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鋼鐵迎來發展機遇期

2018年將是鋼鐵業成果鞏固期, 在防止產能反彈的同時, 提高供給品質成為主攻方向。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楊未巨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 優化存量資源配置, 擴大優質供給, 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2017年, 鋼鐵行業經歷了一系列重要變化:去產能取得顯著成效, 鋼鐵產量實現增長, 消費逐步回暖, 鋼鐵價格震盪上行, 鋼企盈利水準大幅增長。

2018年將是鋼鐵業成果鞏固期, 在防止產能反彈的同時, 提高供給品質成為主攻方向。 此外, 伴隨高盈利延續和資產及債務處置的加速, 明年去杠杆的力度將全面超過今年。

去產能

2017年是鋼鐵去產能的攻堅之年, 鋼鐵產業順利完成年度5000萬噸去產能目標任務。 自《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發佈以來,

我國已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不含地條鋼), 占整個“十三五”期間壓減1.4億噸粗鋼產能目標任務的約82.1%。

同時,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徹底出清“地條鋼”。 對提升鋼材供給品質, 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 行業脫困發輾轉型升級效果和積極影響不斷顯現。 企業效益進一步好轉,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7年1-10月, 中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盈利1341.0億元, 同比大幅增長412%。 截至12月第二周, 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126.27 點, 較去年年底上升26.76點。

2017年鋼鐵市場庫存創歷史新低。 取締地條鋼和環保限產實際產量下降, 而需求超預期, 導致鋼材庫存持續下降。 截止11月底, 五大品種社會庫存836萬噸,

較去年同期下降84萬噸或9.1%, 雙雙創下歷史新低。

隨著鋼鐵產業深入實施“去產能”, 以及調整升級的推進, 2017年鋼鐵產能置換呈現爆發式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 從2017年上半年至今, 各地已公示公告了近40家鋼鐵企業產能置換方案, 涉及新建煉鐵產能4566萬噸、煉鋼產能5290萬噸。

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表示, 2018年要繼續做好鋼鐵去產能工作。 一是要精准施策, 抓好重點地區的去產能, 二是鞏固好取締“地條鋼”的成果, 三是要嚴控新增產能, 防止產能反彈。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建議, 鋼企應把握好產能釋放的力度和節奏, 以防產能過剩的問題再度凸顯。 “從下游用鋼行業反映的情況看, 明年需求總體穩定。

如果鋼企產量冒進, 行業穩定運行的基礎會被打亂。 ”他提及, 要重視用戶的感覺和承受能力, 在鋼材價格問題上保持理性。

儘管2017年去產能成效顯著, 但企業資金鏈緊張、債務負擔重、人員安置等挑戰依然嚴峻。 2018年, 去杠杆和處置“僵屍企業”將成為去產能的重中之重。

去杠杆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2018年經濟工作的“三大攻堅戰”之首。 去杠杆是2018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鋼鐵行業去杠杆有望迎來政策全面支撐。

“鋼鐵企業效益確實好轉, 但它的負債率仍高達68.8%, 同比僅下降了0.7個百分點, 遠高於整個工業55.7%的負債率,

去杠杆的壓力非常大。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 鋼鐵行業去杠杆的效果不明顯, 遠趕不上去產能的效果。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看來, 當前鋼鐵行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很突出。 企業借款複雜, 企業和金融機構地位不對等, 使得去杠杆工作任務艱巨, 難以快速推進。

鋼鐵工業協會希望國家有關方面在2018年加大力度, 支援鋼鐵行業去杠杆工作加快步伐, 同時加快“僵屍企業”退出和去產能後的債務處置。 企業也要抓住機遇, 通過持續盈利、直接融資、投入上的量力而行、投資多元化等措施降低資產負債率, 減少財務費用, 輕裝上陣。

補短板

當前, 我國正處於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製造強國的關鍵階段, 對鋼鐵品種品質和服務需求不斷升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高品質性能、更加綠色環保的鋼鐵材料。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下游產業升級要求,2017年我國鋼鐵企業緊密跟蹤市場需求和重大專案,開展從產品研發、生產到應用示範的全鏈條協同創新,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用材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中國寶武集團開發的4J36寬幅熱軋板應用於飛機碳纖維模具製造,實現國產化替代,填補了國內空白。河鋼集團開發的超臨界鍋爐汽水分離器用鋼成功替代進口,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攀長特研製的系列產品成功應用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和“神舟十一號”飛船。華菱率先研發出HSM系列高強度起重機臂架管,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高強度起重機臂架管的歷史。首鋼集團自主研發的水電工程用低裂紋敏感性高強度鋼板及配套焊材,實現了從鋼板設計、製造,到焊接材料開發,再到用戶使用的成套解決方案。

劉振江指出,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工業在技術進步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還不足,對科技研發投入與鋼鐵大國地位還不相稱,創新資源分散,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的力度還不足;一些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缺失,大量鋼鐵產品長期徘徊在一般水準;品質穩定性還不夠,高端產品生產還有待加強;標準的有效性、適用性、引領先進性還有待提升,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發展的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鋼廠與城市共融共存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基礎理論、產業融合技術還有待加強研究;資訊技術與鋼鐵製造融合發展有待深化,智慧化仍需時日;新材料研發、人才培養還需要加大力度;我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國際影響力還有待提高。

