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南京的“養心殿”,和北京的有何不同?

12月21日下午, “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展開幕儀式在南京博物院舉辦。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先後致辭, 單霽翔說, 養心殿走出紫禁城, 來到南京辦展, 這是要把文物活化的方式之一。 龔良表示, 南博的宗旨就是創造更多美好的事物, 服務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提供更多良好的精神食糧產品。 在啟動儀式上, “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展正式揭開帷幕。

養心殿, 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 是紫禁城內一座獨立的宮殿建築, 也是一座濃縮的紫禁城。 自雍正帝起, 清帝國八位皇帝在此居住執政。

讓我們藉紫禁城暨養心殿內相關文物, 走進這座政寢合一、家國一體的宮殿, 走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權力中樞。 洞幽燭遠, 重拾記憶, 順著這裡發出的政令, 體會大清帝國的榮辱興衰……

展覽亮點:

1.內容吸睛:不出南京便可走進養心殿, 瞭解這座濃縮的紫禁城。

2.文物精美:279件故宮精品文物將悉數在您面前展示。

3.設計用心:勤政親賢殿、垂簾聽政、三希堂和明窗開筆等場景復原, 為您“真實”體驗加分。

4.故事曲折:為您揭秘帝王的家國情懷、國家的興衰歷程。

養心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六年, 是故宮內廷中距離乾清宮最近的一處獨立宮殿建築。 養心殿雖然名字裡包含“養”字, 但並不是帝王調養身體的地方。 “養心”二字出自《孟子•盡心篇》中的“養心莫善於寡欲”句。 以“養心”為殿名, 既寄託了帝王培養本心的願望, 又可時時起到規勸帝王的作用。

養心殿鳥瞰-局部

養心殿匾

明代的養心殿是皇帝起居聽政之外閒居的宮殿。

清代, 自雍正帝移居養心殿始, 這裡發生了重大變化:它不僅成為皇帝的寢宮, 而且取代乾清宮成為皇帝日常政務活動的中心。

此後直至清末, 這裡一直是清朝最高權力所在地, 幾乎所有關乎軍國大事的決策都是在此處產生並昭告天下。

養心殿區平面圖

這裡曾發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見證過歷史滄桑,有太多令人遐想的空間:曾有召對臣工、批閱章奏的勤政親賢殿,也曾有丹青吟詠、怡情雅趣的“三希堂”;曾見證新春賜福、拈香禮佛,也曾見證影響中國封建王朝命運的“垂簾聽政”;曾聽聞自強之音戛然而止,也曾彈出千年帝制的終結樂章。

為了更好的保護養心殿, 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啟動了為期五年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專案”。在保護修繕期間,養心殿中的文物將帶著它們的故事走出紫禁城,走近廣大公眾,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跳動的脈搏、體會到大清帝王們的家國情懷。

“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展是故宮養心殿文物在國內巡迴展的第三站。展覽共展出養心殿文物279件,採用了以原狀景觀復原為主的方式,復原了正殿明間、西暖閣、東暖閣、三希堂和佛堂五個場所,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養心殿各區域的風貌,同時輔以分類展示,講述養心殿造辦處、十全老人、垂簾聽政等10個單元故事,並延伸介紹相關歷史事件、制度和人物,梳理從康雍乾盛世到清帝退位數百年間大清朝的悲喜哀樂,以釋家國,以啟後人。

復原場景:佛堂(左)、三希堂(右上)、東暖閣(右中)、西暖閣(右下)

展覽延續了南博探索的、經實踐檢驗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策展制度,即“策展人+一個團隊”的高效運行模式,同時延續公益性、低票價、非營利、廣泛參與的行銷方式。通過精美的宮廷文物、精緻的原狀展示、精心的配套服務,帶給公眾一個來自養心殿、又超出養心殿的大清故事,既欣賞到故宮文物的雍容華美,又體味到大清家國的盛衰興亡。

展覽主題: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

地點: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11展廳

時間:2017年12月22日-2018年3月22日

展出文物:300餘件

價格: 30元成人30元/人現役軍人、老年人(60歲及以上)、學生、殘疾人憑證20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必須至少一名成人購票陪同)

