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獨家發佈!13個省市明年工業和資訊化工作重點及思路(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

2017年12月25日, 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在會議召開之際, 中國電子報特約請13個省市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撰稿, 詳談2017年工作情況和2018年重點工作與思路。

本文包括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

01

江蘇: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開拓製造強省新境界

江蘇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常熟開關製造有限公司萬能式斷路器智慧生產車間

今年以來, 江蘇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 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強創新、防風險各項工作, 經濟和資訊化工作有序推進落實, 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2017年主要工作

(一)全省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

工業生產。 1—11月, 全省規上工業完成產值增長13.3%;實現增加值增長7.5%。 工業用電量3848.2億千瓦時, 增長4.1%。

結構調整。 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 1—9月,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4.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4%,

其中, 高端裝備製造增長15.8%、新材料增長15.6%。 節能降耗成效明顯, 第1—3季度, 全省單位GDP能耗、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4.85%、5.96%。

品質效益。 1—10月, 全省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6%;實現利潤增長15.8%;規上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6.4%, 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鋼鐵、有色等五個原材料行業產品價格上漲較快, 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利潤增長6.3個百分點。

工業投資。 1—11月, 全省工業投資和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6.4%和13.7%, 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58.4%。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1—11月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7.9%, 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3.6%, 去產能行業投資下降12.8%。

(二)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有序、成效顯現

加強監測分析、督查協調,

推動工業平穩運行。 建成涵蓋主要工業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樣本企業庫, 監測重點企業運行情況。 強化重大專案督促檢查。 按季度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專案。 完成全年新開工100項、竣工100項省重點工業投資專案的目標。 建立情況通報制度, 推動各地強化責任、加大工作力度。 省政府印發《開展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 引導資源要素向中高端產能集聚。 加強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要素保障。

強化創新引領、結構調整,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推動產業技術創新。 實施技術攻關計畫, 推進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 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和首台套重大裝備示範應用工程。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4家企業中標國家專案。

認定省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和專精特新產品50個。 加強品質品牌建設, 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 開展“自主工業品牌五十強”宣傳活動。 二是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 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振興實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推進中國製造2025蘇南城市群試點示範建設。 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 制訂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計畫。 三是推動綠色轉型。 制定《江蘇省“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畫》, 持續推進節能和綠色化改造。 開展節能量交易試點, 累計交易69次。 開展綠色製造示範創建。 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預計全年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8100億元。 四是推進“去產能”。
壓減煤炭產能18萬噸, 提前3年完成煤炭“十三五”去產能總目標。 全面完成壓減水泥產能、平板玻璃產能年度任務。 推進“263”減化行動。

促進兩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 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準。 發佈智慧製造“十三五”發展規劃, 制定智慧製造工程三年實施方案, 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和世界智慧製造大會。 分行業召開智慧製造現場推進會, 省級示範智慧車間達455家。 培育認定製造業“雙創”示範平臺13家、兩化融合創新示範試點企業280家、貫標企業259家。 實施“133”工程, “企企通”工程。 落實國家《推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意見》, 推廣全生命週期管理、線上支援、融資租賃服務等服務型製造新模式。 發展工業設計、資訊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0%。實施軍民融合工程。

著力深化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累計取消下放審批類事項29項,7項權力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服務)”。印發實施《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意見》《江蘇省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實施辦法》等檔,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中小企業“12318”服務體系提升效能,累計創建省三星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485家。加強創新創業服務,省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累計達252家。支援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臺和高校平臺改造升級,促進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應用。舉辦中小企業創新創業、“i創杯”“江蘇智造”創新大賽等活動,營造創業創新氛圍。落實國家和江蘇省降成本政策,開展減負專項督查,前3季度為實體經濟降低成本1170多億元。

2018年重點工作

聚焦製造強省建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2018年,江蘇經濟和資訊化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製造強省建設目標,以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重點,從產業、行業、企業三個層面,著力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水準產業集群、推進企業分類培育、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強力推動江蘇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省市聯動搭建產業發展推介平臺,引進一批重大專案、世界一流研究機構和人才團隊。加強特色產業發展,明確“一市一特色”並給予重點支援。開展數字城市試點示範。支持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帶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加快成長壯大。建立重點專案跟蹤服務機制,培育一批新增長點。更大力度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實施企業製造裝備升級計畫。實施品質品牌提升工程。制訂實施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培育計畫。制定全省重點產業集群跟蹤培育計畫,重點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新材料等2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和軟體與資訊服務、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紡織服裝等4個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創建“中國製造2025”蘇南國家級示範區。

(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產業化水準。推進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創建一批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積極爭取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以工程機械、智慧裝備為切入點,組織實施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專案。完善省重大裝備(首台套)保險補償機制,推動首台套裝備的推廣應用。引導“軍轉民”和“民參軍”,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示範基地。

(三)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實施智慧製造工程。分行業、地區推廣離散型、流程型、個性化定制等智慧製造模式,組織推進示範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建設。以創新方式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國際軟體產品和資訊服務交易博覽會。實施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畫,開展兩化融合貫標,推進“133”工程和“企業上雲”計畫,建設工業大資料應用示範區,加快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滲透融合創新。研究制定《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四)分類培育骨幹企業。依託現有優勢產業,通過兼併重組、產業鏈延伸、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做強一批江蘇地標型企業。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畫和小微企業成長培育計畫,培育一批佔據細分行業市場的“隱形冠軍”。加大對高成長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

(五)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等政策舉措,倒逼企業提升能效水準。在全省推廣節能量交易。突出鋼鐵、石化、化工、農藥、印染等重點行業,組織實施綠色化改造工程。運用經濟、法律、能耗、階梯電價等舉措推動過剩產能化解、落後產能淘汰,確保完成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壓減任務。推進“263”減化行動,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

(六)加強行業服務管理。建設全省企業服務平臺。建成經信大資料平臺。推進行政權力事項“不見面”審批,加強事中事後“雙隨機”監管。開展工業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益評價。落實國家和省簡政、減稅、降費的各項政策,健全企業減負擔降成本長效機制。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研究出臺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意見和推動民間投資的措施。建設中小微企業智慧製造大資料雲服務平臺,提高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和精准率。抓好安全生產。

02

安徽:踐行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加快推進向製造強省邁進

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中國聲穀外景

砥礪奮進的2017年

今年以來,在工信部的支持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安徽省經信系統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開展製造強省建設,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居全國第6;規模企業突破2萬戶、居全國第6位;1—10月,實現利潤1766.8億元,同比增長17.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6%。

(一)製造強省建設開局良好。召開“製造強省”建設萬人大會,編制實施製造強省建設方案,制定出臺製造強省“政策10條”,落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23.7億元,支持企業(項目)2599個。新一代資訊技術、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4個重點行業被列入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合肥市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和“製造強省系列政策進萬企”活動,對接企業2萬餘家,實現經濟部門、園區、規模企業全覆蓋。

