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天才捕手》21個超級深梗,帶你重回美國文學天才縱橫的時代!

《天才捕手》21個超級深梗, 帶你重回美國文學天才縱橫的時代!

作者:蘭波

你可能不瞭解美國圖書出版界最富盛名的傳奇編輯,

但也許聽說過《天堂此時》、《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永別了, 武器》、《煙草路》、《死在午後》、《夜色溫柔》、《時間與河流》……

電影《天才捕手》講述的就是這些著作背後的推手——傳奇編輯珀金斯的故事, 但它不僅是麥克斯韋爾·珀金斯(科林·費斯飾)與天才作家湯瑪斯·沃爾夫(裘德·洛飾)之間糾纏十載的恩怨,

還講述了所有天才之間都避免不了的激情與克制、信任與責任、背叛與決裂、惺惺相惜又針鋒相對的兩元對立合作模式。

它順便還揭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介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的神秘面紗,

在那短短二十年中, 不僅有爵士年代和迷惘的一代, 還有現代美國作家中最令人扼腕的天才逝去。

1

電影改編文本來自197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傳記獎, A.司各特·伯格出版的第一本傳記《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

這本書其實在1987年就已經引入到我國, 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 同年也翻譯了湯瑪斯·沃爾夫的代表作《天使, 望故鄉》。

一直到2015年, 《天才的編輯》才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再次翻譯, 並做成精裝圖書, 引起了巨大反響, 被眾多年度書評排行榜評為“年度圖書”。

1987年的《天才的編輯》中文版, 只印刷了1620冊, 現已絕版

2

電影開始, 麥克斯·珀金斯於斯克裡伯納出版社編輯室裡書架上的圖書, 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1919到1929年這十年之間, 他陸續挖掘了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和歐尼斯特·米勒爾·海明威兩個美國最偉大的作家。

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

菲茨傑拉德當時已經出版了人生中的前三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美麗與毀滅》,以及影響了幾代人的,爵士時代的最高傑作《了不起的蓋茨比》。

而海明威初試啼聲,出版了“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太陽照常升起》和《永別了,武器》。

按次序:《美麗與毀滅》《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

3

麥克斯·珀金斯後半生幾乎除了睡覺時間外都戴著這樣一頂淺頂軟氊帽,幾乎成了一個怪癖,他甚至稱其戴的帽子為:“獨立之帽、個性之帽、美國之帽”。

據說這主要因為他聽力不夠好,帽子則能將他耳朵壓往前處,更好地傾聽別人的談話。

4

湯瑪斯·沃爾夫處女作《天使,望故鄉》開始命名為《啊,迷失》,是麥克斯·珀金斯利用書中的意象天使而重新改的書名。為作者託付的小說改個好名,一直是珀金斯的拿手好戲,其最得意的莫過於將《西卵的特裡瑪洛》改成《了不起的蓋茨比》。

5

麥克斯·珀金斯的妻子路易絲·桑德爾終其一生都想成為劇作家和演員,而珀金斯始終大男子主義,覺得妻子抛頭露面去當演員讓自己很不爽,到了五個女兒都成年之後,路易絲還在堅持自己的業餘演出,珀金斯只得慢慢讓步。

可是,妻子此時已變成了虔誠的天主教徒,徹底讓兩人的婚姻走向破裂。

6

正如片中這個描寫,湯瑪斯·沃爾夫非常唐突地闖入了麥克斯·珀金斯的編輯室,他本意是萬念俱灰,準備拿回手稿(之前紐約城中的其它出版社已經統統拒絕了他),從此熄滅心中從事文學的熊熊火焰。

在這過程中,沃爾夫激動萬分,不僅在編輯室的地毯上踱來踱去,還在翻閱編輯室的書架的時刻,言語不斷譏諷珀金斯之前出的書籍,結果珀金斯很平靜地自謙一番,但“除了托爾斯泰”,意寓托爾斯泰是他最欽佩的作家,他的編輯人生就是要挖掘出跟托爾斯泰並肩的偉大作家和著作。

