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小票交易量驟降,流動性告急,A股美股化的趨勢已不可逆!

早在2017年初時就有分析師提出, A股正在走向美股化, 核心特徵之一便是時換手率降低。 2017年全年, A股上大量小市值股票成交低迷。 隨著新股發行加速, 退市也逐漸成為常態, A股和港股的很多小票, 會淪為像美股的一些公司一樣無人問津。

冬至, 這個節氣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過了這一日, 人們認為降溫的日子會漸漸過去, 溫暖的春天將在不久之後到來。

然而, 在12月22日迎來寒潮的A股小票股好像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滬深兩市成交額在1000萬以下的股票超過400只, 而成交額最少的*ST聖萊只有20多萬元。

事實上, 12月以來, 小票的流動性危機突然暴發, 成交額低於1000萬的個股數量從11月份的不足20只驟增至逾100只, 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而與小票成交額越來越少, “僵屍股”頻現形成對比的是逐漸向大票集中的成交額。 近來暴漲的貴州茅臺在上周的成交額平均值為29.94億元;而中國平安上周成交額平均值則高達66.6億元。

實際上, 從今年年初開始, 關於A股“美股化”的論調便頻頻出現。 而隨著IPO常態化, 退市也隨著常態化, 殼股價值將不斷下跌, 此前龍頭股、藍籌股偏低的估值將得到修復, 而虛高的小票也將因本身價值不足而面臨無人問津的境況。

此外, 伴隨著貨幣政策收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去杠杆的持續進行, 金融市場資金荒現象或短時間內難以緩解,

市場流動性也因此將受影響。

成交額大幅下跌, 小票陷流動性困境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而當日的A股也進入了冰點時刻。

12月22日是今年倒數第六個交易日, 這一天A股市場交易資料頗為慘澹。 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金額3372.55億元。 這其中, 中國平安成交額最高, 高達53.4億元, 成交額在10億元以上的股票共33只。 而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股票有422只。 成交額最少的*ST聖萊只有23.06萬元;漢森製藥、億通科技的成交額分別為199萬元、217萬元。

今日, 借著耶誕節的喜慶氣氛, 股市稍有回溫, 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3812.44億元, 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有所上升。 成交額在10億元以上的股票共42只;排除新股賽騰股份之外, 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股票有223只,

較上一成交日有所回升, 但成交額高於1000萬低於2000萬元的股票共有622只;此外, 當日成交額最少的依然是*ST聖萊, 僅38.44萬元。

事實上, 今年以來, A股市場整體的成交額呈現出持續下滑的狀態。 據證券時報統計顯示, 日均成交額1000萬元的個股數量在12月驟增超過100只, 而日成交額大於1000萬低於2000萬的個股數量也是一路看漲, 從100多隻漲到550只。

翻看資料可知, 這些成交額不高的股票一般是總市值集中在100億元以下的小票。 截至12月25日, 在成交額低於2000萬的股票中, 最新總市值低於100億元的共215只, 占比高達96.4%;低於50億元的個股數量達177只;另有16只個股最新總市值低於20億。

低成交的情況導致市場資金不斷地從小票中流出, 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事實上, 象徵中小票的中證1000、創業板綜指, 年內累計跌幅分別達到17.12%、14.76%。

港股中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上個交易日, 共51檔股票成交在1萬港元以下;成交在1000萬港元以下的主機板股票(含無成交的188檔股票)共計1412只。 其中, 德祥地產的成交額僅129港元。

小票的流動性危機的苗頭正在逐漸顯現,

而港股的仙股無疑就是這些小票的未來。

A股藍籌化

今日, 滬深兩市總成交額達到3812.44億元, 當日有交易的股票共3247只, 平均每只個股成交1.17億元, 但其中大額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格力電器、招商銀行等傳統龍頭股上。

同樣的情況也在港股上演。 12月22日的港股中, 雖有近200檔股票無成交, 但騰訊控股成交額高達65.2億港元, 中國平安成交額也達到34.6億港元。

市場上的交易量都去了大市值股票。 資料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 日均交易金額超10億元的個股數量分別為16股、16股和25股, 而最後一季度的個股數量則達到44股、62股和47股。

資料顯示, 12月以來, 各行業龍頭股的成交額位列前茅。 其中, 中國平安、京東方A、中興通訊、貴州茅臺和科大訊飛等5只個股的日均成交金額超30億元, 其中中國平安達到72.63億元。

