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訪儀征古跡之古湄庵

縣誌中有阮元為龍門橋旁的“胥亭”題額的記載, 2015年5月16日, 我為了正在撰寫的《阮元儀征事》, 進行了一次龍門橋探訪, 事後還發佈了《探訪阮元遺跡之龍門橋》一文。 這幅在胥浦河龍門橋遺址的照片是我妻子為我拍攝的, 我比較滿意, 用在了《阮元儀征事》書的前彩頁裡。

【2015龍門橋留影】

當時只是大致對龍門橋位置作了確認, 進而推定了胥亭的位置, 但在龍門橋附近還有一處重要的遺址——古湄庵, 由於時間不夠, 則留到以後再說。 後來忙於書的出版, 接著退出職場, 接著女兒生小寶, 我們住到北京幫忙去了, 夏天小寶又跟著我們回儀征, 亂忙一氣, 探訪古湄庵的事情就擱置下來。 直到2017年8月底, 小寶回北京去了, 我才騰出手來做點正經事, 一是裝潢房子, 二是將探訪的事情重新續起來, 9月1日, 我即去探訪古湄庵。

我騎著電瓶車順著古湄路一路向西, 邊走邊打聽,

路人不約而同地推薦我找一位叫陳順安的老人, 說他曉得呢, 於是我在古湄路西盡頭路北的一處院子裡, 找到了他。 陳順安老人聽完我的來意, 很高興地帶我走出家門來到當年的古湄庵原址, 他指著一家小廠院子說, 這裡就是古湄庵。

陳順安老人今年82歲, 身體硬朗, 他回答了我的提問, 記錄如下:

胥浦河由北向南, 在龍門橋這裡折向西, 到沙漫洲後向南入江。 在拐彎向西處, 即今涵閘處, 建有龍門橋, 石橋, 三孔。 龍門橋是南北向的, 胥浦河是東西向的, 但這裡是拐彎處, 往上游一點點就是南北向的, 古湄庵就在河東, 庵和橋很近的, 記不清有沒有亭子。

古湄庵有大門, 門檻很高, 有石階, 門口有兩個石獅子, 牆是用條石和磚砌成的。

進門後三間大殿, 兩廂各三間, 後來做小學教室。

有和尚住廟, 原來的記不清叫什麼了, 後來接班的(最後一個和尚)叫王正義。 解放前有個縣長曾題匾“立我真名”, 是左之倫縣長的前任。

古湄庵供奉的是關公, 東側是周倉拿著大刀, 西側是關平拿著大印(關帝廟的規制應該是關平在東、周倉在西, 可能他記憶有誤);

解放後1953年發大水, 政府1954年決定挑河, 將老胥浦河裁彎取直, 龍門橋和古湄庵就此拆除。 我當時在拆橋連當排長, 全連一百多號人, 我們排三十多號人。 我們拆了龍門橋、胥浦橋、新儀橋(估計應為新濟橋), 只負責拆, 石頭運到哪裡去由運輸的人負責, 不知道去了哪裡。

以下是我根據陳順安的回憶, 結合《儀征水利志》(杭虎主編,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版)中“胥浦河治理圖”, 用Photoshop標注的龍門橋、胥亭、古湄庵相對位置圖, 水準有限, 委屈您將就著看。

【龍門橋胥亭古湄庵位置圖】

縣誌裡多處提到龍門橋對儀征的風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在《探訪阮元遺跡之龍門橋》裡已經詳述,

後來將這個觀點及胥亭也收錄到了《阮元儀征事》書中, 這裡不再贅述。 本篇著重說一下胥浦河的另一個功能:西溪水上遊覽線。

在《嘉慶重修揚州府志》中有“儀征八景”的記載, 一曰東城圖畫, 二曰北山曉月, 三曰天池玩月, 四曰漁灣納涼, 五曰泮池新柳, 六曰資福晚鐘, 七曰倉橋塔影, 八曰胥浦農歌。

晚清儀征畫家諸乃方的畫作《真州八景》將“漁灣納涼”替換成了“文墩積雪”, 估計是因為亭已不存, 諸乃方作《真州八景圖》時, 以“文墩積雪”替換之。 但不管哪個版本, 都有個“胥浦農歌”景點。

胥浦河史前自然形成, 古名銅山源。 明代時下游叫鑰匙河, 清代時中游龍門橋以上稱為西溪, 民國才有胥浦河的名稱。 今天的胥浦河為防洪需要, 已經浚深拓寬和裁彎取直, 從前的胥浦河九曲雞腸,雖常有水患,但不在汛期時到也風光旖旎。