中年時的珀金斯

原因在於珀金斯自小喜歡拿破崙以及戰爭小說,而他一生中最欽佩的小說就是托爾斯泰描寫拿破崙入侵俄國的不朽巨著《戰爭與和平》,據說,凡是他中意的作家,珀金斯都會送一本《戰爭與和平》,讓他去揣摩其結構和對細節的描寫。

在其影響下,沃爾夫也視《戰爭與和平》為文學楷模,此後,他的文稿甫一問世,他都要問珀金斯,有沒有可能,趕上《戰爭與和平》的希望?

7

湯瑪斯·沃爾夫這段在火車上的自白實際上是代表著美國真正具現代意義小說流派的出現,他是在僅排在亨利·詹姆斯之後的美國意識流技法先驅者,而且一生中最崇拜的作家就是意識流大家,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絲。

但他沒有沿襲亨利·詹姆斯創立的精緻、細膩的寫作傳統,而是把喬伊絲的意識流和惠特曼的豪邁奔放糅合在一起,這裡他自詡為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中的半人半獸的怪物卡利班:孤獨自閉但又野蠻殘忍。

8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1930年代開始步入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光。妻子澤爾達被察覺患了精神病,摯友海明威瞧不上他靈感全失,而他只能靠短篇小說在雜誌上刊登換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了不起的蓋茨比》已被世人遺忘,新作《夜色溫柔》無人識貨,慘有問津。

菲茨傑拉德曾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就在他即將要崩潰之時,唯有珀金斯不斷接濟著他,一直支撐到他去好萊塢寫劇本賺取收入,甚至死時。

這場戲發生後的1931年,菲茨傑拉德在珀金斯“除了你,沒有人能敲響爵士時代的喪鐘”的鼓勵下,寫下了《爵士時代的回聲》這篇文章,為1920年代蓋棺定論,從此,美國文學史上就多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爵士時代”和其旗手——菲茨傑拉德。

9

《彼得潘》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公演後,引起巨大轟動,次年在百老匯上演,從此長盛不衰。

1930年代,大湯瑪斯·沃爾夫17歲的情人愛琳·伯恩斯坦將這齣戲劇重新改編、同時兼任服裝設計師和舞臺造型師。

愛琳職業發軔之初所在的劇場叫做“四鄰劇場”,愛琳擔任的是場景設計師,但從截圖我們可以看到,上映《彼得潘》的劇場叫做“假面劇場”。

10

關於湯瑪斯·沃爾夫最大的一個軼聞是他寫《時間與河流》的時候,初稿需要三個壯漢抬著三個箱子的手稿步入珀金斯的編輯室,而且手稿長達百多萬字,壘起來大概有50英尺高,從1930年開始,一直到1935年出版,珀金斯都與沃爾夫並肩奮戰,這段經歷就是電影《天才捕手》的主要內容。

書出以後,珀金斯直言這是他一生中經歷的最大職業挑戰,而沃爾夫則將此書題獻給珀金斯,珀金斯卻悶悶不樂地接受,因為他預感到敏感的沃爾夫以後將把珀金斯對這個題獻的接受視作其自大的證據,後面的事態演變果然應證了珀金斯的預告,《時間與河流》是兩人合作的巔峰,亦是關係破裂的開端,電影在這點刻畫上做得相當不錯。

11

珀金斯一生循規守矩,包括吃飯都是如此,從1920年代開始,他總是在位於紐約第五十三街,義大利人開的切裡奧酒店樓梯下左手邊的六人圓桌上吃午飯,桌面上永遠放著一塊“已預訂”的牌子和一瓶特製的辣椒粉,而且他午餐永遠都要伴隨著一杯純馬蒂尼入肚,到了晚年,一杯馬蒂尼變成了兩杯。

