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極樂與極悲,陳凱歌和他的《妖貓傳》處處是對立

從“一隻饅頭引發的血案”到“一隻妖貓引發的血案”, 時隔12年, 陳凱歌從哪兒跌倒就在哪裡爬起, 憑奇幻新片《妖貓傳》為自己正了名。

目前《妖貓傳》上映四天已收2.23億元, 不出意外, 將在元旦檔超越《道士下山》(4.0億元票房), 成為陳凱歌票房最高作品。

有意思的是, 同為第五代導演的馮小剛也剛剛憑藉新片《芳華》, 創下個人作品最高票房紀錄。

更有意思的是, 兩人都是憑藉心中的情結來完成自我開拓。

馮小剛是青春期的文工團情結, 陳凱歌則是骨子裡的“大唐盛世”情結。

陳凱歌自己也說, 他對唐朝有一種獨有的青睞。 不僅是因為大唐經濟繁榮, 更因為大唐擁有開放、包容的文化。 盛唐, 曾是中國文化自信的象徵。

但如果你簡單地認為, 陳凱歌拍《妖貓傳》就是為了展現“大唐風流”, 圓一個大唐夢, 那就太低看了陳導。

這部畫面奇幻瑰麗的電影, 處處透著對立和分裂的玄幻感。

通過對比強烈的極致的電影美學, 表達對愛情和人性的極致叩問。

1

實景拍攝&奇幻主題

電影中, 黃軒飾演的白樂天說:“多少次的午夜夢回, 我幻想著我活在玄宗的時代。 ”八妹覺得, 這其實是陳凱歌的心聲。

為了真實地活在玄宗的時代, 陳凱歌耗時6年在湖北襄陽建了一座唐城。 片中花萼相輝樓、青龍寺等重要場景均為實景拍攝。 就連樹, 都是提前種的。 陳凱歌說, “只有有了樹, 這個城市才活起來”。

電影上映之際, 原著作者夢枕貘來到了這座唐城, 摸著城牆, 哭了。 大唐也是他的夢。 日本人對盛唐同樣有一種膜拜。

鏡頭中的唐城, 夜幕下, 全城華燈次第亮起, 樓閣亭台倒映水中。 盛世之美, 令人炫目。

譚飛@《今日影評》:這個必須嚴重表揚一下凱歌導演。 他這次把東方美學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西方魔幻片、奇幻片更多是一種西方式的特效。但是,陳凱歌這次用的是比較有水墨山水畫韻味的的魔幻色彩,所以你會覺得它很東方。這個東方不僅僅是指中國或者說當年的盛唐,甚至包括日本和韓國的某些東方文化特性。

12年前在《無極》裡,陳凱歌把玄幻玩砸了。但這一次,必須要說,玄幻與大唐的富麗堂皇簡直不能更貼合。

可是,斥鉅資的實景搭建,拍攝的卻是一部奇幻主題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對立。

另外,與實景和奇幻對應的,還有影片的色調。

無論是空海來大唐,還是跟著白樂天探案等寫實部分,全程不是雨雪天氣,就是陰天。

而奇幻的花萼相輝樓、胡玉樓歌舞等場景,卻是金碧輝煌的明豔基調。官袍是大紅的,舞女衣裙是金色的。

真實的陰鬱,與虛幻的明豔,形成鮮明對立。

2

極樂之宴&極悲之始

對立的還有樂與悲。

《妖貓傳》展現大唐的盛世之美一個重要場景就是“極樂之宴”,這是一場高潮戲。陳凱歌的奇幻之術有一半是在這場宴會上亮相的。

宴會是為了貴妃的生日舉辦的。萬方來朝,賓客如雲。這一天花萼相輝樓開門迎客,無論貴賤,也不分男女。

池中花開,變成花毯,隨後又化作仙子,淩空飛舞,腳踏祥雲。還有咆哮的老虎,無一不是華美的想像。

從江南皮革廠穿越回去的幻術大師黃鶴,領一對白鶴少年丹龍和白龍赴宴。兩人羽化成鶴,振翅翱翔。

這場戲看得八妹連連感慨,東方的玄幻味道跟金碧輝煌的華美場景完美融為一體,分不清真實與虛幻。就像一個夢,只願長醉不願醒。把玄幻跟故事本身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的,除了陳凱歌也沒sei了。

