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創新引領在岳陽課題調研報告》解讀之二:鎖定目標啟新程

對市人大常委會調研團隊完成的《創新引領在岳陽課題調研報告》, 本報4月8日以“理念創新天地寬”為題進行了首期解讀, 闡述了岳陽發展的優勢、短板和理念創新等,

今天對這一調研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科技創新目標和措施等進行解讀。

●發揮岳陽區位和產業集聚優勢, 實行激勵創新政策, 啟動各類創新主體

●到2020年, 全市新組建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創業服務中心、產學研戰略聯盟等市級技術創新平臺50家以上

《創新引領在岳陽課題調研報告》認為, 應立足岳陽發展實際, 發揮岳陽區位和產業集聚優勢, 以創新創業為主線,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 以創新人才為第一資源, 實行激勵創新政策, 啟動各類創新主體, 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準, 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推動市域經濟發展,

為加快岳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到2020年, 全市應當擁有國家高新區1家以上、省級高新區3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 高新技術產品1500種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4000億元以上, 占GDP的比重為25%以上。

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到2020年, 全市獲得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勵50項以上;實現專利年申請量4000件以上、授權量3000件以上, 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件以上。

技術創新平臺體系:到2020年, 全市新組建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創業服務中心、產學研戰略聯盟等市級技術創新平臺50家以上, 新認定國家級平臺2家以上、省級平臺15家以上,

健全區域主導產業創新平臺體系。

技術創新人才總量:到2020年, 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畫”等科技領軍人才10名以上、高層次科技人才1500名以上, 培育市級技術創新團隊50個以上。 全市人才總量68萬人以上, 每萬人人才數720人以上。

研發經費投入水準:到2020年, 完善市、縣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市級財政科技經費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不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準, 各縣市區財政科技經費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逐步提高。

科技成果轉化水準:到2020年, 爭取實施國家、省、市重點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350項以上, 攻克關鍵技術難題200項以上, 應用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0%以上;完成實現技術成果登記300項以上、技術合同登記300項以上、技術交易金額達到3億元以上。

●大力扶持農村創客在農產品銷售網路平臺實現突破, 優先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創業企業

●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先鋒先行”活動, 弘揚“工匠精神”, 讓廣大創業者敢創業、能創業、創大業

●將湖南理工學院打造成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岳陽市“雙創”培訓基地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要鼓勵、引導各類能人開拓創業和各類勞動者因地制宜創業, 在科技創新、互聯網+、服務業等領域, 培育一批草根創客。 鼓勵扶持重點創業產業發展, 支援電子商務、文化傳播、資訊網路、互聯網+、軟體外包、現代物流等現代商貿新型服務業發展。 積極扶持眾創、眾籌、眾包、眾扶等創業新模式, 創新發展眾創空間和網路眾創平臺,

拓展就業新空間, 形成創客創新創業新窪地。 大力扶持農村創客在農產品銷售網路平臺實現突破, 優先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創業企業。 鼓勵生產型中小初創業企業做大做強。 對鄉友回鄉創業給予獎勵。

二要鼓勵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生公共創業實訓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國家農業示範園、職業院校等為創業者提供綜合服務平臺和發展空間。 開展國際合作, 引進國際創客機構在岳陽建立分支機搆, 提升創客載體的運營水準和國際化程度。

三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則, 允許各類創新創業主體平等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行業和領域。 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 允許創業者以實物、智慧財產權、土地使用權、股權等出資方式設立企業, 允許同一位址登記多家企業或多家個體經營戶。進一步簡政放權,營造商事主體寬鬆的准入環境。

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

一要創建臨港國家級高新區,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高新區、雲溪精細化工特色產業基地等園區建設,切實打造園區的科技領先優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產業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專案為載體,加快引進一批院士等高端人才。

二要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設,探索實行市級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制度,加大對市內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

三要深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財政科技資金為引導,企業為投融資主體,金融信貸、上市融資、股權交易、風險投資為重點管道,科技保險、融資擔保、質押借貸、信用評估為服務支撐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

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

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轉化,掌握一批領先國際國內的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財稅貢獻大的高新技術產品。石油化工方面,側重催化劑技術、工程塑料等;裝備製造方面,側重電磁技術、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壓力容器、造紙設備、農業機械、醫療器械、高級軸承、防爆電機等;電子資訊方面,側重晶片研發、終端製造、智慧家居、智慧旅遊、安防監控、電子商務、物聯網服務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生物醫藥方面,側重腫瘤、血吸蟲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等;

加強對“雙創”的政策支援

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企業層面抓培育,產業層面抓幫扶,園區層面抓提質,大力發展創新型孵化器、產業園、大學,形成有利於“雙創”的體制機制。

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改制後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積極構建以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天使基金等手段為重點的風險投資體系,合力推動科技創新融資,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

三要加快搭建基礎平臺,爭取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要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能力項目落戶,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及產業技術戰略聯盟等公共技術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研發機構。

形成特色鮮明的雙創服務模式

一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先鋒先行”活動,弘揚“工匠精神”,讓廣大創業者敢創業、能創業、創大業。重點扶持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群體創新創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或創辦科技企業,引導寓外鄉友、留學回國人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及外來資本和人員來岳創業興業。

二要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實施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積極打造新型創業孵化器,以各類企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為主構建市場化的眾創空間,著力培育科技型、創新型初創企業。

三要實現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政策鏈“四鏈融合”,形成創新成本低、創新風險小、創新效率高、創新氛圍濃的雙創生態體系。深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財政科技資金為引導,企業為投融資主體,金融信貸、上市融資、股權交易、風險投資為重點管道,科技保險、融資擔保、質押借貸、信用評估為服務支撐的多元科技投融資體系。