如果一個作家能被珀金斯邀請去切裡奧酒店吃午餐,那就證明他的手稿出版有望了。

12

珀金斯秉承著新英格蘭人的守時傳統,在沒有加班的情況下,無論喝得多醉,珀金斯總會在紐約時間下午6點左右出現在紐約大中央終點站,趕那趟6點過2分開往新坎南的火車。

他的住所位於新坎南,是岳父所贈的結婚大禮,在那裡,他一直住到1930年代中期才搬到曼哈頓的新寓所。

電影中這個細節是真的,看門人永遠要等到珀金斯先生上了車或者6點過1分半,才會鎖上候車室的大門,以至於其它乘客都以為這趟火車是專門等候珀金斯的。

電影中對紐約大中央終點站的還原擬真程度值得稱讚

13

珀金斯除了對文學情有獨鍾外,對其他藝術形式都缺乏興趣,包括音樂,但電影中刻畫的這一刻來說,無論其真假,都是全片交代珀金斯和沃爾夫個性差異最有趣的地方。

如果珀金斯開始隨著音樂搖擺著腳步,那麼證明,珀金斯成熟穩重的外表下其實一樣有顆狂放不羈的心靈,而之前,只有海明威洞悉了這一秘密。

這是全片關於沃爾夫和珀金斯關係日益親密刻畫最好的一個段落。

14

愛琳·伯恩斯坦當著沃爾夫和珀金斯吞下安眠藥,威脅要自殺的這一幕是真事。

原因除了電影裡交代的她嫉妒珀金斯佔據了沃爾夫所有的時間外,還有個緣由點得不明,那就是沃爾夫準備將兩人情愛的細節寫入《時間與河流》裡,這一點,讓愛琳·伯恩斯坦作為一名已婚的猶太婦女擔驚受怕。

畢竟,兩人秘密同居是一回事,但宣揚于那個把婦女名節看得萬分重要的年代是另一回事,愛琳·伯恩斯坦發誓要竭盡全力阻止《時間與河流》的出版,造成了她和沃爾夫永久的決裂。

15

沃爾夫在1933年到1934年撰寫《時間與河流》最重要的關頭時,常常把自己關在布魯克林高地111號的公寓裡,一寫就是幾個星期。

而他當時因為緊張和才氣縱橫,只能站著寫,而且只能是靠著一個電冰箱站著寫,主要是他太高了,有將近2米的個子,而且寫作時,稿子都任其飄落在地板上,只有一天寫作結束時,他才拾起來整理好,然後交給珀金斯看,珀金斯笑稱沃爾夫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電冰箱廣告代言人”。

16

《時間與河流》出版初時,愛琳·伯恩斯坦拿槍威脅珀金斯不是真事,但她曾經有過這個念頭,而且把這個念頭在沃爾夫未歸國時說給珀金斯聽。

電影將這個虛構的情景提煉出來,但也不失為一種製造兩人關係緊張,提升戲劇張力的方法,當然,兩人最終在沃爾夫逝世後和解,其實珀金斯從來沒有氣過愛琳的無禮,相反,他在相當程度上理解愛琳當時為啥有這麼多瘋狂的舉動和念頭。

此時的沃爾夫已經徹底跟愛琳關係決裂,一個人前往他最嚮往的外國,想像中的祖居之地——德國旅行去了,在那裡,他目睹了納粹的崛起,這是他一生中重大時刻之一,從那個時候開始,沃爾夫將目光從個人的自我經歷提升到了國家民族乃至全球人類命運的高度,這些想法融入了他後期作品之中。

17

珀金斯在1935年7月4日美國國慶遮天接到了沃爾夫的歸來,沃爾夫在情緒激昂的情形下,帶著珀金斯來到他最初寓居紐約的地方,第八街上某個公寓的閣樓。

沃爾夫就是在這個冬冷夏熱的斗室裡寫下了《天使,望故鄉》,離開之前,沃爾夫用一隻鉛筆在牆上寫下了:“湯瑪斯·沃爾夫在此住過。”

