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的作品太費顏料了,厚重的像層層堆砌的泥灰

魯西安·佛洛德 《弗蘭克·奧爾巴赫》 1975-1976

奧爾巴赫的繪畫中隱匿著深層的危機感, 或者說, 是潛藏著凝重的死亡氣息。 在“抹去重來”的層層堆砌的泥灰般質料下埋藏著沉重的靈魂,

讓你看後無法安然面對。 奧爾巴赫善於從運動中抓取“靈感”, 重組線條和色彩, 從而構建出一種出離於繪畫本身的體驗, 並一直沉潛其中。

E·O·W 半身人體 1958

Auerbach 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作品主要描繪了60多年不斷變化的倫敦街景及人物肖像等,

以雕塑般的厚重風格聞名於世。

菲力浦·霍姆斯肖像 1953

E·O·W 頭像 1954-1955

E·O·W 頭像Ⅱ 1961

Frank Auerbach 1931年出生于柏林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父親是一位律師, 母親曾是藝術學校的學生。 1939年, 隨著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愈演愈烈, 年僅7歲的 Auerbach 被父母單獨送到英國避難, 隨後進入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習, 期間表現出了出色的美術與戲劇才華, 而他的父母在1943年死於納粹集中營。 Auerbach 從1948年起先後就讀于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和皇家藝術學院, 曾師從英國畫家 David Bomberg , 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藝術教師。

1956年,25歲的 Auerbach 在倫敦舉辦了首次個人展,部分作品於1969年前往紐約展出。1986年,Auerbach 作為英國代表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行了個人展,他的作品從此在全球多個重要藝術館展出。有關評論認為,Auerbach 擅長從相同的場景或人物中不斷發現新的因素,努力消除外在形式對視覺產生的影響,呈現出繪畫物件更為真實的一面。

Auerbach 曾在採訪中表示,“藝術就是忘記自我,根據本能行動。人們不斷地變化與老去,記錄正在進行中的事物是一件動人的事情。”

弗蘭克·奧爾巴赫是一個注重表達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的人,他對敘事情節不感興趣,他的畫沒有情節,沒有寫實,有的只是傳達出人物的本真之“美”。他的作品都是顏料厚積,呈現出滴淌、拖拽、掃抹的或柔和或尖銳之效果,把顏料本身的色彩美、肌理美和可塑性發揮到了極致。這種表現手法可能與他的童年生活有關。

弗蘭克·奧爾巴赫 在兒時正值二戰期間,父母被納粹迫害致死,8歲逃亡至英國,就成為孤兒的他,一直住在英國沒有離開過,他渴望天倫之樂,渴望實現自己繪畫的夢想,但是當時的環境讓他精神崩潰,對腳開槍自殘。在1948年1月入英國的巴羅夫工藝專科夜校,跟隨大衛·邦勃格學習藝術,同年9月,入英國聖馬丁學院;1952年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1956年首次個展在倫敦至美藝術畫廊展出;1986年,作為英國畫家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

整理:《一幅好畫》頭條社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

1956年,25歲的 Auerbach 在倫敦舉辦了首次個人展,部分作品於1969年前往紐約展出。1986年,Auerbach 作為英國代表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行了個人展,他的作品從此在全球多個重要藝術館展出。有關評論認為,Auerbach 擅長從相同的場景或人物中不斷發現新的因素,努力消除外在形式對視覺產生的影響,呈現出繪畫物件更為真實的一面。

Auerbach 曾在採訪中表示,“藝術就是忘記自我,根據本能行動。人們不斷地變化與老去,記錄正在進行中的事物是一件動人的事情。”

弗蘭克·奧爾巴赫是一個注重表達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的人,他對敘事情節不感興趣,他的畫沒有情節,沒有寫實,有的只是傳達出人物的本真之“美”。他的作品都是顏料厚積,呈現出滴淌、拖拽、掃抹的或柔和或尖銳之效果,把顏料本身的色彩美、肌理美和可塑性發揮到了極致。這種表現手法可能與他的童年生活有關。

弗蘭克·奧爾巴赫 在兒時正值二戰期間,父母被納粹迫害致死,8歲逃亡至英國,就成為孤兒的他,一直住在英國沒有離開過,他渴望天倫之樂,渴望實現自己繪畫的夢想,但是當時的環境讓他精神崩潰,對腳開槍自殘。在1948年1月入英國的巴羅夫工藝專科夜校,跟隨大衛·邦勃格學習藝術,同年9月,入英國聖馬丁學院;1952年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1956年首次個展在倫敦至美藝術畫廊展出;1986年,作為英國畫家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

整理:《一幅好畫》頭條社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