這也導致市值越大的股票,今年表現越好。資料顯示,1000億以上市值的公司今年漲幅中位數15.17%,100億以下公司今年跌幅中位數24.97%。預計2018年,仍將有400個新股上市。

事實上,A股成交額由“大票”帶起的情況是2017年的常見情況。回顧2017年的A股行情,整體呈現出藍籌化的特點,大市值藍籌股支撐著“一九”的行情。

今年以來,截至2017年12月22日,上證50指數累計上漲25.97%,中證100指數累計漲幅高達31.41%;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僅6.23%,深證成指上漲9.01%,創業板指下跌9.31%。

今年行情大漲的港股其實也是同樣的情況。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創下了約34%的漲幅,領跑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這樣的上漲勢頭無疑被認為是大牛市,但實際上,帶動恒指不斷沖高的實為不到25%的龍頭股票,同時,港股市場上共2141檔股票中,僅有1005檔股票稱上漲的態勢。

IPO常態化促使估值回歸

事實上,A股長久以來出現的“小市值+高估值”的情況,與上市難度大關係密切。

A股市場一直被認為是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非常友好的市場,因為一旦上市,無論公司基本面表現有多糟,上市公司都因為殼而至少可以得到30億元的估值;而同時,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便在爛股裡被套牢了,只要耐得住性子,總是會有人願意接收這個上市的殼。炒差炒新炒ST股在A股已經成為一項傳統。

於是,超高的市盈率也就成為A股市場上司空見慣的事情。市盈率動輒達到50倍,甚至100倍,而高市盈率集中於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在A股也頗為常見。例如已經被當做殼公司的服裝板塊上市公司步森股份,其市盈率高達769.47倍。然而成熟市場的市盈率正常也就15-25倍。

但是,隨著IPO逐漸走向常態化,A股退市也漸漸實現常態化,這使得曾經由於上市難導致的殼資源緊張,進一步引發的殼資源昂貴的問題得以緩解。由此,這些沒有足夠良好基本面支撐的殼股、爛股的價值也就會一路下滑。

這麼一來,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小盤股未來也會隨著IPO的常態化而不斷下跌。與此同時,伴隨著市場流動性的減弱,接盤方越來越難尋找,小票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弱,從而再度削弱這類股票的市值與流動性。

在快速推進上市進度的同時,退市機制也在不斷完善。讓不符合市場要求、無法再創造更多價值的公司實現退市。事實上,這些本身業績撐不起如此高估值的殼公司持續存在,也導致了市場投機行為,也從整體上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讓這些公司退出市場是應有之義,可以有效打擊炒殼遊戲,讓垃圾股價格回歸。

此外,伴隨著IPO常態化而來的還有龍頭股的估值正在逐漸修復。2017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行業龍頭標的受到追捧,同時A股波動率開始下行,A股美股化的趨勢或許已經逐漸明朗。

未來形勢或難扭轉

除了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的影響之外,國家政策對股市流動性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今年由於政策等多重原因導致的資金荒問題,不會隨著春天的到來而迎來溫暖的春風。

在剛剛過去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政府給明年經濟發展定下的基調是注重經濟發展品質,防控金融風險,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金融領域去杠杆的力度或許會更大。

同時,世界整體進入了加息週期,美聯儲前不久已經率先完成了加息,央行未來加息的壓力不斷加大,貨幣政策再保持寬鬆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減稅政策的推行,將會加快資金向美國的流動,這無疑將加大國內市場的資金壓力。

於是,2018年不可能像2015年一樣,由2014年的漲大票轉而走向中小票的集體狂歡牛市,市場流動性也將由於貨幣政策的收緊而受到抑制。

資金因此就會選擇流向更加穩定持續的股票。當手中資金有限時,選擇能夠賺錢的標的就成為選擇的最重要標準。而當中小票的基本面無法得到改善,同時本身估值水準已經遠超自身價值時,流動性溢價也在中小票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同時,有分析人士表示,投資成功的砝碼往往在於企業的未來業績,而本身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公司,便成為長期投資資金奔流的方向。

隨著2018年的到來,在嚴監管的市場環境下,價值投資成為新的主導理念,業績穩健增長、行業龍頭地位突出的藍籌股自然也就更容易吸引市場的青睞。而伴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成長與成熟,散戶逐漸從市場退出,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投資主力之後,價值投資將成為標的選擇的最重要準則,上市公司本身的發展潛力也將如實反映在股票市場上。

