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1. 林語堂紀念典藏版, DU家擁有完整授權。

2. 林語堂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

3. 二十世紀中國傳記文學之經典, 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

誰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我30歲前di一次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雖然驚歎于林語堂的筆力, 卻覺得這本書只能打70分, 要我自己寫, 至少可以寫到80、90分, 可二十多年過去了, 市面上zi受認可的還是林語堂版, 張煒版的一個字都沒寫。

——di八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張煒

我深深敬仰林語堂。 他既能很嚴謹地寫出中文的大辭典, 又能用流利的英文寫《蘇東坡傳》。 林語堂自稱自己有著“西洋人的頭腦、中國人的心靈”。 擁有西洋人的頭腦, 就能夠做好一個國際公民;但中國人的心靈,

使他始終帶著自己不折不扣、毫不含糊的文化符號, 把中國人的氣度揮灑在世界之上。

——于丹

人們有時也許會傻想, 像蘇東坡這樣讓中國人共用千年的大文豪, 應該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無上驕傲, 他周圍的人一定會小心地珍惜他, 虔誠地仰望他, 總不願意去找他的麻煩吧?事實恰恰相反, 越是chao時代的文化名人, 往往越不能相容於他所處的具體時代。 中國世俗社會的機制非常奇特, 它一方面願意播揚和轟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 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 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卻把他視為異類, 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 起哄式的傳揚, 轉化為起哄式的貶損, 兩種起哄都起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 兩種起哄都與健康的文化氛圍南轅北轍。

小人牽著大師, 大師牽著歷史。 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 於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國文化史, 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 而法官和原告, 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餘秋雨

本書講述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 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的畫家, 是偉大的書法家, 是釀酒的實驗者, 是工程師, 是假道學的反對派, 是瑜伽術的修煉者, 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 是皇帝的秘書, 是飲酒成性者, 是心腸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 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詩人, 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蘇東坡是林語堂筆下堪稱完美地理想人格。

蘇東坡以其天縱之資, 縱橫於儒、釋、道之間, 在詩、詞、文、書、畫方面皆登峰造極, 另辟新界。 他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 只因襟懷蒼生, 而使其生活寄於風雨, 歲月失于道路, 命運困於黨爭。 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早已沒入歷史的塵埃, 而他所代表的偉大人格與社會良心, 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輝。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 曾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 著有《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等, 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 是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 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于一身的知名學者。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林語堂

目錄

原序

卷一 童年與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

第四章 應試

第五章 父與子

卷二 壯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豐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惡行

第十章 兩兄弟

第十一章 詩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詩

第十三章 黃樓

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判

卷三 老練

神宗元豐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賦

第十七章 瑜伽與煉丹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

第二十章 國畫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賑災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歲月

哲宗紹聖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嶺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終了

附錄一 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目及資料來源"

要瞭解一個已經死去一千年的人,並不困難。試想,通常要瞭解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城市的居民,或是瞭解一位市長的生活,實在嫌所知不足,要瞭解一個古人,不是有時反倒容易嗎?姑就一端而論,現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結,一旦遇有危機來臨,誰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行動。醉漢會戒酒自新;教會中的聖人會墮落;牧師會和唱詩班的少女私奔……活著的人總會有好多可能的改變。還有,活著的人總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後才會洩露出來。這就是何以評論與我們自己同時代的人是一件難事,因為他的生活離我們太近了。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讀過他的劄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個詩人,完全是出於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崇高,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更為偉大。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

在今天看來,我覺得蘇東坡偉大的人格,比中國其他文人的人格,更為鮮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裡,顯露得越發充分。在我的頭腦裡,蘇東坡的意象之特別清楚明顯,其理由有二:第一個理由是,由於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閃耀照人,就猶如他蘸筆揮毫是在頃刻之前一樣。這是天地間一大奇跡,在莎士比亞的創作上,亦複如此。莎翁詩句的遒健,是來自詩人敏感的天性與開闊豁達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縱然有後代學者的鑽研考證,我們對莎士比亞的生活所知者仍極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後,由於他的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們卻知道了他的心靈深處。