重點文物

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

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最寬1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甌永固杯

杯純金質,直口,兩側各有一夔龍耳,龍頭頂嵌縛珍珠。杯三足,以卷鼻象首為形,象首嵌珍珠及紅色寶石。杯身鏨刻纏枝寶相花,花內嵌東珠、紅寶石及藍寶石等各色彩寶。口沿飾以帶狀回紋,一面鏨刻篆書“金甌永固”,另一面鏨刻“乾隆年制”。通體以點翠為地,惜多已脫缺。器物造型優美,富麗堂皇。

每年元旦子時,乾隆帝都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以金甌永固杯飲用能消災延壽的屠蘇酒,點燃“玉燭長調”燭臺上的蠟燭,再用“萬年青筆”寫下新年祝福吉語,同時翻閱是年的曆書,祈願政權穩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徐琳)

明黃色緞繡彩雲金龍紋男夾朝袍

清乾隆

身長140釐米,袖長188釐米,袖口寬19釐米,下擺寬154釐米,佩肩100釐米×3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黃色緞繡彩雲金龍紋男夾朝袍

明黃色朝袍為清代皇帝禮服之一,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聖節,以及社稷壇、太廟、先農壇、方澤壇等重大祭祀場合。此朝袍為乾隆帝御用之物。其式為:圓立領,大襟右衽,左開裾,馬蹄袖,附披肩,團龍雜寶織金邊緣,上衣下裳相連屬,下裳有襞積,垂背雲二。襯淺月白色暗花綾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六枚。這件朝袍採取二至四色間暈與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法,以及多種刺繡技法,在明黃色緞地上繡制彩雲金龍、海水江崖及十二章等紋樣。其精細的刺繡技法,不僅代表著清乾隆時期蘇州刺繡的高超水準,也反映出當時追求繁複細膩的裝飾風格,是乾隆時期的典型佳作。(楊紫彤)

銀鎏金渾天儀

清康熙八年(1669年)

邊長35.8釐米,通高37.3釐米,木座高22.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銀鍍金渾儀

渾天儀的環架安在紫檀木方形框架中。儀器可分三層,外層水準圓圈為地平圈,刻有度分。與地平圈垂直相交的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內的各環分別為黃道帶、黃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數。環架通軸的中心設一地球,上刻有“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阿美利加”等當時五大洲的名稱。

渾天儀由清欽天監官員、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等製造,並於康熙八年(1669年)進呈朝廷。此儀是一種小型天體演示儀器。旋轉渾天儀可以演示太陽、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情況,並可表現出日、月、月蝕現象。此渾天儀是清宮造辦處所製造天文儀器中較早的一件。

渾天儀的黃道帶上鐫刻滿漢二體文款,漢文為“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懷仁等制”。(王慧)

謝安 行書中郎帖冊頁

縱23.3釐米,橫25.7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謝安行書中郎帖冊頁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聰慧過人,名重于時。早年無意宦遊,朝廷屢征,皆以病辭。隱居於會稽之東山,縱情聲色,出行必攜妓。後出仕,為尚書僕射,加後將軍,威儀外著,時人比之王導。太元八年(383年)苻堅攻晉,謝安為征討大都督,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苻堅而名垂青史。謝安善行、草書,唐李嗣真《書後品》贊曰:“縱任自在,有螭盤虎踞之勢。”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于建康(今江蘇南京),贈太傅,諡文靖。《晉書》有傳。

《中郎帖》又稱《八月五日帖》,是傳為東晉謝安書寫的一封報喪書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時表達了自己內心悲痛的情感。此帖有“德壽”璽印,為南宋高宗趙構之印,另據此帖紙、墨等判斷,可確認它為南宋禦書院所臨摹的古帖。在南宋,由於高宗以來歷代皇帝對“二王”及晉人書的嗜好,上行下效,南宋書風充滿古雅蕭散的氣質。此帖行筆圓轉流暢,筆法純熟,具有典雅豐腴、氣度雍容的特點。帖前有鑒藏印,印文不辨。帖後鑒藏印有南宋“德壽”,明“吳楨”“黃琳美之”“新安吳廷”“許叔次家藏”“楊嘉”“堵氏”等,以及清乾隆內府、宣統內府諸印。

