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人」2017年汽車界十大新聞

時光飛逝, 轉眼間, 2017年已悄然走過。 回顧這一年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有高潮起伏、有變革突破、有合作和角逐、有歡笑也有失落......值此辭舊迎新之際,

《汽車人》甄選出2017汽車界十大新聞, 共同回顧過去的一年當中汽車行業那些重要的瞬間, 梳理行業發展的脈絡, 不忘初心, 繼續砥礪向前。

《汽車人》記者 李德喆

1.央企合作再次深入推進

2017年12月1日, 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根據協定, 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將在前瞻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探索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這是繼2017年2月一汽、東風聯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7年8月一汽、兵裝完成換帥後的又一歷史性時刻, 這一天也將載入中國汽車工業的史冊。 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 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央企的合作將不再局限於前瞻性技術層面, 而是將覆蓋到汽車產業全價值鏈。 過去的兩年間, 三家央企間人員交流日益頻繁、三方合作深入推進, 將進一步加速央企改革和資源配置優化, 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 同時, 這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汽車品牌整體向上,

從而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聯手迎戰全球車企競爭的新起點。

2.“雙積分”推動車企再合資

2017年“十一”前夕, 工信部發佈消息稱, “雙積分”政策將從2018年4月1日正式實行, 並自2019年起實施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核算。 這個影響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政策即將落地,

也必將對全球汽車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從全球範圍看, 各國制定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紛紛出臺,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 跨國車企為謀求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生存發展也早已開始行動:2017年6月, 江淮和大眾、戴姆勒和北汽在德國柏林簽署了合資協定;同年8月, 福特和眾泰簽署合資備忘錄;雷諾-日產聯盟和東風汽車宣佈三方合資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成立……跨國車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面對我國的“雙積分”政策, 再合資浪潮的掀起並不意外。 而對於中國車企而言, 也應深刻認識到這種趨勢, 及時調整企業新能源戰略, 明確發展規劃, 適應新形勢的挑戰。

3.新造車者呈現兩極分化

2017年, 註定是新晉造車者們不平凡的一年。 持續了四年的造車熱潮開始洗牌:一邊是賈躍亭苦心經營的樂視汽車草草收場, 百度、穀歌和蘋果等互聯網公司也逐漸回歸主業;另一邊, 新晉造車者在年末開始動作頻頻, 僅在2017年12月, 就有三家企業集中登場, 威馬發佈了首款車型EX5,蔚來首款量產車型ES8問世,車和家首款量產車型SEV的官圖也正式亮相。

就如同2017年共用單車行業的興衰起伏一樣,資金是新造車運動的基石,在前期獲得進場資格時、在後期產品量產時,資金都在發揮推手的作用。可以說,隨著融資逐步完成,越來越多新晉造車企業的產品開始走向市場。這也就意味著,新晉造車者們的正面廝殺和淘汰賽也將正式啟動。新造車者們在未來能夠走多遠,或許從2018年這個產品逐步落地的年份才能真正地看出端倪。

4.韓系法系在華銷量下滑

2017年,在自主品牌汽車集體發力之時,國內市場合資品牌的產品優勢也在逐漸減小,而相較於其他品牌,韓系和法系這對“難兄難弟”卻較早顯出頹勢。資料顯示,神龍汽車11月銷量突破5萬輛,但法系車在2017年全面下滑的態勢已成定局;另一方面,北京現代在11月實現環比增長18%以上,然而比照2016年的高歌猛進,韓系車在2017年同比降幅已經超過三成。

法系車是首批進入國內市場的合資品牌之一,但從銷量和口碑上看,依舊在主流市場的邊緣徘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產品定位和行銷方式的不足。韓系車所感受的壓力更多來自於本土品牌向上的壓力。文在寅總統的“破冰之旅”會為韓國企業在華發展注入強心劑,但是對於韓系車自身而言,重新梳理產品矩陣、打造更具市場潛力的新產品來抗衡自主品牌,或許才是破局的關鍵。

5.汽車銷售辦法新規出臺

2017年7月1日,由商務部、發改委等部委發佈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汽車經銷商不可再加價售車、汽車授權銷售制度改革、取消異地購車不能上牌規定等。新《辦法》體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時也體現了國家鼓勵發展共用節約型、社會化的汽車銷售和售後服務網路。