其中中國平安達到72.63億元。

這也導致市值越大的股票,今年表現越好。資料顯示,1000億以上市值的公司今年漲幅中位數15.17%,100億以下公司今年跌幅中位數24.97%。預計2018年,仍將有400個新股上市。

事實上,A股成交額由“大票”帶起的情況是2017年的常見情況。回顧2017年的A股行情,整體呈現出藍籌化的特點,大市值藍籌股支撐著“一九”的行情。

今年以來,截至2017年12月22日,上證50指數累計上漲25.97%,中證100指數累計漲幅高達31.41%;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僅6.23%,深證成指上漲9.01%,創業板指下跌9.31%。

今年行情大漲的港股其實也是同樣的情況。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創下了約34%的漲幅,領跑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這樣的上漲勢頭無疑被認為是大牛市,但實際上,帶動恒指不斷沖高的實為不到25%的龍頭股票,同時,港股市場上共2141檔股票中,僅有1005檔股票稱上漲的態勢。

IPO常態化促使估值回歸

事實上,A股長久以來出現的“小市值+高估值”的情況,與上市難度大關係密切。

A股市場一直被認為是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非常友好的市場,因為一旦上市,無論公司基本面表現有多糟,上市公司都因為殼而至少可以得到30億元的估值;而同時,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便在爛股裡被套牢了,只要耐得住性子,總是會有人願意接收這個上市的殼。炒差炒新炒ST股在A股已經成為一項傳統。

於是,超高的市盈率也就成為A股市場上司空見慣的事情。市盈率動輒達到50倍,甚至100倍,而高市盈率集中於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在A股也頗為常見。例如已經被當做殼公司的服裝板塊上市公司步森股份,其市盈率高達769.47倍。然而成熟市場的市盈率正常也就15-25倍。

但是,隨著IPO逐漸走向常態化,A股退市也漸漸實現常態化,這使得曾經由於上市難導致的殼資源緊張,進一步引發的殼資源昂貴的問題得以緩解。由此,這些沒有足夠良好基本面支撐的殼股、爛股的價值也就會一路下滑。

這麼一來,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小盤股未來也會隨著IPO的常態化而不斷下跌。與此同時,伴隨著市場流動性的減弱,接盤方越來越難尋找,小票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弱,從而再度削弱這類股票的市值與流動性。

在快速推進上市進度的同時,退市機制也在不斷完善。讓不符合市場要求、無法再創造更多價值的公司實現退市。事實上,這些本身業績撐不起如此高估值的殼公司持續存在,也導致了市場投機行為,也從整體上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讓這些公司退出市場是應有之義,可以有效打擊炒殼遊戲,讓垃圾股價格回歸。

此外,伴隨著IPO常態化而來的還有龍頭股的估值正在逐漸修復。2017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行業龍頭標的受到追捧,同時A股波動率開始下行,A股美股化的趨勢或許已經逐漸明朗。

未來形勢或難扭轉

除了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的影響之外,國家政策對股市流動性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今年由於政策等多重原因導致的資金荒問題,不會隨著春天的到來而迎來溫暖的春風。

在剛剛過去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政府給明年經濟發展定下的基調是注重經濟發展品質,防控金融風險,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金融領域去杠杆的力度或許會更大。

同時,世界整體進入了加息週期,美聯儲前不久已經率先完成了加息,央行未來加息的壓力不斷加大,貨幣政策再保持寬鬆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減稅政策的推行,將會加快資金向美國的流動,這無疑將加大國內市場的資金壓力。

於是,2018年不可能像2015年一樣,由2014年的漲大票轉而走向中小票的集體狂歡牛市,市場流動性也將由於貨幣政策的收緊而受到抑制。

資金因此就會選擇流向更加穩定持續的股票。當手中資金有限時,選擇能夠賺錢的標的就成為選擇的最重要標準。而當中小票的基本面無法得到改善,同時本身估值水準已經遠超自身價值時,流動性溢價也在中小票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同時,有分析人士表示,投資成功的砝碼往往在於企業的未來業績,而本身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公司,便成為長期投資資金奔流的方向。

隨著2018年的到來,在嚴監管的市場環境下,價值投資成為新的主導理念,業績穩健增長、行業龍頭地位突出的藍籌股自然也就更容易吸引市場的青睞。而伴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成長與成熟,散戶逐漸從市場退出,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投資主力之後,價值投資將成為標的選擇的最重要準則,上市公司本身的發展潛力也將如實反映在股票市場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