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017產業地產八大並購事件:靠譜的快被買光了

作者|施珊

編輯|老謝

本文2829字, 閱讀約需5分鐘

產業地產2017年的收並購市場, 依舊風起雲湧, 不過, 卻少了一絲想像中波詭雲譎、驚濤駭浪的味道。

如果此刻你拼命回想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收並購事件, 似乎除了萬科領銜的中國財團以790億元收購普洛斯, 餘下的, 便太過有限。

縱觀來看, 今年的產業地產收並購呈現出三大特徵:

1 物流地產撐起半壁江山

物流地產、海外收購撐起了今年的產業地產收並購市場。 在八大收並購事件中, 有四件均涵蓋在此範圍之內。 而在這其中, 一些並購事件的交易金額之巨均創造紀錄。

中投集團以約897億元收購泛歐物流地產公司Logicor, 萬科領銜的中國財團以約790億元收購普洛斯, 普洛斯以約182億元收購蓋士理, 海航68.7億元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這四大並購案的交易總金額達到1937.7億元, 占比超過八大並購事件總交易金額的80%(由於啟迪協信收購恒生科技園金額不詳,

因此未計入)。

在協力廠商物流和電商企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物流地產的需求持續活躍, 但大環境卻是物流地產用地越來越難以批復, 一些經濟環境好的區域本身土地緊俏, 而物流用地占地多納稅少, 因此政府也更加願意將土地留給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並購成為一條可以快速破局的路徑, 這又正好契合了處在轉型期的房地產商的需求。 房地產商的投資邏輯正在發生變化, 能帶來較好產業和項目資源的物流地產公司, 獲得了這些房地產商的青睞。 萬科新任掌門人郁亮在收購普洛斯之後, 就曾信誓旦旦地表態, 「物流的目標是全球第一」。

2 主流產業地產成色不足

雖然從交易金額上看,

產業地產收並購市場上大手筆的交易比比皆是, 但與去年中民投收購億達中國、中國電子入主光谷聯合相比, 今年的收並購似乎有些乏善可陳, 主流的產業地產運營商在2017年都選擇了啞槍熄火。

而在今年能劃歸到典型產業地產收並購的, 除了物流地產之外, 似乎只有泰禾以17.49億元入股北科建, 以及碧桂園以9.26億元入股中集產城。 不過, 從交易金額上來看, 這兩大並購案例的所貢獻的交易金額在總交易額中僅占1%,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主流產業地產的交投趨於清淡, 或許與2016年的收並購有些用力過猛脫不開關係, 在這一年, 典型的產業地產運營商億達中國、光谷聯合都分別找到了自身可以倚靠的力量, 更多的國企選擇了保守戰略,

導致市場上的優質標的已經所剩無多。

另一方面, 許多產業地產運營商都已經完成在A股的上市, 而近年來, 政策對於上市公司收並購的口子正在逐漸收緊。

3 巨頭領銜的傳統房企兇猛

自從房企加快了對於產業地產入侵的步伐, 在許多重大的行業事件中就經常能發現他們閃動的身影, 今年的收並購市場同樣留下了大型房企兇猛捕食的影像。

在產業地產領域, 千億房企萬科、碧桂園沒有停下收購的步伐, 民營房企泰禾及融創也在積極參與這個紙醉金迷的市場。 房企們的目的很明顯, 在房地產市場逐漸萎靡的背景下, 他們紛紛將產業地產視為轉型的重要方向。

不過, 值得玩味的是, 雖然房企都在不斷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合作夥伴常常遍佈各行各業, 但回到並購市場卻顯得冷清了不少。

就連今年的泰禾入股北科建、以及碧桂園收購中集產城, 都有相關事實表明, 這兩家房企似乎並不是想借此發展產業園區開發業務, 而更在意的或許是被收購對象手中的土地資源。

沉醉于土地暴利的房企們似乎還是沒有做好沉下心來賺長錢的準備。

一番細數, 園區界選出了2017年產業地產的八大收並購事件:

