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捷達,它就像一個活化石一樣,幾乎從來不換代

之前寫的都是一些與我們生活有點遙遠的經典車, 那麼找一個身邊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經典車是帶著VW信仰神標的(Volkswagen)大眾【是不是很多人會猜R36 GOLF, 不好意思, 都不是】JETTA(我估計寫完這篇我會被大眾粉幹死, 但是我不怕, 我才不會告訴你我是在馬爾地夫的沙灘上, 躺在比基尼小姐姐的大腿上寫下的這篇文章。

廢話少說, 先談談我對(Volkswagen)大眾的整體印象, 一個字, 就是貴;昨晚還和朋友聊到對大眾的看法, 他說當下的大眾的每台車的售價應該降低3-4萬(當時說的是邁騰)才合理, 這也是我對大眾車價的看法(其實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自家兄弟斯柯達的那麼親民售價卻沒多少人買, 造成保值率奇低, VW信仰除了在車價上表現出來外, 在保值率上也是出人意料的高。 但我有時也在想如果我只能從斯柯達和大眾中二選一的話, 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大眾【忘了前段時間是哪家公司統計的中國人平均換車時間是6年左右,

保值率一向跟保有率有關, VW標必然會在賣車的時候更好出手一些, 這都是血與淚的教訓。

JETTA這個車自1979年誕生以來已經走過38年的歲月了【很多車企從誕生到破產可能都沒有38年】,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駕駛過。

在我小時候, 我就一直對捷達這個有一個疑問, 因為它就像一個活化石一樣, 幾乎從來不還代, 除了從MK2經典外觀後來改成了捷達夥伴那種外觀之後, 其他方面幾乎從來就沒有變過, 這份對經典的堅持比牧馬人還要執著, 後來長大以後才發現被騙了, 十幾年前我們坐的是MK2, 居然十幾年後我們坐的是“換殼版”MK2,而真正的JETTA以寶來, 速騰, 新速騰(我也很好奇, 難道是再也想不出新名字了嗎, 後來發現故事並不簡單)的全新車型上市【我印象裡這麼做的車型還不少, 現代的伊蘭特, 馬自達6, 帕薩特都是這個套路】, 所以在國內捷達不是JETTA的中文翻譯, 而是單單指的一款車(你如果跟一個計程車師傅聊天說你看前面的新捷達挺好看的,
那師傅一定語重心長的糾正你那是速騰。

下面該進入正題了

第一代JETTA(也叫做JETTA-MK1, 我以前一直挺煩然後為了顯示的自己挺牛逼, 比如:上來就是我喜歡W140那種大氣沉穩, E46的操控, MK2的外觀【喜歡賓士S,寶馬3系好好說話不行嗎, 害得我還拿手機一遍遍查到底說的個什麼玩意】後來當我知道這些代號之後, 我也變得這樣了, 或許, 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于1979年在法蘭福克車展上第一次亮相, 初衷呢, 是因為高爾夫在美國, 加拿大這種地廣人稀的地方受到了冷遇【原因其實跟前幾年國內情況差不多, 家裡的第一款車都希望是有屁屁的(三廂車)】, 所以大眾便推出JETTA-MK1來佔領市場, 由於當時JETTA-MK1和當時的高爾夫是由設計大師喬治亞羅(GiorgettoGiugiaro)設計的,

所以JETTA-MK1與當時的高爾夫相當相似

當時提供的動力總成有1.1(50馬力)到1.8(110馬力)的汽油機, 還有一款1.6L(50馬力)的柴油機

第一代JETTA基本上可以作為高爾夫的三廂版, 雖然內飾和空氣動力學都要好于當時的高爾夫, 但是銷量只有在北美地區稍微超過高爾夫。

這個綠色也好看,不知道大家記得MK2的墨綠色嗎,我感覺太暗了,這個綠色小清新,男女都適合。

把時間拉到1984年,讓我們迎來最經典也最被德粉追捧的JETTA-MK2(這一代就在國內賣了200萬量),這一代從設計之初就盡力地擺脫高爾夫的影子,從銷量和MK2在廣大車迷中的影響力來看,它無疑是整個車系中最成功的一代,它也成功的擺脫了高爾夫的光環,成為了傳奇(本來想說經典的,但是經典好像是指不在了的,想到它還活著【(Volkswagen)大眾,有沒有看到我的惡意】)

這一代其實沒什麼好說的,發動機動力系統那些其實(Volkswagen)大眾的很多車型上都有,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好看,這個設計在當時那種車型都圓潤的時代用一句羅永浩的話來說就是——圓滑當道的瑞麗異類。

