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龐富英:皮革行業風雲人物

服裝皮革產業是玉林市十大產業之一, 作為皮革行業領軍人物龐富英, 用30多年時間親手創辦了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 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龐富英的人生就是一部創業史、奮鬥史。 既有創業的艱辛, 也有成功的喜悅。

當前正值生產旺季, 在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裡, 機聲隆隆, 工人們或在裁剪邊料, 或在清點貨物, 或在打包捆紮, 一片繁忙景象。 龐富英一邊檢查工作, 一邊和銷售人員進行交流。

△龐富英

今年已近花甲之年的龐富英, 雖然已經把公司董事長職務讓給了兒子, 但她依然關心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

每天有空就到車間走走看看。 她說, 這裡凝聚了她一輩子的心血與汗水。

時間回到1984年春天, 年輕的龐富英不安於生活在福綿區樟木鎮貧困小山村裡,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鼓舞下, 毅然洗腳上田, 開始了另一種生存方式的拼搏。

開始的時候, 她在浦北打工, 辛辛苦苦幹一天, 才得兩塊錢。

龐富英:

“當時我最小的小孩出生, 我就背著他去曬皮、拉板, 都是曬著太陽去做的, 用鐵釘釘皮的, 很辛苦的。 ”

兩年下來, 她發現打工根本掙不到錢。 於是開始跟別人合夥做豬皮生意, 但是一年多後,

其他股東看見不賺錢, 紛紛退股, 只有龐富英堅持了下來。 她租了一間房子, 和家人一起做收購豬皮牛皮生意:

“收得牛皮回來, 晚上做到天亮, 牛血水到床底一半深, 很臭的, 過路的人說, 給一萬塊錢一天都不住。 ”

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累, 帶來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那一年, 她賺了三萬多塊錢。 1994年, 龐富英從浦北回到玉林, 辦起了一家制革廠, 專門加工豬皮, 實幹加苦幹, 用過硬的產品品質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義大利的老闆來, 看到我的貨, 整個廣西都沒有一個有我做得這麼好, 後來他們直接來我這裡, 指定要我的貨。 ”

義大利客商的到來, 標誌著龐富英的產品開始走出國門, 走向國際舞臺。 經過30多年的發展, 龐富英的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大西南最大規模的制革基地, 95%的產品出口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美國、法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富英制革”品牌響亮全球:

“溫州這邊都出名了老太婆, 義大利有個皮革老太婆, 廣西也有個富英老太婆。 在皮革行業我是很出名了。 ”

△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現在的富英公司,是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加工豬皮400萬張,固定資產5000萬元,擁有員工830多人。1999年以來,公司工業產值累計達5.3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96億元,出口創匯 6534萬美元,上交國家稅金3727萬元。

△多年來,富英公司積極回報社會。投入一千多萬元參與修橋補路、扶貧濟困、助學助殘等活動,成為公認的愛心企業。

環保問題是制約皮革行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讓公司能做得更強更大,富英公司決定將搬遷至中滔環保產業園: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環保,我非常支持,我打算花一個億搬到福綿中滔環保產業園去,把我們的企業做強做大。”

△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現在的富英公司,是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加工豬皮400萬張,固定資產5000萬元,擁有員工830多人。1999年以來,公司工業產值累計達5.3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96億元,出口創匯 6534萬美元,上交國家稅金3727萬元。

△多年來,富英公司積極回報社會。投入一千多萬元參與修橋補路、扶貧濟困、助學助殘等活動,成為公認的愛心企業。

環保問題是制約皮革行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讓公司能做得更強更大,富英公司決定將搬遷至中滔環保產業園: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環保,我非常支持,我打算花一個億搬到福綿中滔環保產業園去,把我們的企業做強做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