(二)供給側改革扎實推進。打好去除落後產能攻堅戰,開展打擊“地條鋼”專項行動,去除煉鐵產能62萬噸、煉鋼產能64萬噸,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13戶。出臺“降成本10條”,建成運行省級減輕企業負擔綜合平臺,預計全年降低企業成本超1000億元。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行動”,培育認定省級新產品560項、安徽工業精品119個,合肥、滁州榮獲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在央視黃金時段開展“精品安徽、精彩安徽”系列宣傳,收看人次超3億。

(三)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中國聲谷建設“政策10條”,設立中國聲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8億元、基金50億元,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等重大專案開工建設。制定實施“皖芯行動”,京東方10.5代線、晶合12英寸晶圓製造等專案投產達效,電子資訊製造業產值全年可望突破4000億元。深入開展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6家企業、54種產品、1個園區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示範名單,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4.3%。大規模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1—11月,完成技改投資6688億元,同比增長16.2%,技術改造對工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5%。

(四)創新融合步伐加快。成立智慧製造、大資料、磁性材料等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認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8戶、企業技術中心158戶,49項行業標準獲工信部立項,3家企業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深入推進“互聯網+製造”,11個專案獲批工信部2017年智慧製造專項、居全國第4位,9個項目入選國家2017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居全國第2位,4個項目入圍國家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範、居全國第2位。成功舉辦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5家企業獲批國家服務型製造試點示範,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占全國的1/10。

(五)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15.99萬戶。開展“專精特新”培育行動,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500戶,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省股交中心“專精特新”板,首批169戶企業成功掛牌。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8家、居全國第1位。成功舉辦“創客中國”安徽區大賽,培育認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30家、工業特色小鎮6個,創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4個。深化與全國知名民企合作,100個投資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90個,累計投資586.7億元。

(六)服務水準持續提升。加強工業經濟預測分析調度,建成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測模型,工業“雲平臺”功能持續優化提升。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成功舉辦第11屆中國(合肥)國際家博會等16場次產銷對接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博會、工博會近20場次產品展銷會。電煤保障有序有力,中長期合同簽約率、履約率超過國家目標要求。穩步推進“寬頻安徽”建設,新建移動通信基站超過2.2萬個,全省行政村光纖通達率超過98%,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再啟征程的2018年

2018年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攻堅之年,也是加快製造強省建設的關鍵之年。安徽省經信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發展新型製造、提升品質品牌、推動融合創新、激發民營活力、增強治理能力,推動全省工業經濟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加快製造強省建設步伐。

(一)培育製造新動力。大力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圍繞製造強省“7+5”重點領域,加快培育壯大智慧語音、智慧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電子資訊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創建合肥“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區、合蕪蚌先進製造業基地。大力發展智慧經濟,堅持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三位一體”推進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大力發展智慧製造和智慧產業,打造全國重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先行區和智慧產業新高地。開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計畫”,創新“製造+服務”“產品+服務”等模式,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專案和平臺。

(二)增強企業競爭力。運用先進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生產工藝、製造流程、管理系統和服務體系,滾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完成技改投資730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培育省級新產品500個、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在中央媒體開展“精彩安徽、智慧生活,精品安徽、徽商中國”主體宣傳,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制定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升級版,加快合蕪馬高端智慧再製造產業園建設。

(三)優化協同創新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按照“一行業一中心”的方式,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5個、省技術創新示範標杆企業40戶,創建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0個,爭創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產學研深度融合行動,組建工業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建一批基於互聯網的大企業“雙創”平臺和協力廠商“雙創”服務平臺,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培育認定省級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打造一批企業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培育100個以上工業示範APP。

(四)激發民營新活力。大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掛牌”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計畫,打造“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相互連結的企業生態梯隊,新增註冊民營企業12萬戶左右、新增規模企業1000戶,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型小微企業、“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開展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提升行動,培育認定一批“智慧集群”、工業特色小鎮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實施“現代徽商”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江淮工匠”。

(五)提升行業治理力。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度,進一步拓展企業雲平臺功能,修正完善工業監測預測模型,提升運行監測、調度、分析能力水準。出臺製造強省政策“升級版”,加強工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探索工業經濟發展分產業推進機制,做強做優一批優勢產業。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改革,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依法依規退出落後產能,做到應停盡停、應關盡關、應拆盡拆。堅守“企業娘家”角色定位,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百名幹部進千企”活動,著力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03

江西: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推動工業加速崛起

江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江鈴汽車集團生產車間

今年以來,江西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全省工業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穩中有進的態勢,工業增速穩定、位居全國前列,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結構調整、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

2017年工作成績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省著力加強工業運行調度服務,推進領導聯點、入企幫扶工作,出臺穩增長若干措施,推動全省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1-10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出全國平均2.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可完成增長8.8%左右的目標任務。全省重點監測的36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244種,增長面達67.4%,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有150種,占全省重點監測的主要工業產品的41.4%。

效益品質明顯改善。1-9月,全省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809.0億元,增長25.6%,同比提高13.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2.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5%,同比提高0.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同比減少88戶,虧損面收窄0.77個百分點。工業增值稅一直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長,1-9月累計入庫400.2億元,增長45.1%,同比大幅提高36.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經濟培育三大工程,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省主要工業行業均實現平穩增長,總體呈現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和傳統產業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較快增長。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高出全省工業2.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高出全省工業2.1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傳統產業恢復增長較快。鋼鐵、有色行業主要產品價格上漲,效益大幅上揚,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23.8%、17%,利潤分別增長109.7%、43.5%。水泥行業效益好于上年,利潤增長31.9%。

工業項目有序推進。開展工業專案落實年活動,實施技改“三千計畫”,推進重大專案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全省共實施推進億元以上工業專案2839項,總投資15964億元。1-10月,全省工業投資完成9828.3億元,同比增長13.8%,高出全國平均10.5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53.8%。其中,製造業投資完成9005.2億元,增長16.6%,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12.5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技改完成投資2121.5億元,增長29.1%,拉動工業投資增長4.6個百分點。

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江西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為中心,以加快發展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為重點,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推進智慧製造,強化技術、人才、政策和環境支撐,為建設新興工業大省和工業強省築牢基礎。

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著力做大規模。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工作聚焦、資源聚焦、政策聚焦和目標聚焦,著力推動航空、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移動物聯網等重點產業突破。一是航空產業以通用航空為突破口,以直升機為著力點,推進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研發中心、製造中心和無人機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0億元。二是中醫藥產業加快推進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協調推進實施江西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三是新能源汽車加大推廣應用補貼力度,推進江鈴新能源30萬輛整車新基地、上饒客車2萬輛新能源客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四是新能源重點推進晶科能源雙倍增計畫等重大專案建設,光伏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鋰電產業550億元。五是新材料重點推動江西省新材料研究院正式運營,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攻克3-5項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力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六是移動物聯網產業加快編制發佈發展規劃,以應用為牽引,瞄準東部發達地區,著力加大技術、軟體和產品、硬體引進培育力度,力爭在專案、平臺和企業上實現突破。

