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讀《資治通鑒》:帶60萬秦軍攻楚的王翦為什麼不斷向秦王要賞賜

接著上一篇, 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的事情發生之後, 秦王嬴政非常惱怒, 於是, 當時就下令遠在趙國剛剛完成滅趙之戰的王翦攻燕, 秦軍強大, 很快, 燕、趙聯軍(趙的殘餘勢力)大敗。 這是荊軻刺秦那一年發生的事, 是西元前227年。 攻燕雖然大勝, 但燕國並沒有滅國, 燕王丹還是燕國的太子, 姬喜還是燕國的君主。

第二年, 也就是西元前226年, 10月, 王翦率兵攻佔了燕國的都成薊城(就是現在的北京市), 燕王姬喜跟太子丹率精兵突圍, 固守遼東(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 秦軍緊追不捨, 於是, 當時的趙代王跟燕王建議說,

可以獻出燕太子丹給秦王賠不是, 於是姬喜就派人去殺了太子丹(可見為了國家, 親情是不當一回事的), 把人頭交給秦軍轉獻給秦王嬴政, 嬴政仍然憤怒, 讓秦軍繼續攻擊了一段時間之後, 暫時休兵了。 燕王以太子的性命暫時保留了燕國的一線生機。

(秦滅六國時序圖)

當然, 這並不完全是秦王給的面子, 而是秦王不得不這樣做, 因為這個時候, 秦軍在南線正進攻楚國, 秦國暫時沒有兩線作戰的國力。

當向楚國進軍的將軍王賁(其實就是王翦的兒子)攻擊楚國並佔領楚國十座城市之後, 秦王嬴政覺得過去曾經強大的楚國不過如此, 於是決定發動對楚國的滅國之戰, 但是發動戰爭之前, 秦王打算先派王賁抽出精力清理了近在身邊的魏國, 做為同時從晉國分離出來的魏國, 此時國力已相當衰弱, 王賁堵了黃河的水淹了魏國首都大樑(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 魏王投降, 立即被斬, 魏國滅亡, 戰國開始時最強大的魏國, 幾乎沒有抵抗就滅亡了, 燕國遠在遼東避戰, 齊國在山東半島,

秦國終於完全空出手來, 準備滅楚的事兒了。 這是西元前225年的事兒。

攻楚的戰爭籌備期, 秦王問大將李信:“我想要滅楚, 你覺得需要多少人馬?”李信答道:“需要20萬”, 秦王又問王翦同樣的問題, 王翦卻說:“沒有60萬是不行的”秦王於是對王翦說:“王將軍老矣, 何怯也!”, “你已經老了, 膽量也小了。 ”於是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為統帥, 進攻楚國。 王翦無奈, 稱病辭職, 回老家養病去了。 戰爭的進程如何呢?

(秦王嬴政圖)

李信攻平輿, 蒙恬攻寢, 大破楚軍。 信又攻鄢郢, 破之。 於是引兵而西崐, 與蒙恬會城父。 楚人因隨之, 三日三夜不頓舍, 大敗李信, 入兩壁, 殺七都尉;李信奔還。

秦將李信進攻平輿, 蒙恬攻擊寢, 大敗楚軍。 李信再攻鄢郢, 攻克了該城, 於是率軍西進, 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 楚軍趁機尾隨在後, 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 反擊中大敗李信的軍隊, 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 斬殺了七個都尉。 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 顯然, 楚國還是一個歷史悠久, 底蘊深厚的國家, 李信的20萬, 沒有解決問題。

秦王因此大怒,

於是自己跑到王翦的老家去請王翦出戰, 這一段, 比較有意思……

王聞之, 大怒, 自至頻陽謝王翦曰:“寡人不用將軍謀, 李信果辱秦軍。 將軍雖病, 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病不能將。 ”王曰:“已矣, 勿複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 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為聽將軍計耳。 ”於是王翦將六十萬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 王翦請美田宅甚眾。 王曰:“將軍行矣, 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 有功, 終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響臣, 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 ”王大笑。 王翦既行, 至關, 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 王怛中而不信人, 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於我, 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 顧令王坐而疑我矣。 ”

秦王嬴政聞聽說李信大敗的消息之後, 非常憤怒,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說:“我沒有採用將軍你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現在將軍你雖然患病,但難道就忍心拋下我不管嗎?”王翦推辭說:“我實在病得不能領兵打仗了。”秦王嬴政說:“好啦,不要再這麼說了!”王翦說:“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話,非用六十萬人的軍隊不可!”秦王嬴政答道:“就聽從將軍你的主張行事吧。”於是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秦王親自送行到霸上。有意思的事情開始了,聰明人王翦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王翦畫像)