曾經《宣和書譜》《雲煙過眼錄》《東圖玄覽》《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大觀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書著錄。

釋文:

八月五日告淵、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圖酷禍暴集,中郎奄至逝沒。哀痛崩慟,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當奈何!當複奈何!汝等哀慕斷絕,號咷深至,豈可為心。奈何!奈何!安疏。(郝炎峰)

在這裡,

帝王批閱奏章、召見臣工、勤政親賢;

在這裡,

帝王希聖希天、新春賜福、拈香敬佛;

在這裡,

帝王一心所托、養心有為、中正仁和;

在這裡,

時局風雲詭譎,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也是在這裡,

唱出了中國千年帝制終結的挽歌……

編輯:言若#大萌萌

養心殿區平面圖

這裡曾發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見證過歷史滄桑,有太多令人遐想的空間:曾有召對臣工、批閱章奏的勤政親賢殿,也曾有丹青吟詠、怡情雅趣的“三希堂”;曾見證新春賜福、拈香禮佛,也曾見證影響中國封建王朝命運的“垂簾聽政”;曾聽聞自強之音戛然而止,也曾彈出千年帝制的終結樂章。

為了更好的保護養心殿, 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啟動了為期五年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專案”。在保護修繕期間,養心殿中的文物將帶著它們的故事走出紫禁城,走近廣大公眾,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跳動的脈搏、體會到大清帝王們的家國情懷。

“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展是故宮養心殿文物在國內巡迴展的第三站。展覽共展出養心殿文物279件,採用了以原狀景觀復原為主的方式,復原了正殿明間、西暖閣、東暖閣、三希堂和佛堂五個場所,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養心殿各區域的風貌,同時輔以分類展示,講述養心殿造辦處、十全老人、垂簾聽政等10個單元故事,並延伸介紹相關歷史事件、制度和人物,梳理從康雍乾盛世到清帝退位數百年間大清朝的悲喜哀樂,以釋家國,以啟後人。

復原場景:佛堂(左)、三希堂(右上)、東暖閣(右中)、西暖閣(右下)

展覽延續了南博探索的、經實踐檢驗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策展制度,即“策展人+一個團隊”的高效運行模式,同時延續公益性、低票價、非營利、廣泛參與的行銷方式。通過精美的宮廷文物、精緻的原狀展示、精心的配套服務,帶給公眾一個來自養心殿、又超出養心殿的大清故事,既欣賞到故宮文物的雍容華美,又體味到大清家國的盛衰興亡。

展覽主題: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家國天下

地點: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11展廳

時間:2017年12月22日-2018年3月22日

展出文物:300餘件

價格: 30元成人30元/人現役軍人、老年人(60歲及以上)、學生、殘疾人憑證20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必須至少一名成人購票陪同)

重點文物

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

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最寬1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甌永固杯

杯純金質,直口,兩側各有一夔龍耳,龍頭頂嵌縛珍珠。杯三足,以卷鼻象首為形,象首嵌珍珠及紅色寶石。杯身鏨刻纏枝寶相花,花內嵌東珠、紅寶石及藍寶石等各色彩寶。口沿飾以帶狀回紋,一面鏨刻篆書“金甌永固”,另一面鏨刻“乾隆年制”。通體以點翠為地,惜多已脫缺。器物造型優美,富麗堂皇。

每年元旦子時,乾隆帝都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以金甌永固杯飲用能消災延壽的屠蘇酒,點燃“玉燭長調”燭臺上的蠟燭,再用“萬年青筆”寫下新年祝福吉語,同時翻閱是年的曆書,祈願政權穩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徐琳)