兩人並肩看著曼哈頓夜景的戲其實是發生在這閣樓之後,他們來到布魯克林的聖喬治飯店頂端俯瞰全城,這是全片的高潮戲,也是兩人十年合作關係中的最親密時刻。

這一刻,沃爾夫把珀金斯當做了精神上的父親,珀金斯亦將沃爾夫視為精神上的兒子。

18

珀金斯曾坦言,到弗羅裡達半島基韋斯特這一全世界赫赫有名的療養之地,與海明威度過的幾次休假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他開始跟海明威出海學釣海魚時,就釣上了一條比全世界最高紀錄還高一磅的食用大海魚,重達58磅,這可讓他一生都充滿自豪感。

電影中兩人釣魚歸來並肩的場景是1935年,背景是一條非常大的旗魚,它同樣是珀金斯捕獲的。

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曾也有“蜜月期”

海明威這時才慢慢轉變對菲茨傑拉德的態度,他坦言《夜色溫柔》比他想像中更好,“也許比《了不起的蓋茨比》還要好”,但他依舊憎惡澤爾達,將菲茨傑拉德的才竭歸咎於她永無止境的貪婪,“我們這一代天才最大的悲劇”,而無視她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需要菲茨傑拉德照顧這一事實。

海明威對沃爾夫的印象也越來越不好,從最開始認識稱讚其為天才到此時覺得沃爾夫是個“狂妄自大的混蛋”,殊不知,美國文壇的其它作家也是這麼看待海明威自己的。

電影過度渲染了海明威和珀金斯之間的親密關係,這張照片就是佐證

實際照片是這樣的

19

片中沃爾夫衝撞嘲笑菲茨傑拉德的態度是幾個時期的片段拼湊出的,恰好相反,倆人最開始嘲笑對方起頭的是菲茨傑拉德,但嘲笑菲茨傑拉德最甚的還是海明威。

尤其是菲茨傑拉德在1936年間在《老爺》雜誌上寫下了《崩潰》一文,自承已經文思枯竭生活困頓之後,海明威將《非洲的青山》出版後不待評論界待見的滿腔怒火發洩在了菲茨傑拉德身上,猛烈攻擊菲茨傑拉德自稱“被擊敗了的人”簡直丟掉了做男人的資格。

沃爾夫對珀金斯賓客的無禮實際上是另外一件事,當事人實際上是一名伯爵夫人,但沃爾夫因為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出版後評價不佳而開始酗酒是不爭事實,他對珀金斯的猜忌和不滿也是從此時開始的,自後沃爾夫為了貪圖更高的版稅收入,棄珀金斯而去,改投其它出版社門下,倆人政見的不和更是火上澆油(珀金斯不待見羅斯福新政),黃金合作年代一去不復返。

澤爾達此時的境況很不妙,基本上已經全年住在精神療養院裡

意氣風發時的菲茨傑拉德和澤爾達,男才女貌,對比此時的困頓,不勝唏噓

20

1938年,沃爾夫奔赴美國西部旅行演講時,拜訪了在好萊塢米高梅閉門寫作的菲茨傑拉德,倆人親密交心這一段應該是為了電影情節更好展現而杜撰的。

但菲茨傑拉德對珀金斯對於沃爾夫,對自己,對海明威的伯樂知遇之恩是清晰認知的,所以這段情節情理上來說都是動人的,並不為過。

菲茨傑拉德其實這時健康情況也益發糟糕了,但他還在奮力寫作自己最後的一個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大亨》,書未完成,他就去世了。

同樣的遭遇發生在沃爾夫身上,他的長篇小說也沒完成,是珀金斯從他辭世時未完成的手稿中提煉出《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並加以出版。

