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妖貓傳》他變身心機boy為交友,可他心機其實只用對了四分之一

陳凱歌的《妖貓傳》上映了,

片中除了日本人最愛的白居易,

阿倍仲麻呂這位大唐人氣最高留學生,

戲份也還不少呢~

你以為他只是求學的翩翩少年,

殊不知他可是一個心機boy呢~

《妖貓傳》裡的他變身心機boy只為交友,

可他的心機其實只用對了四分之一……

主文丨滿大人

圖片丨網路

當年陳凱歌滿懷期待, 要以《無極》打開"中國奇幻電影的一個新世界", 但是, 成績慘敗, 票房和口碑雙撲街, 結果那叫一個慘烈。 12年過去, 陳導心裡的舊傷口癒合得七七八八, 終於帶著他的奇幻賀歲片《妖貓傳》回來了。

熱烈濃稠又不失高級感的畫面提不起滿大人的興趣, 要溢出螢幕的大唐風流也勾不起的滿大人的欲望, 直到他的出現……

咦?這不是阿部寬嗎?

他演的這是阿倍仲麻呂?

這個阿倍仲麻呂怎麼這麼熟悉?

他不是傳說中的史上最強留學生嗎?

沒錯!滿大人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阿倍仲麻呂。 他的“黑歷史”我可是太瞭解了, 今天就把他當年留學異國為了交友的那段往事講給你聽~

心機boy的交友四部曲

第一步:起個好聽的中文名

698年, 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 阿倍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後裔, 父親阿倍船守任職中務大輔, 仲麻呂是家中的長子, 他自幼聰明好學, 才華洋溢。 他的青少年時代正是唐、日間往來頻繁, 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時代初期。 717年, 多治比縣守從日本難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遠赴唐都長安(今西安), 19歲的仲麻呂被選拔為遣唐留學生。 這個公費留學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開啟了狂吃羊肉泡饃的留學生活。

阿倍仲麻呂畫像

初來乍到, 入鄉隨俗, 他仿照唐朝的習慣, 把自己的原名改為阿倍仲滿, “仲滿”就成了他的字。 後來, 受唐玄宗賞識賜名“朝衡”, 古代因為“朝”“晁”同音, 所以阿倍仲麻呂就是我們熟悉的晁衡啦~

第二步:培養一門興趣愛好

19歲初到長安,漢語不是很好,年紀又小又想家。當時又不能說給媽媽發個微信來段視頻通話,隔著時差,阿倍仲麻呂就開始用寫詩表達思念。漸漸地,寫詩變成了他的一門手藝,一門愛好。

別以為寫詩沒什麼大作用,這可是今後交到好朋友的基礎哦~

第三步:學霸養成,開闊眼界

在教育貴族子弟的高等學府——國子監太學學習時,他攻讀《詩經》、《周禮》、《春秋左傳》《尚書》等等,雖然是公費留學生,但是從不蹺課,GPA奇高,老師超喜歡他。

太學畢業後考科舉,雖說選了超難考的進士,但也是一下就考中了。除了天才型學霸,你還能想出任何其他詞語形容他嗎?

後來步步高升,先是授司經局校書,屬太子宮左春坊,也就是圖書管理員兼太子伴讀。後被提拔為左拾遺,升到左補闕,都是諫官。最後管拜秘書監兼衛尉卿,秘書監已是從三品官階,即是當時皇家圖書館館長,並授封北海郡開國公,雖然是兼銜,但也算爵位,食邑三千戶。這應該是留學生中少有的高官了~

第四步:把興趣變成社交工具,廣結好友

晁衡是個性情中人,是李白詩裡的晁卿衡,是王維筆下的秘書晁監,是儲光羲眼中“美無度”的朝生。靠著以詩會友,與上面這三人都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ji)情。吟詩作對,飲酒唱和,可以說是hin棒hin強大了。

李白哭哭自拍

儲光羲曾作詩“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出入蓬山裡,逍遙伊水傍”,盛讚其高士風骨;王維作“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四句,留別之意溢於言表;李白作“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為朋友擔心的感情呼之欲出。

有的小夥伴看過這四步之後,直接給阿倍獻上了膝蓋,直呼“好自然好不做作”,可是滿大人這就要給你澆一盆冷水了。他的“心機”其實只用對了四分之一……

“心機boy”的心機之處

做一個小調查:看了阿倍仲麻呂的“心機交友四部曲”之後,你覺得他最“心機”的是哪一步?

