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雖應用廣泛,但似乎從未登過大雅之堂的中國原產香草

紫蘇是地道的中國原產植物, 古代稱為“荏”, 《爾雅》中則稱為“薔”。 在我國種植和利用有2000年歷史, 主要用於藥用和食用。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竹簡中, 就發現了記述紫蘇的食用方法。 西漢枚乘在其名賦《七發》中也有“鯉魚片綴紫蘇”的名饌的記載。 宋代陳耆卿著《赤城志》記載台州住民在煮魚時加紫蘇。

紫蘇特有的芳香受國人喜愛, 宋仇遠《村舍即事》詩曰:“窗戶莫嫌秋色淡, 紫蘇紅莧老生花”。 古人常常作為夏季消暑養生的湯飲。 宋人章甫詩曰:“吾家大江南, 生長慣卑濕。 紫蘇品之中, 功具神農述。 為湯益廣庭, 調度宜同橘。 結子最甘香, 要待秋霜實。 ” 元代詩人吳榮也有詩雲:“向來暑殿評湯物, 沉木紫蘇聞第一”。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紫蘇嫩時采葉, 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葅食甚香, 夏月作熟湯飲之”。

關於紫蘇的名稱來歷, 傳說最早華佗取名叫“紫舒”, 後因諧音稱為紫蘇。 也有“紫”是因其葉片為紫色, 而“蘇”是指有理氣通竅的功效, 故名紫蘇。 李時珍釋曰:“蘇從酥, 舒暢也。 蘇性舒暢, 和氣行血, 故謂之蘇, 曰紫蘇者, 以別白蘇也”。

說來奇怪, 這種中國原產的香草植物, 雖各地都有應用, 但似乎從未登過大雅之堂, 僅限於某些地區的民間小菜(切碎使用)。

即使在現代烹飪技藝高度發達的時代裡, 也沒有得到完全的重視和推廣。

紫蘇在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和韓國卻利用較多, 尤其日本料理中刺身、壽司和天婦羅等菜品中不可或缺。 隨日本割烹文化在西方的傳播, 紫蘇也被認識和熟悉, 甚至成為日本料理的代表食材。 西方人自己使用時常作為沙拉來品嘗。 熟不知, 日本的紫蘇絕大多數靠中國進口。

紫蘇按葉片形狀可以分為皺葉紫蘇和尖葉紫蘇。 皺葉紫蘇,也稱回回蘇、雞冠蘇, 在中餐和日本料理常常使用。 尖葉紫蘇, 又叫野生紫蘇, 葉片比皺葉紫蘇大而平坦, 質地較老, 多用於韓國燒烤和泡菜。

紫蘇按花穗顏色分有白蘇和紫蘇。 白蘇, 因兩面葉片皆綠色又叫青蘇, 則北方常見。 紫蘇, 有兩面全部紫色, 也紫背面綠者。 也稱紅蘇、赤紫蘇, 南方多見。 紫蘇生吃、熟食各有風味。 在日本料理“刺身”中, 紫蘇不僅起裝飾作用, 還可降低海產品的毒素。

紫蘇魚頭

日本人相信紫蘇有刺激食欲、解除疲勞、安神鎮靜作用, 對紫蘇開發利用較多。 把紫蘇的紫色為天然著色劑, 取汁和麵製作紫色麵條和醃制酸梅。 日本人還把紫蘇作原料加工成淡紫色利口酒, 有開胃的功能。 紫蘇特有的清香與肥腴鮮滑的生魚片又是絕配, 入口咀嚼過程中同樣衝擊味覺器官, 一種快感或稱滿足感會油然而生。若再酌一杯清酒,真乃人生快事也!

