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精神疾病治療,並不適合成為淘金富礦

精神疾病診治是比普通身體疾病診治更為複雜和模糊的領域, 專業門檻更高。 如果執法監管不到位, 那高利潤或許就是依附在亂象之上。

文 | 唐映紅

據報導, 隨著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寧醫院”)衝擊IPO, A股有望迎來首家精神病醫院上市公司。 12月22日晚間, 證監會披露了康寧醫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該份招股書中顯示, 康寧醫院計畫從A股中募集1.93億元資金, 用於蒼南縣康寧醫院的搬遷擴建、平陽康寧醫院的新建和溫州康寧醫院培訓中心的建設。

表面上看, 一家以精神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集團上市,

反映了中國社會越來越重視精神疾病的診治;而民營醫療集團的上市, 也能彌補精神疾病診療領域公共投入的不足。 這本是一件好事, 理應得到扶持和鼓勵。

可是, 如果把表面的一層薄膜揭開, 會看到更多值得憂心的問題。

近三十年來, 民營醫療機構通過三個階段的發展, 從最初的掛靠門診部, 到可以設立獨立法人的民營醫院, 再到納入社會醫保體系, 迄今民營醫院已佔據整個社會醫療機構總數的半壁江山, 成為當今中國社會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客觀地說, 開放民營醫療機構, 以及允許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平等競爭是正確的改革道路, 而且近三十年來, 民營醫療機構作為社會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不過, 一次次改革政策的鬆綁和開放, 使得民營醫療機構一次次井噴式發展, 造成的後果卻是執法監管不到位, 尋租現象嚴重。 像去年曝出的魏則西事件, 揭開了一些民營醫院多年來的層層黑幕。

更關鍵的是, 正是因為相關部門執法監管的不力甚至缺位, 這些亂象于國內民營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

例如, 小病大治, 本來一支抗生素就能治好的炎症, 患者花費數萬元才能得治。 再例如, 欺騙誤導病患, 將能治療的疾病過度治療, 甚至無中生有捏造病情推銷治療。

從經濟學的角度, 民間之所以投資醫療機構, 除了極少數可能真的懷有救死扶傷的使命感, 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盈利。 特別是在早些年的“醫療產業化”政策的引導下, 民營資本如過江之鯽湧入醫療行業, 民營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資本趨利而動, 這本身就是市場的本能, 無可厚非。 關鍵是要有完善的市場立法、執法來監管和引導。 應該說, 這麼多年來, 民營醫療機構的硬體是建立起來了, 但執法監管的軟體遠遠沒有跟上。 其高利潤與亂象並存, 也與此有關。

回到康寧醫院上市問題。 精神疾病診治是比普通身體疾病診治更為複雜和模糊的領域, 專業門檻更高。 如果執法監管不到位, 那麼,

魏則西事件中湧現出的亂象將更為嚴重和隱蔽。

比如, 許多嚴重精神疾病無法治癒, 迄今現代醫學也不清楚其病理。 而且, 精神疾病的“治癒”迄今為止都是模糊而缺乏統一標準的, 而用藥達到怎樣的效果才算“治癒”即使在學界也充滿爭議。 若醫院為了創收, 就很容易利用資訊不對稱來誤導病人家屬。

此外, 在招股書中, 康寧醫院未公佈病人的顯好率。 不過, 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 康寧醫院涉及經濟賠償的醫療糾紛共有25起, 其中出現16起死亡。 如此高的醫療糾紛頻率也很難讓公眾信服。

跳出個案看, 精神疾病診治領域, 事實上也真的不適合成為資本淘金的富礦。 □唐映紅(心理學學者)

我們發佈了一個“稿事”計畫!本文為稿事計畫來稿, 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溫文

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溫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