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進步的最大障礙:傲慢等於無知嗎?

《論語·泰伯》篇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驕且吝, 其餘不足觀也已。 ”說的是即使有人能擁有周公那樣的才能, 但只要他性格傲慢且吝鄙, 則其他方面也不用看了。 謙虛的人, 因為看得透, 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 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 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 所以不懼。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個驕傲的人, 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 ”古今中外有無數多的例子都說明了傲慢終會使人毀人亡國, 龐涓被孫臏軍隊亂箭射死, 李自成最終失敗, 關公敗走麥城,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

現代有些年輕人, 進入高校, 但因為被名校的光環所遮蔽, 在社會上和學習中總是有一種優越感, 這不僅阻礙了自己前進的腳步, 而且嚴重影響團隊的合作精神, 不利於自己事業上的拓展。 中國古人講“學問深時意氣平”, 有真才實學的人總是心裡有股平靜之氣, 其學問如久藏深窖的陳良老酒,

回味無窮。 而不是表面上的誇誇其談, 流於虛浮。 傲慢的人總是不能有足夠的胸懷去包容各種不同的意見, 他們也不會做到如孔子所說的“不恥下問”, 這就妨礙了自己學問的增長, 貽患無窮。

戰國後期, 秦國進攻韓國, 韓國被分割兩塊, 其中靠近趙國的上黨郡準備投靠趙國。 趙王很高興, 但是這惹惱了秦國。 秦國出兵攻打趙國, 趙將廉頗堅守不戰, 秦軍求戰不得, 大將王夲屢屢求戰, 但是屢屢被廉頗堅守政策打破, 持續一年有餘。 後來, 鬼謀專家范睢散佈謠言, 結果趙王撤換廉頗, 啟用誇誇其談的趙括。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 但是為人輕傲, 用兵僅限於書本而且還很自負。 結果趙括到任後, 一改廉頗堅守策略,

由守變攻。 而秦國臨陣換將, 變成白起, 這可是一代名將。 結果, 白起把趙軍分而殲之, 趙括被殺, 40萬趙軍投降, 卻被白起全部坑殺了。 這就是紙上談兵的故事, 趙括的驕傲使他無法認清戰爭雙方的真實情況, 隨著傲慢而來的是無知, 傲慢和無知的缺陷在小事上顯現不出來, 在大事關鍵時刻卻能決定一人一國的生死。 所以《禮記》開篇《曲禮》就說到“傲不可長, 欲不可縱, 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

個人如此, 社會亦如此。 西方從十七至十八世紀, 經受啟蒙運動的理性洗禮, 又隨著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和實證科學主義的崛起, 認為社會人文也如自然生物界一樣, 也是這樣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如斯賓塞所提倡的社會進化論。

實證科學主義者, 則將一切都放到理性的審判臺上去審判, 認為不符合理性的, 就應該被拋棄。 當時的科學家和人文學者非常自信, 也非常傲慢, 認為通過科學理性的手段, 可以瞭解宇宙一切事物的法則, 包括人的宗教信仰。 他們同時也把自然規律和法則運用到社會和人事上面去, 認為社會和人的生活也可以像自然那樣有一種普遍適用於各個民族和文化的規律。 但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 各種人文學科包括哲學、文學、社會學和人類學逐漸跳出了當初進化論和科學實證的思想, 他們反思前輩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認為人文和人類是很難完全用科學的理性去解釋和分析的, 起碼這種解釋是不夠的。

所以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維明先生認為:“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科學理性應該有新的發展。 以前從啟蒙發展出來的科學理性, 有一個已經過時的理性的傲慢, 認為科學萬能, 一切都能用科學解釋, 這是一種過時的科學主義, 其實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不是一種智慧。 ”

在21世紀, 人類應該走什麼樣的路?在儒家思想裡, 人是天地大化的參與者。 古人說:“為天下至誠, 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 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 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 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這個理念和人心與天道合一的理念配合起來, 就是宇宙觀、人生觀, 人也可能成為宇宙大化的創造者。 由此中國古人總是提醒我們有個敬畏的“天”, 或者如民間諺語所說“頭上三尺有神靈”,這都是在教化民眾,時刻心存敬畏,對自然對萬物保持一種敬畏的態度,從而與自然、與其他民族文化共榮共生,建立起平和互助的“命運共同體”。

壚獻鈾擔骸拔矣腥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裡的三寶不僅適用於個人的傲慢、學者的傲慢,也適用於科學的傲慢、國家的傲慢。老子對個人的教導是“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可見強傲的人對身心都不利。對於大國的傲慢,老子似乎也詼諧的說“大國者下流”,因為大國總是恃氣淩人並且還貪求小國的土地和資源,窮兵黷武,戰爭使雙方的百姓都流離失所,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由此可知,傲慢對個人和社會的進步都是當下最大的障礙。

或者如民間諺語所說“頭上三尺有神靈”,這都是在教化民眾,時刻心存敬畏,對自然對萬物保持一種敬畏的態度,從而與自然、與其他民族文化共榮共生,建立起平和互助的“命運共同體”。

壚獻鈾擔骸拔矣腥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裡的三寶不僅適用於個人的傲慢、學者的傲慢,也適用於科學的傲慢、國家的傲慢。老子對個人的教導是“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可見強傲的人對身心都不利。對於大國的傲慢,老子似乎也詼諧的說“大國者下流”,因為大國總是恃氣淩人並且還貪求小國的土地和資源,窮兵黷武,戰爭使雙方的百姓都流離失所,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由此可知,傲慢對個人和社會的進步都是當下最大的障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