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解讀攬下三項金像獎的《一念無明》:現代人的躁鬱症,躁起來想殺人,鬱起來想自殺

《一念無明》, 乍一看很像《海邊的曼徹斯特》。 很喪, 而且喪得一臉無辜、理直氣壯。

文 | Ariel

昨晚, 《一念無明》攬下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三個獎項:

最佳男配角:曾志偉《一念無明》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無明》

最佳新晉導演:黃進《一念無明》

但是, 截止昨日淩晨, 該片已在內地上映3天, 票房僅收400萬元。

身為一個劇情片, 豆瓣評分7.8, 已經相當高了。 要知道, 《奇異博士》7.7分, 《神奇動物在哪裡》7.9分。

入圍金像獎八項提名, 不得不說它也是最近影院裡少有的一種風格。 《一念無明》是一部小成本影片, 成本僅200萬, 主演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零片酬出演。 雖然上映三天, 票房僅有400萬, 但是它體現的社會問題確實讓人沒辦法忽視的。

躁鬱症:躁起來想殺人, 鬱起來想自殺

都說香港是最大的離島, 港片最善於關注社會邊緣群體, 香港影人總是能夠在一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主題中叩問自我。 《一念無明》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現代人的躁鬱症。 關於躁鬱症, 小編可是深有體會, 從神經衰弱到暴躁抑鬱都有經歷過。

躁鬱症是什麼?

一種以情感的異常高漲或低落為特徵的精神障礙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確, 兼有躁狂狀態和抑鬱狀態兩種主要表現,

可在同一病人間歇交替反復發作, 也可以一種狀態為主反復發作, 具有週期性和可緩解性, 間歇期病人精神活動完全正常, 一般不表現人格缺損。

說白了, 就是“兩級”分化嚴重的情緒表現, 狀態好時亢奮, 狀態不好時又陷入抑鬱, 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總是在反復糾結著“想殺人, 或者想自殺”。

這部電影裡的人倫關係大崩壞, 電影由尖銳議題出發, 毫不避諱凝視家庭黑暗面, 袒露此刻香港社會問題。 其實, 寫實到了底, 竟有那麼一絲恐怖。 從個人的精神兩級化, 到惡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摧毀效應, 簡直是令雞湯都可以冷凍固化的黑暗存在。

電影有時候越貼近現實, 越讓人害怕

近年來, 受制於市場小, 港產片很少有大製作。 一些導演把目光投向邊緣群體, 拍出了一些小而精的人文電影, 《踏血尋梅》成了去年金像獎的大贏家, 《一念無明》則獲得今年金像獎的8項提名。

2015年的《踏血尋梅》與《一念無明》, 兩部片子有一些相似的點, 比如都是講述香港底層老百姓的故事, 都打亂了敘事上的結構, 都有著一種強烈的致鬱傾向。

《踏血尋梅》在香港被放在了三級, 看完令人髮指的碎屍, 對那些邊緣人群就有了陰影。 而《一念無明》雖然情節沒那麼重口, 卻讓小編的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這部電影看完, 讓我壓抑到抑鬱症都犯了。 ”

電影的選角兒, 其實很有意思。曾志偉、余文樂、方皓玟、金燕玲。金燕玲只拍了1天戲,就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所以,大可隨意感受一下這部片子的演技功底。

演員固然是基礎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概觀眾跟小編一個心態,一邊看一邊試圖以巨額外人的角度來幫助解決電影中的種種矛盾,卻發現這完全是是一出道德上的死局,根本無從開解。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更是如此

《一念無明》 並不單純討論一個有問題的人回歸社會有多難,而是植根香港這個小盆景,大到社會情感生態環境,小到家庭單元的悲喜和睦,是怎麼影響著單獨個體的命運,是怎麼激發一個人,又毀滅一個人,而現代社會這套固化的審判視角又是怎麼運作出一系列新的隱形悲劇。

電影中探討的關於父子、母子、夫妻、朋友、鄰居,這麼多層關係,都有著不小的問題,但是每一個都盤根錯節,難以進退,所以電影中的每一個人只能變得愈發狂躁,愈發崩潰,被這無情的生活逼得實在忍無可忍。

再直接一點,就是要多關注那些社會邊緣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躁郁症有時表現的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大部分是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在現實社會中,躁郁症人群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家庭、社會環境帶來的種種壓力,會讓人患上各種各樣精神方面的病症。不要覺得矯情,也不要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他們在人群中偽裝,獨處時又自我壓抑。還有更大的誤區是,不要認為平時活潑的人就不會患躁鬱症。

其實《一念無明》的缺點並不在少數,但它的社會關注卻是值得學習的。從個人到社會,其實電影人更應該關注這些了,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