王翦請求秦王賞賜他相當多的良田美宅。(要領兵出征了,卻在臨別的時候要大量的賞賜,這該是讓人小看的行為了吧。)秦王說:“你出發吧,為什麼還要擔心日後貧窮呀!”王翦說:“身為大王您的將領,雖立下戰功,但最終仍不能被封侯,所以趁著大王現在正要重用我,請求賞賜田宅,好為自己的子孫留下產業啊。”秦王嬴政聽後大笑不止。(這正是王翦要的結果。)王翦率軍開拔,抵達武關,又陸續派遣五位使者向秦王嬴政請求賞賜良田。王翦身邊的人有一個說:“將軍您向秦王求討東西有點太過分了吧!”王翦答道:“如果不是這樣。大王心性粗暴而多猜忌,如今將國中的武裝士兵調撥一空(60萬看來是當時的秦軍舉國之力),專門託付給我指揮,我若不借多求賞賜田宅為子孫謀立產業,表示堅決為大王效力,大王反倒要無緣無故地對我有所懷疑了啊。”

率領重兵去前線征戰的將領,通常最害怕的就是後院起火,害怕自己的君王懷疑自己,而王翦通過幾次三番地向秦王要賞賜的動作為自己在秦王跟前留下了看重子孫和田產,無心政治的印象,這當然是王翦用於自保的手段,何等聰明啊。著名典故“王翦請田”由此而來,王翦請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詞。這一去,到西元前223年,王翦一戰而滅楚大將項燕(就是後來項羽的爺爺),擒楚王,楚滅。從王剪率六十萬秦軍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師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過懷疑,這在當時實屬難得。王翦的安逸終老與白起的不得善終成了鮮明的對比。

(項燕畫像)

回顧一下,秦國此時已經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只有燕國遠在遼東,而齊國遠在山東半島,地理位置較遠些,但這兩個國家的君主估計晚上睡覺都能聽到秦軍的馬蹄聲了。

(圖片來自網路)

非常憤怒,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說:“我沒有採用將軍你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現在將軍你雖然患病,但難道就忍心拋下我不管嗎?”王翦推辭說:“我實在病得不能領兵打仗了。”秦王嬴政說:“好啦,不要再這麼說了!”王翦說:“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話,非用六十萬人的軍隊不可!”秦王嬴政答道:“就聽從將軍你的主張行事吧。”於是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秦王親自送行到霸上。有意思的事情開始了,聰明人王翦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王翦畫像)

王翦請求秦王賞賜他相當多的良田美宅。(要領兵出征了,卻在臨別的時候要大量的賞賜,這該是讓人小看的行為了吧。)秦王說:“你出發吧,為什麼還要擔心日後貧窮呀!”王翦說:“身為大王您的將領,雖立下戰功,但最終仍不能被封侯,所以趁著大王現在正要重用我,請求賞賜田宅,好為自己的子孫留下產業啊。”秦王嬴政聽後大笑不止。(這正是王翦要的結果。)王翦率軍開拔,抵達武關,又陸續派遣五位使者向秦王嬴政請求賞賜良田。王翦身邊的人有一個說:“將軍您向秦王求討東西有點太過分了吧!”王翦答道:“如果不是這樣。大王心性粗暴而多猜忌,如今將國中的武裝士兵調撥一空(60萬看來是當時的秦軍舉國之力),專門託付給我指揮,我若不借多求賞賜田宅為子孫謀立產業,表示堅決為大王效力,大王反倒要無緣無故地對我有所懷疑了啊。”

率領重兵去前線征戰的將領,通常最害怕的就是後院起火,害怕自己的君王懷疑自己,而王翦通過幾次三番地向秦王要賞賜的動作為自己在秦王跟前留下了看重子孫和田產,無心政治的印象,這當然是王翦用於自保的手段,何等聰明啊。著名典故“王翦請田”由此而來,王翦請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詞。這一去,到西元前223年,王翦一戰而滅楚大將項燕(就是後來項羽的爺爺),擒楚王,楚滅。從王剪率六十萬秦軍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師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過懷疑,這在當時實屬難得。王翦的安逸終老與白起的不得善終成了鮮明的對比。

(項燕畫像)

回顧一下,秦國此時已經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只有燕國遠在遼東,而齊國遠在山東半島,地理位置較遠些,但這兩個國家的君主估計晚上睡覺都能聽到秦軍的馬蹄聲了。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