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方向 2018年投資解碼

2017年12月18日至12月20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不論是2015年會議將原先由需求側驅動經濟的主軸轉變為供給側改革驅動, 還是2016年年底的會議將貨幣政策由“穩健”調為“穩健中性”, 過去幾年來, 於年末召開的這次標誌性會議對次年A股行情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為明年的投資指明了方向。 ”深圳一位公募投資總監直言, 中性穩健的宏觀政策和金融去杠杆的持續推進對估值低、業績穩健的板塊無疑更為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對“污染防治、生態文明”的論述篇幅較多且具體, 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場預期。

分析人士稱, 2018年A股投資應高度重視“環保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金融龍頭有望受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2018年經濟總目標方面, 已由2017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轉向了“防風險、精准扶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並要求取得成效。

防風險方面, 將“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作為三大攻堅戰之首。 分析人士認為, 只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目標在, 週期企業的杠杆就加不起來, 意味著產能也無法擴張。

多年舉債的後果是, 在週期性行業積累了大量的過剩產能, 形成了一批“僵屍”企業, 也造成了週期品價格的長期低迷。 在西南證券看來, 只要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一攻堅戰還在進行中,

週期品行業的負債率就需要保持平穩甚至是趨勢性下降。

“對投資而言, 大膽佈局存在預期差的週期性行業。 ”西南證券表示, 三大攻堅戰中的兩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與“污染防治”為週期股行情奠定了堅實基礎, 都將在客觀上為週期品價格提供支撐。

第一財經注意到, 在金融領域, 防範與化解風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今年會議突出了“防控”, 並且會議明確指出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根本要求, “提品質、防風險”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字, 這也對明年的政策目標做了方向性的定調。

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認為, 在化解風險方面, 本次會議更多側重於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和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方面,

和去年的著力防控資產泡沫相比有所不同。 “防風險的主基調決定了明年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不會有明顯的放鬆。 ”

“明年上半年利率整體或易上難下, 而市場波動率或亦將放大, 下半年存在階段性的短期向下拐點, 是全年A股難得的做多窗口。 ” 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稱。

深圳一家公募的基金經理則認為, “市場方面, 無法判斷階段性調整結束, 但是業績為王的市場風格不會輕易改變。 調整中引發的連鎖反應中下跌較多的優質個股值得關注。 ”

結合前期“更充分地討論改革過程中的風險, 將對資管新規最終落地形成有益建議”的表述, 張博煒也認為對於金融監管的後續發展, 部委出臺的細則內容會相對緩和。

可以確定的是, 在行業格局不斷規範, 監管導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 金融龍頭由於本身在資產品質、合規風控等領域相較中小金融機構有更大的優勢, 未來有望繼續受益。

“配置方面第一關注藍籌白馬分化行情, 金融地產龍頭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的繼續改善。 ”王君對記者表示。

環保是最大投資機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打好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 將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下一步八項重點工作之一。 在分析人士看來, 明年環保確定性會進入強監管狀態, 目前相關工業環保企業已經開始能感受到監管帶來對市場空間和商業模式和訂單的改變。

事實上, 今年三季度以來, 在環保限產的影響下,

上下游行業價格上漲的彈性分佈較為均勻, 相對年初而言, 漲價向中下游的傳導更為順暢, 工業企業盈利階段性改善的持續性較強。

第一財經注意到, 會議對“污染防治、生態文明”的論述篇幅較多, 談的很具體, 超出市場預期。 “污染防治”被列為2018年三打攻堅戰之一, 足見中央宏觀調控部門對“污染防治、環保”的重視。 另外,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表述中, 也提到了“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在未來發展目標及模式發生轉變後, 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長期願景下, 如何推進綠色發展, 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將是未來中央及地方所要長期面對的重點問題, 未來隨著綠色金融的逐步推進, 大氣、水污染防治、工業污染等細分領域龍頭公司或將面臨更加友好的政策環境及金融支持, 整體上未來環保工程及服務優質標的仍具備較強的確定性。”張博煒告訴第一財經。

“在環保政策對符合標準的企業的獎勵政策激勵下,企業可能會加大對環保技術改造、更符合環保標準的設備更新等方面的投資。這可能催生相關行業,如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水廢氣治理等方面的投資機會,也將對製造業投資產生一定的邊際支撐。”華泰證券也表示,未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望加速,環保相關的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機制有望建立,環保防治相關產業有望發展壯大,具有技術競爭優勢、市占率優勢的環境治理企業可能受益最大。

當下,市場對環保板塊偏悲觀,“主要還是基於對商業模式和盈利確定性的擔心”。基金倉位較低,因此存在預期修復空間。板塊估值已經殺到一個相對可接受的位置,部分優質龍頭具備在未來三五年持續30%成長能力,對應著2018年的20-25倍估值。

