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窺系列之:垃圾分類提示

近日, 在外地出差, 到一個部門的收費大廳辦事時, 在門口看見了這麼兩塊提示牌:

在一羊的記憶中, 這是平生僅見的配有垃圾分類提示的垃圾桶(可惜的是提示的順序沒對應好)。

說出來都不怕你笑話, 有的時候, 對理化無感的我根本不知道要將手中的垃圾扔到哪個口, 大多只能憑感覺。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將玻璃扔進“不可回收”, 而將日光燈管扔到“可回收”?

又有多少人壓根就不會去看那“可不可回收”幾個字而只是隨手一扔了事?

如今, 好多事情都是形式大於內容。

而有的時候, 卻是連形式都懶得做!

比如, 在分類垃圾桶邊上作個簡要提示, 讓人知道往哪個口扔垃圾。

是不是好多人也和我一樣沒看過多少個配有垃圾分類提示的垃圾桶?

即便扔垃圾的人不怎麼看那個“多餘”的分類提示, 可是有一個人看也得標示好如何分類的提示, 這樣才有可能提醒人去看,

才有可能促進“物盡其用”。

當然, 也可能考慮到大家的環保素質都不錯, 平時大家接受的環保知識學習足以分清垃圾歸於哪個口了, 所以沒必要提示。

如此, 則善莫大焉。

不過, 考慮到總有人對可不可回收有疑慮, 比如正在長大的孩子, 比如沒接受過什麼教育的上年紀的人。 因此, 是否讓每個分類垃圾桶多加上幾行字的提示?

禮多不怪。 經常提醒總是好的。

現實中, 你可能看到的大多是這樣沒有如何分類處理提示的垃圾桶:

乾乾淨淨的, 看著挺美觀, 可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生怕沒人會注意桶上那幾個字。

你也能看到好多被直接忽視“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樣的, 被弄得狼藉不堪的垃圾桶:

關於垃圾分類, 我們都沒有理由辯解說上學時老師沒教。 一羊只知道這是幾十年前東瀛兒童的必修課。

沒事, 我們都還有時間抓緊學習, 就請從回看文章開頭那張圖片開始, 和我們的小朋友一起再來學習學習吧:

那麼, 現在一羊想知道的是, 你有沒有發現形式大於內容的公共設備?有沒有發現形同虛設的公共設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