西溪從銅山發源,曲折蜿蜒到胥浦,再經鑰匙河流入市區天池,沿河有竹林、田畦、漁村、廟祠、園林,適宜耕作人居,頗具詩情畫意,自古多有吟詠。

清代厲惕齋《真州竹枝詞》中有詩:

江村何處唱回波,嫋嫋音聲柳外過。

慣是鄉民腔調好,我曾胥浦聽農歌。

清代陶元睿有詩:

西溪一帶打魚灣,時聽歌聲遠近間。

五月村莊農事急,須知稼穡本來艱。

“胥浦農歌”這個景點不僅有景色,還有做農事時伴隨的歌聲,場景感很強!用現在的時髦詞,叫“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胥浦在西門外,這個景點又被叫做西浦農歌。

諸乃方《浪淘沙•胥浦農歌》:

壯士計窮年,仗劍江邊。滔滔江水渡無船。賴有漁翁懷利濟,魚縱深淵。

今昔境殊懸,浦盡屯田。農歌遠近插秧天。牧笛相和牛背穩,村路迴旋。

【諸乃方“胥浦農歌”】

縣誌記載,在龍門橋附近,有一座“湄庵”,是乾隆初年邑人黃起傑修建的,知縣李鵬舉給湄庵題匾:“活潑潑”。

“活潑潑地”是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在點評《詩經》“鳶飛魚躍”君子之道時的加注,佛家禪語也很推崇,有順應天理、本性自然的意思。“鳶飛魚躍,活潑潑地”在宋代開始流行。蘇州留園裡有一處跨水小閣,匾曰“活潑潑地”,即因“此處鳶飛魚躍,天機活潑,藉以為名” 。

乾隆五十八年,還在湄庵增建了“竹逸亭”。

關於湄庵裡的竹逸亭,縣誌說“在西溪湄庵內,乾隆五十八年新築。祭酒吳錫麒、鹽運使曾燠等,嘗游詠於此。”

吳錫麒(1746-1818),字聖征,號穀人,浙江錢塘人, 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退休後曾在儀征樂儀書院任山長。

曾燠(1759-1831),字庶蕃,一字賓穀,晚號西溪漁隱,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官至貴州巡撫。乾隆五十七年任兩淮鹽運使,道光二年丁憂服滿後以巡撫銜再任兩淮鹽運使。曾燠兩度擔任鹽運使,在儀征留下很多詩文。

縣誌記載了吳錫麒寫的一篇遊記,說的是嘉慶丁巳(二年,1797)七夕後一日,鹽運使曾燠到真州有事,安排時間與在儀征的吳錫麒等文人來了一次西溪九曲之遊。行程很短,是從湄庵放舟北上,到胥浦橋而止。然後返回湄庵,在竹逸亭飲酒。參與遊覽的賓客均各賦詩,撰文紀事。做東的主人是江耕野。參與遊覽活動的文人有:曾燠、吳錫麒、胡森、胡桐、蔣知讓、尤蔭、詹肇堂、江紹莘,縣誌中除收錄吳錫麒寫的遊記外,上述人員的詩作亦收錄其中,限於篇幅,不轉錄了,有興趣的讀者可在道光志中查看。

西溪由於彎曲蜿蜒,且有銅山和江南諸山襯托,自然風光恰如水墨畫,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欣賞風格,村野農夫的勞動號子,給坐在遊船上賞景賦詩的人們增加了雅興。不僅風光秀麗,西溪沿線還有不少人文景點,最著名的當屬伍相祠,是祭祀從這裡渡江投吳的伍子胥和幫助他渡江的漁丈人、浣紗女的。

【伍大夫仗劍渡碑】

在古西溪的源頭,有西漢吳王劉濞“開山鑄錢”的大小銅山;沿岸有紀念伍子胥的伍相祠、浣紗女祠;有南宋中興十三功之一的“胥浦橋之戰”古戰場;有集水利、交通、風水功能于一身的龍門橋;有儀征鄉賢阮元題額的胥亭;有知縣李鵬舉題匾的古湄庵和竹逸亭;有誕生了中國第一部園林專著《園冶》的寤園;有兩淮鹽運掣驗重地天池;西溪之水最終在天池與淮水匯合,經城南大碼頭攜手入江。這些景點雖然不在同一時期同時存在,但這條水上遊覽線確是那麼令人神往。以下是我在《道光重修儀征縣誌》的水利圖上加注的西溪水上遊覽線景點示意圖。