聚焦優化升級傳統產業,著力提升質效。開展技術改造深化年活動,制定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畫,重點推進“五+雙趕超”技改專項行動,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20%以上,帶動工業投資完成1.2萬億。一是推進“機器人+”。全年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慧裝備2000台(套)以上。二是推進“綠色+”。在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等行業實施高效電機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水準提升等行動,培育打造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系。三是推進“互聯網+”。大力推廣在企業研發設計、製造流程、供應鏈、企業管理等各環節應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推進1000家中小企業入網上雲。四是推進“品牌+”。 強化品質管制,實施精品培育行動,認定100項工業精品。五是推進“設計+”,發揮工業設計創新券作用,引導製造企業和設計企業對接合作。力爭主要行業骨幹企業技術裝備水準趕超國內外領先、重點產品技術含量和品質性能趕超行業先進。

聚焦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動協同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一是推進服務型製造。研究制定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和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服務型製造模式,培育一批專案、企業、平臺,依託重點產業集群建設一批服務型製造集聚區。二是發展工業設計。培育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製造業企業與設計企業對接。三是做強現代物流。以工業物流和工業園區為突破口,引導工業園區和企業與省級物流公共資訊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支援物流平臺進園區、進企業。引導企業逐步剝離外包物流業務,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四是積極培育協力廠商服務。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協力廠商檢驗檢測服務,培育一批檢驗檢測認證平臺和企業。

聚焦大力推進智慧製造,著力促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製造技術與資訊技術深度融合,提升製造業能級水準。一是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制定“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意見,推進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模式在製造業廣泛應用。實施“企業上雲”行動計畫,加快建設江西工業雲,支持南昌、上饒、撫州和贛江新區等大資料基地建設。二是深化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對標貫標,加快智慧城市、資訊消費試點城市、寬頻中國江西工程建設,推進智慧 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保等應用,不斷豐富和升級資訊消費產品和內容,推動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實施智慧製造“萬千百十”工程,建設100個數位化車間,推動實施40個智慧製造示範專案。

強化技術支撐。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金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加快組建智慧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產業研究院,加快建設一批省級技術中心、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打造產業創新綜合體。加快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強化人才支撐。加強企業家、專業人才、產業技術工人三支工業人才隊伍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大軍。

強化政策支撐。推動出臺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速工業崛起若干意見,研究制定一批配套檔,為工業強省奠定政策基礎。

強化環境支撐。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建立“親、清”的政商環境,營造工業強省良好輿論氛圍,著力打造成本最低、回報最高、服務最優的發展環境。

04

山東: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規模 強力驅動科技創新

山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焊接生產線

今年以來,全省工業和資訊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山東工業大省、製造強省的地位進一步鞏固。1-10月份,規上工業產銷率達到98.9%,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前9個月,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比去年同期提高7.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6285.5億元,增長12.7%,比去年同期提高12.5個百分點。預計2017年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萬億元、利潤9500億元;工業技改投資總額突破1.6萬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一位。

2017年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總的看,山東省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融合發展潛能有效挖掘,品牌價值大幅提升,企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體保持較好增長勢頭。

(一)傳統新興“兩個引擎”帶動,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一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全省通過重點技術改造專案導向目錄等形式,推介重點技改專案598項,總投資達1652.2億元。二是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1-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工業、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9%、10.3%,分別高於規上工業3.9個、3.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3.6個和1.9個百分點。三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在研發創新、協同製造、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領域湧現了一批“雙創”平臺,海爾、酷特、浪潮、濰柴等一批製造業企業“雙創”平臺建設成效顯著,依託互聯網的平臺經濟茁壯成長。四是先進產能得到釋放。以強力推進落後產能退出,為優勢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啟動,化工產業運行品質有效提升。一是強力扭轉安全生產被動局面。截至9月底,全省共排查發現安全隱患10.3萬起,完成整治7.6萬起。二是研究制定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的原則,制定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三是組織開展化工生產企業“四評級一評價”。四是推動化工產業高端集聚發展。

(三)科技創新強力驅動,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一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今年以來,全省新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7家、總數39家,居全國首位。二是品牌建設高端化發展。出臺了《山東百年品牌企業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全省工業品牌建設座談會,舉辦百年品牌論壇暨中國工業品牌之旅山東站活動。三是“好品山東”區域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山東優質工業產品組團發展,借助中央媒體擴大影響,今年共有15家企業參加央視集中宣傳,300多家企業參加“國家品牌計畫”交流。

(四)融合發展有效拉動,“互聯網+”的潛能不斷釋放。一是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持續深化。省政府出臺了《關於貫徹國發〔2016〕28號文件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實施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345”工程。目前,青島市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全省有11個項目入圍國家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居全國第一位。二是智慧製造快速發展。全省在離散型智慧製造、流程型智慧製造等6個領域培育了首批6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20個重點行業加快智慧化升級。三是資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省政府與四大通信企業實施戰略合作,“一路、一網、一平臺”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兩化融合指數達到93,居全國第5位。

(五)“雙創”發展縱深推動,企業活力持續迸發。一是企業家隊伍蓬勃發展。深入實施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持續抓好企業家培訓。二是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各梯度骨幹企業不斷壯大,魏橋集團入圍世界500強,49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三是企業管理水準大幅提高。今年以來,新改制企業3498家,累計達到13713家。

(六)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綠色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一是為工業發展注入“綠動力”。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工業綠動力”計畫。二是迴圈經濟加快發展。全省共有44個園區、企業列入國家迴圈經濟示範試點,5家企業列入國家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範,數量均居全國前列。三是綠色製造體系逐步完善。6個項目入圍國家綠色系統集成示範項目,3家綠色園區、25家綠色工廠、2家綠色供應鏈、5個綠色設計產品創建國家級示範。四是節能法治體系進一步健全。

2018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承前啟後之年,是加快打造山東新工業的關鍵一年。下一步,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製造強省,全面啟動山東工業新征程。一是持續推進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深入落實《〈中國製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深化實施“1+22”轉型升級方案。二是啟動新一輪高水準技術改造。加快建立全省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制定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和重點專案導向目錄,實施新一輪高水準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畫。三是全面加快製造強省建設。啟動省級工業強基行動,實施工業強基“一條龍”應用計畫,組織實施一批“四基”領域重點項目。四是推動裝備產業高端化發展。2018年,全省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高端裝備在裝備製造業的所占比重不斷增加,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五是嚴格開展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繼續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關停整頓隱患企業。

(二)立足創新驅動,努力壯大山東工業新動能。一是打造高水準製造業創新平臺。落實好《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建設指南》,積極開展首批1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瞄準產業升級趨勢和技術瓶頸問題,分行業制定發佈《重點行業技術發展白皮書》。三是深化政產學研金用服協同創新。豐富完善山東省產學研網上合作對接平臺功能,推動行業骨幹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四是突破發展工業設計。強化對工業設計的政策研究與支持,持續加強平臺建設,開展第五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四是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出臺《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山東實施意見》,啟動首批服務型製造示範評選工作。