第二個理由是,蘇東坡的生活資料較為完全,遠非其他中國詩人可比。有關他漫長的一生中多彩多姿政治生涯的那些資料,存在各種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詩文都計算在內,接近百萬言;他的劄記,他的遺墨,他的私人書信,在當時把他視為最可

敬愛的文人而寫的大量的閒話漫談,都流傳到現在了。在他去世後百年之內,沒有一本傳記類的書不曾提到這位詩人。宋儒都長於寫日記,尤以司馬光、王安石、劉摯、曾布為著名;勤奮的傳記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溫。由於王安石的國家資本新法引起的糾紛,和一直綿延蘇東坡一生的政壇風波的擾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時代的資料,其中包括對話錄,為量甚大。蘇東坡並不記日記,他不是記日記那一類型的人,記日記對他恐怕過於失之規律嚴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寫劄記,遇有遊山玩水、思想、人物、處所、事件,他都筆之於書,有的記有日期,有的不記日期。而別人則忙於把他的言行記載下來。愛慕他的人都把他寫的書簡題跋等精心保存。當時他以傑出的書法家出名,隨時有人懇求墨寶,他習慣上是隨時題詩,或是書寫雜感評論,酒飯之後,都隨手贈與友人。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後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在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蹟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於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後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劄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後,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蹟書簡等,刻之于石的,拓下拓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有一次,蘇東坡因對時事有感而作的詩,立刻有人抄寫流傳,境內多少文人競相背誦。蘇東坡雖然發乎純良真摯之情,但內容是對政策表示異議,當時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國都之際,當權者之憤怒遂集於他一人之身,情勢嚴重,蘇東坡幾乎險遭不測。他是不是後悔呢?表面上,在他貶謫期間,對不夠親密的朋友他說是已然後悔,但是對莫逆之交,他說並無悔意,並且說,倘遇飯中有蠅,仍須吐出。由於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當時高士之首而自傷,在與心地狹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掙扎了一番之後,他被流放到中國域外的蠻荒瓊崖海島,他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有幾分相信是命運使然。

前言/序言

序言

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我全家赴美時,身邊除去若干精選的排印細密的中文基本參考書之外,還帶了些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至於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諸腦後了。那時我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願,我旅居海外之時,也願身邊有他相伴。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志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作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在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選出他若干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鉤心鬥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因是之故,一直到今天,讀者仍以閱讀他的作品為樂,因為像他這一等人,總是關心世事,始終亢言直論,不稍隱諱的。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他之寫作,除去自得其樂外,別無理由,而今日吾人讀其詩文,別無理由,只因為他寫得那麼美,那麼道健樸茂,那麼字字自真純的心肺問流出。

一千年來,為什麼中國歷代都有那麼多人熱愛這位大詩人,我極力想分析出這種緣故,現在該說到第二項理由,其實這項理由,和第一項理由也無大差別,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那就是,蘇東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麗芬芳之在花朵,是易於感覺而難於說明的。蘇東坡主要的魔力,是熠熠閃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這等天才常常會引起妻子或極其厚愛他的人為他憂心焦慮,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於旁人的加害而勸阻他、保護他。他身上顯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上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他能狂妄怪僻,也能莊重嚴肅;能輕鬆玩笑,也能鄭重莊嚴。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他享受宴飲、享受美酒,總是熱誠而友善。他自稱生性急躁,遇有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nk~~~~-快”。一次,他厭惡某詩人之詩,就直說那“正是東京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

