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定了!臨平老城區有機更新一期規劃方案出爐!

昨日, 臨平老城區有機更新一期工程規劃設計方案重磅出爐, 區住建局公佈山水慢行環西段--文化藝術長廊工程、口袋公園一期工程詳細規劃設計方案。

本次有機更新範圍均位於城區核心地帶, 高度重視老城城市肌理的延續、文化的傳承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不僅通過完善老城基礎設施、改善老城環境, 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 還將打通城市山水視線, 修復歷史記憶, 將新的文化、藝術活動融入其中, 創造更多的城市生態系統, 滿足城市居民獲得感, 實現余杭“全域美麗”目標。

據瞭解, 此次有機更新主要通過老舊建築拆除、部分建築新建、立面綜合整治、市政管線序化、道路整治、綠化景觀提升等方式完成文化藝術長廊工程、口袋公園建設。

文化藝術長廊規劃解讀

北臨沿山路, 沿景山路向南, 最東側靠保安弄, 最西側到龍王塘路, 南端至西大街,

總長約600米, 整體呈南北向不規則長條狀。 這裡將通過建設, 以“共融”為主題將山水相連, 形成一條別具特色的生態通廊。 長廊中打造形、音、書、畫四大藝術區, 融入運動、休憩、戲曲交流、文化展覽等一系列功能。 具體佈局從南至北分別為形態運動區、音樂戲曲區、國書藝術區、輪滑運動區以及繪畫藝術區五大功能區, 新建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社區圖書館、社區戲曲交流中心、臨平第三幼稚園。

入口運動區

入口運動區位於長廊的最南端, 包括了南區入口廣場、兒童活動區、體育運動區以及臨平第三幼稚園, 其中南區入口廣場通過藝術化的鋪裝形式, 結合噴泉、雕塑等景觀設施, 將居民從木橋浜路引入。 兒童活動區位于臨平第三幼稚園的對面, 該區域以軟隔離綠化圍合, 保證幼兒安全, 設置有沙坑、兒童娛樂設施等。 運動區位于兒童活動區東北側,

包括了一個室外羽毛球場以及乒乓球桌若干, 以豐富老城居民生活。 臨平第三幼稚園位於兒童活動區西側, 以半圍合庭院的形式設置。

音樂戲曲區

音樂戲曲區位于入口運動區以及邱山大街之間, 主要包括社區戲曲交流中心、城市廣場、銀杏大道等。 其中社區戲曲交流中心依靠著該區域原有的一處水池建設,其南側和北側均有可供表演的舞臺。北側的舞臺結合觀看區,形成一個可供百人活動的小型室外劇場。銀杏大道是位於社區戲曲中心的西側帶型空間,結合其入口設計,場地種滿銀杏,供人觀賞。而最北側的城市廣場,是一個結合花海設計的鋪地廣場,可供周圍居民各類活動。

國書藝術區

國書藝術區位于邱山大街的北側,由一座社區圖書館和一片閱讀廣場組成,該區域主要功能是展示臨平的國書文化。閱讀廣場不僅配備較多的林下座椅,更設計有雕塑景牆,可展示余杭名人孫士毅修訂的《四庫全書》、沈謙編制的《臨平記》事蹟。社區圖書館位於區域北側,主入口面向南側廣場,露臺疊水的設計,不僅豐富了廣場區域景觀,更是讓人融入到山水的意境中。

輪滑運動區

輪滑運動區位于北區中部,由一組造型獨特的看臺組成,看臺和綠化圍合成一個獨立的廣場,上面設計有輪滑設施以及跑道,可供周圍居民在此競逐。

繪畫藝術區

整個文化藝術長廊的最北側是繪畫藝術區,該區域原為余杭畫苑,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規劃包括了北區入口以及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兩個主要功能。其中北區入口面向沿山路展開,疊落花團的設計結合鋪地廣場歡迎周圍居民的到來。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一個兩層樓的新中式建築,內含四個庭院,主要功能為展示余杭名人書畫事蹟,豐富周圍居民的社區生活。整個建築以淺水圍繞,主入口位於北側以及西側,以中國傳統曲水流觴為主要意境。

道路交通系統

主要對文化藝術長廊周邊的車行交通進行局部優化。

首先將南區西側的為民弄拓寬,和北側景山路匹配,為未來文化藝術長廊西側的道路雙向通行,緩解老城南北向交通壓力提供了可能。同時,增加藝術長廊的交通聯繫,解決景山路和為民弄的單行線造成藝術長廊南北區交通直達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繞行。

其次將景山路最北側的道路改線,結合一館三中心內部道路改造,與科技館出口形成規整的交叉口,不僅提高了場地利用率,也可在一館三中心交通流量壓力大的時候,緩解其出口的壓力,更有利於該處的交通組織,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行人的安全。

文化藝術長廊場地內部不允許車輛進入,達到人車分流、安全遊玩的效果。長廊西側為快速通行步道,方便人群快速通過,而不受長廊內各類活動的影響。

停車設計

文化藝術長廊北區設計有地下社會停車場,可提供約230個車位,在景園路設計有雙向出入口,在景山路設計有單向進口。

整個長廊設計有2個非機動車地下車庫,一個位於社區圖書館下面,一個位於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北側。