受訪人士也預計,未來地方政府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相關考核中有望加大這方面的占比,中央和地方政府將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建設預算資金或補助有望大幅增加。對於這方面投入較多的部分國企和園林公司無疑是利好,未來訂單將逐步落地,資金投入將更加充足。另外,環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勢必要有一套長效機制出臺,預計建築公司在相關環保工程施工結束後會對資產進行運營,建築公司的運營資產或將逐步增加。

供給側改革發威

在過往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側重有所不同。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供給側改革不再強調去庫存,房地產市場改革的重心已經調整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未來需要做好包括深化供給側改革在內的8項工作。要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可以看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首要任務,化解過剩產能仍是重點工作。”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今年來,環保在供給側改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加大了對玻璃企業批建不符的督查力度,要求平板玻璃企業在2018年1月1日之前必須完成排汙許可證的申領,河北邢臺提前對存在燃煤棄氣、批小建大等問題的玻璃生產線實行停產。

除環保去產能的約束以外,新增產能減少、大量產線達到冷修年齡也將減少玻璃供給。在下游需求企穩的情況下,預計明年玻璃價格有望保持高位運行,行業龍頭最為受益。

在鋼鐵領域,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已經聯合發佈《關於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定價政策和基於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以達到淘汰落後產能的目的。

2017年隨著鋼材市場階段性供給缺口的現以及地條鋼等低端產能的退出,鋼材產品價格出現上漲。這使得行業內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利潤、現金流均得以改善。截至2017年10月,全行業虧損企業僅1400家,相比2015年的2400家下降近50%。前三季度,鋼材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行業整體利情況得到改善,企業平均負債水準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等因素提高了企業的議價能力。今年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與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上海某私募人士也稱。

還需要注意的是,供給側改革從去年的著重強調“三去一降一補”,到今年圍繞高品質的發展,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

“未來5G、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創新藥、新能源汽車或是政策持續推動方向,以此帶來年度級別的投資機會。”王君認為,供給側改革向品質轉變提升下,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配置機會,如5G、積體電路等。

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經理韓茂華則認為,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將由追求速度向追求品質轉變,由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在中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能否由大國變為強國的關鍵。科技創新、高端製造將成為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舊的核心資產與新的核心資產之間的取捨,需要投資者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與創新相關的領域會湧現出非常多的優秀公司,包括5G、人工智慧、北斗導航、創新藥等領域可能出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

“因此可以判斷中小創板塊的氛圍將隨著優秀企業的崛起而逐步改善,中小市值公司也可能在未來A股市場因為創新驅動而充滿更大的吸引力。”韓茂華也表示。

中小票吸引力在上升

此外,近期國企改革速度悄然加速。在本月15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國資委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已經確定,一共31家,其中,央企子企業10家,地方國有企業21家。

央企的國企改革更多是引入社會資本來實現效率提升,一個典型案例是中國聯通;地方國資則是表現為集團公司、關聯企業的資產注入,以進一步提高地方國企企業的證券化率。

此前,2016年的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工作是“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而在今年的會議上,國企改革內容變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國企領域的兼併重組將繼續。

本次經濟工作會議還特別提到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將會推動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環境建設,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未來民參軍、軍轉民等軍民資源分享的模式將有望持續完善,未來隨著科研院所改制等積極因素不斷落地,優秀的民參軍相關標的及受益於軍品定價改革的主機廠企業有望持續受益。”上述北京公募投研人士稱。

今年的股票市場風格分化,大藍籌表現強勢,而創業板小票整體殺跌。但隨著藍籌白馬的估值修復在年底達到一個階段性高位,A股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創公司的性價比進入了另一個臨界點。

Wind統計顯示,12月27日,非銀、家電、食品飲料跌幅較多,按照申萬一級行業的分類,這三個板塊當日分別下跌2.86%、2.59%和1.88%。在藍籌殺跌的帶動下,上證綜指下跌近1%,上證50大跌1.89%。

中信證券明明也表示,對於股市,從重速度到重品質的經濟目標變化,意味著增速緩慢回落,更加關注結構變化,加之利率處於相對高位對估值的影響,所以股市仍可能以結構調整為主,難現趨勢上漲的動力。

“很多中小創股票的估值收縮過快,平均估值水準已經跌到2015年初的水準,但其中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改善並未因股價暴跌而停滯,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中小創領域相對優秀的企業不斷的改善其基本面,成長股的性價比在股價萎靡中正在逐步提升。” 韓茂華進一步表示。

整體上未來環保工程及服務優質標的仍具備較強的確定性。”張博煒告訴第一財經。

“在環保政策對符合標準的企業的獎勵政策激勵下,企業可能會加大對環保技術改造、更符合環保標準的設備更新等方面的投資。這可能催生相關行業,如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水廢氣治理等方面的投資機會,也將對製造業投資產生一定的邊際支撐。”華泰證券也表示,未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望加速,環保相關的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機制有望建立,環保防治相關產業有望發展壯大,具有技術競爭優勢、市占率優勢的環境治理企業可能受益最大。