在科技創新方面,鋼鐵工業要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和體制機制建設,加快先進技術研發,加快發展智慧製造,加快推進標準和產品品質升級,以新鋼鐵適應新時代發展,以新鋼鐵支撐新時代發展。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認為,要提高鋼鐵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共建產業發展生態圈必不可少。他建議,一是營造利益共用氛圍,即鋼廠首先要正視生態圈的長遠作用,合理分配產業利益;二是發揮現代科技重構生態圈的作用,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工具,加速構建新的市場體系;三是要發揮鋼鐵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重建價值鏈和利益鏈,進而規避惡性競爭。

新機遇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主要下游行業鋼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2018年鋼材需求總量預計會小幅增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7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25億噸,同比增長7.7%;2018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30億噸,同比增長0.7%。

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鋼材、綠泥石等產品的出口關稅,取消出口稅相當於拓寬了鋼材市場,對鋼材價格形成了良好的托底。2018年鋼鐵生產利潤將步入常態回歸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指出,2018年,鋼鐵行業將在今年基礎上持續穩中向好。

據悉,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呈現出大幅下降的趨勢。2017年1-11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6983萬噸,同比下降30.7%,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了29.7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成效,國內鋼材價格合理回升,是鋼材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深受國際貿易救濟措施等因素影響,2018年我國鋼材出口貿易環境仍然嚴峻。

我的鋼鐵網總裁助理、高級研究員任竹倩認為,未來我國鋼鐵業將進入結構調整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生產工藝轉變:電爐占比快速提升;第二、區域結構變化:消費主體向中西部發展;第三、品種結構升級:優特鋼占比提升;第四、行業集中度提升:TOP10占比60%;第五、負債率下降,行業均值低於60%。

對鋼鐵品種品質和服務需求不斷升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高品質性能、更加綠色環保的鋼鐵材料。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下游產業升級要求,2017年我國鋼鐵企業緊密跟蹤市場需求和重大專案,開展從產品研發、生產到應用示範的全鏈條協同創新,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用材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中國寶武集團開發的4J36寬幅熱軋板應用於飛機碳纖維模具製造,實現國產化替代,填補了國內空白。河鋼集團開發的超臨界鍋爐汽水分離器用鋼成功替代進口,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攀長特研製的系列產品成功應用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和“神舟十一號”飛船。華菱率先研發出HSM系列高強度起重機臂架管,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高強度起重機臂架管的歷史。首鋼集團自主研發的水電工程用低裂紋敏感性高強度鋼板及配套焊材,實現了從鋼板設計、製造,到焊接材料開發,再到用戶使用的成套解決方案。

劉振江指出,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工業在技術進步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還不足,對科技研發投入與鋼鐵大國地位還不相稱,創新資源分散,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的力度還不足;一些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缺失,大量鋼鐵產品長期徘徊在一般水準;品質穩定性還不夠,高端產品生產還有待加強;標準的有效性、適用性、引領先進性還有待提升,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發展的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鋼廠與城市共融共存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基礎理論、產業融合技術還有待加強研究;資訊技術與鋼鐵製造融合發展有待深化,智慧化仍需時日;新材料研發、人才培養還需要加大力度;我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國際影響力還有待提高。

在科技創新方面,鋼鐵工業要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和體制機制建設,加快先進技術研發,加快發展智慧製造,加快推進標準和產品品質升級,以新鋼鐵適應新時代發展,以新鋼鐵支撐新時代發展。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認為,要提高鋼鐵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共建產業發展生態圈必不可少。他建議,一是營造利益共用氛圍,即鋼廠首先要正視生態圈的長遠作用,合理分配產業利益;二是發揮現代科技重構生態圈的作用,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工具,加速構建新的市場體系;三是要發揮鋼鐵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重建價值鏈和利益鏈,進而規避惡性競爭。

新機遇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主要下游行業鋼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2018年鋼材需求總量預計會小幅增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7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25億噸,同比增長7.7%;2018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30億噸,同比增長0.7%。

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鋼材、綠泥石等產品的出口關稅,取消出口稅相當於拓寬了鋼材市場,對鋼材價格形成了良好的托底。2018年鋼鐵生產利潤將步入常態回歸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指出,2018年,鋼鐵行業將在今年基礎上持續穩中向好。

據悉,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呈現出大幅下降的趨勢。2017年1-11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6983萬噸,同比下降30.7%,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了29.7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成效,國內鋼材價格合理回升,是鋼材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深受國際貿易救濟措施等因素影響,2018年我國鋼材出口貿易環境仍然嚴峻。

我的鋼鐵網總裁助理、高級研究員任竹倩認為,未來我國鋼鐵業將進入結構調整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生產工藝轉變:電爐占比快速提升;第二、區域結構變化:消費主體向中西部發展;第三、品種結構升級:優特鋼占比提升;第四、行業集中度提升:TOP10占比60%;第五、負債率下降,行業均值低於6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