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每日精選:合肥首推教師公寓用地 銘傳故里景區規劃出爐

我愛鋪網訊 精選合肥每日要聞, 帶你輕鬆瞭解城市更新、房地產市場發展動態。 合肥首次推出教師公寓用地, 預計售價在六七千元/平;合肥版“小臺灣”有望四年內建成, 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合肥推進精品城市建設, 精品城市需要精“雕”細“塑”;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10日開幕。

合肥首次推出教師公寓用地 預計售價在六七千元/平

4月7日, 合肥土地市場迎來4月的首場土地拍賣。 根據合肥土地網發佈的公告, 合肥3宗地塊掛牌出讓, 面積181.797畝, 攬金5.897億元。 其中合肥首次推出教師公寓用地, 根據這宗地的樓面價和售價公式, 未來一兩年這裡將可以買到六七千元每平方米的房子。

這宗地塊上的房子除被要求不得拒絕公積金貸款購房外, 還要求總建築面積80%以上為10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居住房屋, 並全裝修交付使用。 重要的是, 這宗地塊的銷售或租賃物件,

根據出讓檔, 須為新站高新區管委會會同市委組織部、人社局、教育局審核確認的在高教基地內已正式招生的教育機構服務並在新站高新區範圍內無住房的在職在崗人員(不含臨時用工)。 同時, 這些房子5年內不得轉讓、出租。 房屋銷售5年後允許轉讓。

合肥版“小臺灣”有望四年內建成 位於肥西縣銘傳鄉

據肥西縣建設部門的消息, 銘傳故里景區總體規劃已出爐。 根據規劃設計, 一個8.7平方公里的銘傳故里旅遊景區將以寶島臺灣版圖形狀呈現在遊客面前。

銘傳故里景區規劃圖

該景區將以劉銘傳故居、劉銘傳墓園和即將建成的劉銘傳紀念館為核心, 將景區外延規劃成臺灣版圖形狀, 並整合區域內大潛山、二潛山、三潛山等資源, 形成銘傳故里景區範圍, 占地面積約8.7平方公里。 除了即將建成的劉銘傳紀念館, 景區內還將新建劉銘傳當年抗法激戰的淡水炮臺、臺灣巡撫衙門等, 並將以環島小火車組成遊線加以串聯。

根據規劃設計, 銘傳故里景區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階段建設,

其中, 明年底將完成初步建設;2020年, 整個景區建成。 與此同時, 該景區還將逐步實現國家5A級旅遊景區、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臺灣風情體驗旅遊基地、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的重要支撐、區域性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

合肥推進精品城市建設 精品城市需要精“雕”細“塑”

作為公共藝術的典型代表, 城市雕塑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與精神, 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例如合肥市逍遙津公園裡的張遼塑像, 在許多人的遊園照片中出現, 它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記憶;例如中國科大校園裡郭沫若、錢學森、嚴濟慈等科學家塑像, 已成為我們這座城市弘揚科學精神的無聲宣傳載體。

從逍遙津公園南大門進入, 高5.1米的張遼雕塑就在入園大道的正中央。 建造于80年代初的張遼雕塑是合肥市最早一批人物雕塑, 原先為玻璃鋼鑄造, 2003年以青銅重鑄, 當時花費為39萬元, 其中張遼像高就達到3.2米。

目前, 合肥市正在推進精品城市建設, 它的內涵顯然是高品質的城市建設。 如果將城市比作家庭,那麼這些雕塑就是家庭軟裝中的擺件,缺了可能會少點靈氣,設置不當則可能影響環境。從城市管理提升的角度而言,這可能是一項不得忽視的課題。

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10日開幕

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在武漢舉行。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個省會城市再一次齊聚武漢,共議攜手發展。

據悉,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發揮省會城市核心帶動作用,聚力開放合作,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支撐,促進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開闢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新局面”,將研究四省會城市如何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同互補、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等方面深化交流與合作。

會上還將審議並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畫(2017-2020年)》,未來四年,四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還將進一步縮短、產業領域的合作更加廣泛、生態文明建設再上臺階、公共資源合作與共用走向深度。

如果將城市比作家庭,那麼這些雕塑就是家庭軟裝中的擺件,缺了可能會少點靈氣,設置不當則可能影響環境。從城市管理提升的角度而言,這可能是一項不得忽視的課題。

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10日開幕

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在武漢舉行。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個省會城市再一次齊聚武漢,共議攜手發展。

據悉,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發揮省會城市核心帶動作用,聚力開放合作,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支撐,促進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開闢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新局面”,將研究四省會城市如何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同互補、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等方面深化交流與合作。

會上還將審議並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畫(2017-2020年)》,未來四年,四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還將進一步縮短、產業領域的合作更加廣泛、生態文明建設再上臺階、公共資源合作與共用走向深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