乾燥的蘇葉搓碎,與辣椒、芝麻等混合成京都特產的七味粉以及Furikake(一種在飯上撒上三文魚粉、紫菜末、海帶、食鹽和蔬菜等食材的混合食品)。日本紫蘇的花萼和嫩果實都可以作為“茶漬飯”的配料。用尖葉紫蘇的種子製作日本黃醬味噌。

茶漬飯

日本醃漬梅子,在梅子尚未成熟前,以鹽水及紅紫色醃漬,有明顯的紫色的香味和漂亮的粉紅顏色,是早晨配米粉的小菜。

在韓國人喜歡把尖葉紫蘇製作沙拉,與辣椒醃制韓國泡菜,它獨特香味還可去除韓式烤肉的油膩感。用紫蘇子製作紫蘇芝麻鹽,為肉類食品的調料。

紫蘇茄子

中國各省都有食用紫蘇的習慣,如雲南哈尼族,曬乾磨成粉,撒在烤好的肉上。湖南菜“紫蘇煎黃瓜”,臺灣菜“醃紫蘇梅”,東北菜“紫蘇茄子”,江蘇菜“紫蘇排骨煲”,廣西菜“紫蘇烤魚”,福建菜:“紫蘇田螺”,吉林菜:“狗肉火鍋”,朝鮮族菜“醬醃紫蘇葉”,滿族傳統麵食蘇子葉餑餑等等。

江西婺源稱紫蘇為野艾“野艾果”,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漿,再放在鍋內熬成幹糊,然後在裡邊包上豆腐、蘿蔔、酸菜,肥腸餡等,做成各種形狀,最後放在蒸籠上蒸熟,籠蓋打開後,別先急著夾來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幾扇,野艾果頓時油光發亮,且不易粘連。

西方人對這具東方傳統屬性的植物還不充分瞭解,紫蘇在西餐中至今尚未被利用。

紫蘇的香味來自紫蘇醇、薄荷酮,清涼芳香。但不耐熱,加熱後其芳香會降低,其綠葉素降低會迅速變成黑綠色。所以,最好在烹調即將完成的一刻加入為佳,可保持其香度和碧綠的色彩。放入冷藏儲存最佳。

一種快感或稱滿足感會油然而生。若再酌一杯清酒,真乃人生快事也!

乾燥的蘇葉搓碎,與辣椒、芝麻等混合成京都特產的七味粉以及Furikake(一種在飯上撒上三文魚粉、紫菜末、海帶、食鹽和蔬菜等食材的混合食品)。日本紫蘇的花萼和嫩果實都可以作為“茶漬飯”的配料。用尖葉紫蘇的種子製作日本黃醬味噌。

茶漬飯

日本醃漬梅子,在梅子尚未成熟前,以鹽水及紅紫色醃漬,有明顯的紫色的香味和漂亮的粉紅顏色,是早晨配米粉的小菜。

在韓國人喜歡把尖葉紫蘇製作沙拉,與辣椒醃制韓國泡菜,它獨特香味還可去除韓式烤肉的油膩感。用紫蘇子製作紫蘇芝麻鹽,為肉類食品的調料。

紫蘇茄子

中國各省都有食用紫蘇的習慣,如雲南哈尼族,曬乾磨成粉,撒在烤好的肉上。湖南菜“紫蘇煎黃瓜”,臺灣菜“醃紫蘇梅”,東北菜“紫蘇茄子”,江蘇菜“紫蘇排骨煲”,廣西菜“紫蘇烤魚”,福建菜:“紫蘇田螺”,吉林菜:“狗肉火鍋”,朝鮮族菜“醬醃紫蘇葉”,滿族傳統麵食蘇子葉餑餑等等。

江西婺源稱紫蘇為野艾“野艾果”,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漿,再放在鍋內熬成幹糊,然後在裡邊包上豆腐、蘿蔔、酸菜,肥腸餡等,做成各種形狀,最後放在蒸籠上蒸熟,籠蓋打開後,別先急著夾來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幾扇,野艾果頓時油光發亮,且不易粘連。

西方人對這具東方傳統屬性的植物還不充分瞭解,紫蘇在西餐中至今尚未被利用。

紫蘇的香味來自紫蘇醇、薄荷酮,清涼芳香。但不耐熱,加熱後其芳香會降低,其綠葉素降低會迅速變成黑綠色。所以,最好在烹調即將完成的一刻加入為佳,可保持其香度和碧綠的色彩。放入冷藏儲存最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