1 中投集團收購Logicor

標籤:138億美元, 主權財富基金, 物流地產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集團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今年6月,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宣佈, 同意以138億美元把旗下泛歐物流地產公司Logicor出售給中投公司。 這次交易也成為了歐洲不動產交易歷史上的第二大買賣,同時也是中國公司在歐洲進行的第四大交易。Logicor這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倉儲物業集團, 在全歐的總倉儲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米,亞馬遜也是其客戶之一。

2 萬科領銜的中國財團收購普洛斯

標籤:790億,物流地產,亞洲第一大交易

盛傳許久的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的私有化及被收購,終於在2017年7月塵埃落定。由厚朴、高瓴資本、中銀集團、萬科集團和普洛斯管理層組成的中國財團以3.38新加坡元/股的價格對普洛斯進行收購,交易總價約為790億元人民幣。

3 融創收購萬達文旅項目

標籤:438.4億元,文旅城,標誌性事件

萬達、融創、富力合力貢獻了2017年一場精彩絕倫的收並購事件,儘管5個多月過去,關於這場並購事件的各種是非曲直依舊沒人能說明白,不過,結果已經落定,富力以199.06億元收購萬達商業77個酒店全部股權,融創438.44億元收購萬達13個文旅專案的91%股權。有評論認為此次事件成為了曾經如日中天的萬達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

4普洛斯收購蓋世理

標籤:28億美元,物流地產,海外

萬科收購普洛斯後僅僅3個月的時間,作為被收購方的普洛斯竟然也在收並購市場上來了一個大動作,其以28億美元收購了歐洲物流地產運營商蓋世理,宣佈正式進軍歐洲市場。蓋世理雖然在中國的知名度不高,但其也是全球鼎鼎大名的物流地產商,在全球擁有2322萬平方米的物流地產管理面積,並以高品質而著稱。

5 海航收購CWT

標籤:68.7億元,海外,物流地產

有著中國最兇猛的海外收購者之稱的海航的確沒令人失望。4月,海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以每股要約價2.33新加坡元,總價68.7億元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集團。該集團成立於1970年,是新加坡港務局旗下的私營公司,業務包括物流服務、商品行銷、金融服務及工程服務,也是新加坡倉庫及物流房地產資產的最大擁有人及管理人之一,目前在9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6 泰禾入股北科建

標籤:17.49億元,民營房企,老牌國企

今年以來出手不斷的閩商房企泰禾,在各大城市一通跑馬圈地之後,又當上了一家帝都國企的股東。2017年6月,泰禾集團與寧波科橋完成股權轉讓北科建集團股份的交割事宜,泰禾集團正式成為北科建第二大股東,持股23.32%。北科建全稱為北京科技園建設有限公司,是中關村的開拓者,不過近年來大有風光不再之感。

7 碧桂園入股中集產城

標籤:9.26億元,房產三甲,增資擴股

地產三甲之一的碧桂園在2017年動作頻頻,在產業地產領域,其不僅廣結盟友,同時還向向中集集團旗下的產業地產平臺中集產城增資9.29億元,獲得中集產城2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中集產城成立於1998年,是中集集團旗下負責產業園區開發經營的業務板塊,而近年來,中集產城的發展同樣陷入困境。

8 啟迪協信入主恒生科技園

標籤:交易金額不詳,科技園區領軍新秀,園區資產包

恒生科技園送走鼎暉迎來新股東啟迪協信。10月份,通過收購鼎暉基金在恒生科技園專案中的全部持股,啟迪協信獲得恒生科技園位於杭州、常州、無錫、洛陽、天津五地的園區項目。對於啟迪協信而言,本次收購,短期來看,得以擴充其成熟園區資產和團隊;中期來看,雙方的資源整合及能力協同,將對產業導入、項目拓展產生積極影響。

結尾

當然,在收並購市場風起雲湧之際,我們或許還不應該忘記關注那些因為收購失敗而黯淡的身影,比如一波三折最終還是擱淺的中州控股收購華南城。

2017年產業地產的收並購市場,伴隨各大公司間不同的利益訴求,所表現出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亦或是「大魚吃小魚」,都在某種程度上透露出,想要在這個行業深耕,需要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這次交易也成為了歐洲不動產交易歷史上的第二大買賣,同時也是中國公司在歐洲進行的第四大交易。Logicor這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倉儲物業集團, 在全歐的總倉儲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米,亞馬遜也是其客戶之一。