(三)立足品牌效益,加快打造山東工業新實力。一是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大力開展以為消費產品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力爭培創1-3家精品高端產業集群區域品牌,3-5家特色中端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二是著力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三是持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全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和《關於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統籌推進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四是繼續抓企業梯次培強。採取“行業抓龍頭、分級抓骨幹”的辦法,推動省市縣分層次抓好千億級、百億級、十億級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四)立足跨界融合,加快釋放山東工業新潛能。一是實施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345”工程。提升“互聯網+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圍繞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關鍵環節,推出一批省級試點,列入技改導向計畫實施。二是持續強化基礎平臺支撐。爭取全年上雲企業達到7萬家、建成國內領先的綜合雲平臺5個、行業雲平臺20個、搭建省級體驗中心10個、培育雲應用服務商70家。三是全面推進資訊化重大專案建設。四是深化資訊資源分享應用。加快全省標準統一的政務資訊資原始目錄體系建設,規範全省資訊資源分享工作。五是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集聚區,加快佈局建設國家北斗導航資料中心山東分中心等軍民融合重點專案。

(五)立足節能降耗,全面開啟綠色發展新模式。一是持續推進節能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二是著力提升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三是拓展實施“工業綠動力”計畫,四是加快發展迴圈經濟,五是提高綠色製造發展水準,六是依法推動落後低效過剩產能退出。

(六)立足保障協調,努力構建工業發展大環境。一是著力打造最佳發展環境,二是持續加強運行監測調節,三是切實幫助企業降本減負,四是突出抓好智庫平臺建設。

05

河南:轉型攻堅促升級 綜合施策穩增長

河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2017年主要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在工信部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以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為總抓手,深入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去三改”工作方案體系,出臺實施重點產業轉型發展方案。前11個月,在去產能、環保約束的壓力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5個百分點,五大主導產業增長12.1%、高於全省工業4.0個百分點。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大平臺,構築產業和創新載體。把創新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圍繞區域、產業、企業搭建創新發展平臺,增強吸引、整合、運用資源能力。一是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今年5月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正式獲批,成為全國4個試點示範城市群之一,以打造先進製造業引領區為目標,探索製造業轉型發展、協同創新、開放合作、軍民融合、人才培養等5種新模式,目前正在積極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努力打造全省製造業的核心增長區域。截至目前,鄭洛新集聚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占全省總量的60%,高新技術企業由去年的909家增加到1200家。二是培育製造業創新中心。經廣泛動員、多輪輔導、嚴格標準、公開評審,遴選確定河南省智慧農機創新中心等11家首批培育單位,認定一拖集團牽頭組建的創新中心為省級智慧農機創新中心。省級創新中心從列入培育名單年度起,以專案建設後補助的方式每年支援500萬元、連續支持5年,加快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三是打造產業發展載體。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實施“龍頭+配套”“原材料+製成品”集群發展模式,著力培育“百千萬”優勢產業集群。前10個月,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比重為65.2%,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2.7%。依託產業集聚區,在縣域形成一批百億特色產業集群,在省轄市形成18個千億主導產業集群,全省形成裝備、食品等2個萬億級產業。

二、實施大技改,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基於河南傳統產業占比大、產業結構偏重的現狀,聚焦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著力實施“一去三改”,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質增效。一是強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力爭用3年時間對全省2.2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建立項目徵集、項目篩選、統計監測、資金補助於一體的專案管理服務體系,對技術改造示範專案按照設備、研發投入的30%給予後補助。今年以來統籌運用省財政6.5億元資金支援示範專案164個,有力推動了企業廣泛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1—10月,全省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281.5億元、同比增長47.9%。二是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在工信部指導下,聯合航太科工舉辦2017中國(鄭州)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推廣活動,在10個省轄市舉辦融合發展深度行活動。分行業召開智慧製造現場會,推進實施智慧化改造專案478個、總投資539.2億元;認定省級智慧工廠50個、智慧車間73個,省級工業雲示範平臺12個,13個項目被工信部認定為智慧製造示範專案。發佈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十大典型案例,集中推出宇通客車智慧製造、大信櫥櫃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三是全力推進綠色化改造。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召開合成氨、鋼鐵綠色化改造對標達標現場會,發佈行業國際國內水效能效標杆值,引導企業對標改造,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制定河南省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管理辦法,對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的給予200萬元獎勵,5個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案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產業開展能耗專項核查,節能監察結果作為執行階梯電價政策的依據。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68%。四是著力去產能。出臺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工作方案,開展淘汰落後產能“清零行動”,淘汰生產線(設備)127條(台、套),涉及企業94家。全面取締“地條鋼”,全省排查上報“地條鋼”制售企業22家,6月30日前已按“四個徹底”要求完成拆除。做好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達成置換鋼鐵產能344萬噸。

三、發展大產業,推動邁向中高端。以“高成長、高技術、高稅負”產業為重點,聚焦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電子資訊、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轉型攻堅,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三年行動計畫,分業抓示範、抓專案、抓龍頭、抓服務。裝備製造業:按照“創新驅動、智慧轉型、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的思路,打造“4+4”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推動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4個優勢產業跨越提升,數控機床、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4個新興產業趕超突破,組織認定10個行業標誌性重大技術裝備、102個省級首台(套)產品,實施機器人“雙十百千”示範應用工程,應用2820台機器人和2744台數控機床。1—10月,裝備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30億元,同比增長15.9%。新型材料業:聚焦鋁加工、特色有色金屬、新型鋼鐵材料等7大領域,實施鏈式整合、龍頭帶動、技術創新等6大工程,著力抓好100個重點專案、30家龍頭企業,組織召開安鋼、濟鋼區域加工中心現場會,以清理整頓電解鋁項目為契機加快產能向龍頭企業集中、加快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落實國家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政策,著力打造以中高端產品為特色的產業鏈。1—10月,新型材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20億元、同比增長18.9%。電子製造業:按照“龍頭帶動、集群配套、創新協同、鏈式發展”的思路,做強智慧終端機、電子材料、新型電池等3個優勢產業,做優信息安全、智慧傳感及終端、光電子等6個特色產業,省市聯動實施105個重點專案,推動電子資訊產業加快向價值鏈高端躍升。1—10月,全省手機產量2.2億部、同比增長25.3%。綠色食品: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突出品牌提升、綠色安全,做大做強食品製造業,重點抓好煙酒高稅負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豫酒企業重組、品牌重塑、模式重建,提高省產煙一二類比重,聚力打造大單品,培育領軍品牌,推動豫酒豫煙振興。1—10月份,食品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39億元、同比增長9.9%。

四、做好大服務,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把企業服務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大舉措,著力實施“百千萬”助力企業計畫,千方百計説明企業破瓶頸、解難題、啟動力。一是組織“百名中原領軍型企業家”培訓。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精神,分層次分專題組織高端培訓,遴選100名領軍型企業家赴知名高校舉辦2期高端培訓,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月舉辦一次中原企業家大講堂活動、累計培訓萬人次,推動企業家觀念更新、思維轉型、素質提升。二是實施千億資本助力製造強省建設行動。出臺優化企業融資服務的26條政策措施,建立資本與製造企業常態化對接機制,發起設立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基金,為企業提供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今年以來對接企業350家、投放資金40.4億元。聯合省政府金融辦、河南銀監局舉辦政銀擔企對接活動,5萬餘家中小微企業參與、新增貸款1640億元。三是開展“萬名幹部幫萬企”活動。建立三級首席服務員制度,省級重點做好“雙百”企業分包服務,市縣兩級遴選重點企業、重點專案開展點對點服務,當好政策宣傳員、項目代辦員、問題協管員。前三季度全省各級企業服務機構和首席服務員共收集企業問題1053個、已解決846個。舉辦全省五大產業鏈產銷對接、全省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對接等系列活動,説明企業開拓市場、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轉型發展攻堅的關鍵之年。河南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圍繞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加快結構轉型、動力轉換,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先進製造業強省和網路經濟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重點做好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三大平臺”。全力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加快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再認定8—10家培育單位,建成5家左右省級創新中心;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大中小企業融通配套的集群發展格局。