這場極樂之宴極盡繁華之能事,底色卻是悲涼的。

譚飛@《今日影評》:我覺得陳凱歌的很多電影最後底色都是悲涼的,可能他骨子裡還是對很多東西比較悲觀。這個悲觀不是說對某個朝代悲觀,而是他對於很多歷史事件到最後真相呈現的某種悲涼感。

這場宴會之後,幾乎所有人的命運都發生了巨變。

就連楊貴妃自己對日後的悲劇大概也是有所預感的。她從出場便自帶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但她的笑容,卻總隱含悲戚。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能有幾日風光。10天后,安祿山就發動了兵變。

唐玄宗倉皇出逃,逃到馬嵬驛遭遇兵變。金吾衛(官職,皇城守衛隊)要求賜死貴妃,否則拒絕效忠。

萬般無奈之下,幻術大師黃鶴對玄宗獻上一計,著其子丹龍示範“屍解大法”,扎針後閉氣假死,可蒙蔽外人。

楊貴妃凝神片刻,便接受了這個安排。她將自己的秀髮錦囊當信物交于玄宗手中,約好蘇醒後長相廝守。

一場極樂之宴,轉眼紅顏殞命。

倭國遣唐使阿部仲麻呂(阿部寬飾)對楊貴妃一見誤終身,不再返鄉,老死大唐。

一對白鶴少年丹龍和白龍亦因楊貴妃決裂。丹龍告知“屍解大法”真相,白龍卻執意要救貴妃卻自賠性命。

恃才傲物的詩仙李白,在高力士後背揮毫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後,才得見貴妃真容,隨後就被唐玄宗貶出長安城。

陳凱歌對這場極樂之宴的刻畫有多濃墨重彩,影片後面悲劇層層深入時,觀眾就有多失落。

3

華美詩歌&殘酷真相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這兩句詩,都是寫楊貴妃之美。一個是李白寫的,一個是白居易寫的。

唐朝兩大一線詩人把對美女的最高讚美都給了楊貴妃。

而這兩個詩人的詩在電影中貫穿始終。被妖貓附體後,春琴一身華服在屋頂踱著貓步,一字一句地吟誦著李白的這句詩:雲想衣裳花想容。

一步一步指引著李白的“迷弟”白樂天去探尋30年前的楊貴妃死亡真相。

因為妖貓知道,白樂天在寫《長恨歌》。一直沉迷于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之中的他,想寫一部傳世之作。

作為六品起居郎,白樂天的屋裡全是跟楊貴妃相關的畫作詩篇。寫到癡狂,獨立風雪。“寒冬夜裡苦苦跪求一字的心”,八妹表示很理解。

這場戲,電影中不過短短幾秒,拍攝時黃軒雪地裡凍了30多分鐘。

在妖貓指引下,白樂天和空海,通過倭國遣唐使阿部仲麻呂留下的一本日記,找到了真相。日記裡,記載了他對楊貴妃癡迷一生的愛戀,還有馬嵬驛兵變貴妃之死的真相。

順著日記,他們找到了貴妃的石棺,棺裡遍佈的血跡,告訴世人她在“屍解大法”蘇醒之後,曾怎樣苦苦掙扎,渴望推開棺蓋求生。

是的,殘酷真相就是貴妃是被活埋的!

玄宗並沒有派人來救她,說好的相愛一生呢?

所以真相就是,從一開始,所謂假死的“屍解大法”根本就是玄宗跟黃鶴的一場陰謀!為了騙貴妃去死。

因為,玄宗和高力士、黃鶴沒有一個人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但金吾衛逼迫下,貴妃又不得不死。所謂“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唐玄宗在江山社稷和美女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江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全是假的!

根本沒有感天動地、生死不渝的真愛,《長恨歌》還怎麼寫?

