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名編劇紮堆研討《剃刀邊緣》諜戰劇題材創作再惹熱議

近日, 電視劇《剃刀邊緣》在北京舉辦劇本研討會, 原作編劇余飛攜袁子彈、汪海林、陳彤、宋方金、王志軍、任寶茹、高璿、劉譽、王力扶等國內一線編劇齊聚一堂,

從近期熱播諜戰劇《剃刀邊緣》出發, 暢聊當下諜戰劇的創作方式, 以及《剃刀邊緣》對於國產諜戰劇帶來的啟發和存在意義。 進而提及到視覺呈現方式、國民信仰缺失等嚴肅話題。

《剃刀邊緣》將國產劇拉回正常軌道 創作與美學缺一不可

電視劇《手機》的編劇宋方金在研討會上表達了對《剃刀邊緣》的喜愛, 並就行業整體而言, 直言不諱的批判了一些扭曲現狀。 他表示區別于一些諜戰劇中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剃刀邊緣》回歸了電視劇正常的創作路徑以及美學現象, 告別了市場中比較懸浮的東西。 而正常軌道上的創作勢必會引起市場迴響。 在他看來, 這也是《剃刀邊緣》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的最重要意義。

曾創作電視劇《團圓飯》、《家常菜》的王力扶表示, 她很驚訝《剃刀邊緣》的完成度之高, 認為餘飛將各類元素融合的天衣無縫, 大概是緣於在前期執行時, 就已經把主題想的非常清楚。 創作即落實主題, 否則彌漫在主題之外的敘事都是無效敘事。

去年因都市情感劇《歡樂頌》大火的編劇袁子彈, 也來到了研討會的現場, 她首先對現下的市場環境表示些許無奈, 在過去, 製片方會尊重和理解她放慢劇本創作的速度, 並讚揚她認真努力。 而現在, 製片方卻變成了催促進度及追逐市場的立場。 因而提及《剃刀邊緣》時, 她首先肯定了餘飛在這部劇中所呈現出來的嚴肅和縝密, 另外從故事內容來看, “邊緣”二字深深吸引了她。 一部劇把重點放在邊緣人物上並不多見, 而從邊緣人物的經歷所推進的情節發展, 採用了美劇的常見方式, 一個小閉環緊接一個小閉環。

此外, 痞而不油的主人公、極少在諜戰劇中占大篇幅的女主角、高度還原史實的服化道等, 這些細節讓 《剃刀邊緣》 充盈飽滿, 令人親切。

《誰來伺候媽》的編劇王志軍表示:“《剃刀邊緣》是當下最對的諜戰劇”, 在他看來, 《剃刀邊緣》是在遵循正確的規律並且做對的事, 對比一些諜戰劇一味採用小鮮肉演員,忽略演技和製作,《剃刀邊緣》從演員到製作都比較制衡,讓劇本的效率發生最大化。這樣觀眾能夠真正的關注到創作本身,而不會被其他元素分散注意力。諜戰劇《鋒刃》的編劇劉譽認為《剃刀邊緣》擁有著史密斯夫婦的人物關係、韋小寶式的人物設置、揉雜了辦公室政治的劇作風格。從故事創作上,五集一個單元的結構設計也是區別于其他諜戰劇的顯著特徵,看起來酣暢淋漓、一氣呵成。

諜戰劇中人物轉化成重點 信仰構建成創作難題

曾創作多部都市情感題材的編劇陳彤在研討會中提及一個概念,即建立信仰的構建。她認為,其他類型劇都不涉及這個問題,只有諜戰劇存在著信仰問題。她以劇中文章飾演的許從良的一句臺詞舉例“從小到大沒有受過這麼大的侮辱”,然後馬伊琍飾演的關海丹對他解釋,“李立軍犧牲的是生命,你犧牲的是尊嚴”,陳彤認為這就是徐從良這個人物信仰構建很重要的階梯。

《別了,溫哥華》、《我的青春誰做主》的編劇任寶茹在看劇之前,認為諜戰劇裡的主要人物都應是正面形象的,所以看到第一集許從良出場時,覺得有點暈。基於大時代的轉捩點下,革命者以這樣的形態進入,逐漸擁有正確方向的基因,對於接下來情節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編劇高璿也有著同樣的思考,她認為所謂英雄線,或者以愛情線承載主題的投射物件,其實一開始無關信仰,而關乎生存,在經過了種種通關打怪後,才逐步升級成信仰。現代人的信仰往往藏於內心,因此編劇在構建信仰的過程中,找到一些通達信仰的管道成了創作難題。《剃刀邊緣》巧妙融入旁白,通過旁白說明許從良對美的追求,同時代入了觀眾的情緒。

提及信仰構建,曾創作《鐵齒銅牙紀曉嵐》、《神醫喜來樂》的編劇汪海林認為新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處理好情感形態、價值形態的確是個難題。愛上一個人便引導他的信仰是這些年創作的一個趨勢,儘管從個人去寫信仰的產生是有偏差的,但他同時也承認這屬於整體的傾向及文化問題。

餘飛:國產劇切忌一步登天 願接受有乾貨情況下的“炒作”

電視劇《剃刀邊緣》自開播以來,播出成績耀眼,經過兩周之後雙台收視率紛紛破一、網路播放量日均兩億,在諜戰劇中實屬難得。劇中人物許從良區別于以往諜戰劇中的根正苗紅,從一個沒有堅定信仰的混世偽滿員警廳科長,逐漸成長為一個有義氣與擔當、有信仰與膽量的共產黨員,引發熱議不斷。