然而,雖然新《辦法》實施已經5個月有餘,但是汽車銷售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卻並無改觀。一方面,變相加價、加裝等現象仍然存在,“低廉”的違規成本使得經銷商寧願為了更高的利潤“鋌而走險”。另一方面,新規中提到了取消單一的授權,鼓勵多種銷售管道並存模式,但是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到4S店購車的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在三、四、五線城市原有的銷售管道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開闢新銷售管道顯然還不合時宜。

6.北京批准自動駕駛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正式發佈“自動駕駛實際道路測試規範指導檔”。規定稱,在中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可申請自動駕駛車輛臨時上路行駛。測試車輛應配備有3年駕齡以上,且無毒駕、酒駕經歷的測試駕駛員,測試主體應具備賠償能力等。

為自動駕駛訂“規矩”並非易事,需要有關部門綜合考慮我國國情、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安全規範、交通執法、保險責任等各層面。此次北京市發佈的有關指導意見,只是我國在自動駕駛立法邁出的一小步,但對推進相關技術發展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要想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必須迅速推進自動駕駛立法工作。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的合法開展,將推動技術走向成熟,也將促進自動駕駛產業獲得社會更廣泛的認同,有助於促成我國自動駕駛相關法律的全面調整,進而使自動駕駛車輛得到推廣和普及。

7.標緻雪鐵龍集團收購歐寶

2017年3月6日,通用汽車公司【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威馬發佈了首款車型EX5,蔚來首款量產車型ES8問世,車和家首款量產車型SEV的官圖也正式亮相。

就如同2017年共用單車行業的興衰起伏一樣,資金是新造車運動的基石,在前期獲得進場資格時、在後期產品量產時,資金都在發揮推手的作用。可以說,隨著融資逐步完成,越來越多新晉造車企業的產品開始走向市場。這也就意味著,新晉造車者們的正面廝殺和淘汰賽也將正式啟動。新造車者們在未來能夠走多遠,或許從2018年這個產品逐步落地的年份才能真正地看出端倪。

4.韓系法系在華銷量下滑

2017年,在自主品牌汽車集體發力之時,國內市場合資品牌的產品優勢也在逐漸減小,而相較於其他品牌,韓系和法系這對“難兄難弟”卻較早顯出頹勢。資料顯示,神龍汽車11月銷量突破5萬輛,但法系車在2017年全面下滑的態勢已成定局;另一方面,北京現代在11月實現環比增長18%以上,然而比照2016年的高歌猛進,韓系車在2017年同比降幅已經超過三成。

法系車是首批進入國內市場的合資品牌之一,但從銷量和口碑上看,依舊在主流市場的邊緣徘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產品定位和行銷方式的不足。韓系車所感受的壓力更多來自於本土品牌向上的壓力。文在寅總統的“破冰之旅”會為韓國企業在華發展注入強心劑,但是對於韓系車自身而言,重新梳理產品矩陣、打造更具市場潛力的新產品來抗衡自主品牌,或許才是破局的關鍵。

5.汽車銷售辦法新規出臺

2017年7月1日,由商務部、發改委等部委發佈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汽車經銷商不可再加價售車、汽車授權銷售制度改革、取消異地購車不能上牌規定等。新《辦法》體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時也體現了國家鼓勵發展共用節約型、社會化的汽車銷售和售後服務網路。

然而,雖然新《辦法》實施已經5個月有餘,但是汽車銷售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卻並無改觀。一方面,變相加價、加裝等現象仍然存在,“低廉”的違規成本使得經銷商寧願為了更高的利潤“鋌而走險”。另一方面,新規中提到了取消單一的授權,鼓勵多種銷售管道並存模式,但是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到4S店購車的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在三、四、五線城市原有的銷售管道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開闢新銷售管道顯然還不合時宜。

6.北京批准自動駕駛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正式發佈“自動駕駛實際道路測試規範指導檔”。規定稱,在中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可申請自動駕駛車輛臨時上路行駛。測試車輛應配備有3年駕齡以上,且無毒駕、酒駕經歷的測試駕駛員,測試主體應具備賠償能力等。

為自動駕駛訂“規矩”並非易事,需要有關部門綜合考慮我國國情、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安全規範、交通執法、保險責任等各層面。此次北京市發佈的有關指導意見,只是我國在自動駕駛立法邁出的一小步,但對推進相關技術發展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要想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必須迅速推進自動駕駛立法工作。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的合法開展,將推動技術走向成熟,也將促進自動駕駛產業獲得社會更廣泛的認同,有助於促成我國自動駕駛相關法律的全面調整,進而使自動駕駛車輛得到推廣和普及。

7.標緻雪鐵龍集團收購歐寶

2017年3月6日,通用汽車公司【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