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家東莞傳統企業成大灣區智慧引擎,他曾瀕臨倒閉!

談到當下進駐東莞的名企, 我們總會想到紫光集團、華為、易事特等企業巨頭。 這些企業巨頭的入駐可謂是推動東莞產業鏈的發展!

但是, 你知道嗎?小到手機殼, 大到智慧晶片等精密的製造零件若要投入生產製造, 必然都離不開模具這一行業。

而模具正是在東莞最早發展的傳統產業之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智造中樞, 東莞形成了以長安、橫瀝兩個專業鎮為龍頭的模具產業, 覆蓋T、機械、金屬製造等5萬多家企業, 在全省乃至全國模具產業鏈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那麼在迎來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同時, 東莞的模具行業如何才能成為智慧製造的動力引擎呢?

這一家名為隆凱的企業做了不一般的事!

一個“神奇”機械手背後的故事

——自主研發軟體系統, 提升科研人員比例

走進長安隆凱的智慧製造展示區, 一批批大型精密儀器靜立在各自的區域內, 這些是來自華數機器人的自動化器械。 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 隆凱的模具生產鏈從硬體設備到軟體設備均採用國產, 其中軟體系統為隆凱自主研發。

一個模具的誕生需要經歷十多道供需, 包括打字碼、鑽孔、工芽、切割、反復加工, 檢測、組裝等。 與傳統的模具生產相比, 在切割這一環, 隆凱的現代模具製造將模具的加工材料由石墨替換成銅料, 從而解決了石墨無法打磨模具的菱角部位、加工速度慢等問題。 另外, 隆凱引入了EDM火花機, 其配置了一個機械手, 可對銅料進行抓取, 從而代替人工。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傳統模式上, 一台EDM火花機的操作需要有四個人監控。 但是現在, 一個人就可以操控觀察四台EDM火花機, 可以減少相應的人工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 雖然機械手為華數生產, 但是機械手的軟體作業系統則是隆凱自主設計研發。

“實現月產值1000萬, 傳統模具廠需要配備近500人, 但是在實現自動化、智慧化製造後, 模具廠只需要配備200人。 ”隆凱集團董事之一的董坤介紹, “總體而言, 實現智慧化製造可使得傳統的金字塔型組成模式變成倒金字塔, 市場、技術研發人員的比例會增加, 一線的工人會相應減少。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談到, 中國的製造企業雖然實現了機器化設備生產, 但是在核心元器件、自動化設備、智慧製造系統,

不少製造企業還是依賴於國外的技術。 中國的工業要實現3.0與4.0的並存, 迎合多變快速的生產需求, 從智慧生產線到智慧化生產工廠, 將需求轉化為機器語言, 形成系統化生產是一個急需破解的環節。

——機器能夠替代人類作業, 處於全國行業領先地位

基於這一點, 隆凱集團已經實現了工業3.0的製造模式, 機器能夠替代人類作業, 在接管”體力勞動”的同時還接管了“腦力勞動”。 董坤介紹, “智慧製造的難點是‘腦力勞動’。 不少企業有關自動化的機器語言還是依賴于國外供應商。 但是隆凱自住研發了核心的生產管理軟體, 可以將市場需求轉化為原始程式碼, 打破模具各個生產環節的溝通“壁壘”, 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緊密結合。 這種自動化應用在國內的模具行業中還屬於領先地位。”

隆凱集團執行董事劉守春總結,隆凱模具可以說是從系統、軟體、控制、實施、應用、人才、治具七個板塊全面掌握了模具智慧製造的核心技術,打通了軟體硬體兩條線,十三個智慧製造單元通過半年以上的生產協同應用,成功實現了模具智慧製造的產業化成熟應用,呈現出了預期的經濟價值和強大競爭力。基本實現了“現場無人化、控制遠端化、決策智慧化”。