當下,市場對環保板塊偏悲觀,“主要還是基於對商業模式和盈利確定性的擔心”。基金倉位較低,因此存在預期修復空間。板塊估值已經殺到一個相對可接受的位置,部分優質龍頭具備在未來三五年持續30%成長能力,對應著2018年的20-25倍估值。

受訪人士也預計,未來地方政府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相關考核中有望加大這方面的占比,中央和地方政府將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建設預算資金或補助有望大幅增加。對於這方面投入較多的部分國企和園林公司無疑是利好,未來訂單將逐步落地,資金投入將更加充足。另外,環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勢必要有一套長效機制出臺,預計建築公司在相關環保工程施工結束後會對資產進行運營,建築公司的運營資產或將逐步增加。

供給側改革發威

在過往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側重有所不同。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供給側改革不再強調去庫存,房地產市場改革的重心已經調整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未來需要做好包括深化供給側改革在內的8項工作。要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可以看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首要任務,化解過剩產能仍是重點工作。”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今年來,環保在供給側改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加大了對玻璃企業批建不符的督查力度,要求平板玻璃企業在2018年1月1日之前必須完成排汙許可證的申領,河北邢臺提前對存在燃煤棄氣、批小建大等問題的玻璃生產線實行停產。

除環保去產能的約束以外,新增產能減少、大量產線達到冷修年齡也將減少玻璃供給。在下游需求企穩的情況下,預計明年玻璃價格有望保持高位運行,行業龍頭最為受益。

在鋼鐵領域,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已經聯合發佈《關於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定價政策和基於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以達到淘汰落後產能的目的。

2017年隨著鋼材市場階段性供給缺口的現以及地條鋼等低端產能的退出,鋼材產品價格出現上漲。這使得行業內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利潤、現金流均得以改善。截至2017年10月,全行業虧損企業僅1400家,相比2015年的2400家下降近50%。前三季度,鋼材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行業整體利情況得到改善,企業平均負債水準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等因素提高了企業的議價能力。今年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與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上海某私募人士也稱。

還需要注意的是,供給側改革從去年的著重強調“三去一降一補”,到今年圍繞高品質的發展,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

“未來5G、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創新藥、新能源汽車或是政策持續推動方向,以此帶來年度級別的投資機會。”王君認為,供給側改革向品質轉變提升下,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配置機會,如5G、積體電路等。

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經理韓茂華則認為,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將由追求速度向追求品質轉變,由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在中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能否由大國變為強國的關鍵。科技創新、高端製造將成為中國未來的核心資產。舊的核心資產與新的核心資產之間的取捨,需要投資者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與創新相關的領域會湧現出非常多的優秀公司,包括5G、人工智慧、北斗導航、創新藥等領域可能出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

“因此可以判斷中小創板塊的氛圍將隨著優秀企業的崛起而逐步改善,中小市值公司也可能在未來A股市場因為創新驅動而充滿更大的吸引力。”韓茂華也表示。

中小票吸引力在上升

此外,近期國企改革速度悄然加速。在本月15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國資委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已經確定,一共31家,其中,央企子企業10家,地方國有企業21家。

央企的國企改革更多是引入社會資本來實現效率提升,一個典型案例是中國聯通;地方國資則是表現為集團公司、關聯企業的資產注入,以進一步提高地方國企企業的證券化率。

此前,2016年的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工作是“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而在今年的會議上,國企改革內容變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國企領域的兼併重組將繼續。

本次經濟工作會議還特別提到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將會推動民營企業發展良好環境建設,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未來民參軍、軍轉民等軍民資源分享的模式將有望持續完善,未來隨著科研院所改制等積極因素不斷落地,優秀的民參軍相關標的及受益於軍品定價改革的主機廠企業有望持續受益。”上述北京公募投研人士稱。

今年的股票市場風格分化,大藍籌表現強勢,而創業板小票整體殺跌。但隨著藍籌白馬的估值修復在年底達到一個階段性高位,A股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創公司的性價比進入了另一個臨界點。

Wind統計顯示,12月27日,非銀、家電、食品飲料跌幅較多,按照申萬一級行業的分類,這三個板塊當日分別下跌2.86%、2.59%和1.88%。在藍籌殺跌的帶動下,上證綜指下跌近1%,上證50大跌1.89%。

中信證券明明也表示,對於股市,從重速度到重品質的經濟目標變化,意味著增速緩慢回落,更加關注結構變化,加之利率處於相對高位對估值的影響,所以股市仍可能以結構調整為主,難現趨勢上漲的動力。

“很多中小創股票的估值收縮過快,平均估值水準已經跌到2015年初的水準,但其中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改善並未因股價暴跌而停滯,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中小創領域相對優秀的企業不斷的改善其基本面,成長股的性價比在股價萎靡中正在逐步提升。” 韓茂華進一步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