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教誤區|表揚也能給孩子造成“暗傷”,幾種得不償失的“口頭禪”得改改了

有溫暖 有幫助 有關愛

一起學習 一起成長 一起幸福

文丨鄭功 編輯丨孫倩

孩人的成長需要賞識。 然而, 對孩子的讚美或表揚,

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否則, 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暗傷元素一:好話壞說, 明褒暗貶

父母口頭禪:

“你今天終於沒有做錯, 了不起!……全部做好了, 很好。 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

情景重播:

您把照顧金魚和給盆栽小番茄澆水的任務交給了孩子, 可他不是一天喂兩次金魚就是五天忘了餵食,

更想不起要給小番茄“喝水”了。 但最近五天, 他卻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您心裡雖然滿意, 嘴裡卻說:“你這幾天終於記住了自己該做的事, 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明天可別再忘了!”

孩子“傷”情:

這樣的表揚很勉強, 而且隱含著批評, 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讓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 爸爸媽媽的眼睛總是盯著自己的薄弱環節。

糾錯處方:

孩子有了進步, 本來是好事, 如果給表揚加上陰影, 就是家長的不是了。

與其盯著孩子的弱點, 不如將他的點滴成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掛在嘴邊, 突出他的長處, 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所以, 對孩子的責任心的提升, 媽媽要一項一項地肯定:“嗯, 給魚餵食不多不少正合適,

水也換好了, 還刷了魚缸, 給番茄早晚澆了兩次水看它的葉子都笑了, 它們肯定會越長越壯!”

孩子雖小, 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誇獎, 希望家長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 一點一滴都不忽略。

暗傷元素二:無的放矢, 盲目比較

父母口頭禪:

“你做得真棒, 比×××強多了。 ”

情景重播:

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他在幼稚園畫的畫給您看, 是《小兔拔蘿蔔》的填色圖, 他的眼神裡滿含著期待, 您煞有其事地說道:“畫得真棒, 你一定是你們班上畫得最好的!”

孩子“傷”情:

班上的孩子自身條件不一樣, 起點也不同, 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顯然有失公平, 況且今天你表揚了孩子是班裡最棒的, 而明天他沒能達到今天的水準, 內心會很沮喪, 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

這樣大而空的誇獎可能造成他空中樓閣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負。 他盲目地認為自己好, 而不清楚好在哪裡, 進而難以形成對事物恰當的判斷和分辨能力。

糾錯處方:

就做事的過程表揚比就獲得的結果表揚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

便於使他明白您更重視他是否努力, 關注他的點滴進步, 慢慢地幫助他建立自信。

通過注重過程, 強調他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 找出對付弱點的辦法, 可以使孩子克服挫折, 平和地面對困難, 而不被小小的不順擊得一敗塗地。

這時您不如說:“你這幅畫畫得很仔細, 顏色一點也沒塗到線的外面, 顏色也好看, 能跟媽媽講講為什麼選這幾種顏色嗎?為什麼把雲彩塗成了橙色?”從而引導孩子講一講他是怎麼想的, 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畫筆展現的, 最後不妨再提一點建議。

您對作品的評論能引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因為您給予他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好”與“不好”的判斷, 而是對過程的關注, 使他感覺到自己的能力, 滿足感油然而生。

暗傷元素三:沉溺歷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頭禪:

“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

情景重播:

張亮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張亮媽媽滿心歡喜,不論時間,不論場合,經常在客人面前表揚張亮,把張亮的“光輝歷史”掛在了嘴上,並常對張亮說:“我們家張亮在全校的比賽中能得第一,以後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賽中得獎。”

孩子“傷”情:

張亮媽媽這樣做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績為孩子確立一個“高標準”,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須達到,否則就是“驕傲、退步”。此時的表揚實際上已經成了孩子的“包袱”,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糾錯處方:

家長應該注意,我們為“已經取得”的成就表揚孩子,是為了激勵他獲得更多的“還沒得到的”成就。表揚,是為孩子樹立一個前進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為孩子確立一個“不能退下來”的標準。家長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後,不要用“你必須保持現有狀態”來要求孩子。