2 萬科領銜的中國財團收購普洛斯

標籤:790億,物流地產,亞洲第一大交易

盛傳許久的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的私有化及被收購,終於在2017年7月塵埃落定。由厚朴、高瓴資本、中銀集團、萬科集團和普洛斯管理層組成的中國財團以3.38新加坡元/股的價格對普洛斯進行收購,交易總價約為790億元人民幣。

3 融創收購萬達文旅項目

標籤:438.4億元,文旅城,標誌性事件

萬達、融創、富力合力貢獻了2017年一場精彩絕倫的收並購事件,儘管5個多月過去,關於這場並購事件的各種是非曲直依舊沒人能說明白,不過,結果已經落定,富力以199.06億元收購萬達商業77個酒店全部股權,融創438.44億元收購萬達13個文旅專案的91%股權。有評論認為此次事件成為了曾經如日中天的萬達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

4普洛斯收購蓋世理

標籤:28億美元,物流地產,海外

萬科收購普洛斯後僅僅3個月的時間,作為被收購方的普洛斯竟然也在收並購市場上來了一個大動作,其以28億美元收購了歐洲物流地產運營商蓋世理,宣佈正式進軍歐洲市場。蓋世理雖然在中國的知名度不高,但其也是全球鼎鼎大名的物流地產商,在全球擁有2322萬平方米的物流地產管理面積,並以高品質而著稱。

5 海航收購CWT

標籤:68.7億元,海外,物流地產

有著中國最兇猛的海外收購者之稱的海航的確沒令人失望。4月,海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以每股要約價2.33新加坡元,總價68.7億元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集團。該集團成立於1970年,是新加坡港務局旗下的私營公司,業務包括物流服務、商品行銷、金融服務及工程服務,也是新加坡倉庫及物流房地產資產的最大擁有人及管理人之一,目前在9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6 泰禾入股北科建

標籤:17.49億元,民營房企,老牌國企

今年以來出手不斷的閩商房企泰禾,在各大城市一通跑馬圈地之後,又當上了一家帝都國企的股東。2017年6月,泰禾集團與寧波科橋完成股權轉讓北科建集團股份的交割事宜,泰禾集團正式成為北科建第二大股東,持股23.32%。北科建全稱為北京科技園建設有限公司,是中關村的開拓者,不過近年來大有風光不再之感。

7 碧桂園入股中集產城

標籤:9.26億元,房產三甲,增資擴股

地產三甲之一的碧桂園在2017年動作頻頻,在產業地產領域,其不僅廣結盟友,同時還向向中集集團旗下的產業地產平臺中集產城增資9.29億元,獲得中集產城2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中集產城成立於1998年,是中集集團旗下負責產業園區開發經營的業務板塊,而近年來,中集產城的發展同樣陷入困境。

8 啟迪協信入主恒生科技園

標籤:交易金額不詳,科技園區領軍新秀,園區資產包

恒生科技園送走鼎暉迎來新股東啟迪協信。10月份,通過收購鼎暉基金在恒生科技園專案中的全部持股,啟迪協信獲得恒生科技園位於杭州、常州、無錫、洛陽、天津五地的園區項目。對於啟迪協信而言,本次收購,短期來看,得以擴充其成熟園區資產和團隊;中期來看,雙方的資源整合及能力協同,將對產業導入、項目拓展產生積極影響。

結尾

當然,在收並購市場風起雲湧之際,我們或許還不應該忘記關注那些因為收購失敗而黯淡的身影,比如一波三折最終還是擱淺的中州控股收購華南城。

2017年產業地產的收並購市場,伴隨各大公司間不同的利益訴求,所表現出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亦或是「大魚吃小魚」,都在某種程度上透露出,想要在這個行業深耕,需要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