二是深入推進“三大改造”。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啟動萬家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完成規上企業5500家,實施“十百千”技改提升工程、工業強基工程;加快推進智慧化改造,實施智慧製造示範應用工程和機器人“十百千”示範應用倍增工程,省級培育智慧工廠50個、智慧車間100個,推動400家企業規模化示範應用4000台以上機器人;加快推進綠色化改造,構建“產品+服務+製造”綠色製造體系,支援創建50家省級綠色工廠。

三是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抓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的組織實施,推進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電子資訊、食品製造、汽車製造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爭取在優勢領域壯大一批領軍型企業、打造一批標誌性產品。

四是實施“三品”專項行動。以消費品工業為重點,以“三對標四提高”活動為抓手,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

五是實施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實施“企業上雲”計畫,提升資訊安全水準,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六是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研究制定河南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實施意見,抓好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宣傳貫徹,建設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路平臺,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企業成長。

七是全力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深化企業服務,加強要素保障,減輕企業負擔,確保全省工業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為轉型發展攻堅創造條件。

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0%。實施軍民融合工程。

著力深化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累計取消下放審批類事項29項,7項權力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服務)”。印發實施《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意見》《江蘇省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實施辦法》等檔,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中小企業“12318”服務體系提升效能,累計創建省三星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485家。加強創新創業服務,省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累計達252家。支援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臺和高校平臺改造升級,促進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應用。舉辦中小企業創新創業、“i創杯”“江蘇智造”創新大賽等活動,營造創業創新氛圍。落實國家和江蘇省降成本政策,開展減負專項督查,前3季度為實體經濟降低成本1170多億元。

2018年重點工作

聚焦製造強省建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2018年,江蘇經濟和資訊化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製造強省建設目標,以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重點,從產業、行業、企業三個層面,著力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水準產業集群、推進企業分類培育、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強力推動江蘇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省市聯動搭建產業發展推介平臺,引進一批重大專案、世界一流研究機構和人才團隊。加強特色產業發展,明確“一市一特色”並給予重點支援。開展數字城市試點示範。支持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帶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加快成長壯大。建立重點專案跟蹤服務機制,培育一批新增長點。更大力度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實施企業製造裝備升級計畫。實施品質品牌提升工程。制訂實施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培育計畫。制定全省重點產業集群跟蹤培育計畫,重點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新材料等2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和軟體與資訊服務、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紡織服裝等4個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創建“中國製造2025”蘇南國家級示範區。

(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產業化水準。推進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創建一批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積極爭取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以工程機械、智慧裝備為切入點,組織實施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專案。完善省重大裝備(首台套)保險補償機制,推動首台套裝備的推廣應用。引導“軍轉民”和“民參軍”,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示範基地。

(三)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實施智慧製造工程。分行業、地區推廣離散型、流程型、個性化定制等智慧製造模式,組織推進示範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建設。以創新方式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國際軟體產品和資訊服務交易博覽會。實施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畫,開展兩化融合貫標,推進“133”工程和“企業上雲”計畫,建設工業大資料應用示範區,加快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滲透融合創新。研究制定《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四)分類培育骨幹企業。依託現有優勢產業,通過兼併重組、產業鏈延伸、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做強一批江蘇地標型企業。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畫和小微企業成長培育計畫,培育一批佔據細分行業市場的“隱形冠軍”。加大對高成長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

(五)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等政策舉措,倒逼企業提升能效水準。在全省推廣節能量交易。突出鋼鐵、石化、化工、農藥、印染等重點行業,組織實施綠色化改造工程。運用經濟、法律、能耗、階梯電價等舉措推動過剩產能化解、落後產能淘汰,確保完成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壓減任務。推進“263”減化行動,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

(六)加強行業服務管理。建設全省企業服務平臺。建成經信大資料平臺。推進行政權力事項“不見面”審批,加強事中事後“雙隨機”監管。開展工業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益評價。落實國家和省簡政、減稅、降費的各項政策,健全企業減負擔降成本長效機制。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研究出臺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意見和推動民間投資的措施。建設中小微企業智慧製造大資料雲服務平臺,提高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和精准率。抓好安全生產。

02

安徽:踐行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加快推進向製造強省邁進

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中國聲穀外景

砥礪奮進的2017年

今年以來,在工信部的支持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安徽省經信系統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開展製造強省建設,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居全國第6;規模企業突破2萬戶、居全國第6位;1—10月,實現利潤1766.8億元,同比增長17.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6%。

(一)製造強省建設開局良好。召開“製造強省”建設萬人大會,編制實施製造強省建設方案,制定出臺製造強省“政策10條”,落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23.7億元,支持企業(項目)2599個。新一代資訊技術、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4個重點行業被列入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合肥市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和“製造強省系列政策進萬企”活動,對接企業2萬餘家,實現經濟部門、園區、規模企業全覆蓋。

(二)供給側改革扎實推進。打好去除落後產能攻堅戰,開展打擊“地條鋼”專項行動,去除煉鐵產能62萬噸、煉鋼產能64萬噸,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13戶。出臺“降成本10條”,建成運行省級減輕企業負擔綜合平臺,預計全年降低企業成本超1000億元。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行動”,培育認定省級新產品560項、安徽工業精品119個,合肥、滁州榮獲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在央視黃金時段開展“精品安徽、精彩安徽”系列宣傳,收看人次超3億。

(三)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中國聲谷建設“政策10條”,設立中國聲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8億元、基金50億元,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等重大專案開工建設。制定實施“皖芯行動”,京東方10.5代線、晶合12英寸晶圓製造等專案投產達效,電子資訊製造業產值全年可望突破4000億元。深入開展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6家企業、54種產品、1個園區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示範名單,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4.3%。大規模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1—11月,完成技改投資6688億元,同比增長16.2%,技術改造對工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5%。

(四)創新融合步伐加快。成立智慧製造、大資料、磁性材料等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認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8戶、企業技術中心158戶,49項行業標準獲工信部立項,3家企業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深入推進“互聯網+製造”,11個專案獲批工信部2017年智慧製造專項、居全國第4位,9個項目入選國家2017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居全國第2位,4個項目入圍國家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範、居全國第2位。成功舉辦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5家企業獲批國家服務型製造試點示範,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占全國的1/10。

(五)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15.99萬戶。開展“專精特新”培育行動,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500戶,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省股交中心“專精特新”板,首批169戶企業成功掛牌。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8家、居全國第1位。成功舉辦“創客中國”安徽區大賽,培育認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30家、工業特色小鎮6個,創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4個。深化與全國知名民企合作,100個投資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90個,累計投資586.7億元。