PS: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社會、人群問題的治鬱電影,來隨意感受一下。

《超脫》

Detachment

典型的社會問題,孤獨感、無力感,真正觸到心底的電影。你以為可以救贖別人,其實才發現無能為力。這裡的人,自卑到自殺;終日酗酒;想要幫助別人破口大駡;無能為力到痛哭,但你會發現,這些人都在我們身邊。

《情歸新澤西》

Garden State

去尋找你生存的一切理由,如果你感到迷茫,迷失了自我。故事講述了安德魯在離家九年後回到位於新澤西的家鄉參加母親的葬禮。由於走得匆忙,他忘記帶上一直依賴的抗抑鬱藥,沒想到,這反而成了他扭轉自己命運的一步。

《海倫》Helen

兩次自殺未遂,重度抑鬱時所做的事,很多人都沒辦法感同身受。但,事實上真的有那麼難熬。就算有美滿的家庭,孩子和愛她的老公,但抑鬱就像惡魔,一直在她身邊揮之不去。然而,作為母親,沒有比孩子叫一聲“媽媽”,更能讓她鎮定。

《薇羅妮卡決定去死》Veronika Decides to Die

她是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但,現代社會中人們內心的感受與富足的物質條件反差越來越大。孤獨感、無意義感越來越明顯。有人厭惡這個世界上微不足道的弱小感;有人選擇遠離人群,行為邊緣化;有的人在希望落空的角落裡墮落,選擇走上極端。他們偏離了“正常”,也不被世界包容。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

其實很有意思。曾志偉、余文樂、方皓玟、金燕玲。金燕玲只拍了1天戲,就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所以,大可隨意感受一下這部片子的演技功底。

演員固然是基礎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概觀眾跟小編一個心態,一邊看一邊試圖以巨額外人的角度來幫助解決電影中的種種矛盾,卻發現這完全是是一出道德上的死局,根本無從開解。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更是如此

《一念無明》 並不單純討論一個有問題的人回歸社會有多難,而是植根香港這個小盆景,大到社會情感生態環境,小到家庭單元的悲喜和睦,是怎麼影響著單獨個體的命運,是怎麼激發一個人,又毀滅一個人,而現代社會這套固化的審判視角又是怎麼運作出一系列新的隱形悲劇。

電影中探討的關於父子、母子、夫妻、朋友、鄰居,這麼多層關係,都有著不小的問題,但是每一個都盤根錯節,難以進退,所以電影中的每一個人只能變得愈發狂躁,愈發崩潰,被這無情的生活逼得實在忍無可忍。

再直接一點,就是要多關注那些社會邊緣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躁郁症有時表現的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大部分是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在現實社會中,躁郁症人群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家庭、社會環境帶來的種種壓力,會讓人患上各種各樣精神方面的病症。不要覺得矯情,也不要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他們在人群中偽裝,獨處時又自我壓抑。還有更大的誤區是,不要認為平時活潑的人就不會患躁鬱症。

其實《一念無明》的缺點並不在少數,但它的社會關注卻是值得學習的。從個人到社會,其實電影人更應該關注這些了,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

PS: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社會、人群問題的治鬱電影,來隨意感受一下。

《超脫》

Detachment

典型的社會問題,孤獨感、無力感,真正觸到心底的電影。你以為可以救贖別人,其實才發現無能為力。這裡的人,自卑到自殺;終日酗酒;想要幫助別人破口大駡;無能為力到痛哭,但你會發現,這些人都在我們身邊。

《情歸新澤西》

Garden State

去尋找你生存的一切理由,如果你感到迷茫,迷失了自我。故事講述了安德魯在離家九年後回到位於新澤西的家鄉參加母親的葬禮。由於走得匆忙,他忘記帶上一直依賴的抗抑鬱藥,沒想到,這反而成了他扭轉自己命運的一步。

《海倫》Helen

兩次自殺未遂,重度抑鬱時所做的事,很多人都沒辦法感同身受。但,事實上真的有那麼難熬。就算有美滿的家庭,孩子和愛她的老公,但抑鬱就像惡魔,一直在她身邊揮之不去。然而,作為母親,沒有比孩子叫一聲“媽媽”,更能讓她鎮定。

《薇羅妮卡決定去死》Veronika Decides to Die

她是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但,現代社會中人們內心的感受與富足的物質條件反差越來越大。孤獨感、無意義感越來越明顯。有人厭惡這個世界上微不足道的弱小感;有人選擇遠離人群,行為邊緣化;有的人在希望落空的角落裡墮落,選擇走上極端。他們偏離了“正常”,也不被世界包容。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