MK2還是要低趴才好看,不知道約MK2車主去走西藏,他會不會開車去。

話說這個配色只能看前臉。

再講講MK2的中國行吧,:MK2是一汽與大眾合作產物,1991年在長春投產下線,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和出色的品質,為捷達在國內贏得了出人意料的口碑【第三代JETTA是1992年推出的,如果當時合作晚一年,會不會,之後現在在馬路上跑的就是JETTA MK3,好吧,我以小人之心的想法來看,是不能的,或許,來中國就是為了處理掉MK2這條快過時的產品線呢(我猜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捷達在國內進行了三次改動1998年,2004年,2010年(從外觀來看分辨就像是去了健身房一樣,越來越緊實了)但不得不說1998年TMD是往醜裡該的,2010年的設計還不如當時1984年的經典【用行動來表現畫蛇添足】

時間轉眼就到了1992年,JETTA迎來它的第三代,如果大家之前就知道這一代的話,那你應該知道JETTA MK4的屁股上為什麼不像速騰的尾標掛JETTA而是BORA,因為這一代不知道大眾的命名部門吃錯了什麼藥,把JETTA定名為Vento,但是在主要銷售地北美依舊採用JETTA,這一代其實跟我們國人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人家壓根就沒來過,當然原因解釋的也相當的直白就是MK2的銷量太好了【但也加深了我之前認為大眾在國內處理過時生產線的想法】,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用那種融合軟體把JETTA MK2和MK4放進去,MK3就出來了(1998年在國內的換臉的MK2其實能看到MK3的影子)【所以我感覺感覺MK3並不像是一個系列,而是只像是一個中期改款】

繼續把時間拉到1999年,那是一個美麗的年代,那是《相約1998》流行的年代,是《夏洛特煩惱》的時代,考個知識點:1998年誰回歸了【誰都沒回歸,97年香港,99年澳門,98年姑且算等著澳門回歸】,就在這年MK4在海外上市,前面也說了大眾命名組給了它一個新的名字:BORA(寶來),這款車是於2001年在國內經過改款後上市的(這一款車其實是JETTA車系裡很重要的一台,沒有它的話,估計新速騰頂配上不到20萬【都是雅閣B級車領域的價格區間了】,MK4是JETTA走向高檔化的第一代車型)從當時上市之初就搭載的1-8L自然吸氣1.8T的動力系統就能看出(當然既然是進入國內的第二款JETTA,當然要走老大哥MK2的換殼套路,2006年寶來迎來小改款,2008年又改了一次【原則沒變,越來越瘦】)【2005年MK5海外上市,2006年國內上市,你說06年改款是不是故意的想保留生產線的繼續生產的原因呢】

2005年MK5海外上市,2006年進入國內,這也是我們當時15萬內最熟悉的大眾——速騰(這款車的名字在海外相當的混亂(在北美它仍然叫做Jetta,在阿根廷以及智利市場上叫做Vento,在墨西哥以及哥倫比亞市場上卻叫做Bora),這款車我記得我爸當時常掛在嘴邊,誰誰誰有15萬預算想買車,我爸就說速騰,瞧瞧那鋼板,那關門的扎實勁(友情提示鋼板厚不一定安全性好,老一輩很多觀念是過時的)但是當時的速騰安全性是挺高的,沒記錯的話那一代的速騰是三段式鉸鏈【我記得這是當時很多車主引以為豪的一點】,好像就是從這一代開始,JETTA就開始學壞了,開始玩起了減配。

2011年大眾推出了JETTA MK6,也就是當下的這一代,這一代我感覺是JETTA車系走下神壇的一代,大量的負面新聞以及競爭對手的實力增強都讓JETTA銷量不如之前,雖然JETTA依舊還是15萬左右的售價,不過當下的15萬的選擇太多了,自家的高爾夫,本田思域,自主品牌裡的SUV,如果是你的話,不知道你是否還會選擇JETTA MK6【至少我是不會,只能從VW家來選擇的話,這區間我應該會選擇高爾夫】

好消息是聽說18年JETTA會換代了,希望VW加加油吧

希望JETTA能再次推出一款類似MK2的經典車,畢竟手裡的MK2已經老了

【珍惜經典,老車不死,PEACE!!!】

這個綠色也好看,不知道大家記得MK2的墨綠色嗎,我感覺太暗了,這個綠色小清新,男女都適合。

把時間拉到1984年,讓我們迎來最經典也最被德粉追捧的JETTA-MK2(這一代就在國內賣了200萬量),這一代從設計之初就盡力地擺脫高爾夫的影子,從銷量和MK2在廣大車迷中的影響力來看,它無疑是整個車系中最成功的一代,它也成功的擺脫了高爾夫的光環,成為了傳奇(本來想說經典的,但是經典好像是指不在了的,想到它還活著【(Volkswagen)大眾,有沒有看到我的惡意】)

