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盤點丨2017隔膜篇:40%進口替代市場將如何高品質填補?

與鋰電產業鏈多數其他產業一樣, 技術創新滯後, 低水準重複建設的快速發展, 往往帶來中低端產品過剩, 高端產能的相對缺乏,

這在2017年我國鋰電池隔膜行業的發展中表現明顯。

據中國塑協副秘書長孫冬泉介紹, 目前國內鋰電池隔膜行業投資仍然過熱。 2016年以來, 新的投資項目源源不斷上馬, 截至2017年10月底, 已公開的新產線超過120條, 預計到2018年底, 全國鋰電池隔膜總產能將突破80億平方米, 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企業利潤也將會進一步下滑。

電池中國網認為,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發展和儲能、3C領域旺盛的需求帶動, 鋰電池隔膜的需求隨之快速增長。 目前國內廠商紛紛擴大隔膜產能, 但是由於生產技術上的高壁壘、生產線建設週期長且達產時間和實際產能尚有不確定性, 高端隔膜市場仍將供不應求。

在這一行業大背景下, 工藝技術、客戶儲備、資金等方面將是決定未來隔膜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

進口替代加速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之中, 隔膜決定了電池的介面結構、內阻等, 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迴圈及安全性能等, 特別是隔膜的抗穿刺、自關斷、耐高溫等性能, 成本約占電池整體的10%。 在正極、負極和電解液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的背景下, 隔膜由於資金和技術壁壘高, 國產化的腳步相對滯後。

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市場鋰電池隔膜總需求達到20億平方米, 占全球市場近60%。 同時, 國產隔膜的產量僅12億平方米左右, 約40%仍需進口。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國內隔膜產業需求巨大, 且這個需求隨著鋰電池應用範圍的擴大,

仍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孫冬泉預估, 2017年中國市場鋰電池隔膜需求將達到27億平方米。 其中國產隔膜的產量約20億平方米, 占全國需求的74%, 國產隔膜替代進口薄膜的步伐正在加快。

高技術含量產品更具競爭力

業內共識, 鋰電池隔膜產業今後需要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上下功夫, 主要是降低成本、控制風險, 而不是一味地產能擴張。 產品技術領先和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在競爭中佔據明顯的優勢。

在產品技術方面, 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的比能量越來越高, 隔膜也越來越薄, 為了保證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 陶瓷塗層隔膜目前成為最佳選擇。 陶瓷塗層能夠減少聚合物基底隔膜在高溫下的收縮, 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熱穩定性,

減少鋰離子電池在高溫、機械濫用的情況下熱失控的風險, 因此厚度在10-16um的陶瓷塗層隔膜成為高比能量電池的首選材料。

此外, 芳綸材料隔膜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瞭解, 由微宏研發的芳綸隔膜耐高溫性能好, 在高溫條件下收縮率小, 且通過了針刺及150攝氏度下2小時的熱箱測試, 保證了高能量密度電池的安全性。

在成本控制方面, 隔膜廠家的成本控制能力主要體現在隔膜良品率和生產效率上。 目前國內各家廠商根據自身的產品不同, 其良品率和生產效率各有差異, 一般來說, 隨著產品的生產放量, 良品率和生產效率都能有一個爬升過程, 最終根據其技術水準差異而穩定在一定範圍。

融資重要性凸顯

隔膜產業雖然具有高技術壁壘、高毛利及高成長的特點, 但是資金推動的屬性也較為明顯。 據瞭解, 隔膜生產線價格昂貴(一條濕法隔膜線全部投資大約需1.3億-1.5億元), 企業擴張需要不斷進行融資, 依靠企業自身現金流, 實現擴產難度較大。

以濕法隔膜龍頭上海恩捷為例, 近3年來共計融資10.58億元, 而其2015-2016年的營收分別為1.57億元、4.99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0.3億元、2億元, 完全不可能依靠自身現金流造血實現擴張。

目前下游鋰電池企業正處於快速擴張期, 對隔膜的需求很大, 一些產能不足的隔膜企業雖然產品優質但也不能夠進入下游一線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隔膜企業為了進入下游重要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必須要進行融資,快速擴大規模。

綁定大客戶實現先發優勢

隔膜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電池的品質。因此,下游電池企業對隔膜供應商的選擇非常慎重,除執行嚴格的評估與准入制度外,還要求隔膜品質有保障且穩定供應。

