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既不環保,也沒收益,詩意海景房可能窮途末路!

對於海景房, 國人有著迷之熱愛, 總覺得面朝大海就可以春暖花開。 然而, 詩意不是收益, 美景並不能直接轉換為金錢, 而且過度迷戀導致過度開發, 可能就連美景都不保了。 筆者此前多次撰文提醒, 海景不能作為投資的依據;事實也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比如山東威海地區的海景房, 儘管已經是“白菜價”, 儘管在霧霾嚴重的時候, 美景都沒有扭轉銷售頹勢。

更讓人憂心的是, 針對海南房地產對於生態的破壞, 近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海南房地產業進行了狠批。 “鼓了錢袋, 毀了生態”, 海岸線砸到破壞和侵蝕, 不但美景不再, 對於建成的房子, 無形中也造成了安全隱患。

事實上, 從國外成熟房地產投資者的經驗來看, 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早就已經是歷史垃圾堆的銷售名詞了;千萬不要被發展商這種“請君入甕”的銷售說辭所迷惑;在資本博弈的房產投資市場中,

開發商是處於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對立面上的。 所以, 在房產市場趨勢不明朗, 房價調整和下跌週期中, 在對長遠環境的破壞過程中, 即使是大家公認的海景房也不會倖免, 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供應過剩, 套現難

二、投資理念的誤區:沒有租金收入的海景房,

不屬於房產投資範疇;

從海外房地產現金流角度分析海景房, 基本不屬於房產投資範疇, 而屬於奢侈品投資或者收藏品投資類別, 因為缺失了租金收益;租金回報率和資產增值是構成房產投資的兩個要素, 缺一不可;因為喪失了租金, 及房產的融資、抵押和套現功能, 海景房儼然成為僅是帳面財富的死資產。

三、宜居?不宜居?

筆者規避了“剛需”這個概念, 因為容易混淆真正的需求和實際需求的可能;那麼“宜居”指的是什麼呢?就是說這個房子蓋起來, 能不能讓人住進去, 住進去會不會覺得舒服、覺得方便。 一些海景公寓甚至小到30平米, 大不過55平米, 美名其曰好出租。 而事實上, 在就業機會和商業環境沒有提升之前, 稀缺的不是海景, 而是常駐人口, 特別是真正剛性需求的人口——那些真正打算為了改善生活環境, 來海濱之地居住生活的家庭;也只有有了人口, 配套設置才會日趨成熟。 設想一下, 一個區域只有十來戶常駐人口, 這樣的客流需求, 讓商場、學校、醫院連日常水電的成本都無法支付,

更別說名師、專家帶來的優質服務了。

此外, 對環境的破壞, 實際上成為了壓垮海景房的最後一根稻草;海景都沒有了, 海景房還有什麼意義呢?當發展商盲目地擴張領土, 用“旅遊地產—海景如畫—遠離霧霾”成為開發商銷售房產的“口號”吸引買房人“接盤”, 實際上這個過程已經完成了開發商利潤的積累, 卻將風險轉給了盲目購房的投資者;對環境的透支, 實際上預示著此地變成“成熟社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吸引不來人口, 房價怎麼漲上去, 收益又怎麼能變現呢?

本文原創, 作者劉磊, 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 《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 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微信號劉磊房產評論。

微信號劉磊房產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