機遇與挑戰

——模具行業不容小覷,助推灣區升級發展

一直以來,模具行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通俗而言,生活中所使用的手機、電腦、傳真機、汽車等都需要模具才能製造。如一個汽車,其個各式各樣的模具就需要2萬多個模具,且不可替代。而依靠著東莞製造業的豐厚基礎,東莞模具行業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董坤介紹,對比深圳、廣州,東莞的製造業產業形態豐富,形成了產業聚合的優勢,為模具行業提供了需求的土壤。與此同時,隨著國際環境和智慧製造的產業升級,模具行業也面臨著人力成本增加、利潤率下滑、競爭環境惡化等問題。

打造全智慧生態鏈 破解“工業之母”發展危機

傳統的模具行業卻迎來了艱難的挑戰,而隆凱就是其中一家差點瀕臨“關門”的企業。風雲變化的環境倒逼了隆凱的升級轉型。劉守春介紹道,“模具業的痛點集中在品質、效率、成本,傳統的方法已經少有成效。在此基礎上,隆凱進行了轉型升級戰略,實現智慧系統裝備的國產化、創新型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時著手于培養一大批研究性及應用型的人才,以配套模具智慧製造的產業化。

由此,隆凱集團提出了三步走戰略,著力于打造全生態智慧產業鏈。

首先,隆凱將通過對模具智慧製造七大板塊的研究及應用,使模具智慧製造的核心技術趨於成熟,初步釋放出模具智慧製造的強大競爭力;

其次,基於成熟的技術及應用,在模具產業集中的區域進行智慧製造平臺的複製,數量在20個以上,每個平臺不低於20條標準線體,打造模具智慧製造的產能海;

再者,基於智慧製造平臺的強大產能號召力及品牌影響能力,立足於資料埠及物聯網,事項對全部模具產業數控設備的連結,實現“共用設備”。

劉守春介紹,這會讓製造變得更簡單,從根本上改變現在製造業產能分散,投資巨大,運行高成本的狀態。

資本聯姻打造園區模式 整合中小微模具企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飛速發展的模式下,作為模具重鎮——長安地處濱海灣新區,正在積極部署落實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規劃,為東莞邁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提供支撐。長安鎮以“科技高地”“創新中心”為發展定位,積極推動鎮內優勢產業發展,引領模具產業創新變革,繼續鞏固長安模具產業集聚區品牌。

面臨這一機遇,隆凱集團早已在2014年進行產業轉型佈局。據介紹,2014年底,隆凱集團已經實現了與資本聯姻,確定了打造多平臺協作的生態型企業公司戰略,啟動對模具行業中小企微企業整合、優化的歷程。

據介紹,從2014年起,隆凱集團已經整合了102家中小微模具企業,對這些企業進行資金扶持、訂單扶持、設備扶持、管理理念的扶持,幫助其挖掘了美的、華信聯創、廣州毅昌等優質客戶。其工作人員介紹道,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入駐隆凱園區只負責生產即可,小到汙水處理、餐飲,大到財務管理、產業技術等,隆凱產業園區都會給予配套的服務。

據悉,隆凱集團分為模具產業平臺、飾品產業生態園、智慧製造平臺等。在園區招商上,隆凱產業園已經入駐了200多家企業,入園企業占園區面積比例85%以上。而在2017年下半年,隆凱將新增兩個2000平米以上的模具產業園,推動產業佈局,在增加2個以上的智慧製造平臺,完成四個智慧製造產業加工平臺打造。

在《2016年中國智慧製造》報告中,劉金山提到,中國要打造產業公地體系,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系統,這需要一些專業化的服務商和市場方的供給,形成服務企業的模式。而隆凱集團正在從傳統製造企業轉化為專業化的技術提供商,同時助力東莞將舊動能轉化為新動能,推動東莞——粵港澳大灣區製造中樞向工業4.0邁進。

作者:史曉然

這種自動化應用在國內的模具行業中還屬於領先地位。”

隆凱集團執行董事劉守春總結,隆凱模具可以說是從系統、軟體、控制、實施、應用、人才、治具七個板塊全面掌握了模具智慧製造的核心技術,打通了軟體硬體兩條線,十三個智慧製造單元通過半年以上的生產協同應用,成功實現了模具智慧製造的產業化成熟應用,呈現出了預期的經濟價值和強大競爭力。基本實現了“現場無人化、控制遠端化、決策智慧化”。