在這兩部小說裡,珀金斯以虛擬人物——編輯愛德華茲的身份出現在讀者面前,以表達沃爾夫對珀金斯致敬之情。

沃爾夫從菲茨傑拉德的口中才真正感受到珀金斯對自己的呵護和珍愛,但為時已晚

21

沃爾夫辭世後,他的長篇小說《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同樣引起了巨大反響,從此人們把他列入了珀金斯挖掘的三大天才行列中,他的書也加入了珀金斯引以為豪的書架上,與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等人的著作並列,和電影開始首尾呼應。

其實何止這三位天才,那個年代只遜他們一點點的作家大把都是珀金斯挖掘出來的,這樣的作家有歐斯金·考德威爾(代表作《煙草路》和《小墓地》),詹姆斯·鐘斯(代表作《從這裡到永恆》和《細細的紅線》,對,就是那個《細細的紅線》),看完電影,要想瞭解珀金斯更多的生平,還是請去閱讀《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吧。

依次為《天堂此時》、《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永別了,武器》、《煙草路》、《死在午後》、《夜色溫柔》、《時間與河流》。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

菲茨傑拉德當時已經出版了人生中的前三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美麗與毀滅》,以及影響了幾代人的,爵士時代的最高傑作《了不起的蓋茨比》。

而海明威初試啼聲,出版了“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太陽照常升起》和《永別了,武器》。

按次序:《美麗與毀滅》《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

3

麥克斯·珀金斯後半生幾乎除了睡覺時間外都戴著這樣一頂淺頂軟氊帽,幾乎成了一個怪癖,他甚至稱其戴的帽子為:“獨立之帽、個性之帽、美國之帽”。

據說這主要因為他聽力不夠好,帽子則能將他耳朵壓往前處,更好地傾聽別人的談話。

4

湯瑪斯·沃爾夫處女作《天使,望故鄉》開始命名為《啊,迷失》,是麥克斯·珀金斯利用書中的意象天使而重新改的書名。為作者託付的小說改個好名,一直是珀金斯的拿手好戲,其最得意的莫過於將《西卵的特裡瑪洛》改成《了不起的蓋茨比》。

5

麥克斯·珀金斯的妻子路易絲·桑德爾終其一生都想成為劇作家和演員,而珀金斯始終大男子主義,覺得妻子抛頭露面去當演員讓自己很不爽,到了五個女兒都成年之後,路易絲還在堅持自己的業餘演出,珀金斯只得慢慢讓步。

可是,妻子此時已變成了虔誠的天主教徒,徹底讓兩人的婚姻走向破裂。

6

正如片中這個描寫,湯瑪斯·沃爾夫非常唐突地闖入了麥克斯·珀金斯的編輯室,他本意是萬念俱灰,準備拿回手稿(之前紐約城中的其它出版社已經統統拒絕了他),從此熄滅心中從事文學的熊熊火焰。

在這過程中,沃爾夫激動萬分,不僅在編輯室的地毯上踱來踱去,還在翻閱編輯室的書架的時刻,言語不斷譏諷珀金斯之前出的書籍,結果珀金斯很平靜地自謙一番,但“除了托爾斯泰”,意寓托爾斯泰是他最欽佩的作家,他的編輯人生就是要挖掘出跟托爾斯泰並肩的偉大作家和著作。

中年時的珀金斯

原因在於珀金斯自小喜歡拿破崙以及戰爭小說,而他一生中最欽佩的小說就是托爾斯泰描寫拿破崙入侵俄國的不朽巨著《戰爭與和平》,據說,凡是他中意的作家,珀金斯都會送一本《戰爭與和平》,讓他去揣摩其結構和對細節的描寫。

在其影響下,沃爾夫也視《戰爭與和平》為文學楷模,此後,他的文稿甫一問世,他都要問珀金斯,有沒有可能,趕上《戰爭與和平》的希望?