【西溪水上遊覽線】

作者:巫晨

從前的胥浦河九曲雞腸,雖常有水患,但不在汛期時到也風光旖旎。

西溪從銅山發源,曲折蜿蜒到胥浦,再經鑰匙河流入市區天池,沿河有竹林、田畦、漁村、廟祠、園林,適宜耕作人居,頗具詩情畫意,自古多有吟詠。

清代厲惕齋《真州竹枝詞》中有詩:

江村何處唱回波,嫋嫋音聲柳外過。

慣是鄉民腔調好,我曾胥浦聽農歌。

清代陶元睿有詩:

西溪一帶打魚灣,時聽歌聲遠近間。

五月村莊農事急,須知稼穡本來艱。

“胥浦農歌”這個景點不僅有景色,還有做農事時伴隨的歌聲,場景感很強!用現在的時髦詞,叫“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胥浦在西門外,這個景點又被叫做西浦農歌。

諸乃方《浪淘沙•胥浦農歌》:

壯士計窮年,仗劍江邊。滔滔江水渡無船。賴有漁翁懷利濟,魚縱深淵。

今昔境殊懸,浦盡屯田。農歌遠近插秧天。牧笛相和牛背穩,村路迴旋。

【諸乃方“胥浦農歌”】

縣誌記載,在龍門橋附近,有一座“湄庵”,是乾隆初年邑人黃起傑修建的,知縣李鵬舉給湄庵題匾:“活潑潑”。

“活潑潑地”是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在點評《詩經》“鳶飛魚躍”君子之道時的加注,佛家禪語也很推崇,有順應天理、本性自然的意思。“鳶飛魚躍,活潑潑地”在宋代開始流行。蘇州留園裡有一處跨水小閣,匾曰“活潑潑地”,即因“此處鳶飛魚躍,天機活潑,藉以為名” 。

乾隆五十八年,還在湄庵增建了“竹逸亭”。

關於湄庵裡的竹逸亭,縣誌說“在西溪湄庵內,乾隆五十八年新築。祭酒吳錫麒、鹽運使曾燠等,嘗游詠於此。”

吳錫麒(1746-1818),字聖征,號穀人,浙江錢塘人, 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退休後曾在儀征樂儀書院任山長。

曾燠(1759-1831),字庶蕃,一字賓穀,晚號西溪漁隱,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官至貴州巡撫。乾隆五十七年任兩淮鹽運使,道光二年丁憂服滿後以巡撫銜再任兩淮鹽運使。曾燠兩度擔任鹽運使,在儀征留下很多詩文。

縣誌記載了吳錫麒寫的一篇遊記,說的是嘉慶丁巳(二年,1797)七夕後一日,鹽運使曾燠到真州有事,安排時間與在儀征的吳錫麒等文人來了一次西溪九曲之遊。行程很短,是從湄庵放舟北上,到胥浦橋而止。然後返回湄庵,在竹逸亭飲酒。參與遊覽的賓客均各賦詩,撰文紀事。做東的主人是江耕野。參與遊覽活動的文人有:曾燠、吳錫麒、胡森、胡桐、蔣知讓、尤蔭、詹肇堂、江紹莘,縣誌中除收錄吳錫麒寫的遊記外,上述人員的詩作亦收錄其中,限於篇幅,不轉錄了,有興趣的讀者可在道光志中查看。

西溪由於彎曲蜿蜒,且有銅山和江南諸山襯托,自然風光恰如水墨畫,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欣賞風格,村野農夫的勞動號子,給坐在遊船上賞景賦詩的人們增加了雅興。不僅風光秀麗,西溪沿線還有不少人文景點,最著名的當屬伍相祠,是祭祀從這裡渡江投吳的伍子胥和幫助他渡江的漁丈人、浣紗女的。

【伍大夫仗劍渡碑】

在古西溪的源頭,有西漢吳王劉濞“開山鑄錢”的大小銅山;沿岸有紀念伍子胥的伍相祠、浣紗女祠;有南宋中興十三功之一的“胥浦橋之戰”古戰場;有集水利、交通、風水功能于一身的龍門橋;有儀征鄉賢阮元題額的胥亭;有知縣李鵬舉題匾的古湄庵和竹逸亭;有誕生了中國第一部園林專著《園冶》的寤園;有兩淮鹽運掣驗重地天池;西溪之水最終在天池與淮水匯合,經城南大碼頭攜手入江。這些景點雖然不在同一時期同時存在,但這條水上遊覽線確是那麼令人神往。以下是我在《道光重修儀征縣誌》的水利圖上加注的西溪水上遊覽線景點示意圖。

【西溪水上遊覽線】

作者:巫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