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行出手了!你正在用的這種支付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日前, 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下簡稱《通知》), 配套印發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 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何為條碼支付?

條碼包括我們常用的二維碼, 作為一種可以完全暴露的圖形載體, 通常顯示在各種媒介上, 包括印刷材料或者是網頁介面。 它比普通條碼具有更多的優勢, 如數據存儲量大、糾錯能力強、反應更敏捷等。

所謂的條碼支付, 是指銀行或支付機構應用條碼技術, 實現收款人、付款人之間貨幣資金轉移的業務活動, 包括付款掃碼和收款掃碼兩種方式。

在我國, 近年來隨著智慧手機不斷普及, 以二維碼為代表的條碼與智慧手機結合, 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承載和轉換資料方式。 這種方式被銀行業金融機構或非銀行支付機構使用後, 探索出一種新的支付模式,

可將業務從線上擴展到線下支付。

出門打車, 掏出手機掃一掃車上的二維碼, 輕鬆支付車費;下館子吃飯, 手機上的二維碼被收銀員掃碼槍掃了後, 立馬埋單走人……掃碼支付手段, 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條碼支付便民, 但問題不少

近年來條碼支付業務快速發展,

在小額、便民支付領域顯現出門檻低、使用便捷的優勢, 市場份額持續增長, 成為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體現形式。

同時, 條碼支付的技術實現方式和業務風險相對傳統銀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 部分市場機構在業務開展中也存在擾亂公平競爭秩序、支付風險防範不到位等問題。

支付機構應取得相應資質

在業務規範方面, 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 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 支付機構還應符合相應的業務資質要求。

通知要求, 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技術的付款服務的, 應當取得網路支付業務許可;支付機構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路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

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路支付業務許可。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 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

自通知發佈之日起, 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機構間直連處理條碼支付業務;存量業務應按照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加快遷移到合法清算機構處理。

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

為消費者提供條碼支付付款服務的, 應當立足於小額、便民市場定位, 按照風險防範能力等級, 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 在風險防範和支付便捷中取得有效平衡。

為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 應執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相關要求, 切實履行商戶管理、交易風險監測等收單主體責任, 強化對收單外包機構管理。

加強條碼支付技術風險防控

在技術規範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要加強條碼支付技術風險防控,合理運用支付標記化、可信執行環境、條碼防偽識別等手段,提升條碼支付用戶端軟體安全防護能力,規範條碼支付交易報文管理,保障交易資訊的真實性、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構建以受理終端註冊、大資料分析為基礎的條碼支付創新風險管理機制。

要加強標準落地實施,強化條碼支付產品品質和安全管理,提升條碼支付產品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和安全性,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微信錢包掃描靜態條碼支付

單日支付上限不超過500元

由於靜態條碼(如事先貼在牆上的二維碼)易被篡改或變造,易攜帶木馬或病毒,央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為D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例如,消費者在使用微信錢包掃描靜態條碼支付時,單日使用零錢包支付的上限不超過500元,同時微信關聯的所有銀行卡還可以再獨立獲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對於使用動態條碼(如手機上即時生成的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根據交易驗證方式不同分為A、B、C三級,同一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限額分別為自主約定、5000元、1000元。

專家:消費者街頭掃碼小額支付不受影響

條碼支付規範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舉例說,新要求實施後,消費者在街頭掃商販的靜態條碼小額支付不受影響,也不影響商販收款。如果在飯店裡吃了頓600元大餐,掃靜態條碼付款就有點困難了,不過可以讓收銀員掃消費者手機上生成的動態條碼,這樣其實更安全。

監製:李代祥

編輯:徐步雲、徐曉蕾

實習:石蕊、唐子堯

在技術規範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要加強條碼支付技術風險防控,合理運用支付標記化、可信執行環境、條碼防偽識別等手段,提升條碼支付用戶端軟體安全防護能力,規範條碼支付交易報文管理,保障交易資訊的真實性、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構建以受理終端註冊、大資料分析為基礎的條碼支付創新風險管理機制。

要加強標準落地實施,強化條碼支付產品品質和安全管理,提升條碼支付產品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和安全性,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微信錢包掃描靜態條碼支付

單日支付上限不超過500元

由於靜態條碼(如事先貼在牆上的二維碼)易被篡改或變造,易攜帶木馬或病毒,央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為D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例如,消費者在使用微信錢包掃描靜態條碼支付時,單日使用零錢包支付的上限不超過500元,同時微信關聯的所有銀行卡還可以再獨立獲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對於使用動態條碼(如手機上即時生成的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根據交易驗證方式不同分為A、B、C三級,同一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限額分別為自主約定、5000元、1000元。

專家:消費者街頭掃碼小額支付不受影響

條碼支付規範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舉例說,新要求實施後,消費者在街頭掃商販的靜態條碼小額支付不受影響,也不影響商販收款。如果在飯店裡吃了頓600元大餐,掃靜態條碼付款就有點困難了,不過可以讓收銀員掃消費者手機上生成的動態條碼,這樣其實更安全。

監製:李代祥

編輯:徐步雲、徐曉蕾

實習:石蕊、唐子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