這一代其實沒什麼好說的,發動機動力系統那些其實(Volkswagen)大眾的很多車型上都有,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好看,這個設計在當時那種車型都圓潤的時代用一句羅永浩的話來說就是——圓滑當道的瑞麗異類。

MK2還是要低趴才好看,不知道約MK2車主去走西藏,他會不會開車去。

話說這個配色只能看前臉。

再講講MK2的中國行吧,:MK2是一汽與大眾合作產物,1991年在長春投產下線,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和出色的品質,為捷達在國內贏得了出人意料的口碑【第三代JETTA是1992年推出的,如果當時合作晚一年,會不會,之後現在在馬路上跑的就是JETTA MK3,好吧,我以小人之心的想法來看,是不能的,或許,來中國就是為了處理掉MK2這條快過時的產品線呢(我猜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捷達在國內進行了三次改動1998年,2004年,2010年(從外觀來看分辨就像是去了健身房一樣,越來越緊實了)但不得不說1998年TMD是往醜裡該的,2010年的設計還不如當時1984年的經典【用行動來表現畫蛇添足】

時間轉眼就到了1992年,JETTA迎來它的第三代,如果大家之前就知道這一代的話,那你應該知道JETTA MK4的屁股上為什麼不像速騰的尾標掛JETTA而是BORA,因為這一代不知道大眾的命名部門吃錯了什麼藥,把JETTA定名為Vento,但是在主要銷售地北美依舊採用JETTA,這一代其實跟我們國人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人家壓根就沒來過,當然原因解釋的也相當的直白就是MK2的銷量太好了【但也加深了我之前認為大眾在國內處理過時生產線的想法】,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用那種融合軟體把JETTA MK2和MK4放進去,MK3就出來了(1998年在國內的換臉的MK2其實能看到MK3的影子)【所以我感覺感覺MK3並不像是一個系列,而是只像是一個中期改款】

繼續把時間拉到1999年,那是一個美麗的年代,那是《相約1998》流行的年代,是《夏洛特煩惱》的時代,考個知識點:1998年誰回歸了【誰都沒回歸,97年香港,99年澳門,98年姑且算等著澳門回歸】,就在這年MK4在海外上市,前面也說了大眾命名組給了它一個新的名字:BORA(寶來),這款車是於2001年在國內經過改款後上市的(這一款車其實是JETTA車系裡很重要的一台,沒有它的話,估計新速騰頂配上不到20萬【都是雅閣B級車領域的價格區間了】,MK4是JETTA走向高檔化的第一代車型)從當時上市之初就搭載的1-8L自然吸氣1.8T的動力系統就能看出(當然既然是進入國內的第二款JETTA,當然要走老大哥MK2的換殼套路,2006年寶來迎來小改款,2008年又改了一次【原則沒變,越來越瘦】)【2005年MK5海外上市,2006年國內上市,你說06年改款是不是故意的想保留生產線的繼續生產的原因呢】

2005年MK5海外上市,2006年進入國內,這也是我們當時15萬內最熟悉的大眾——速騰(這款車的名字在海外相當的混亂(在北美它仍然叫做Jetta,在阿根廷以及智利市場上叫做Vento,在墨西哥以及哥倫比亞市場上卻叫做Bora),這款車我記得我爸當時常掛在嘴邊,誰誰誰有15萬預算想買車,我爸就說速騰,瞧瞧那鋼板,那關門的扎實勁(友情提示鋼板厚不一定安全性好,老一輩很多觀念是過時的)但是當時的速騰安全性是挺高的,沒記錯的話那一代的速騰是三段式鉸鏈【我記得這是當時很多車主引以為豪的一點】,好像就是從這一代開始,JETTA就開始學壞了,開始玩起了減配。

2011年大眾推出了JETTA MK6,也就是當下的這一代,這一代我感覺是JETTA車系走下神壇的一代,大量的負面新聞以及競爭對手的實力增強都讓JETTA銷量不如之前,雖然JETTA依舊還是15萬左右的售價,不過當下的15萬的選擇太多了,自家的高爾夫,本田思域,自主品牌裡的SUV,如果是你的話,不知道你是否還會選擇JETTA MK6【至少我是不會,只能從VW家來選擇的話,這區間我應該會選擇高爾夫】

好消息是聽說18年JETTA會換代了,希望VW加加油吧

希望JETTA能再次推出一款類似MK2的經典車,畢竟手裡的MK2已經老了

【珍惜經典,老車不死,PEAC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