面對孩子已有的成績,家長應該向孩子說:“你幹得不錯,要進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誇獎之後,緊接著幫助孩子制定一個“高半步”的新目標,使他不會停頓下來,也不會失去信心。

暗傷元素四:以偏概全,浮誇無度

父母口頭禪:

“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情景重播:

在勞動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幫家長做一件家務,於是貞貞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雜亂的書桌。媽媽看到了高興地說:“貞貞能做家務了,真是個好孩子。”

明明考試得了第一,揮著試卷給媽媽看,媽媽說:“明明真是個聰明孩子,將來准能考上清華。”

孩子“傷”情:

這樣的表揚,是做父母最常說的。

表面上看,對孩子有一定的鼓勵作用,可是這樣隨意的話說多了,會使孩子順著家長的思路進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個高分,因此我是聰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長的思路,還可能進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錯了一件事,那我就是一個壞孩子;我在一次考試中得了低分,就是一個笨孩子。

這種“以偏概全”式的表揚,會使孩子錯誤地把對一件事情成敗的評價,當成了對自己整體的評價。而且過度的表揚,會造成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十分完美”,在競爭中經不起挫折與失敗,對孩子造成所謂的“捧殺”。

糾錯處方:

一些被評價為“好孩子”“聰明孩子”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不要過度表揚。

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只是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進行評價,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結果作為對“整個人”的評價。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講“量變到質變的關係”。

比如,孩子考試得了好成績,家長應該說:“一次好固然可喜,但不足以驕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斷獲得好成績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為家裡做一次好事是值得表揚的,但只有一次次不斷地為家裡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對家庭負責。”

【往期推薦】

【學習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介紹

滿足感油然而生。

暗傷元素三:沉溺歷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頭禪:

“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

情景重播:

張亮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張亮媽媽滿心歡喜,不論時間,不論場合,經常在客人面前表揚張亮,把張亮的“光輝歷史”掛在了嘴上,並常對張亮說:“我們家張亮在全校的比賽中能得第一,以後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賽中得獎。”

孩子“傷”情:

張亮媽媽這樣做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績為孩子確立一個“高標準”,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須達到,否則就是“驕傲、退步”。此時的表揚實際上已經成了孩子的“包袱”,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糾錯處方:

家長應該注意,我們為“已經取得”的成就表揚孩子,是為了激勵他獲得更多的“還沒得到的”成就。表揚,是為孩子樹立一個前進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為孩子確立一個“不能退下來”的標準。家長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後,不要用“你必須保持現有狀態”來要求孩子。

面對孩子已有的成績,家長應該向孩子說:“你幹得不錯,要進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誇獎之後,緊接著幫助孩子制定一個“高半步”的新目標,使他不會停頓下來,也不會失去信心。

暗傷元素四:以偏概全,浮誇無度

父母口頭禪:

“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情景重播:

在勞動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幫家長做一件家務,於是貞貞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雜亂的書桌。媽媽看到了高興地說:“貞貞能做家務了,真是個好孩子。”

明明考試得了第一,揮著試卷給媽媽看,媽媽說:“明明真是個聰明孩子,將來准能考上清華。”

孩子“傷”情:

這樣的表揚,是做父母最常說的。

表面上看,對孩子有一定的鼓勵作用,可是這樣隨意的話說多了,會使孩子順著家長的思路進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個高分,因此我是聰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長的思路,還可能進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錯了一件事,那我就是一個壞孩子;我在一次考試中得了低分,就是一個笨孩子。

這種“以偏概全”式的表揚,會使孩子錯誤地把對一件事情成敗的評價,當成了對自己整體的評價。而且過度的表揚,會造成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十分完美”,在競爭中經不起挫折與失敗,對孩子造成所謂的“捧殺”。

糾錯處方:

一些被評價為“好孩子”“聰明孩子”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不要過度表揚。

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只是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進行評價,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結果作為對“整個人”的評價。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講“量變到質變的關係”。

比如,孩子考試得了好成績,家長應該說:“一次好固然可喜,但不足以驕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斷獲得好成績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為家裡做一次好事是值得表揚的,但只有一次次不斷地為家裡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對家庭負責。”

【往期推薦】

【學習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介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