7

湯瑪斯·沃爾夫這段在火車上的自白實際上是代表著美國真正具現代意義小說流派的出現,他是在僅排在亨利·詹姆斯之後的美國意識流技法先驅者,而且一生中最崇拜的作家就是意識流大家,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絲。

但他沒有沿襲亨利·詹姆斯創立的精緻、細膩的寫作傳統,而是把喬伊絲的意識流和惠特曼的豪邁奔放糅合在一起,這裡他自詡為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中的半人半獸的怪物卡利班:孤獨自閉但又野蠻殘忍。

8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1930年代開始步入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光。妻子澤爾達被察覺患了精神病,摯友海明威瞧不上他靈感全失,而他只能靠短篇小說在雜誌上刊登換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了不起的蓋茨比》已被世人遺忘,新作《夜色溫柔》無人識貨,慘有問津。

菲茨傑拉德曾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就在他即將要崩潰之時,唯有珀金斯不斷接濟著他,一直支撐到他去好萊塢寫劇本賺取收入,甚至死時。

這場戲發生後的1931年,菲茨傑拉德在珀金斯“除了你,沒有人能敲響爵士時代的喪鐘”的鼓勵下,寫下了《爵士時代的回聲》這篇文章,為1920年代蓋棺定論,從此,美國文學史上就多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爵士時代”和其旗手——菲茨傑拉德。

9

《彼得潘》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公演後,引起巨大轟動,次年在百老匯上演,從此長盛不衰。

1930年代,大湯瑪斯·沃爾夫17歲的情人愛琳·伯恩斯坦將這齣戲劇重新改編、同時兼任服裝設計師和舞臺造型師。

愛琳職業發軔之初所在的劇場叫做“四鄰劇場”,愛琳擔任的是場景設計師,但從截圖我們可以看到,上映《彼得潘》的劇場叫做“假面劇場”。

10

關於湯瑪斯·沃爾夫最大的一個軼聞是他寫《時間與河流》的時候,初稿需要三個壯漢抬著三個箱子的手稿步入珀金斯的編輯室,而且手稿長達百多萬字,壘起來大概有50英尺高,從1930年開始,一直到1935年出版,珀金斯都與沃爾夫並肩奮戰,這段經歷就是電影《天才捕手》的主要內容。

書出以後,珀金斯直言這是他一生中經歷的最大職業挑戰,而沃爾夫則將此書題獻給珀金斯,珀金斯卻悶悶不樂地接受,因為他預感到敏感的沃爾夫以後將把珀金斯對這個題獻的接受視作其自大的證據,後面的事態演變果然應證了珀金斯的預告,《時間與河流》是兩人合作的巔峰,亦是關係破裂的開端,電影在這點刻畫上做得相當不錯。

11

珀金斯一生循規守矩,包括吃飯都是如此,從1920年代開始,他總是在位於紐約第五十三街,義大利人開的切裡奧酒店樓梯下左手邊的六人圓桌上吃午飯,桌面上永遠放著一塊“已預訂”的牌子和一瓶特製的辣椒粉,而且他午餐永遠都要伴隨著一杯純馬蒂尼入肚,到了晚年,一杯馬蒂尼變成了兩杯。