譚飛@《今日影評》:白樂天一開始是在宮廷做一個皇帝行止的記錄官,鬱鬱不得志,他一直想寫一首經世長詩,也就是《長恨歌》,所以被動地進入了貴妃之死這個探案過程。後來當空海質疑他,“哎,你的詩有幾句是假的,因為歷史跟真實情況都不是這樣的”。他就生氣了,怒吼空海。你可以否定我的人格,但是我誓死捍衛我作品的真實性。

白樂天只是一時難以接受自己筆下可歌可泣的真愛,竟然是虛幻。

所幸,還有白鶴少年。

同樣是極樂之宴,一眼萬年。白鶴少年白龍便拼了自己肉體,替貴妃解蠱毒。“我知道她已經死了,我只是不舍。”死後仍陪伴她屍身30年,並借妖貓之身,報復所有當年逼死她的人。白龍,才是妖貓之魂!

白樂天終於也釋然了。詩歌是假的,但情仍是真的。

譚飛@《今日影評》:白龍更像是那個年代心懷美好憧憬的年輕人代表。他們懂得楊貴妃的美,知道楊貴妃的價值。他們追崇楊貴妃的精神,當然也包括肉體和容貌。我看了很多評論說,觀眾看完白龍覺得特別感動,仿佛想到自己少年時代對美好的追慕和勇氣。我覺得真是這樣。

他這次把東方美學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西方魔幻片、奇幻片更多是一種西方式的特效。但是,陳凱歌這次用的是比較有水墨山水畫韻味的的魔幻色彩,所以你會覺得它很東方。這個東方不僅僅是指中國或者說當年的盛唐,甚至包括日本和韓國的某些東方文化特性。

12年前在《無極》裡,陳凱歌把玄幻玩砸了。但這一次,必須要說,玄幻與大唐的富麗堂皇簡直不能更貼合。

可是,斥鉅資的實景搭建,拍攝的卻是一部奇幻主題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對立。

另外,與實景和奇幻對應的,還有影片的色調。

無論是空海來大唐,還是跟著白樂天探案等寫實部分,全程不是雨雪天氣,就是陰天。

而奇幻的花萼相輝樓、胡玉樓歌舞等場景,卻是金碧輝煌的明豔基調。官袍是大紅的,舞女衣裙是金色的。

真實的陰鬱,與虛幻的明豔,形成鮮明對立。

2

極樂之宴&極悲之始

對立的還有樂與悲。

《妖貓傳》展現大唐的盛世之美一個重要場景就是“極樂之宴”,這是一場高潮戲。陳凱歌的奇幻之術有一半是在這場宴會上亮相的。

宴會是為了貴妃的生日舉辦的。萬方來朝,賓客如雲。這一天花萼相輝樓開門迎客,無論貴賤,也不分男女。

池中花開,變成花毯,隨後又化作仙子,淩空飛舞,腳踏祥雲。還有咆哮的老虎,無一不是華美的想像。

從江南皮革廠穿越回去的幻術大師黃鶴,領一對白鶴少年丹龍和白龍赴宴。兩人羽化成鶴,振翅翱翔。

這場戲看得八妹連連感慨,東方的玄幻味道跟金碧輝煌的華美場景完美融為一體,分不清真實與虛幻。就像一個夢,只願長醉不願醒。把玄幻跟故事本身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的,除了陳凱歌也沒sei了。

這場極樂之宴極盡繁華之能事,底色卻是悲涼的。

譚飛@《今日影評》:我覺得陳凱歌的很多電影最後底色都是悲涼的,可能他骨子裡還是對很多東西比較悲觀。這個悲觀不是說對某個朝代悲觀,而是他對於很多歷史事件到最後真相呈現的某種悲涼感。

這場宴會之後,幾乎所有人的命運都發生了巨變。

就連楊貴妃自己對日後的悲劇大概也是有所預感的。她從出場便自帶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但她的笑容,卻總隱含悲戚。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能有幾日風光。10天后,安祿山就發動了兵變。