明黃色緞繡彩雲金龍紋男夾朝袍

清乾隆

身長140釐米,袖長188釐米,袖口寬19釐米,下擺寬154釐米,佩肩100釐米×3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黃色緞繡彩雲金龍紋男夾朝袍

明黃色朝袍為清代皇帝禮服之一,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聖節,以及社稷壇、太廟、先農壇、方澤壇等重大祭祀場合。此朝袍為乾隆帝御用之物。其式為:圓立領,大襟右衽,左開裾,馬蹄袖,附披肩,團龍雜寶織金邊緣,上衣下裳相連屬,下裳有襞積,垂背雲二。襯淺月白色暗花綾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六枚。這件朝袍採取二至四色間暈與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法,以及多種刺繡技法,在明黃色緞地上繡制彩雲金龍、海水江崖及十二章等紋樣。其精細的刺繡技法,不僅代表著清乾隆時期蘇州刺繡的高超水準,也反映出當時追求繁複細膩的裝飾風格,是乾隆時期的典型佳作。(楊紫彤)

銀鎏金渾天儀

清康熙八年(1669年)

邊長35.8釐米,通高37.3釐米,木座高22.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銀鍍金渾儀

渾天儀的環架安在紫檀木方形框架中。儀器可分三層,外層水準圓圈為地平圈,刻有度分。與地平圈垂直相交的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內的各環分別為黃道帶、黃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數。環架通軸的中心設一地球,上刻有“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阿美利加”等當時五大洲的名稱。

渾天儀由清欽天監官員、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等製造,並於康熙八年(1669年)進呈朝廷。此儀是一種小型天體演示儀器。旋轉渾天儀可以演示太陽、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情況,並可表現出日、月、月蝕現象。此渾天儀是清宮造辦處所製造天文儀器中較早的一件。

渾天儀的黃道帶上鐫刻滿漢二體文款,漢文為“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懷仁等制”。(王慧)

謝安 行書中郎帖冊頁

縱23.3釐米,橫25.7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謝安行書中郎帖冊頁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聰慧過人,名重于時。早年無意宦遊,朝廷屢征,皆以病辭。隱居於會稽之東山,縱情聲色,出行必攜妓。後出仕,為尚書僕射,加後將軍,威儀外著,時人比之王導。太元八年(383年)苻堅攻晉,謝安為征討大都督,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苻堅而名垂青史。謝安善行、草書,唐李嗣真《書後品》贊曰:“縱任自在,有螭盤虎踞之勢。”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于建康(今江蘇南京),贈太傅,諡文靖。《晉書》有傳。

《中郎帖》又稱《八月五日帖》,是傳為東晉謝安書寫的一封報喪書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時表達了自己內心悲痛的情感。此帖有“德壽”璽印,為南宋高宗趙構之印,另據此帖紙、墨等判斷,可確認它為南宋禦書院所臨摹的古帖。在南宋,由於高宗以來歷代皇帝對“二王”及晉人書的嗜好,上行下效,南宋書風充滿古雅蕭散的氣質。此帖行筆圓轉流暢,筆法純熟,具有典雅豐腴、氣度雍容的特點。帖前有鑒藏印,印文不辨。帖後鑒藏印有南宋“德壽”,明“吳楨”“黃琳美之”“新安吳廷”“許叔次家藏”“楊嘉”“堵氏”等,以及清乾隆內府、宣統內府諸印。

曾經《宣和書譜》《雲煙過眼錄》《東圖玄覽》《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大觀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書著錄。

釋文:

八月五日告淵、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圖酷禍暴集,中郎奄至逝沒。哀痛崩慟,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當奈何!當複奈何!汝等哀慕斷絕,號咷深至,豈可為心。奈何!奈何!安疏。(郝炎峰)

在這裡,

帝王批閱奏章、召見臣工、勤政親賢;

在這裡,

帝王希聖希天、新春賜福、拈香敬佛;

在這裡,

帝王一心所托、養心有為、中正仁和;

在這裡,

時局風雲詭譎,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也是在這裡,

唱出了中國千年帝制終結的挽歌……

編輯:言若#大萌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