如果一個作家能被珀金斯邀請去切裡奧酒店吃午餐,那就證明他的手稿出版有望了。

12

珀金斯秉承著新英格蘭人的守時傳統,在沒有加班的情況下,無論喝得多醉,珀金斯總會在紐約時間下午6點左右出現在紐約大中央終點站,趕那趟6點過2分開往新坎南的火車。

他的住所位於新坎南,是岳父所贈的結婚大禮,在那裡,他一直住到1930年代中期才搬到曼哈頓的新寓所。

電影中這個細節是真的,看門人永遠要等到珀金斯先生上了車或者6點過1分半,才會鎖上候車室的大門,以至於其它乘客都以為這趟火車是專門等候珀金斯的。

電影中對紐約大中央終點站的還原擬真程度值得稱讚

13

珀金斯除了對文學情有獨鍾外,對其他藝術形式都缺乏興趣,包括音樂,但電影中刻畫的這一刻來說,無論其真假,都是全片交代珀金斯和沃爾夫個性差異最有趣的地方。

如果珀金斯開始隨著音樂搖擺著腳步,那麼證明,珀金斯成熟穩重的外表下其實一樣有顆狂放不羈的心靈,而之前,只有海明威洞悉了這一秘密。

這是全片關於沃爾夫和珀金斯關係日益親密刻畫最好的一個段落。

14

愛琳·伯恩斯坦當著沃爾夫和珀金斯吞下安眠藥,威脅要自殺的這一幕是真事。

原因除了電影裡交代的她嫉妒珀金斯佔據了沃爾夫所有的時間外,還有個緣由點得不明,那就是沃爾夫準備將兩人情愛的細節寫入《時間與河流》裡,這一點,讓愛琳·伯恩斯坦作為一名已婚的猶太婦女擔驚受怕。

畢竟,兩人秘密同居是一回事,但宣揚于那個把婦女名節看得萬分重要的年代是另一回事,愛琳·伯恩斯坦發誓要竭盡全力阻止《時間與河流》的出版,造成了她和沃爾夫永久的決裂。

15

沃爾夫在1933年到1934年撰寫《時間與河流》最重要的關頭時,常常把自己關在布魯克林高地111號的公寓裡,一寫就是幾個星期。

而他當時因為緊張和才氣縱橫,只能站著寫,而且只能是靠著一個電冰箱站著寫,主要是他太高了,有將近2米的個子,而且寫作時,稿子都任其飄落在地板上,只有一天寫作結束時,他才拾起來整理好,然後交給珀金斯看,珀金斯笑稱沃爾夫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電冰箱廣告代言人”。

16

《時間與河流》出版初時,愛琳·伯恩斯坦拿槍威脅珀金斯不是真事,但她曾經有過這個念頭,而且把這個念頭在沃爾夫未歸國時說給珀金斯聽。

電影將這個虛構的情景提煉出來,但也不失為一種製造兩人關係緊張,提升戲劇張力的方法,當然,兩人最終在沃爾夫逝世後和解,其實珀金斯從來沒有氣過愛琳的無禮,相反,他在相當程度上理解愛琳當時為啥有這麼多瘋狂的舉動和念頭。

此時的沃爾夫已經徹底跟愛琳關係決裂,一個人前往他最嚮往的外國,想像中的祖居之地——德國旅行去了,在那裡,他目睹了納粹的崛起,這是他一生中重大時刻之一,從那個時候開始,沃爾夫將目光從個人的自我經歷提升到了國家民族乃至全球人類命運的高度,這些想法融入了他後期作品之中。

17

珀金斯在1935年7月4日美國國慶遮天接到了沃爾夫的歸來,沃爾夫在情緒激昂的情形下,帶著珀金斯來到他最初寓居紐約的地方,第八街上某個公寓的閣樓。

沃爾夫就是在這個冬冷夏熱的斗室裡寫下了《天使,望故鄉》,離開之前,沃爾夫用一隻鉛筆在牆上寫下了:“湯瑪斯·沃爾夫在此住過。”

兩人並肩看著曼哈頓夜景的戲其實是發生在這閣樓之後,他們來到布魯克林的聖喬治飯店頂端俯瞰全城,這是全片的高潮戲,也是兩人十年合作關係中的最親密時刻。

這一刻,沃爾夫把珀金斯當做了精神上的父親,珀金斯亦將沃爾夫視為精神上的兒子。

18

珀金斯曾坦言,到弗羅裡達半島基韋斯特這一全世界赫赫有名的療養之地,與海明威度過的幾次休假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他開始跟海明威出海學釣海魚時,就釣上了一條比全世界最高紀錄還高一磅的食用大海魚,重達58磅,這可讓他一生都充滿自豪感。

電影中兩人釣魚歸來並肩的場景是1935年,背景是一條非常大的旗魚,它同樣是珀金斯捕獲的。

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曾也有“蜜月期”