機遇與挑戰

——模具行業不容小覷,助推灣區升級發展

一直以來,模具行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通俗而言,生活中所使用的手機、電腦、傳真機、汽車等都需要模具才能製造。如一個汽車,其個各式各樣的模具就需要2萬多個模具,且不可替代。而依靠著東莞製造業的豐厚基礎,東莞模具行業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董坤介紹,對比深圳、廣州,東莞的製造業產業形態豐富,形成了產業聚合的優勢,為模具行業提供了需求的土壤。與此同時,隨著國際環境和智慧製造的產業升級,模具行業也面臨著人力成本增加、利潤率下滑、競爭環境惡化等問題。

打造全智慧生態鏈 破解“工業之母”發展危機

傳統的模具行業卻迎來了艱難的挑戰,而隆凱就是其中一家差點瀕臨“關門”的企業。風雲變化的環境倒逼了隆凱的升級轉型。劉守春介紹道,“模具業的痛點集中在品質、效率、成本,傳統的方法已經少有成效。在此基礎上,隆凱進行了轉型升級戰略,實現智慧系統裝備的國產化、創新型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時著手于培養一大批研究性及應用型的人才,以配套模具智慧製造的產業化。

由此,隆凱集團提出了三步走戰略,著力于打造全生態智慧產業鏈。

首先,隆凱將通過對模具智慧製造七大板塊的研究及應用,使模具智慧製造的核心技術趨於成熟,初步釋放出模具智慧製造的強大競爭力;

其次,基於成熟的技術及應用,在模具產業集中的區域進行智慧製造平臺的複製,數量在20個以上,每個平臺不低於20條標準線體,打造模具智慧製造的產能海;

再者,基於智慧製造平臺的強大產能號召力及品牌影響能力,立足於資料埠及物聯網,事項對全部模具產業數控設備的連結,實現“共用設備”。

劉守春介紹,這會讓製造變得更簡單,從根本上改變現在製造業產能分散,投資巨大,運行高成本的狀態。

資本聯姻打造園區模式 整合中小微模具企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飛速發展的模式下,作為模具重鎮——長安地處濱海灣新區,正在積極部署落實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規劃,為東莞邁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提供支撐。長安鎮以“科技高地”“創新中心”為發展定位,積極推動鎮內優勢產業發展,引領模具產業創新變革,繼續鞏固長安模具產業集聚區品牌。

面臨這一機遇,隆凱集團早已在2014年進行產業轉型佈局。據介紹,2014年底,隆凱集團已經實現了與資本聯姻,確定了打造多平臺協作的生態型企業公司戰略,啟動對模具行業中小企微企業整合、優化的歷程。

據介紹,從2014年起,隆凱集團已經整合了102家中小微模具企業,對這些企業進行資金扶持、訂單扶持、設備扶持、管理理念的扶持,幫助其挖掘了美的、華信聯創、廣州毅昌等優質客戶。其工作人員介紹道,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入駐隆凱園區只負責生產即可,小到汙水處理、餐飲,大到財務管理、產業技術等,隆凱產業園區都會給予配套的服務。

據悉,隆凱集團分為模具產業平臺、飾品產業生態園、智慧製造平臺等。在園區招商上,隆凱產業園已經入駐了200多家企業,入園企業占園區面積比例85%以上。而在2017年下半年,隆凱將新增兩個2000平米以上的模具產業園,推動產業佈局,在增加2個以上的智慧製造平臺,完成四個智慧製造產業加工平臺打造。

在《2016年中國智慧製造》報告中,劉金山提到,中國要打造產業公地體系,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系統,這需要一些專業化的服務商和市場方的供給,形成服務企業的模式。而隆凱集團正在從傳統製造企業轉化為專業化的技術提供商,同時助力東莞將舊動能轉化為新動能,推動東莞——粵港澳大灣區製造中樞向工業4.0邁進。

作者:史曉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