他開起玩笑來,不分敵友。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眾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學家開玩笑,用一個文辭將他刺痛,後來不得不承擔此事的後果。可是,別人所不能瞭解的是,蘇東坡會因事發怒,但是他卻不會恨人。他恨邪惡之事,對身為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掛於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所以,蘇東坡並非才不如人,因而也從不恨人。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他的這種魔力就是我這魯拙之筆所要盡力描寫的,他的這種魔力也就是使無數中國的讀書人所傾倒、所愛慕的。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蹟。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憤世嫉俗,是非過於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須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但蘇東坡還是屢遭貶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過: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一生的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刹那間的表現,是永恆的精神在刹那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認為那不儘然。至於他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在玄學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氣質上,他卻是道地的中國人的氣質。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即使他追尋長生不死的仙丹露藥終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刹那顯現問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一個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

本書正文並未附有註腳,但曾細心引用來源可證之資料,並儘量用原來之語句,不過此等資料之運用,表面看來並不明顯易見。因所據來源全系中文,供參考之註腳對大多數美國讀者並不實用。資料來源可查書後參考書目。為免讀者陷入中國人名複雜之苦惱,我已儘量淘汰不重要人物的名字,有時只用姓而略其名。此外對人也前後只用一個名字,因為中國文人有四五個名字。原文中引用的詩,有的我譯英詩,有的因為句中有典故,譯成英詩之後古怪而不像詩,若不加冗長的注解,含義仍然晦澀難解,我索性就採用散文略達文意了。

林語堂

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林語堂

目錄

原序

卷一 童年與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

第四章 應試

第五章 父與子

卷二 壯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豐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惡行

第十章 兩兄弟

第十一章 詩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詩

第十三章 黃樓

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判

卷三 老練

神宗元豐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賦

第十七章 瑜伽與煉丹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

第二十章 國畫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賑災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歲月

哲宗紹聖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嶺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終了

附錄一 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目及資料來源"

要瞭解一個已經死去一千年的人,並不困難。試想,通常要瞭解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城市的居民,或是瞭解一位市長的生活,實在嫌所知不足,要瞭解一個古人,不是有時反倒容易嗎?姑就一端而論,現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結,一旦遇有危機來臨,誰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行動。醉漢會戒酒自新;教會中的聖人會墮落;牧師會和唱詩班的少女私奔……活著的人總會有好多可能的改變。還有,活著的人總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後才會洩露出來。這就是何以評論與我們自己同時代的人是一件難事,因為他的生活離我們太近了。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讀過他的劄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個詩人,完全是出於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崇高,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更為偉大。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

在今天看來,我覺得蘇東坡偉大的人格,比中國其他文人的人格,更為鮮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裡,顯露得越發充分。在我的頭腦裡,蘇東坡的意象之特別清楚明顯,其理由有二:第一個理由是,由於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閃耀照人,就猶如他蘸筆揮毫是在頃刻之前一樣。這是天地間一大奇跡,在莎士比亞的創作上,亦複如此。莎翁詩句的遒健,是來自詩人敏感的天性與開闊豁達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縱然有後代學者的鑽研考證,我們對莎士比亞的生活所知者仍極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後,由於他的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們卻知道了他的心靈深處。

第二個理由是,蘇東坡的生活資料較為完全,遠非其他中國詩人可比。有關他漫長的一生中多彩多姿政治生涯的那些資料,存在各種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詩文都計算在內,接近百萬言;他的劄記,他的遺墨,他的私人書信,在當時把他視為最可