海明威這時才慢慢轉變對菲茨傑拉德的態度,他坦言《夜色溫柔》比他想像中更好,“也許比《了不起的蓋茨比》還要好”,但他依舊憎惡澤爾達,將菲茨傑拉德的才竭歸咎於她永無止境的貪婪,“我們這一代天才最大的悲劇”,而無視她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需要菲茨傑拉德照顧這一事實。

海明威對沃爾夫的印象也越來越不好,從最開始認識稱讚其為天才到此時覺得沃爾夫是個“狂妄自大的混蛋”,殊不知,美國文壇的其它作家也是這麼看待海明威自己的。

電影過度渲染了海明威和珀金斯之間的親密關係,這張照片就是佐證

實際照片是這樣的

19

片中沃爾夫衝撞嘲笑菲茨傑拉德的態度是幾個時期的片段拼湊出的,恰好相反,倆人最開始嘲笑對方起頭的是菲茨傑拉德,但嘲笑菲茨傑拉德最甚的還是海明威。

尤其是菲茨傑拉德在1936年間在《老爺》雜誌上寫下了《崩潰》一文,自承已經文思枯竭生活困頓之後,海明威將《非洲的青山》出版後不待評論界待見的滿腔怒火發洩在了菲茨傑拉德身上,猛烈攻擊菲茨傑拉德自稱“被擊敗了的人”簡直丟掉了做男人的資格。

沃爾夫對珀金斯賓客的無禮實際上是另外一件事,當事人實際上是一名伯爵夫人,但沃爾夫因為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出版後評價不佳而開始酗酒是不爭事實,他對珀金斯的猜忌和不滿也是從此時開始的,自後沃爾夫為了貪圖更高的版稅收入,棄珀金斯而去,改投其它出版社門下,倆人政見的不和更是火上澆油(珀金斯不待見羅斯福新政),黃金合作年代一去不復返。

澤爾達此時的境況很不妙,基本上已經全年住在精神療養院裡

意氣風發時的菲茨傑拉德和澤爾達,男才女貌,對比此時的困頓,不勝唏噓

20

1938年,沃爾夫奔赴美國西部旅行演講時,拜訪了在好萊塢米高梅閉門寫作的菲茨傑拉德,倆人親密交心這一段應該是為了電影情節更好展現而杜撰的。

但菲茨傑拉德對珀金斯對於沃爾夫,對自己,對海明威的伯樂知遇之恩是清晰認知的,所以這段情節情理上來說都是動人的,並不為過。

菲茨傑拉德其實這時健康情況也益發糟糕了,但他還在奮力寫作自己最後的一個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大亨》,書未完成,他就去世了。

同樣的遭遇發生在沃爾夫身上,他的長篇小說也沒完成,是珀金斯從他辭世時未完成的手稿中提煉出《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並加以出版。

在這兩部小說裡,珀金斯以虛擬人物——編輯愛德華茲的身份出現在讀者面前,以表達沃爾夫對珀金斯致敬之情。

沃爾夫從菲茨傑拉德的口中才真正感受到珀金斯對自己的呵護和珍愛,但為時已晚

21

沃爾夫辭世後,他的長篇小說《網與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同樣引起了巨大反響,從此人們把他列入了珀金斯挖掘的三大天才行列中,他的書也加入了珀金斯引以為豪的書架上,與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等人的著作並列,和電影開始首尾呼應。

其實何止這三位天才,那個年代只遜他們一點點的作家大把都是珀金斯挖掘出來的,這樣的作家有歐斯金·考德威爾(代表作《煙草路》和《小墓地》),詹姆斯·鐘斯(代表作《從這裡到永恆》和《細細的紅線》,對,就是那個《細細的紅線》),看完電影,要想瞭解珀金斯更多的生平,還是請去閱讀《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吧。

依次為《天堂此時》、《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永別了,武器》、《煙草路》、《死在午後》、《夜色溫柔》、《時間與河流》。

開屏映畫

終端娛樂觀察家

編輯:醉花陰

聯繫我們:youfish888@qq.com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