他起了好聽的中文名字,努力學習讓別人看到這都不是交朋友的重點,他做對的那件事情叫:用興趣交朋友。

如果你覺得伯牙子期,管鮑之交離你太遠,那滿大人給你說點你感興趣的:

王思聰與林更新

韓紅蔣欣因為熱衷公益相識;

李健吳秀波屬於以歌會友;

王思聰林更新因為英雄聯盟、吃雞成為娛樂圈佳話……

我們中國的《易經》上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能成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場與觀點接近。真正的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理想追。古代小夥伴又說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興趣不合,不相為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阿倍仲滿呂太知道這一點了,從興趣出發交朋友就是他最“心機”的地方。

“我怎麼和老外打成一片?”

很多准留學生只看到了阿倍的心機四步,卻沒看透這個四部曲的最關鍵之處,於是乎,當出國交朋友這件事放在很多准留學生身上,這件事就變了模樣:“我要怎麼才能和老外打成一片啊?我爸媽覺得出趟國,要和外國人玩在一塊,不能總和中國人呆在一起啊。”

於是,在爸爸媽媽的“慫恿”下,有些小夥伴開始在出國前惡補各種美劇,背一些俗語和短句,就為了那個所謂的“跟外國人打成一片”。

可是滿大人想問問你:為什麼要和老外打成一片呢?為了在朋友圈發些異國面孔?為了跟別人聊天時用“我有一個外國人朋友”開頭?選擇自己覺得舒服的圈子不是更好嗎?找自己相同興趣的朋友不是更好?磕磕巴巴地去找外國人聊天以後就成了“朋友”?

疑問六連擊以後你會知道,這樣的交友,沒有意義。

滿大人當然希望你從“中國圈”中走出去,希望你今後能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夥伴。但是希望你認識的朋友,都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畢竟真正的朋友,都是如此。

你可以參加大學的社團,畢竟社團就是共同興趣愛好者的聚集地。國外很多大學都會在新生入校時招生納新,但大概跑不出這幾種類型:藝術/文娛類社團、體育型社團、啦啦隊、學術專業型社團,以及非主流社團。

非主流社團也是相當有趣,密西根大學有個松鼠俱樂部,據說創始人在2002年組建該社團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半夜邊喂松鼠邊聊天。你完全可以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願你之後——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歌;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某個藝術家的展覽;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美劇中令人興奮的小細節;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我相機裡記錄的風景恰好你的相機裡也有;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

願,你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成了好友。

願,你想要成為朋友的那個人,是你可以對他說,“Hi,或許你也像我一樣喜歡寫詩吧?”

-END-

19歲初到長安,漢語不是很好,年紀又小又想家。當時又不能說給媽媽發個微信來段視頻通話,隔著時差,阿倍仲麻呂就開始用寫詩表達思念。漸漸地,寫詩變成了他的一門手藝,一門愛好。

別以為寫詩沒什麼大作用,這可是今後交到好朋友的基礎哦~

第三步:學霸養成,開闊眼界

在教育貴族子弟的高等學府——國子監太學學習時,他攻讀《詩經》、《周禮》、《春秋左傳》《尚書》等等,雖然是公費留學生,但是從不蹺課,GPA奇高,老師超喜歡他。

太學畢業後考科舉,雖說選了超難考的進士,但也是一下就考中了。除了天才型學霸,你還能想出任何其他詞語形容他嗎?

