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車早報」威馬、合眾新能源再獲融資,比亞迪近50億元“挖鋰”

1.年末之際, 國內造車新勢力紛紛秀出成果。 一方面, 蔚來ES8的上市、威馬及小鵬汽車的量產車亮相讓大眾看到新造車企業走出PPT的實力。 另一方面, 不少新造車企業也完成相應的融資, 開始邁向造車新臺階。 合眾新能源汽車獲得知合出行12.5億投資, 明年年中將正式量產上市首款汽車。

據悉, 目前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合眾新能源”)獲得知合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知合出行“)相關主體 12.5 億元的注資並完成控股股東變更。

據悉, 本輪投資的相關主體——知合出行是知合控股的全資子公司, 實際控股人是王文學。

合眾新能源是一家初創車企, 成立於 2014 年, 由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企業合資成立, 註冊資本近 6.3 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合眾新能源展示了 E-TAKE 樣車:除了是一台新能源汽車, 這款車型還具備智慧無人駕駛功能, 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車內, 攝像頭識別人臉後, 車主無需使用鑰匙即可啟動車輛。 除此之外, 車輛還具備手機遠端控制、車輛遠端充電管理及控制家用電器等智慧互聯技術。

據瞭解, 合眾新能源近期將在美國矽谷成立智慧互聯研發中心, 啟動全球人才招聘計畫。 明年上半年將正式對外發佈合眾新能源的品牌戰略和產品發展規劃, 年中第一款產品將正式量產上市。

點評:眼看蔚來、小鵬等第一批造車新勢力已相繼上市或亮相量產車, 而同期成立的合眾新能源在這一塊卻可能已經有些滯後, 融資後必須提速了。

2018年是新造車的關鍵一年, 那些沒有資本沒有產能的新造車企業, 會否還沒上路就邁入寒冬, 靜觀其變吧!

2. 繼續是一條新造車勢力的融資資訊。 威馬汽車繼月初完成完成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機構跟投的一輪融資, 再獲新一輪重量級投資。

據報導, 近日威馬汽車宣佈和誠通基金已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定, 同時開啟與五礦集團在戰略與資本層面的合作。 繼完成百度資本領投, 百度集團等機構跟投的一輪融資後, 威馬汽車再次獲得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五礦資本(香港)、騰訊集團、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新一輪投資。

根據介紹, 與誠通基金、五礦集團形成資本層面的合作, 將助力威馬更好、更快速佈局上下游價值鏈資源, 快速形成圍繞量產產品的垂直化出行服務生態。

此次獲得騰訊的投資,

沈暉認為:“騰訊集團的進入, 將會在“連接”與“內容”等騰訊的優勢領域, 為威馬引入更廣泛資源, 深度擴展產品的智慧化體驗。 ”

至今, 威馬汽車的合作方包括百度、騰訊、華為、科大訊飛、網易、360、Mobileye、博世、西門子、柏格華納等企業。 與騰訊、百度方面的合作將使得威馬汽車的智慧化、網聯化領域深度加碼。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威馬汽車累計融資共200億元。 按照威馬汽車的規劃, 首款車型將于明年一季度將進行EX5的小批量生產;2018年下半年, 實現大批量交付。

點評:巨頭BAT中, BT兩家投資了威馬, 外加這次“國字型大小”資本的加入, 威馬目前的資源堪比當紅流量小生。 能否將優質資源消化好, 創造出好的產品, 這就得看威馬的本事了。

3. 世界頂級跑車品牌邁凱輪宣佈正在測試全電動超級跑車, 並計畫於2022年前實現混動車型占到全部產品50%的目標。

據cnBeta報導, 邁凱倫的工程設計總監Dan Parry-Williams表示, 全電動汽車測試的原因是試圖找出如何在電動汽車中讓駕駛員參與互動。

他承認從研發到生產車輛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邁凱倫面臨的巨大挑戰是電池技術。 他指出, 如果你想在賽道上開半個小時, 你需要一個能在街上行駛500英里的電池。 在那半小時之後, 即使是如此龐大的電池組也會沒電。 另外, 對電池進行充電是另一個挑戰。 擁有EV充電器的賽道幾率很小。