唐玄宗倉皇出逃,逃到馬嵬驛遭遇兵變。金吾衛(官職,皇城守衛隊)要求賜死貴妃,否則拒絕效忠。

萬般無奈之下,幻術大師黃鶴對玄宗獻上一計,著其子丹龍示範“屍解大法”,扎針後閉氣假死,可蒙蔽外人。

楊貴妃凝神片刻,便接受了這個安排。她將自己的秀髮錦囊當信物交于玄宗手中,約好蘇醒後長相廝守。

一場極樂之宴,轉眼紅顏殞命。

倭國遣唐使阿部仲麻呂(阿部寬飾)對楊貴妃一見誤終身,不再返鄉,老死大唐。

一對白鶴少年丹龍和白龍亦因楊貴妃決裂。丹龍告知“屍解大法”真相,白龍卻執意要救貴妃卻自賠性命。

恃才傲物的詩仙李白,在高力士後背揮毫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後,才得見貴妃真容,隨後就被唐玄宗貶出長安城。

陳凱歌對這場極樂之宴的刻畫有多濃墨重彩,影片後面悲劇層層深入時,觀眾就有多失落。

3

華美詩歌&殘酷真相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這兩句詩,都是寫楊貴妃之美。一個是李白寫的,一個是白居易寫的。

唐朝兩大一線詩人把對美女的最高讚美都給了楊貴妃。

而這兩個詩人的詩在電影中貫穿始終。被妖貓附體後,春琴一身華服在屋頂踱著貓步,一字一句地吟誦著李白的這句詩:雲想衣裳花想容。

一步一步指引著李白的“迷弟”白樂天去探尋30年前的楊貴妃死亡真相。

因為妖貓知道,白樂天在寫《長恨歌》。一直沉迷于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之中的他,想寫一部傳世之作。

作為六品起居郎,白樂天的屋裡全是跟楊貴妃相關的畫作詩篇。寫到癡狂,獨立風雪。“寒冬夜裡苦苦跪求一字的心”,八妹表示很理解。

這場戲,電影中不過短短幾秒,拍攝時黃軒雪地裡凍了30多分鐘。

在妖貓指引下,白樂天和空海,通過倭國遣唐使阿部仲麻呂留下的一本日記,找到了真相。日記裡,記載了他對楊貴妃癡迷一生的愛戀,還有馬嵬驛兵變貴妃之死的真相。

順著日記,他們找到了貴妃的石棺,棺裡遍佈的血跡,告訴世人她在“屍解大法”蘇醒之後,曾怎樣苦苦掙扎,渴望推開棺蓋求生。

是的,殘酷真相就是貴妃是被活埋的!

玄宗並沒有派人來救她,說好的相愛一生呢?

所以真相就是,從一開始,所謂假死的“屍解大法”根本就是玄宗跟黃鶴的一場陰謀!為了騙貴妃去死。

因為,玄宗和高力士、黃鶴沒有一個人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但金吾衛逼迫下,貴妃又不得不死。所謂“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唐玄宗在江山社稷和美女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江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全是假的!

根本沒有感天動地、生死不渝的真愛,《長恨歌》還怎麼寫?

譚飛@《今日影評》:白樂天一開始是在宮廷做一個皇帝行止的記錄官,鬱鬱不得志,他一直想寫一首經世長詩,也就是《長恨歌》,所以被動地進入了貴妃之死這個探案過程。後來當空海質疑他,“哎,你的詩有幾句是假的,因為歷史跟真實情況都不是這樣的”。他就生氣了,怒吼空海。你可以否定我的人格,但是我誓死捍衛我作品的真實性。

白樂天只是一時難以接受自己筆下可歌可泣的真愛,竟然是虛幻。

所幸,還有白鶴少年。

同樣是極樂之宴,一眼萬年。白鶴少年白龍便拼了自己肉體,替貴妃解蠱毒。“我知道她已經死了,我只是不舍。”死後仍陪伴她屍身30年,並借妖貓之身,報復所有當年逼死她的人。白龍,才是妖貓之魂!

白樂天終於也釋然了。詩歌是假的,但情仍是真的。

譚飛@《今日影評》:白龍更像是那個年代心懷美好憧憬的年輕人代表。他們懂得楊貴妃的美,知道楊貴妃的價值。他們追崇楊貴妃的精神,當然也包括肉體和容貌。我看了很多評論說,觀眾看完白龍覺得特別感動,仿佛想到自己少年時代對美好的追慕和勇氣。我覺得真是這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