後來步步高升,先是授司經局校書,屬太子宮左春坊,也就是圖書管理員兼太子伴讀。後被提拔為左拾遺,升到左補闕,都是諫官。最後管拜秘書監兼衛尉卿,秘書監已是從三品官階,即是當時皇家圖書館館長,並授封北海郡開國公,雖然是兼銜,但也算爵位,食邑三千戶。這應該是留學生中少有的高官了~

第四步:把興趣變成社交工具,廣結好友

晁衡是個性情中人,是李白詩裡的晁卿衡,是王維筆下的秘書晁監,是儲光羲眼中“美無度”的朝生。靠著以詩會友,與上面這三人都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ji)情。吟詩作對,飲酒唱和,可以說是hin棒hin強大了。

李白哭哭自拍

儲光羲曾作詩“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出入蓬山裡,逍遙伊水傍”,盛讚其高士風骨;王維作“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四句,留別之意溢於言表;李白作“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為朋友擔心的感情呼之欲出。

有的小夥伴看過這四步之後,直接給阿倍獻上了膝蓋,直呼“好自然好不做作”,可是滿大人這就要給你澆一盆冷水了。他的“心機”其實只用對了四分之一……

“心機boy”的心機之處

做一個小調查:看了阿倍仲麻呂的“心機交友四部曲”之後,你覺得他最“心機”的是哪一步?

他起了好聽的中文名字,努力學習讓別人看到這都不是交朋友的重點,他做對的那件事情叫:用興趣交朋友。

如果你覺得伯牙子期,管鮑之交離你太遠,那滿大人給你說點你感興趣的:

王思聰與林更新

韓紅蔣欣因為熱衷公益相識;

李健吳秀波屬於以歌會友;

王思聰林更新因為英雄聯盟、吃雞成為娛樂圈佳話……

我們中國的《易經》上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能成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場與觀點接近。真正的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理想追。古代小夥伴又說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興趣不合,不相為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阿倍仲滿呂太知道這一點了,從興趣出發交朋友就是他最“心機”的地方。

“我怎麼和老外打成一片?”

很多准留學生只看到了阿倍的心機四步,卻沒看透這個四部曲的最關鍵之處,於是乎,當出國交朋友這件事放在很多准留學生身上,這件事就變了模樣:“我要怎麼才能和老外打成一片啊?我爸媽覺得出趟國,要和外國人玩在一塊,不能總和中國人呆在一起啊。”

於是,在爸爸媽媽的“慫恿”下,有些小夥伴開始在出國前惡補各種美劇,背一些俗語和短句,就為了那個所謂的“跟外國人打成一片”。

可是滿大人想問問你:為什麼要和老外打成一片呢?為了在朋友圈發些異國面孔?為了跟別人聊天時用“我有一個外國人朋友”開頭?選擇自己覺得舒服的圈子不是更好嗎?找自己相同興趣的朋友不是更好?磕磕巴巴地去找外國人聊天以後就成了“朋友”?

疑問六連擊以後你會知道,這樣的交友,沒有意義。

滿大人當然希望你從“中國圈”中走出去,希望你今後能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夥伴。但是希望你認識的朋友,都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畢竟真正的朋友,都是如此。

你可以參加大學的社團,畢竟社團就是共同興趣愛好者的聚集地。國外很多大學都會在新生入校時招生納新,但大概跑不出這幾種類型:藝術/文娛類社團、體育型社團、啦啦隊、學術專業型社團,以及非主流社團。

非主流社團也是相當有趣,密西根大學有個松鼠俱樂部,據說創始人在2002年組建該社團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半夜邊喂松鼠邊聊天。你完全可以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願你之後——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歌;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某個藝術家的展覽;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聊起了美劇中令人興奮的小細節;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我相機裡記錄的風景恰好你的相機裡也有;

跟TA成為好友,是因為……

願,你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成了好友。

願,你想要成為朋友的那個人,是你可以對他說,“Hi,或許你也像我一樣喜歡寫詩吧?”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