(六)服務水準持續提升。加強工業經濟預測分析調度,建成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測模型,工業“雲平臺”功能持續優化提升。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成功舉辦第11屆中國(合肥)國際家博會等16場次產銷對接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博會、工博會近20場次產品展銷會。電煤保障有序有力,中長期合同簽約率、履約率超過國家目標要求。穩步推進“寬頻安徽”建設,新建移動通信基站超過2.2萬個,全省行政村光纖通達率超過98%,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再啟征程的2018年

2018年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攻堅之年,也是加快製造強省建設的關鍵之年。安徽省經信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發展新型製造、提升品質品牌、推動融合創新、激發民營活力、增強治理能力,推動全省工業經濟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加快製造強省建設步伐。

(一)培育製造新動力。大力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圍繞製造強省“7+5”重點領域,加快培育壯大智慧語音、智慧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電子資訊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創建合肥“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區、合蕪蚌先進製造業基地。大力發展智慧經濟,堅持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三位一體”推進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大力發展智慧製造和智慧產業,打造全國重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先行區和智慧產業新高地。開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計畫”,創新“製造+服務”“產品+服務”等模式,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專案和平臺。

(二)增強企業競爭力。運用先進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生產工藝、製造流程、管理系統和服務體系,滾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完成技改投資730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培育省級新產品500個、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在中央媒體開展“精彩安徽、智慧生活,精品安徽、徽商中國”主體宣傳,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制定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升級版,加快合蕪馬高端智慧再製造產業園建設。

(三)優化協同創新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按照“一行業一中心”的方式,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5個、省技術創新示範標杆企業40戶,創建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0個,爭創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產學研深度融合行動,組建工業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建一批基於互聯網的大企業“雙創”平臺和協力廠商“雙創”服務平臺,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培育認定省級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打造一批企業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培育100個以上工業示範APP。

(四)激發民營新活力。大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掛牌”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計畫,打造“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相互連結的企業生態梯隊,新增註冊民營企業12萬戶左右、新增規模企業1000戶,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型小微企業、“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開展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提升行動,培育認定一批“智慧集群”、工業特色小鎮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實施“現代徽商”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江淮工匠”。

(五)提升行業治理力。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度,進一步拓展企業雲平臺功能,修正完善工業監測預測模型,提升運行監測、調度、分析能力水準。出臺製造強省政策“升級版”,加強工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探索工業經濟發展分產業推進機制,做強做優一批優勢產業。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改革,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依法依規退出落後產能,做到應停盡停、應關盡關、應拆盡拆。堅守“企業娘家”角色定位,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百名幹部進千企”活動,著力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03

江西: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推動工業加速崛起

江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江鈴汽車集團生產車間

今年以來,江西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全省工業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穩中有進的態勢,工業增速穩定、位居全國前列,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結構調整、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

2017年工作成績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省著力加強工業運行調度服務,推進領導聯點、入企幫扶工作,出臺穩增長若干措施,推動全省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1-10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出全國平均2.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可完成增長8.8%左右的目標任務。全省重點監測的36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244種,增長面達67.4%,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有150種,占全省重點監測的主要工業產品的41.4%。

效益品質明顯改善。1-9月,全省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809.0億元,增長25.6%,同比提高13.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2.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5%,同比提高0.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同比減少88戶,虧損面收窄0.77個百分點。工業增值稅一直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長,1-9月累計入庫400.2億元,增長45.1%,同比大幅提高36.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經濟培育三大工程,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省主要工業行業均實現平穩增長,總體呈現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和傳統產業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較快增長。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高出全省工業2.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高出全省工業2.1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傳統產業恢復增長較快。鋼鐵、有色行業主要產品價格上漲,效益大幅上揚,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23.8%、17%,利潤分別增長109.7%、43.5%。水泥行業效益好于上年,利潤增長31.9%。

工業項目有序推進。開展工業專案落實年活動,實施技改“三千計畫”,推進重大專案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全省共實施推進億元以上工業專案2839項,總投資15964億元。1-10月,全省工業投資完成9828.3億元,同比增長13.8%,高出全國平均10.5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53.8%。其中,製造業投資完成9005.2億元,增長16.6%,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12.5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技改完成投資2121.5億元,增長29.1%,拉動工業投資增長4.6個百分點。

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江西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為中心,以加快發展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為重點,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推進智慧製造,強化技術、人才、政策和環境支撐,為建設新興工業大省和工業強省築牢基礎。

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著力做大規模。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工作聚焦、資源聚焦、政策聚焦和目標聚焦,著力推動航空、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移動物聯網等重點產業突破。一是航空產業以通用航空為突破口,以直升機為著力點,推進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研發中心、製造中心和無人機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0億元。二是中醫藥產業加快推進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協調推進實施江西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三是新能源汽車加大推廣應用補貼力度,推進江鈴新能源30萬輛整車新基地、上饒客車2萬輛新能源客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四是新能源重點推進晶科能源雙倍增計畫等重大專案建設,光伏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鋰電產業550億元。五是新材料重點推動江西省新材料研究院正式運營,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攻克3-5項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力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六是移動物聯網產業加快編制發佈發展規劃,以應用為牽引,瞄準東部發達地區,著力加大技術、軟體和產品、硬體引進培育力度,力爭在專案、平臺和企業上實現突破。

聚焦優化升級傳統產業,著力提升質效。開展技術改造深化年活動,制定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畫,重點推進“五+雙趕超”技改專項行動,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20%以上,帶動工業投資完成1.2萬億。一是推進“機器人+”。全年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慧裝備2000台(套)以上。二是推進“綠色+”。在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等行業實施高效電機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水準提升等行動,培育打造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系。三是推進“互聯網+”。大力推廣在企業研發設計、製造流程、供應鏈、企業管理等各環節應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推進1000家中小企業入網上雲。四是推進“品牌+”。 強化品質管制,實施精品培育行動,認定100項工業精品。五是推進“設計+”,發揮工業設計創新券作用,引導製造企業和設計企業對接合作。力爭主要行業骨幹企業技術裝備水準趕超國內外領先、重點產品技術含量和品質性能趕超行業先進。

聚焦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動協同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一是推進服務型製造。研究制定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和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服務型製造模式,培育一批專案、企業、平臺,依託重點產業集群建設一批服務型製造集聚區。二是發展工業設計。培育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製造業企業與設計企業對接。三是做強現代物流。以工業物流和工業園區為突破口,引導工業園區和企業與省級物流公共資訊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支援物流平臺進園區、進企業。引導企業逐步剝離外包物流業務,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四是積極培育協力廠商服務。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協力廠商檢驗檢測服務,培育一批檢驗檢測認證平臺和企業。

聚焦大力推進智慧製造,著力促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製造技術與資訊技術深度融合,提升製造業能級水準。一是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制定“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意見,推進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模式在製造業廣泛應用。實施“企業上雲”行動計畫,加快建設江西工業雲,支持南昌、上饒、撫州和贛江新區等大資料基地建設。二是深化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對標貫標,加快智慧城市、資訊消費試點城市、寬頻中國江西工程建設,推進智慧 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保等應用,不斷豐富和升級資訊消費產品和內容,推動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實施智慧製造“萬千百十”工程,建設100個數位化車間,推動實施40個智慧製造示範專案。