建設創新型大學

湖南理工學院現有教授136人,副教授115人,外籍教師20人,擁有18個院部,51個本科專業。要以其為依託,與國內外高校、研究院所合作,與本地園區、企業合作,將其打造成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岳陽市“雙創”培訓基地。

建議:①更名為湖南理工大學。②開設博士點,將碩士點增加到10-12個。③與長煉、巴陵石化等企業共建石油化工學院(設雲溪),培養石化創新創業人才,側重石化產業鏈拓展和新科技研發。④與臨港新區共建食品工業學院(設城陵磯),結合本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肉類、糧食進口口岸需求,培養專業對口人才。⑤壯大提升校本部旅遊文化學院,側重於為岳陽旅遊業策劃、開發,嶽州窯、歷史建築保護,開發岳陽文化等領域培養人才。⑥壯大提升校本部外國語學院,重點培養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等專業人才,尤其是培養外經外貿外語人才培養。⑦創建商學院(設城陵磯),側重培養口岸和空港建設、網路和電商建設、外經外貿人才。⑧創建交通物流學院(設城陵磯),側重培養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人才。⑨創建長江與洞庭湖研究院(設城陵磯),側重研究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⑩創建創新創業進修學院(面向全國開展幹部培訓、職工培訓、農民工培訓)。要將湖南理工學院辦成社會影響較大、地方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對岳陽四所高校的整體考慮,應當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重點,抓住本科院校“雙一流工程”和高職院校“卓越高職”的機會,立足岳陽,服務湖南,輻射全國。通過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轉型發展,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雨琪 整理

允許同一位址登記多家企業或多家個體經營戶。進一步簡政放權,營造商事主體寬鬆的准入環境。

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

一要創建臨港國家級高新區,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高新區、雲溪精細化工特色產業基地等園區建設,切實打造園區的科技領先優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產業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專案為載體,加快引進一批院士等高端人才。

二要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設,探索實行市級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制度,加大對市內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

三要深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財政科技資金為引導,企業為投融資主體,金融信貸、上市融資、股權交易、風險投資為重點管道,科技保險、融資擔保、質押借貸、信用評估為服務支撐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

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

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轉化,掌握一批領先國際國內的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財稅貢獻大的高新技術產品。石油化工方面,側重催化劑技術、工程塑料等;裝備製造方面,側重電磁技術、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壓力容器、造紙設備、農業機械、醫療器械、高級軸承、防爆電機等;電子資訊方面,側重晶片研發、終端製造、智慧家居、智慧旅遊、安防監控、電子商務、物聯網服務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生物醫藥方面,側重腫瘤、血吸蟲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等;

加強對“雙創”的政策支援

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企業層面抓培育,產業層面抓幫扶,園區層面抓提質,大力發展創新型孵化器、產業園、大學,形成有利於“雙創”的體制機制。

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改制後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積極構建以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天使基金等手段為重點的風險投資體系,合力推動科技創新融資,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

三要加快搭建基礎平臺,爭取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要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能力項目落戶,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及產業技術戰略聯盟等公共技術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研發機構。

形成特色鮮明的雙創服務模式

一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先鋒先行”活動,弘揚“工匠精神”,讓廣大創業者敢創業、能創業、創大業。重點扶持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群體創新創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或創辦科技企業,引導寓外鄉友、留學回國人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及外來資本和人員來岳創業興業。

二要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實施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積極打造新型創業孵化器,以各類企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為主構建市場化的眾創空間,著力培育科技型、創新型初創企業。

三要實現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政策鏈“四鏈融合”,形成創新成本低、創新風險小、創新效率高、創新氛圍濃的雙創生態體系。深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財政科技資金為引導,企業為投融資主體,金融信貸、上市融資、股權交易、風險投資為重點管道,科技保險、融資擔保、質押借貸、信用評估為服務支撐的多元科技投融資體系。

建設創新型大學

湖南理工學院現有教授136人,副教授115人,外籍教師20人,擁有18個院部,51個本科專業。要以其為依託,與國內外高校、研究院所合作,與本地園區、企業合作,將其打造成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岳陽市“雙創”培訓基地。

建議:①更名為湖南理工大學。②開設博士點,將碩士點增加到10-12個。③與長煉、巴陵石化等企業共建石油化工學院(設雲溪),培養石化創新創業人才,側重石化產業鏈拓展和新科技研發。④與臨港新區共建食品工業學院(設城陵磯),結合本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肉類、糧食進口口岸需求,培養專業對口人才。⑤壯大提升校本部旅遊文化學院,側重於為岳陽旅遊業策劃、開發,嶽州窯、歷史建築保護,開發岳陽文化等領域培養人才。⑥壯大提升校本部外國語學院,重點培養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等專業人才,尤其是培養外經外貿外語人才培養。⑦創建商學院(設城陵磯),側重培養口岸和空港建設、網路和電商建設、外經外貿人才。⑧創建交通物流學院(設城陵磯),側重培養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人才。⑨創建長江與洞庭湖研究院(設城陵磯),側重研究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⑩創建創新創業進修學院(面向全國開展幹部培訓、職工培訓、農民工培訓)。要將湖南理工學院辦成社會影響較大、地方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對岳陽四所高校的整體考慮,應當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重點,抓住本科院校“雙一流工程”和高職院校“卓越高職”的機會,立足岳陽,服務湖南,輻射全國。通過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轉型發展,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雨琪 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