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吐魯番高昌王國絕世壁畫被探險家盜走,1945年德國展出引起轟動

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上的柏孜克裡克千佛洞, 現存57個洞窟, 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 總面積1200平方米, 是高昌回鶻佛教石窟的絕世遺跡。 不少壁畫有漢文、回鶻文題記, 也有漢文、回鶻文對照題記, 壁畫內容豐富,顏色鮮豔奪目。 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裡克”在維吾爾語中有“被裝飾的家”之意。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 第16號窟鑿于中唐。 第20號窟壁畫, 繪製有回鶻高昌王和王后的圖像。 第51號窟, 建于回鶻高昌時期。 第69窟, 是第20號窟的窟中之窟。 第82、83號窟, 是西元10——11世紀高昌回鶻王國強大時期, 專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紀念窟。

柏孜克裡克石窟約開創於西元5、6世紀吐魯番地區的高昌王國時期, 廢棄於13世紀末, 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歷時700多年。 據《西州圖經》記載, 唐代時稱北石窟寺為寧戎寺或寧戎窟寺。 9世紀以後高昌回鶻時期, 為回鶻王的家族寺院,現保存此時建造的洞窟最多,窟形也較大。

在1904年至1913年間, 伯孜克裡克90%的壁畫被4個探險隊切割下來, 分批運出國去, 現收藏于德國柏林藝術博物館、俄國聖彼德堡艾米塔什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印度國立博物館、韓國國立博物館。

柏林民族學博物館的歷史學者勒·柯克受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之命組成了普魯士皇家吐魯番探險隊探險隊, 在德國軍火商克魯伯·弗裡得裡西的資助下前往吐魯番探險。 1905年春天的一天, 德國探險隊從被埋在沙土中的柏孜克裡克石窟中偶然發現了巨大的誓願圖。

巴圖斯用其嫺熟的技巧將壁畫小心謹慎地切割下來, 滿滿裝了40只木箱。

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1945年空襲前誓願圖展出現場

由日本僧人組成的大穀光瑞探險隊, 前往吐峪溝。 1903年橘瑞超與野村榮三郎首次在此發掘,

所獲不多。 1908年他們再次重返, 雇用當地民工, 進行了大規模搜尋與發掘, 結果獲得大批珍貴文物。

誓願圖主要是指柏孜柯裡克石窟第32窟、第23等窟釋迦牟尼佛于前生供養諸佛的佛立像圖, 有人稱之為《說法圖》, 也有學者稱之為《供養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1945年空襲前,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將柏孜柯裡克石窟十三幅誓願圖壁畫展出,引起轟動。

柏孜克裡克石窟窟形較多樣,有長方形縱券頂,正中鑿中心柱。有方形縱券頂,方形穹廬頂有甬道和隧道的窟。有長方形縱券頂,後壁或左右壁塑像的大窟。還有前室為長方形縱券頂,後室為橫券頂的窟以及方形平頂小窟等,反映了鑿窟時間的不同。

1945年空襲前,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將柏孜柯裡克石窟十三幅誓願圖壁畫展出,引起轟動。

柏孜克裡克石窟窟形較多樣,有長方形縱券頂,正中鑿中心柱。有方形縱券頂,方形穹廬頂有甬道和隧道的窟。有長方形縱券頂,後壁或左右壁塑像的大窟。還有前室為長方形縱券頂,後室為橫券頂的窟以及方形平頂小窟等,反映了鑿窟時間的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