邁凱倫更接近推出更多的混合動力車。該公司計畫在2022年之前讓邁凱倫混合動力汽車占到全部產品的50%。

點評:邁電氣化之風吹到超跑領域,是大勢所趨。邁凱倫雖然有了用於測試的電動超跑,但受制於電池技術未能實現投產,可見電池技術對純電動超跑的重要性。不過,蔚來EP9和隔壁特斯拉Roadster不已經進行嘗試了?

4.比亞迪:青海湖比亞迪碳酸鋰項目已獲備案,專案總投資 484,911.8 萬元人民幣。

據比亞迪上市公司12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的“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已於 2017 年 1 月 3 日完成工商登記並取得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註冊資本金於 2017 年 3 月 15日由各股東以現金方式出資到位。

接下來,合資公司將啟動建設“年產 3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近日合資公司該項目已經取得青海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備案通知書, 專案總投資 484,911.8 萬元人民幣 。

點評:今年,比亞迪在動力電池市場的一哥位置被甯德時代取代。慶倖的是,比亞迪在鹽湖提鋰吸附劑製備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合資公司的碳酸鋰項目將會是比亞迪搶佔電池原材料上游的一大利器。

5.國內其他廠商也沒閑著,近日,吉利SX11插電式混動版諜照曝光,該款車型有望於2018年夏季上市。

新車的定位介於遠景SUV和博越之間,將會採用吉利家族式的漣漪式格柵,前大燈組中預計會使用十分個性的LED日間行車燈。新車左側前翼子板上設置有充電口,這表明應該會是一款插電式混動版車型。飾方面,依舊採用簡潔風格,並採用了懸浮式中控屏和三幅多功能方向盤。

新車將會基於BMA平臺進行打造(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將會搭載多種動力系統,除了此次曝光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之外,還會推出混動版以及傳統動力版車型,後者搭載的是1.4T發動機。

點評:要知道,BMA平臺是吉利聯手富豪打造、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新型模組化基礎架構。擅長打造爆款的吉利,會讓SX11成為爆款緊湊SUV嗎?

6. 英菲尼迪全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發佈 ,將于明年1月亮相。

據外媒報導,英菲尼迪證實,全新電動概念車將於2018年1月亮相底特律車展。從預告圖中可以看出新車車頭局部,這款純電動概念車將基於全新平臺打造,或將配備自動駕駛功能。

這款全新電動概念車的命名尚未公佈,但英菲尼迪設計總監Alfonso Albaisa此前表示,新車會是一款獨立的純電動汽車,而非現款車的衍生版。

新車預告圖中顯示概念車採用封閉式前格柵,進一步暗示其將由純電力驅動。引擎蓋處線條流暢犀利,與現款車型一樣,設計極富侵略性,預示從現款車開始的設計風格將在新車中得以延續。

Albaisa稱:“將在底特律車展上亮相的概念車預示著英菲尼迪新一代車型。新一代英菲尼迪車型,無縫銜接,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彰顯品牌不俗品味,在自動駕駛和動力系統方面更是取得了非凡突破。”

新車依據全新生產平臺打造,不會與電動版日產聆風共用統一生產平臺。該車量產版有望於2019年推出,屆時電動汽車將在車市中佔有很大比重。

點評:電氣化愈演愈烈,英菲尼迪今年下半年內先是亮相Prototype 9純電動復古概念賽車,繼而發佈全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這足以證明英菲尼迪對電氣化的投入。

8.本田計畫在印度建電池廠,推動電動車發展。

本田計畫在印度建立鋰離子工廠,欲在該新興市場推動電動車業務。據消息人士透露,本田汽車印度有限公司將明確將在印度製造的電動車車型。

本田在發佈的公告中宣稱,截止至2030年,電動車在本田汽車銷量中的占比將達65%,其中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為15%,剩下的分別為混動、插電式混動及燃料電池車。