敬愛的文人而寫的大量的閒話漫談,都流傳到現在了。在他去世後百年之內,沒有一本傳記類的書不曾提到這位詩人。宋儒都長於寫日記,尤以司馬光、王安石、劉摯、曾布為著名;勤奮的傳記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溫。由於王安石的國家資本新法引起的糾紛,和一直綿延蘇東坡一生的政壇風波的擾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時代的資料,其中包括對話錄,為量甚大。蘇東坡並不記日記,他不是記日記那一類型的人,記日記對他恐怕過於失之規律嚴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寫劄記,遇有遊山玩水、思想、人物、處所、事件,他都筆之於書,有的記有日期,有的不記日期。而別人則忙於把他的言行記載下來。愛慕他的人都把他寫的書簡題跋等精心保存。當時他以傑出的書法家出名,隨時有人懇求墨寶,他習慣上是隨時題詩,或是書寫雜感評論,酒飯之後,都隨手贈與友人。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後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在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蹟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於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後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劄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後,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蹟書簡等,刻之于石的,拓下拓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有一次,蘇東坡因對時事有感而作的詩,立刻有人抄寫流傳,境內多少文人競相背誦。蘇東坡雖然發乎純良真摯之情,但內容是對政策表示異議,當時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國都之際,當權者之憤怒遂集於他一人之身,情勢嚴重,蘇東坡幾乎險遭不測。他是不是後悔呢?表面上,在他貶謫期間,對不夠親密的朋友他說是已然後悔,但是對莫逆之交,他說並無悔意,並且說,倘遇飯中有蠅,仍須吐出。由於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當時高士之首而自傷,在與心地狹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掙扎了一番之後,他被流放到中國域外的蠻荒瓊崖海島,他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有幾分相信是命運使然。

前言/序言

序言

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我全家赴美時,身邊除去若干精選的排印細密的中文基本參考書之外,還帶了些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至於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諸腦後了。那時我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願,我旅居海外之時,也願身邊有他相伴。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志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作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在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選出他若干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鉤心鬥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因是之故,一直到今天,讀者仍以閱讀他的作品為樂,因為像他這一等人,總是關心世事,始終亢言直論,不稍隱諱的。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他之寫作,除去自得其樂外,別無理由,而今日吾人讀其詩文,別無理由,只因為他寫得那麼美,那麼道健樸茂,那麼字字自真純的心肺問流出。

一千年來,為什麼中國歷代都有那麼多人熱愛這位大詩人,我極力想分析出這種緣故,現在該說到第二項理由,其實這項理由,和第一項理由也無大差別,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那就是,蘇東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麗芬芳之在花朵,是易於感覺而難於說明的。蘇東坡主要的魔力,是熠熠閃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這等天才常常會引起妻子或極其厚愛他的人為他憂心焦慮,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於旁人的加害而勸阻他、保護他。他身上顯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上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他能狂妄怪僻,也能莊重嚴肅;能輕鬆玩笑,也能鄭重莊嚴。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他享受宴飲、享受美酒,總是熱誠而友善。他自稱生性急躁,遇有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nk~~~~-快”。一次,他厭惡某詩人之詩,就直說那“正是東京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

他開起玩笑來,不分敵友。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眾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學家開玩笑,用一個文辭將他刺痛,後來不得不承擔此事的後果。可是,別人所不能瞭解的是,蘇東坡會因事發怒,但是他卻不會恨人。他恨邪惡之事,對身為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掛於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所以,蘇東坡並非才不如人,因而也從不恨人。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他的這種魔力就是我這魯拙之筆所要盡力描寫的,他的這種魔力也就是使無數中國的讀書人所傾倒、所愛慕的。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蹟。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憤世嫉俗,是非過於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須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但蘇東坡還是屢遭貶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過: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一生的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刹那間的表現,是永恆的精神在刹那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認為那不儘然。至於他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在玄學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氣質上,他卻是道地的中國人的氣質。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即使他追尋長生不死的仙丹露藥終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刹那顯現問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一個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

本書正文並未附有註腳,但曾細心引用來源可證之資料,並儘量用原來之語句,不過此等資料之運用,表面看來並不明顯易見。因所據來源全系中文,供參考之註腳對大多數美國讀者並不實用。資料來源可查書後參考書目。為免讀者陷入中國人名複雜之苦惱,我已儘量淘汰不重要人物的名字,有時只用姓而略其名。此外對人也前後只用一個名字,因為中國文人有四五個名字。原文中引用的詩,有的我譯英詩,有的因為句中有典故,譯成英詩之後古怪而不像詩,若不加冗長的注解,含義仍然晦澀難解,我索性就採用散文略達文意了。

林語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