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有色金屬短缺程度擴大價格強勢

在價格穩步回升的刺激下, 2017年以來全球多數金屬品種的產量增長均有所加快。 國際金屬統計局(WBMS)的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 在納入觀察的主要金屬及礦產品中, 僅有鎳和銀(礦產)的產量同比出現下降, 鋅產量基本持平, 銅和金(礦產)產量略有增長, 而鉛、鉬(礦產)及錫產量增長明顯。 就國內供給而言,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前10個月累計, 國內十種有色金屬合計產量達到4521萬噸, 同比增長3.4%。

在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和中國經濟階段性企穩的支撐下, 2017年全球多數金屬品種的消費量穩步增加。 國際金屬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 全球鉛、鋁和鋅、銅的消費量較2016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僅有鎳和錫的消費量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 就國內基本金屬需求而言, 前三季度累計, 鋁、鉛需求增長較為明顯, 銅、鋅需求基本維持不變, 而鎳、錫需求萎縮較為突出。

五礦經濟研究院的文章稱, 在供需端雙向的作用之下, 2017年以來全球多數金屬產品的短缺程度較2016年均有所擴大。

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 國際市場金屬礦產價格全線觸底反彈。 進入2017年, 主要產品價格繼續震盪走高, 並成為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力。 此外, 三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總體有所趨弱, 而金屬產品價格依舊保持強勢, 多個產品價格不斷刷新過去三年來新高。

不過, 進入四季度之後, 一些金屬商品價格也開始震盪調整。 就主要大宗商品而言, 銅、鋁、鋅、鉛等金屬年內累計漲幅均超過20%, 鎳、金的價格漲幅也均超過10%, 僅有錫、鐵礦石11月末價格較年初有所回落, 但年內均價較去年全年均價漲幅分別為11.96%、21.91%。

世界銀行報告預測, 供應緊張應能推高鉛、鎳和鋅等基本金屬價格, 中國市場的需求狀況將影響未來全球金屬價格走勢。

2017年至今, 與新能源新材料有關的小金屬品種價格也出現暴漲。 其中, 碳酸鋰(上海)價格從2016年末的12.45萬元/噸, 到2017年11月末上漲到16.8萬元/噸, 漲幅接近40%;電解鈷(上海)價格由26.8萬元/噸漲至48.2萬元/噸, 漲幅接近80%。 此外, 鎢、稀土等品種2017年至今的價格漲幅也在30%~40%左右, 鉻、鉬金屬價格漲幅相對較低,

儘管電解錳11月末價格較2016年末出現大幅下降, 但均價漲幅仍達到7.34%。

有色金屬尤其是稀有金屬是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基礎, 新能源產業對新材料提出新需求。 國家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節能環保、新興資訊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將拉動鈷、鈦、鋰、鎢、錫、鉑族、稀土、鉭、螢石、石墨等50餘種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礦產需求增長。

受國際油價和美元走強影響, 今年全球黃金生產成本有所上漲, 上半年在820美元/盎司。 湯森路透分析師預計, 從今年開始, 全球的礦產金生產量會出現同比下跌。 另一方面, 從長期看, 中國企業或成黃金產量提升的重要推手。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 中國黃金、山東黃金、紫金礦業和招金集團的負責人均在發言中表示, 金礦投產見效快, 相對其他礦種有先發優勢, “一帶一路”沿線擁有占全球儲量47%的供應能力和良好穩定的消費市場, 未來將把“一帶一路”作為黃金企業發展的重頭戲, 加快佈局。

最新一期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月度景氣指數報告顯示, 整個行業總體呈現出生產平穩運行, 效益持續提升的態勢。 由於全球經濟主要經濟體復蘇, 全球經濟穩定性逐漸提升明顯,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多方面原因, 我國的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基本面表現良好, 主要有色金屬生產平穩增長, 企業利潤明顯增加。 三季度有色金屬企業資訊指數位於臨界點之上,

為52.7, 企業家信心增強, 市場預期向好。 同時也應注意, 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依然存在, 例如:產能過剩矛盾依然存在, 企業融資困難, 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等。 總體看, 未來一段時期有色金屬行業有望呈平穩或略有上行的趨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