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經明義丨《孔子集語》:孝道不是愚孝 靈活權變最重要

導讀:曾子有過, 曾皙引杖擊之。 僕地, 有間乃蘇, 起曰:“先生得無病乎?”魯人賢曾子, 以告夫子。 夫子告門人:“參!來。 汝不聞昔者舜為人子乎?小棰則待笞, 大杖則逃。 索而使之, 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 未嘗可得。 今汝委身以待暴怒, 拱立不去, 非王者之民, 其罪何如?”

這一段話出自于《韓詩外傳》。 講述的是孝道的靈活與權變。

曾子(曾參)是曾點(字皙)的兒子, 跟隨自己的父親向孔子學習, 是孔子晚年比較得意的學生。 由於曾點在中年時喪妻, 其生活一直較為孤單、脾氣較為暴躁。 曾子被人們認為是一個極其孝順的兒子, 許多人認為《孝經》就是他或者他的弟子所作。

這則故事, 有許多地方也得到記載, 其大要如下:

曾子有一次回家看待自己的父親, 幫助獨居的父親處理些家務與農活。 然而他在農田裡耕耘勞作時, 不小心把一個瓜苗的根弄斷了。 本來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

讓脾氣不好的曾點大怒。 當時曾點就衝動地拿起一個大棍子, 重重地打在曾子身上。 被重擊的曾子一下子就暈倒在地上, 他父親也沒有過問。 曾子很久才醒過來, 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父親是否還生氣。

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被打出什麼毛病, 他向自己的父親問道:“您剛剛對我生氣, 用力責罰了我, 千萬別忘心裡去, 別氣出病來。 ”恐怕此時曾點的心情依舊不好, 曾子一個人回到自己的房間, 彈琴鼓瑟, 以示自己身體、精神狀況尚可。

這件事有人告訴了孔子。 孔子對此表示不高興, 並讓弟子們在下一次上課時不讓孔子津門。 曾子覺得自己做的沒什麼問題, 便托人向孔子解釋、喊冤與請教。 孔子就告訴他:“過去那舜帝是我們熟知的聖賢,

他的父親、象(人名)對他一直很不好, 而母親又是後母, 偏愛自己的兒子, 有謀害他的心思。 如果家長懲戒你, 小打小鬧你就受著, 動用真格就逃走。 象想要找舜辦事的時候, 他每一次都在身邊, 而象想要殺了他的時候, 卻從來都找不到他。 像你這樣, 父親雷霆大怒時, 你還呆站著不離開, 大棍子打到身上, 萬一出點什麼差錯, 于情父親會後悔, 于法父親犯了殺人罪。 這怎麼是處理孝道的策略呢?”

通過這則故事, 其實我們是能知道儒家如何處理孝道中的兩難問題了。 靈活權變, 不固執於一端。 儒家的知識道理, 我們要盡可能學會靈活運用, 而不是一種死板教條的方式。

因為新文化運動、以及其後一些運動的過激宣傳,

許多人將中國古代的“專制社會”、與“獨裁社會”等結合在一起。 認為儒家是專制社會的幫兇, 甚至許多人認為“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 這樣的話都是儒家所贊同的。 其實這或多或少都是一種誤會。 熟知儒家傳統, 就可以之道, 儒家的文化精神是較為活潑的, 它並不是一種死板的教條, 而是一種生活的、積極的、樂觀的精神。

至於“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 通過許多學者的研究, 居然出自《西遊記》中的豬八戒。 如此可知, 我們對傳統的誤會究竟有多麼的深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