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趙樹理和李長之的一場筆戰

“山藥蛋派”作家群體與“京派”作家瓜葛不大, 但其中兩員主將趙樹理和李長之, 早年卻因筆頭勤快、相知不多而無端打了一場單方面的筆戰。 這場筆戰雖然你來我不往, 看似無聊, 但兩人所闡釋的觀點, 已隱隱預示著此後的文藝創作和評論的道路了。 再加上兩人一個為現代文學大家, 一個為新文學批評健將, 這場爭論過去並不曾為學界關注, 因而, 說說這場筆戰並非毫無意義。

1934年8月20日, 李長之的文章《不成問題》在《北平晨報》副刊第719號“北晨學園”刊登, 文中李長之對當時文壇熱烈討論的中國的“偉大作品何以不能產生”的問題,

做了激烈批評, 他認為那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因為“何以沒有偉大的作品?很簡單, 只因為作家根本渺小。 ”他認為“什麼生活壓迫, 什麼文化統治, 什麼言論不自由”, 都是“飾詞”和“遮羞”, 並舉例說明高爾基在壓迫中創造偉大作品, 因為沒有偉大作品, 只因為作家本身“不偉大”。 其實李長之特別推崇“天才說”, 高揚人的天賦與勤奮。 他自己甚至因這些觀點而被胡風和魯迅戲稱為“李天才”。

李長之這篇文章, 相信很快為趙樹理所閱讀到了。 彼時的趙樹理偏居山西, 但作為一個文學青年, 想必他對北平的文化動態一定相當關心, 且很快閱讀到了那份《北平晨報》。 於是他很快在自己主編的《山西黨訊副刊》8月25日版上以“何化魯”的筆名發表了《嗚呼!李長之教授》,

文中, 趙樹理反駁李長之:“但我們的大批評家李長之教授, 卻高喊著自傲的誇大之聲, 說這是不成問題的……看李教授這股子神氣, 像這些小問題, 當然放不在眼中。 ”趙樹理認為“何以沒有偉大的作品”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他認為高爾基之所以偉大, 是因為他經過實際生活的磨礪, 而逐漸偉大的, 卻不像李長之認為是“人偉大, 所以雖然受了許多苦, 仍然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趙樹理認為的是“中國作家想要有偉大的作品產生, 必然的得把現在的生活改變一下, 從現實生活中創造自己, 創造作品。 ”

遺憾的是, 因為《山西黨訊副刊》是當時國民黨山西黨部的刊物, 影響力有限, 因而李長之並未作進一步回應。

二人的爭議由此並未形成你來我往的有趣場面。

從行文看, 趙樹理稱呼李長之為“李長之教授”, 顯然說明趙樹理對李長之的身份很不瞭解。 其實, 李長之在1934年, 還只是清華大學哲學系一位大三學生。 之所以讓趙樹理誤以為是教授, 乃是因為李長之還在清華就讀時, 就十分活躍, 不但自己主持《清華週刊》的副刊, 還和鄭振鐸等人一起創辦了《文學季刊》。 他熱衷於撰寫各類書評, 並宣導“大批評觀”, 以為一切文藝作品都應該經過批評檢驗, 故而極力宣導“批評精神”, 處處寫文章申明自己的主張。 彼時清華哲學系教授張申府對1931級清華哲學系學生印象深刻, 曾撰文表揚周輔成和李長之都年少才高, 時時能在報刊撰寫萬字長文。

的確, 李長之常在《北平晨報》《大公報》《論語》《現代》《再生》《國聞週報》《文藝月刊》等刊物發表文章,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其文章數量之多, 以至於他的好友吳組緗勸他放慢筆頭, 以免找來無端的非議。 或許正是文章數量多, 且都刊登于當時北平重要文藝刊物上, 故而造成了趙樹理的誤會。 看來, 吳組緗真有先見之明啊。

不過, 在這場筆戰之後, 二人並沒有更多的交集。 李長之隨後輾轉雲南、重慶等人教書、編刊, 直至1946年底回北京師範大學任職。 而趙樹理不久就到解放區, 以後創作出《小二黑結婚》等名作。 兩人再次有了文字的交集, 則是李長之注意到趙樹理了。 其時李長之於1946年底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 從此一直留在北京。

1949年底, 李長之撰寫《關於一九四九年的文藝動態的幾個考察》一文, 對全國文藝活動做了一次巡覽, 介紹到解放區作家時, 就提到“就小說的創作說……趙樹理發表了《傳家寶》。 ”這一年, 趙樹理也進北京到新大眾報社任職。 兩人都隸屬於中國作協, 雖然不清楚兩人何時交往, 但起碼在1957年兩人已經頗為熟悉了。 因為有文獻記載, 1957年6月1日, 趙樹理與老舍、張恨水等人聯名邀請在京文藝工作者如沈從文、李長之、鐘敬文等100多人, 擬創辦《大眾文學》雜誌, 但似乎並沒有成功。 二人此後是否還有交集, 我們無從得知了。

這場筆戰, 于李長之而言, 可能並不知道兩人之間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次觀點交鋒。 但對趙樹理來說, 卻記憶很深。 據他的學生栗金馬回憶, 1963年,趙樹理在指導他寫作要貼近現實生活時,還興致勃勃地指出:“30年前,我在《嗚呼,李長之教授》一文中就曾寫道,我始終不承認一個偉大人物,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可見,他對那場論戰,還頗有些自得。

1963年,趙樹理在指導他寫作要貼近現實生活時,還興致勃勃地指出:“30年前,我在《嗚呼,李長之教授》一文中就曾寫道,我始終不承認一個偉大人物,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可見,他對那場論戰,還頗有些自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