強化技術支撐。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金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加快組建智慧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產業研究院,加快建設一批省級技術中心、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打造產業創新綜合體。加快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強化人才支撐。加強企業家、專業人才、產業技術工人三支工業人才隊伍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大軍。

強化政策支撐。推動出臺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速工業崛起若干意見,研究制定一批配套檔,為工業強省奠定政策基礎。

強化環境支撐。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建立“親、清”的政商環境,營造工業強省良好輿論氛圍,著力打造成本最低、回報最高、服務最優的發展環境。

04

山東: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規模 強力驅動科技創新

山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圖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焊接生產線

今年以來,全省工業和資訊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山東工業大省、製造強省的地位進一步鞏固。1-10月份,規上工業產銷率達到98.9%,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前9個月,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比去年同期提高7.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6285.5億元,增長12.7%,比去年同期提高12.5個百分點。預計2017年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萬億元、利潤9500億元;工業技改投資總額突破1.6萬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一位。

2017年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總的看,山東省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融合發展潛能有效挖掘,品牌價值大幅提升,企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總體保持較好增長勢頭。

(一)傳統新興“兩個引擎”帶動,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一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全省通過重點技術改造專案導向目錄等形式,推介重點技改專案598項,總投資達1652.2億元。二是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1-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工業、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9%、10.3%,分別高於規上工業3.9個、3.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3.6個和1.9個百分點。三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在研發創新、協同製造、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領域湧現了一批“雙創”平臺,海爾、酷特、浪潮、濰柴等一批製造業企業“雙創”平臺建設成效顯著,依託互聯網的平臺經濟茁壯成長。四是先進產能得到釋放。以強力推進落後產能退出,為優勢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啟動,化工產業運行品質有效提升。一是強力扭轉安全生產被動局面。截至9月底,全省共排查發現安全隱患10.3萬起,完成整治7.6萬起。二是研究制定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的原則,制定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三是組織開展化工生產企業“四評級一評價”。四是推動化工產業高端集聚發展。

(三)科技創新強力驅動,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一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今年以來,全省新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7家、總數39家,居全國首位。二是品牌建設高端化發展。出臺了《山東百年品牌企業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全省工業品牌建設座談會,舉辦百年品牌論壇暨中國工業品牌之旅山東站活動。三是“好品山東”區域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山東優質工業產品組團發展,借助中央媒體擴大影響,今年共有15家企業參加央視集中宣傳,300多家企業參加“國家品牌計畫”交流。

(四)融合發展有效拉動,“互聯網+”的潛能不斷釋放。一是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持續深化。省政府出臺了《關於貫徹國發〔2016〕28號文件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實施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345”工程。目前,青島市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全省有11個項目入圍國家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居全國第一位。二是智慧製造快速發展。全省在離散型智慧製造、流程型智慧製造等6個領域培育了首批6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20個重點行業加快智慧化升級。三是資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省政府與四大通信企業實施戰略合作,“一路、一網、一平臺”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兩化融合指數達到93,居全國第5位。

(五)“雙創”發展縱深推動,企業活力持續迸發。一是企業家隊伍蓬勃發展。深入實施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持續抓好企業家培訓。二是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各梯度骨幹企業不斷壯大,魏橋集團入圍世界500強,49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三是企業管理水準大幅提高。今年以來,新改制企業3498家,累計達到13713家。

(六)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綠色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一是為工業發展注入“綠動力”。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工業綠動力”計畫。二是迴圈經濟加快發展。全省共有44個園區、企業列入國家迴圈經濟示範試點,5家企業列入國家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範,數量均居全國前列。三是綠色製造體系逐步完善。6個項目入圍國家綠色系統集成示範項目,3家綠色園區、25家綠色工廠、2家綠色供應鏈、5個綠色設計產品創建國家級示範。四是節能法治體系進一步健全。

2018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承前啟後之年,是加快打造山東新工業的關鍵一年。下一步,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製造強省,全面啟動山東工業新征程。一是持續推進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深入落實《〈中國製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深化實施“1+22”轉型升級方案。二是啟動新一輪高水準技術改造。加快建立全省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制定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和重點專案導向目錄,實施新一輪高水準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畫。三是全面加快製造強省建設。啟動省級工業強基行動,實施工業強基“一條龍”應用計畫,組織實施一批“四基”領域重點項目。四是推動裝備產業高端化發展。2018年,全省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高端裝備在裝備製造業的所占比重不斷增加,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五是嚴格開展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繼續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關停整頓隱患企業。

(二)立足創新驅動,努力壯大山東工業新動能。一是打造高水準製造業創新平臺。落實好《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建設指南》,積極開展首批1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瞄準產業升級趨勢和技術瓶頸問題,分行業制定發佈《重點行業技術發展白皮書》。三是深化政產學研金用服協同創新。豐富完善山東省產學研網上合作對接平臺功能,推動行業骨幹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四是突破發展工業設計。強化對工業設計的政策研究與支持,持續加強平臺建設,開展第五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四是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出臺《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山東實施意見》,啟動首批服務型製造示範評選工作。

(三)立足品牌效益,加快打造山東工業新實力。一是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大力開展以為消費產品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力爭培創1-3家精品高端產業集群區域品牌,3-5家特色中端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二是著力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三是持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全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和《關於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統籌推進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四是繼續抓企業梯次培強。採取“行業抓龍頭、分級抓骨幹”的辦法,推動省市縣分層次抓好千億級、百億級、十億級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四)立足跨界融合,加快釋放山東工業新潛能。一是實施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345”工程。提升“互聯網+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圍繞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關鍵環節,推出一批省級試點,列入技改導向計畫實施。二是持續強化基礎平臺支撐。爭取全年上雲企業達到7萬家、建成國內領先的綜合雲平臺5個、行業雲平臺20個、搭建省級體驗中心10個、培育雲應用服務商70家。三是全面推進資訊化重大專案建設。四是深化資訊資源分享應用。加快全省標準統一的政務資訊資原始目錄體系建設,規範全省資訊資源分享工作。五是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集聚區,加快佈局建設國家北斗導航資料中心山東分中心等軍民融合重點專案。

(五)立足節能降耗,全面開啟綠色發展新模式。一是持續推進節能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二是著力提升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三是拓展實施“工業綠動力”計畫,四是加快發展迴圈經濟,五是提高綠色製造發展水準,六是依法推動落後低效過剩產能退出。

