近幾日已經很少進食了,於是又在途中買了幾個大柿子。傍晚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把買回來的柿子趕緊泡在冷水裡。柿子開化了,我把柿子擠出汁來放在一個小碗裡,然後來到了祖母身邊。我把老人抱在懷裡用小勺一口口地喂著她。

多日不見的笑容出現在祖母的臉上,老人只說了兩個字:“真甜!”

當天夜裡,祖母就駕返瑤池,壽終正寢了。

想當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並且錢掙得也不多,能孝敬老人的機會很少。但在老人臨終時,能奉獻出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這在多少年以後,在我的心裡多少也算是一點兒自我安慰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