今年7月,本田決定與日立汽車系統建立合資企業,研發電動車電機。日立擁有51%的股權,而本田擁有49%的股權。

公司高管謝絕透露本田在印度的電動車計畫。據一名業內高管透露,該專案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本田在印度的車型產品將基於Brio掀背式平臺打造。

點評:日系車企紛紛加大進入新能源車的腳步,豐田也說2020年率先在中國推出EV車型,但佈局稍慢的日系車企能否後來居上,也是個重要的問題。

8.歐洲打造超快速充電網路,充電率或達350kW。

據外媒報導,歐洲如今有兩款新型“超快速(ultra-fast)”電動車充電網網路,最大充電率為350 kW。如今,首個充電站正式上線,成為歐洲境內的首款“超快速公共充電站(public ultra-fast charging station in Europe)”。

兩大充電網路背後的公司分別為Ionity及Ultra-E,前者獲得了寶馬、梅賽德斯-賓士、福特、大眾的支持,而後者則獲得了Allego、奧迪、寶馬、麥格納、雷諾、Hubject等公司。Ultra-E公司的首個充電站於2017年12月21日上線,其採用了全新的充電樁,該設備由EV Tronic負責制造。

平心而論,雖然實際的充電率尚未達到350 kW的水準,但不管怎樣,該充電站提供4個充電樁,可供4輛車同時充電,充電速率可達175 kW,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該公司表示,在2018年春季將對充電設備升級,使最大充電速率達到350 kW。此外,該充電站還將收到外的“多標準50kW充電器”,有望改善充電慢的問題。

點評:充電速度慢是新能源車用車的一大痛點,目前,許多地區均已佈局相關快充設備。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電動汽車若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快充,僅靠加強快充設備佈局是不行的,快充電池技術的革新,充電樁的精細化運營,以及電網的佈局,也是電動汽車實現快充的重要因素。

欄目主持:鐘鍵挺 實習生 禤志傑

邁凱倫更接近推出更多的混合動力車。該公司計畫在2022年之前讓邁凱倫混合動力汽車占到全部產品的50%。

點評:邁電氣化之風吹到超跑領域,是大勢所趨。邁凱倫雖然有了用於測試的電動超跑,但受制於電池技術未能實現投產,可見電池技術對純電動超跑的重要性。不過,蔚來EP9和隔壁特斯拉Roadster不已經進行嘗試了?

4.比亞迪:青海湖比亞迪碳酸鋰項目已獲備案,專案總投資 484,911.8 萬元人民幣。

據比亞迪上市公司12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的“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已於 2017 年 1 月 3 日完成工商登記並取得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註冊資本金於 2017 年 3 月 15日由各股東以現金方式出資到位。

接下來,合資公司將啟動建設“年產 3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近日合資公司該項目已經取得青海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備案通知書, 專案總投資 484,911.8 萬元人民幣 。

點評:今年,比亞迪在動力電池市場的一哥位置被甯德時代取代。慶倖的是,比亞迪在鹽湖提鋰吸附劑製備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合資公司的碳酸鋰項目將會是比亞迪搶佔電池原材料上游的一大利器。

5.國內其他廠商也沒閑著,近日,吉利SX11插電式混動版諜照曝光,該款車型有望於2018年夏季上市。

新車的定位介於遠景SUV和博越之間,將會採用吉利家族式的漣漪式格柵,前大燈組中預計會使用十分個性的LED日間行車燈。新車左側前翼子板上設置有充電口,這表明應該會是一款插電式混動版車型。飾方面,依舊採用簡潔風格,並採用了懸浮式中控屏和三幅多功能方向盤。

新車將會基於BMA平臺進行打造(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將會搭載多種動力系統,除了此次曝光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之外,還會推出混動版以及傳統動力版車型,後者搭載的是1.4T發動機。

點評:要知道,BMA平臺是吉利聯手富豪打造、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新型模組化基礎架構。擅長打造爆款的吉利,會讓SX11成為爆款緊湊SUV嗎?