一方面,一款產品的認證週期為3-6個月,知名電池企業如三星SDI認證週期更長,除了產品試樣,還需要進行多次調研、技術考察和產線認證,大約需要兩三年時間。另一方面,各家隔膜企業的隔膜生產工藝、技術細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別,造成產品也有所不同,對於下游廠商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風險,構成一定的轉換成本。

而隔膜廠商一旦進入大型電池企業供應商目錄,一般不會隨意變更,客戶關係穩定。

隔膜行業競爭格局簡析

從工藝技術上講,隔膜的生產主要分幹法和濕法兩種。濕法工藝製造的隔膜適用于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被三元電池和3C產品所採用,毛利率較高,是未來產能擴張的主流方向。而當下補貼提前退坡的傳聞促使不少隔膜生產企業重新調整了生產工藝。其中,幹法隔膜工藝成熟、具備成本優勢,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應用有一定優勢。

電池中國網認為,“幹濕之爭”乃是成本、技術、市場等因素的綜合較量。未來,幹法隔膜的增長空間有限,競爭格局基本成型,未來有望強者恒強,不斷蠶食中小隔膜企業的市場空間;而濕法隔膜未來將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領先企業也已經開始在規模、資金、客戶和技術方面形成優勢,並有望隨行業發展而繼續擴大優勢,競爭格局初步成型。

目前濕法隔膜領域以創新股份並購的上海恩捷領先優勢明顯,後起之秀金力股份等或有機會佔據一席之地;星源材質是幹法隔膜領域的領先企業。

圖為部分隔膜公司產能情況(單位為億㎡),來自網路

市場價格最能反映產品的發展軌跡,同時也指引著未來發展趨勢。電池中國網瞭解到,目前幹法隔膜價格2-2.5元/平,幹法三層價格4-4.5元/平;濕法基膜主流產品價格在3.8-5.5元/平,產品越薄價格越高;而進口隔膜均價在7-8元/平,最高達到國產隔膜價格的4倍。

若以2004年新鄉格瑞恩第一條生產線調試成功為肇始,歷經10餘年的嬗變,中國鋰電隔膜行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產能急劇擴張,高端隔膜無疑將成為隔膜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爭之地”。

必須要進行融資,快速擴大規模。

綁定大客戶實現先發優勢

隔膜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電池的品質。因此,下游電池企業對隔膜供應商的選擇非常慎重,除執行嚴格的評估與准入制度外,還要求隔膜品質有保障且穩定供應。

一方面,一款產品的認證週期為3-6個月,知名電池企業如三星SDI認證週期更長,除了產品試樣,還需要進行多次調研、技術考察和產線認證,大約需要兩三年時間。另一方面,各家隔膜企業的隔膜生產工藝、技術細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別,造成產品也有所不同,對於下游廠商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風險,構成一定的轉換成本。

而隔膜廠商一旦進入大型電池企業供應商目錄,一般不會隨意變更,客戶關係穩定。

隔膜行業競爭格局簡析

從工藝技術上講,隔膜的生產主要分幹法和濕法兩種。濕法工藝製造的隔膜適用于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被三元電池和3C產品所採用,毛利率較高,是未來產能擴張的主流方向。而當下補貼提前退坡的傳聞促使不少隔膜生產企業重新調整了生產工藝。其中,幹法隔膜工藝成熟、具備成本優勢,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應用有一定優勢。

電池中國網認為,“幹濕之爭”乃是成本、技術、市場等因素的綜合較量。未來,幹法隔膜的增長空間有限,競爭格局基本成型,未來有望強者恒強,不斷蠶食中小隔膜企業的市場空間;而濕法隔膜未來將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領先企業也已經開始在規模、資金、客戶和技術方面形成優勢,並有望隨行業發展而繼續擴大優勢,競爭格局初步成型。

目前濕法隔膜領域以創新股份並購的上海恩捷領先優勢明顯,後起之秀金力股份等或有機會佔據一席之地;星源材質是幹法隔膜領域的領先企業。

圖為部分隔膜公司產能情況(單位為億㎡),來自網路

市場價格最能反映產品的發展軌跡,同時也指引著未來發展趨勢。電池中國網瞭解到,目前幹法隔膜價格2-2.5元/平,幹法三層價格4-4.5元/平;濕法基膜主流產品價格在3.8-5.5元/平,產品越薄價格越高;而進口隔膜均價在7-8元/平,最高達到國產隔膜價格的4倍。

若以2004年新鄉格瑞恩第一條生產線調試成功為肇始,歷經10餘年的嬗變,中國鋰電隔膜行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產能急劇擴張,高端隔膜無疑將成為隔膜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爭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