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養老金將迎14年連漲,但36%的中國人65歲還在工作?

上週一, 經濟參考報消息稱自2005年起, 我國養老金水準持續穩步提高, 截至2017年已實現十三連漲, 多位專家表示, 2018年養老金十四連漲幾無懸念。

對於許多退休的老年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雖然據專家預測明年養老金漲幅或略低於2017年, 約為5%左右, 但對於抵禦通貨膨脹來說仍然足矣, 老人們的日子該越來越好了吧?

然而, 最近經合組織發佈的一項報告卻讓人大跌眼鏡。 據鳳凰國際報導, 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分析師Niall McCarthy日前指出, 經合組織最近一份報告發現, 36%的65歲以上的中國人還在繼續工作, 而這一比例在亞洲居然不是最高的。

其實, 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雖然前不久網上對於延遲退休的意見頗為強烈, 但是實際上許多到了退休年齡的老人還希望能多幹幾年, 退休之後仍然在做其他工作的老人也不在少數。 或許, 一方面是老人退休之後子女不在身邊,

一時無事可做感覺無所適從, 做些事情來打發閑餘時間, 另一方面, 在於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 趁著身體還算硬朗, 減輕子女的負擔, 同時也為子女積蓄更多的財產。 這既是現實生活所迫, 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

說到養老問題, 我們不得不提及養老金空缺, 儘管如今養老金逐步入市, 也在劃撥國有資產進行充實, 但是隨著老齡化的加劇, 養老金的空缺並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 另外, 我們所繳納的社會保險, 只能保證基本養老, 並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與美國對比來看, 美國人退休後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個: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 第二支柱是雇主主導的企業年金, 第三支柱則是個人積累的個人稅延養老金。 我國目前養老過於依賴於社保, 第二三支柱相對欠缺, 但是近年來在企業年金等方面的嘗試或許會給養老壓力帶來一定的緩解。 而對於美國來說, 公共養老則是很弱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