如同前文提起的,曾創作過《永不消失的電波》、《重案六組》等經典作品的餘飛,這次作為《剃刀邊緣》的主要編劇,最大的創作難題在於許從良的身份的轉換,即在全民信仰普遍缺失的時代,如何自然地令混世特質和堅定信仰融於同一人身上,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面,稍微處理失當就很難說服觀眾。這對於餘飛來講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而這項挑戰完成的如何,諸位業內人士給出了肯定回復。

除此之外,餘飛笑稱自《剃刀邊緣》播出後,自己接受了不少媒體的訪問,曾有人質疑他是否借劇炒作。餘飛坦言即使是“炒作”,也是基於有內容、有創作基礎上的乾貨炒作。國內的影視行業起步較晚,基礎不牢靠。餘飛認為基於這樣的背景之下,應先把基礎打好,做出老百姓喜歡的常規劇後,再順應自然熱度提升高度。無論何時,都應以觀眾需求為創作本體,否則只是一場口說無憑的自我消耗。

研討會的最後,知名電視評論人、《影視獨舌》公號創始人李星文就各編劇發言進行總結,從嚴肅端正的創作態度聊到不同主題的人物、從劇本創作到美學呈現,信息量極大。接下來任重道遠,隨著大結局的臨近,《剃刀邊緣》還要面對口碑的檢驗、市場的反應等艱巨任務。但作為國產諜戰劇中的一環,《剃刀邊緣》現下所產生的影響力已有口皆碑。

對比一些諜戰劇一味採用小鮮肉演員,忽略演技和製作,《剃刀邊緣》從演員到製作都比較制衡,讓劇本的效率發生最大化。這樣觀眾能夠真正的關注到創作本身,而不會被其他元素分散注意力。諜戰劇《鋒刃》的編劇劉譽認為《剃刀邊緣》擁有著史密斯夫婦的人物關係、韋小寶式的人物設置、揉雜了辦公室政治的劇作風格。從故事創作上,五集一個單元的結構設計也是區別于其他諜戰劇的顯著特徵,看起來酣暢淋漓、一氣呵成。

諜戰劇中人物轉化成重點 信仰構建成創作難題

曾創作多部都市情感題材的編劇陳彤在研討會中提及一個概念,即建立信仰的構建。她認為,其他類型劇都不涉及這個問題,只有諜戰劇存在著信仰問題。她以劇中文章飾演的許從良的一句臺詞舉例“從小到大沒有受過這麼大的侮辱”,然後馬伊琍飾演的關海丹對他解釋,“李立軍犧牲的是生命,你犧牲的是尊嚴”,陳彤認為這就是徐從良這個人物信仰構建很重要的階梯。

《別了,溫哥華》、《我的青春誰做主》的編劇任寶茹在看劇之前,認為諜戰劇裡的主要人物都應是正面形象的,所以看到第一集許從良出場時,覺得有點暈。基於大時代的轉捩點下,革命者以這樣的形態進入,逐漸擁有正確方向的基因,對於接下來情節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編劇高璿也有著同樣的思考,她認為所謂英雄線,或者以愛情線承載主題的投射物件,其實一開始無關信仰,而關乎生存,在經過了種種通關打怪後,才逐步升級成信仰。現代人的信仰往往藏於內心,因此編劇在構建信仰的過程中,找到一些通達信仰的管道成了創作難題。《剃刀邊緣》巧妙融入旁白,通過旁白說明許從良對美的追求,同時代入了觀眾的情緒。

提及信仰構建,曾創作《鐵齒銅牙紀曉嵐》、《神醫喜來樂》的編劇汪海林認為新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處理好情感形態、價值形態的確是個難題。愛上一個人便引導他的信仰是這些年創作的一個趨勢,儘管從個人去寫信仰的產生是有偏差的,但他同時也承認這屬於整體的傾向及文化問題。

餘飛:國產劇切忌一步登天 願接受有乾貨情況下的“炒作”

電視劇《剃刀邊緣》自開播以來,播出成績耀眼,經過兩周之後雙台收視率紛紛破一、網路播放量日均兩億,在諜戰劇中實屬難得。劇中人物許從良區別于以往諜戰劇中的根正苗紅,從一個沒有堅定信仰的混世偽滿員警廳科長,逐漸成長為一個有義氣與擔當、有信仰與膽量的共產黨員,引發熱議不斷。

如同前文提起的,曾創作過《永不消失的電波》、《重案六組》等經典作品的餘飛,這次作為《剃刀邊緣》的主要編劇,最大的創作難題在於許從良的身份的轉換,即在全民信仰普遍缺失的時代,如何自然地令混世特質和堅定信仰融於同一人身上,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面,稍微處理失當就很難說服觀眾。這對於餘飛來講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而這項挑戰完成的如何,諸位業內人士給出了肯定回復。

除此之外,餘飛笑稱自《剃刀邊緣》播出後,自己接受了不少媒體的訪問,曾有人質疑他是否借劇炒作。餘飛坦言即使是“炒作”,也是基於有內容、有創作基礎上的乾貨炒作。國內的影視行業起步較晚,基礎不牢靠。餘飛認為基於這樣的背景之下,應先把基礎打好,做出老百姓喜歡的常規劇後,再順應自然熱度提升高度。無論何時,都應以觀眾需求為創作本體,否則只是一場口說無憑的自我消耗。

研討會的最後,知名電視評論人、《影視獨舌》公號創始人李星文就各編劇發言進行總結,從嚴肅端正的創作態度聊到不同主題的人物、從劇本創作到美學呈現,信息量極大。接下來任重道遠,隨著大結局的臨近,《剃刀邊緣》還要面對口碑的檢驗、市場的反應等艱巨任務。但作為國產諜戰劇中的一環,《剃刀邊緣》現下所產生的影響力已有口皆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