立面整治

主要對文化藝術長廊周邊建築進行立面整治。

整個片區立面整治改造分為藝術主題段、文化主題段、體育休閒主題段,通過三個主題來體現與“藝術長廊”的整體融合。

景觀營造

文化藝術長廊景觀設計結合場地的現狀條件及臨平的歷史文化,主要通過地形的設計,如臺地園、屋頂花園、天橋、室外舞臺、百花池等等,形成高低錯落、豐富多樣的空間體驗和街區活力;同時結合藝術雕塑、文化小品等增加場地的藝術氛圍,從而激發老城活力,成為老城區藝術文化宣傳、康體運動、日常遊憩以及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最佳場所。

整體景觀結構佈局為通過生態優先、城市形象、友好慢行、活力空間的打造,搭建文化藝術長廊。主要體現在一廊——藝術融城的文化綠廊;四區——畫之廊區、書之廊區、音之廊區、活力之廊區;多空間——北入口廣場、圖書館前社區健身區、圖書館屋頂花園、圖書館入口廣場、戲曲廣場、室外劇場、社區戲曲交流中心親水看臺、幼稚園前兒童活動區、社區健身區、南入口廣場。

其中社區戲曲交流中心依靠著該區域原有的一處水池建設,其南側和北側均有可供表演的舞臺。北側的舞臺結合觀看區,形成一個可供百人活動的小型室外劇場。銀杏大道是位於社區戲曲中心的西側帶型空間,結合其入口設計,場地種滿銀杏,供人觀賞。而最北側的城市廣場,是一個結合花海設計的鋪地廣場,可供周圍居民各類活動。

國書藝術區

國書藝術區位于邱山大街的北側,由一座社區圖書館和一片閱讀廣場組成,該區域主要功能是展示臨平的國書文化。閱讀廣場不僅配備較多的林下座椅,更設計有雕塑景牆,可展示余杭名人孫士毅修訂的《四庫全書》、沈謙編制的《臨平記》事蹟。社區圖書館位於區域北側,主入口面向南側廣場,露臺疊水的設計,不僅豐富了廣場區域景觀,更是讓人融入到山水的意境中。

輪滑運動區

輪滑運動區位于北區中部,由一組造型獨特的看臺組成,看臺和綠化圍合成一個獨立的廣場,上面設計有輪滑設施以及跑道,可供周圍居民在此競逐。

繪畫藝術區

整個文化藝術長廊的最北側是繪畫藝術區,該區域原為余杭畫苑,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規劃包括了北區入口以及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兩個主要功能。其中北區入口面向沿山路展開,疊落花團的設計結合鋪地廣場歡迎周圍居民的到來。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一個兩層樓的新中式建築,內含四個庭院,主要功能為展示余杭名人書畫事蹟,豐富周圍居民的社區生活。整個建築以淺水圍繞,主入口位於北側以及西側,以中國傳統曲水流觴為主要意境。

道路交通系統

主要對文化藝術長廊周邊的車行交通進行局部優化。

首先將南區西側的為民弄拓寬,和北側景山路匹配,為未來文化藝術長廊西側的道路雙向通行,緩解老城南北向交通壓力提供了可能。同時,增加藝術長廊的交通聯繫,解決景山路和為民弄的單行線造成藝術長廊南北區交通直達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繞行。

其次將景山路最北側的道路改線,結合一館三中心內部道路改造,與科技館出口形成規整的交叉口,不僅提高了場地利用率,也可在一館三中心交通流量壓力大的時候,緩解其出口的壓力,更有利於該處的交通組織,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行人的安全。

文化藝術長廊場地內部不允許車輛進入,達到人車分流、安全遊玩的效果。長廊西側為快速通行步道,方便人群快速通過,而不受長廊內各類活動的影響。

停車設計

文化藝術長廊北區設計有地下社會停車場,可提供約230個車位,在景園路設計有雙向出入口,在景山路設計有單向進口。

整個長廊設計有2個非機動車地下車庫,一個位於社區圖書館下面,一個位於社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北側。

立面整治

主要對文化藝術長廊周邊建築進行立面整治。

整個片區立面整治改造分為藝術主題段、文化主題段、體育休閒主題段,通過三個主題來體現與“藝術長廊”的整體融合。

景觀營造

文化藝術長廊景觀設計結合場地的現狀條件及臨平的歷史文化,主要通過地形的設計,如臺地園、屋頂花園、天橋、室外舞臺、百花池等等,形成高低錯落、豐富多樣的空間體驗和街區活力;同時結合藝術雕塑、文化小品等增加場地的藝術氛圍,從而激發老城活力,成為老城區藝術文化宣傳、康體運動、日常遊憩以及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最佳場所。

整體景觀結構佈局為通過生態優先、城市形象、友好慢行、活力空間的打造,搭建文化藝術長廊。主要體現在一廊——藝術融城的文化綠廊;四區——畫之廊區、書之廊區、音之廊區、活力之廊區;多空間——北入口廣場、圖書館前社區健身區、圖書館屋頂花園、圖書館入口廣場、戲曲廣場、室外劇場、社區戲曲交流中心親水看臺、幼稚園前兒童活動區、社區健身區、南入口廣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