(六)立足保障協調,努力構建工業發展大環境。一是著力打造最佳發展環境,二是持續加強運行監測調節,三是切實幫助企業降本減負,四是突出抓好智庫平臺建設。

05

河南:轉型攻堅促升級 綜合施策穩增長

河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2017年主要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在工信部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以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為總抓手,深入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去三改”工作方案體系,出臺實施重點產業轉型發展方案。前11個月,在去產能、環保約束的壓力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5個百分點,五大主導產業增長12.1%、高於全省工業4.0個百分點。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大平臺,構築產業和創新載體。把創新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圍繞區域、產業、企業搭建創新發展平臺,增強吸引、整合、運用資源能力。一是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今年5月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正式獲批,成為全國4個試點示範城市群之一,以打造先進製造業引領區為目標,探索製造業轉型發展、協同創新、開放合作、軍民融合、人才培養等5種新模式,目前正在積極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努力打造全省製造業的核心增長區域。截至目前,鄭洛新集聚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占全省總量的60%,高新技術企業由去年的909家增加到1200家。二是培育製造業創新中心。經廣泛動員、多輪輔導、嚴格標準、公開評審,遴選確定河南省智慧農機創新中心等11家首批培育單位,認定一拖集團牽頭組建的創新中心為省級智慧農機創新中心。省級創新中心從列入培育名單年度起,以專案建設後補助的方式每年支援500萬元、連續支持5年,加快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三是打造產業發展載體。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實施“龍頭+配套”“原材料+製成品”集群發展模式,著力培育“百千萬”優勢產業集群。前10個月,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比重為65.2%,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2.7%。依託產業集聚區,在縣域形成一批百億特色產業集群,在省轄市形成18個千億主導產業集群,全省形成裝備、食品等2個萬億級產業。

二、實施大技改,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基於河南傳統產業占比大、產業結構偏重的現狀,聚焦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著力實施“一去三改”,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質增效。一是強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力爭用3年時間對全省2.2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建立項目徵集、項目篩選、統計監測、資金補助於一體的專案管理服務體系,對技術改造示範專案按照設備、研發投入的30%給予後補助。今年以來統籌運用省財政6.5億元資金支援示範專案164個,有力推動了企業廣泛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1—10月,全省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281.5億元、同比增長47.9%。二是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在工信部指導下,聯合航太科工舉辦2017中國(鄭州)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推廣活動,在10個省轄市舉辦融合發展深度行活動。分行業召開智慧製造現場會,推進實施智慧化改造專案478個、總投資539.2億元;認定省級智慧工廠50個、智慧車間73個,省級工業雲示範平臺12個,13個項目被工信部認定為智慧製造示範專案。發佈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十大典型案例,集中推出宇通客車智慧製造、大信櫥櫃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三是全力推進綠色化改造。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召開合成氨、鋼鐵綠色化改造對標達標現場會,發佈行業國際國內水效能效標杆值,引導企業對標改造,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制定河南省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管理辦法,對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的給予200萬元獎勵,5個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案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產業開展能耗專項核查,節能監察結果作為執行階梯電價政策的依據。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68%。四是著力去產能。出臺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工作方案,開展淘汰落後產能“清零行動”,淘汰生產線(設備)127條(台、套),涉及企業94家。全面取締“地條鋼”,全省排查上報“地條鋼”制售企業22家,6月30日前已按“四個徹底”要求完成拆除。做好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達成置換鋼鐵產能344萬噸。

三、發展大產業,推動邁向中高端。以“高成長、高技術、高稅負”產業為重點,聚焦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電子資訊、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轉型攻堅,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三年行動計畫,分業抓示範、抓專案、抓龍頭、抓服務。裝備製造業:按照“創新驅動、智慧轉型、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的思路,打造“4+4”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推動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4個優勢產業跨越提升,數控機床、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4個新興產業趕超突破,組織認定10個行業標誌性重大技術裝備、102個省級首台(套)產品,實施機器人“雙十百千”示範應用工程,應用2820台機器人和2744台數控機床。1—10月,裝備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30億元,同比增長15.9%。新型材料業:聚焦鋁加工、特色有色金屬、新型鋼鐵材料等7大領域,實施鏈式整合、龍頭帶動、技術創新等6大工程,著力抓好100個重點專案、30家龍頭企業,組織召開安鋼、濟鋼區域加工中心現場會,以清理整頓電解鋁項目為契機加快產能向龍頭企業集中、加快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落實國家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政策,著力打造以中高端產品為特色的產業鏈。1—10月,新型材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20億元、同比增長18.9%。電子製造業:按照“龍頭帶動、集群配套、創新協同、鏈式發展”的思路,做強智慧終端機、電子材料、新型電池等3個優勢產業,做優信息安全、智慧傳感及終端、光電子等6個特色產業,省市聯動實施105個重點專案,推動電子資訊產業加快向價值鏈高端躍升。1—10月,全省手機產量2.2億部、同比增長25.3%。綠色食品: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突出品牌提升、綠色安全,做大做強食品製造業,重點抓好煙酒高稅負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豫酒企業重組、品牌重塑、模式重建,提高省產煙一二類比重,聚力打造大單品,培育領軍品牌,推動豫酒豫煙振興。1—10月份,食品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39億元、同比增長9.9%。

四、做好大服務,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把企業服務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大舉措,著力實施“百千萬”助力企業計畫,千方百計説明企業破瓶頸、解難題、啟動力。一是組織“百名中原領軍型企業家”培訓。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精神,分層次分專題組織高端培訓,遴選100名領軍型企業家赴知名高校舉辦2期高端培訓,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月舉辦一次中原企業家大講堂活動、累計培訓萬人次,推動企業家觀念更新、思維轉型、素質提升。二是實施千億資本助力製造強省建設行動。出臺優化企業融資服務的26條政策措施,建立資本與製造企業常態化對接機制,發起設立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基金,為企業提供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今年以來對接企業350家、投放資金40.4億元。聯合省政府金融辦、河南銀監局舉辦政銀擔企對接活動,5萬餘家中小微企業參與、新增貸款1640億元。三是開展“萬名幹部幫萬企”活動。建立三級首席服務員制度,省級重點做好“雙百”企業分包服務,市縣兩級遴選重點企業、重點專案開展點對點服務,當好政策宣傳員、項目代辦員、問題協管員。前三季度全省各級企業服務機構和首席服務員共收集企業問題1053個、已解決846個。舉辦全省五大產業鏈產銷對接、全省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對接等系列活動,説明企業開拓市場、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轉型發展攻堅的關鍵之年。河南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圍繞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加快結構轉型、動力轉換,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先進製造業強省和網路經濟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重點做好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三大平臺”。全力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加快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再認定8—10家培育單位,建成5家左右省級創新中心;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大中小企業融通配套的集群發展格局。

二是深入推進“三大改造”。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啟動萬家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完成規上企業5500家,實施“十百千”技改提升工程、工業強基工程;加快推進智慧化改造,實施智慧製造示範應用工程和機器人“十百千”示範應用倍增工程,省級培育智慧工廠50個、智慧車間100個,推動400家企業規模化示範應用4000台以上機器人;加快推進綠色化改造,構建“產品+服務+製造”綠色製造體系,支援創建50家省級綠色工廠。

三是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抓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的組織實施,推進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電子資訊、食品製造、汽車製造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爭取在優勢領域壯大一批領軍型企業、打造一批標誌性產品。

四是實施“三品”專項行動。以消費品工業為重點,以“三對標四提高”活動為抓手,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

五是實施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實施“企業上雲”計畫,提升資訊安全水準,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六是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研究制定河南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實施意見,抓好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宣傳貫徹,建設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路平臺,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企業成長。

七是全力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深化企業服務,加強要素保障,減輕企業負擔,確保全省工業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為轉型發展攻堅創造條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