6. 英菲尼迪全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發佈 ,將于明年1月亮相。

據外媒報導,英菲尼迪證實,全新電動概念車將於2018年1月亮相底特律車展。從預告圖中可以看出新車車頭局部,這款純電動概念車將基於全新平臺打造,或將配備自動駕駛功能。

這款全新電動概念車的命名尚未公佈,但英菲尼迪設計總監Alfonso Albaisa此前表示,新車會是一款獨立的純電動汽車,而非現款車的衍生版。

新車預告圖中顯示概念車採用封閉式前格柵,進一步暗示其將由純電力驅動。引擎蓋處線條流暢犀利,與現款車型一樣,設計極富侵略性,預示從現款車開始的設計風格將在新車中得以延續。

Albaisa稱:“將在底特律車展上亮相的概念車預示著英菲尼迪新一代車型。新一代英菲尼迪車型,無縫銜接,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彰顯品牌不俗品味,在自動駕駛和動力系統方面更是取得了非凡突破。”

新車依據全新生產平臺打造,不會與電動版日產聆風共用統一生產平臺。該車量產版有望於2019年推出,屆時電動汽車將在車市中佔有很大比重。

點評:電氣化愈演愈烈,英菲尼迪今年下半年內先是亮相Prototype 9純電動復古概念賽車,繼而發佈全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這足以證明英菲尼迪對電氣化的投入。

8.本田計畫在印度建電池廠,推動電動車發展。

本田計畫在印度建立鋰離子工廠,欲在該新興市場推動電動車業務。據消息人士透露,本田汽車印度有限公司將明確將在印度製造的電動車車型。

本田在發佈的公告中宣稱,截止至2030年,電動車在本田汽車銷量中的占比將達65%,其中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為15%,剩下的分別為混動、插電式混動及燃料電池車。

今年7月,本田決定與日立汽車系統建立合資企業,研發電動車電機。日立擁有51%的股權,而本田擁有49%的股權。

公司高管謝絕透露本田在印度的電動車計畫。據一名業內高管透露,該專案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本田在印度的車型產品將基於Brio掀背式平臺打造。

點評:日系車企紛紛加大進入新能源車的腳步,豐田也說2020年率先在中國推出EV車型,但佈局稍慢的日系車企能否後來居上,也是個重要的問題。

8.歐洲打造超快速充電網路,充電率或達350kW。

據外媒報導,歐洲如今有兩款新型“超快速(ultra-fast)”電動車充電網網路,最大充電率為350 kW。如今,首個充電站正式上線,成為歐洲境內的首款“超快速公共充電站(public ultra-fast charging station in Europe)”。

兩大充電網路背後的公司分別為Ionity及Ultra-E,前者獲得了寶馬、梅賽德斯-賓士、福特、大眾的支持,而後者則獲得了Allego、奧迪、寶馬、麥格納、雷諾、Hubject等公司。Ultra-E公司的首個充電站於2017年12月21日上線,其採用了全新的充電樁,該設備由EV Tronic負責制造。

平心而論,雖然實際的充電率尚未達到350 kW的水準,但不管怎樣,該充電站提供4個充電樁,可供4輛車同時充電,充電速率可達175 kW,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該公司表示,在2018年春季將對充電設備升級,使最大充電速率達到350 kW。此外,該充電站還將收到外的“多標準50kW充電器”,有望改善充電慢的問題。

點評:充電速度慢是新能源車用車的一大痛點,目前,許多地區均已佈局相關快充設備。但一個巴掌拍不響,電動汽車若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快充,僅靠加強快充設備佈局是不行的,快充電池技術的革新,充電樁的精細化運營,以及電網的佈局,也是電動汽車實現快充的重要因素。

欄目主持:鐘鍵挺 實習生 禤志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